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对自己生日祝福语)
化学平衡教案如何引入【篇一: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三节,其它三节依次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先速率后平衡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快慢、利用化学反应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速率,再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的限度,因此反应限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非常关键一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学习对可逆反应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在选修阶段,通过对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步意识到有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是不能完全发生的,存在反应限度。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反应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认识,能够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限度(k)。平衡常数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某一个具体反应来说,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一个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是平衡转化率可以有多种,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
2.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
学生认识障碍点主要在于“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反应限度”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典型错误理解:一是不理解平衡建立的标志问题。第二,不能将反应限度看成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量化指标,不能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平衡状态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因此学生认为“化学平衡常数”比较难于理解。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的要求: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对学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从而明确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设计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以
及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化学平衡能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确定了“向数字寻求帮助让数据支撑结论”教学设计的思路。
四、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设计的知识线索、学生认知线索、问题线索、情景
五、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存在限度问题,能认识到一个反应同一温度下的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只有一个反应限度。
②了解化学平衡常数,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对平衡常数的认识过程。
③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建立平衡状态以及各种反应限度的有关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可有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但其平衡常数只有一个,即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只有一个。
②充分发挥数据的功能,让数据分析支撑认识的发展。 ③通过平衡常数的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其价值在于:预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从而更合理地分配研究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认识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反应限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化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定量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从不同化学平衡状态出发建立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示意
七、教学过程
【篇二: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临沂高新实验中学 尹克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②掌握化学平衡的涵义,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 ⑤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如平衡浓度转化率、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①在理解化学平衡时,初步掌握将化学问题以及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③以平衡移动定律为主线,结合实验进行串联、延伸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启发讨论、归纳推理
教学用具:
药品:0.01mol/lfecl3、0.01mol/lkscn、1mol/l fecl3、1mol/lkscn、no2和n2o4混合气体 仪器:4支小试管、两只小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前者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后者即是化学平衡要研究的内容。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板书】第三节 化学平衡
【讲解】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阅读】阅读教材25页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
【学生回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设问】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v2o5并加热),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18o原子,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 so3?
【讨论后回答】可逆反应的特点: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过渡】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入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设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呢?
【学生回答】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解】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解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投影】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讲解】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3、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过渡】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讨论】可逆反应co+h2o(g)co2+h2,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知起始时,co和h2o(g)的物质的量均为0.05mol,请你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c—t图)及反应速率(v正、v逆)随时间变化的图形(v—t图)并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后画出】
由以上分析,总结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讨论】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h2o(g)的浓度和生成物co2、h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讲解】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该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
【讨论】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通过讨论,阅读教材后总结回答,板书】
【板书】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 动:动态平衡
(2) 等:v正=v逆
(3)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 变:如果外界条件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讲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
问题中描述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表明v正=v逆,或反应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n2+3h2
下列情况是否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2) 容器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3)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4) 反应物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段的变化而变化;
(5) 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6) 容器内混合其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nh3请判断
教学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
co+h2o(g)co2+h2的数据作图形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化学平衡的特征是什么?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会发生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下面我们着重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及影响结果。
【板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仔细观察教材[实验2—5]和[实验2—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在v—t图中表示出增加fecl3和增加naoh溶液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练习】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由四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篇三: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内容既是对《化学必修2》中有关可逆反应、等化学平衡等知识的深化,也对后续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起指导作用。化学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节内容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必修2》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但是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等知识还不了解,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建立化学平衡的“动态”概念,理解可逆反应。 2.理解化学平衡的状态的意义和特征。
3.能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
时是否达到平衡,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从熟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2.通过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理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 五、教学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4:4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8096146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化学平衡教案如何引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化学平衡教案如何引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