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我最喜欢的节日)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
化学平衡教案 篇一
班级:
姓名: 组别: 主备人:裴拥爱 编号:7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
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讨论学习
【方法归纳】
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探究二:速率-时间图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
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一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
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效果检测】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
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2.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
段时间是(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化学平衡教案 篇二
从容说课
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展开讨论,说明改变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及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 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
动规律。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 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 动态平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改变能引起速率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SCN 3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SCN溶液,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如果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解释?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解释呢?
[板书]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发生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改变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 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平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教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
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根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 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讨论了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变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 lL-1,平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 lL-1,达平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 lL-1,求两次平衡状态下C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平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平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SCN Fe(SCN)3+3Cl Fe3++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 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变化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讨论,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l HI,在一定温度下 2HI(g) H2(g)+I(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
A.4 l B. 3.4 l C. 2.8 l D. 1.2 l
答案:A
2、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
Ag2SO4(s) Ag2O(s)+SO3(g)
℃
2SO3(g) 2SO2(g)+O2(g)
经10 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3)=0.4 lL-1,c(SO2)=0.1 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分钟内 (O2)=0.005 lL-1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 下列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怎样移动?
①C(s)+CO2(g) 2CO(g) 将炭粉碎。
②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③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体。
答案:①不移动 ②正向移动 ③逆向移动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 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失
化学平衡教案 篇三
班级:
姓名: 组别: 主备人:裴拥爱 编号:7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
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讨论学习
【方法归纳】
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探究二:速率-时间图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
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一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
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效果检测】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2.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
段时间是(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化学平衡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用具]烧杯三个,试管三个,试管夹,滴管、玻璃导管、冰水、热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气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例:2SO2+O2 2SO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各浓度分别为:c(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O2浓度增大一倍,则平衡如何移动?
当浓度增大1倍(氧气),温度不变时。
如果保持平衡常数不变,必须增大分子,减小分母,即必须增大SO3的浓度,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结论: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平衡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四、勒沙特列原理
综上所述,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
[布置作业]一、二、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勒沙特列原理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4篇《化学平衡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4:3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78862715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