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说勤奋阅读答案)
宿云梦馆答案
【篇一:训练一 试题】
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几年,铁路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大城市之间每天都至少开通一班次城际列车,朝秦暮楚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
望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0年1月23日,广州火车站等待乘车回家过春节的旅客大约50万人左右,把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
市”之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1)~(2)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1)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几方面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的俞陛云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这句话在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足。 .
3.沃尔玛和家乐福先后宣布关闭店铺,退出韩国市场,证实其文化受到韩国人民排斥导致经营情况恶化的必然结果。
b.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c.1956年,梅贻琦用清华在美的全部“庚子赔款”基金去台湾创办了新竹清华原子能研究所,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竹清华大学。
d.新郑是一个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县级市,该市在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科技信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祖席
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注:①祖席:饯别的宴席。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湜触犯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②宜春:地名,今属江西袁水流域。
(1)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虚字传神。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以“况与”与“那堪”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内心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分析人士认为,持续恶化
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和驻军的高昂成本逼走了许多铁杆盟友,驻伊联军阵营已经开始墙倒众人推。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该研究团队认为:对2010年(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放缓趋势的预测是建立在货币政策显著紧缩的基本假设上的。
答案:a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你认为作者为何而“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了世人一个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倒计时数字,则让人们叹为观止。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所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市2011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
b.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3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享有盛誉的香港歌手“四大天王”那极具磁性的歌声如空谷足音般美....妙动听,使众多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c.老一辈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事过境迁之后,仍为众多后来者学习和借鉴,....
成为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d.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城市声环境曾整体恶化。近几年,通过对城市声环境的检测与监督,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总体上呈江河日下的趋势。 ....
1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注:①菰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1)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演练15 古代诗歌阅读(二)】
txt>(时间:40分钟 分值:72分)
野水孤舟
梁 栋[] 注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 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几方面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的俞陛云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这句话在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 逋 底处凭阑思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 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1)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 溪 沙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你认为作者为何而“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日书事
张 耒 ②①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共日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日挂空堂。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因反对议和,触怒秦桧,被贬斥回家。②张罗地:指门前可以张网捕鸟的地方,形容无人经过,门庭寂寂。
(1)两首诗都是春日有感而作,请比较两首诗情感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 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所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中吕]喜春来 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前调]阊门[]夜泊 注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 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 相 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演练15 古代诗歌阅读(二)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
(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激愤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报国无门”亦可)
2.(1)与亲人相逢的喜悦之情;话旧时的伤感之情;与表兄即将分别的愁苦之情。
(2)作者所写的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往往寄不到,以致彼此消息不通,那一件件、一桩桩的凄凉往事让人听不下去,从前的亲戚朋友大半去世,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这些平常事、人间情,作者写来真切、朴实、自然,没有过分的雕饰。整首诗思想感情自然流露,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亲切,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1)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间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
(2)诗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
4.(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
5.(1)相同点:两首诗情感压抑,都表现出寂寞、孤独之情。不同点:张诗还表现出了春日无所事事的无聊,李诗则表现出了被贬后的失意、不平和傲岸。
(2)张诗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萧疏、枯寂的自然景物,来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如
【篇三: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p class=txt>西江月 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5.(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5分)
6.(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6分) 答:
9、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5分)
答:
4、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①,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
船。
这首诗前三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6
分答:
指出这首诗尾联用典的出处。该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8—9题。
春寒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① 元好问②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8.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9.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
1.5.(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2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分)
6.(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3.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8.(1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这首诗的前三联即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日暮江岸宁静恬美的景色与自由飞翔的鸥鹭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隐约心曲。(言之成理即可勾践灭吴”或“范蠡泛五湖”。尾联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意思对即可
8. 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1分)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2分)(如答“一语双关,‘风’‘ 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
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9. 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3分)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3分)(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怀1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4:3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7777146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宿云梦馆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宿云梦馆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