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林逋的七律诗《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祇待重来看雪天。
【赏析】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这两句写诗人在孤山寺所看到的秋景。诗人举目遥望天空,恰逢几只小鸟掠过,辽阔的天空中又添了一抹动态景色。“有时”二字,表明秋景整体上还是宁谧的,只是偶尔浮动一种生动的灵气。夕阳铺洒开来,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金色,天地同色,反而什么都看不到了。唯有袅袅寒烟萦绕在半空,像水中的一缕墨迹,缓缓晕开,轻盈地飘散。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生火做饭了。
诗人以素淡的笔调,描绘出幽邃的景色,形成一种幽寂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恬静心境。
扩展阅读:林逋的人物生平
林逋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
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扩展阅读:林逋的个人成就
林逋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
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谓其书法高绝胜人。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4:3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7643271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逋的七律诗《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逋的七律诗《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