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700字作文)
记忆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过程。是记忆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首要过程。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保持、再认和回忆。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种类
1.根据识记目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目,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识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识记目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人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记忆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选择性。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感觉器官刺激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符合人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内容。具备这些条件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识记。识记目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一个积极主动编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识记目,而且会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人们掌握系统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获得。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作为教师,了解识记这一规律,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性教育,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根据理解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情况下,按照材料顺序,通过机械重复方式而进行识记。机械识记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或复习。如对无意义音节、人名、地名、历史年代、数字、不理解词语等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歪曲。对学生而言,这种识记是必要,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如历史名称、专有名词等需要以机械重复方式才能记住。也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局限性,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也必须进行机械识记。机械识记在学生学习中有着突出意义。(2)意义识记。意义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基础上,依据事物内在联系所进行识记。意义识记基本条件是理解。理解是对材料一种加工,根据人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来反映识记材料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关系,并将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之中。理解了识记材料,记得快、记得牢,也容易提取。
1 / 6
实验研究证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尽量进行意义识记。但最好布置一些机械识记内容作为必要补充,使意义识记及机械识记结合起来。
(三)影响识记效果因素
1.识记目任务。有无明确识记目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影响。因为有了明确识记任务,人们就会把全部识记活动集中在所要识记对象上,而且会采取各种各样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识记目越明确识记效果越好。实验证明,长久记忆任务比短暂记忆任务巩固性要好得多。依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使学生知道要记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保持多长时间,而且应当使他们知道长久记忆学习材料必要性。或者实行一种定期检查制度,使学生主动地设定长期记忆任务。否则,学生会平均使用力气去识记一切东西,影响学习效果。
2.识记材料数量和性质。材料数量对识记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来说,识记需要时间常常随着材料数量增加而增加。要达到一定目标识记水平,材料愈多,所用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愈多。
材料性质对识记效果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识记直观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视觉优于听觉。
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地安排学生识记材料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要求识记材料数量不宜过多。如果过分加大数量,会降低识记效果,也影响学生积极性。
3.识记方式和方法。首先,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凡是识记材料是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时,识记效果就大为提高。有人做过编写识记提纲和不编写识记提纲对比实验。识记同一段文章,九天后检查,不编写识记提纲组遗忘43.2%,编写提纲组只遗忘24.8%。因此,教师应设法把要求学生识记材料组织成学生活动对象,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其次,多种感官协同参加识记活动能提高识记效果。每种分析器都有专门神经通道。识记中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把眼、耳、口、手、脑等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个通道联系,从而大大提高识记效果。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如果学生仅看现成地图,往往难于记住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如果让学生在独立绘制地图活动中来记,那就容易多了。最后,识记方法直接影响识记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和深刻性上,还是在精确性和长久性上,以理解为基础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为好。因为只有理解了材料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持,才能在以后运用它们时很快地被提取出来。这是因为理解了东西及过去巩固了知识经验建立了内在联系。相反,不理解东西即使暂时记住了,很快也会遗忘。
根据这些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年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科目和记忆材料不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增强识记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变化规律
保持是识记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积累、储存和巩固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中心环节。从信息论讲是信息编码、储存过程。识记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1.保持内容在质方面变化。记忆内容质变化主要指由于主体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对材料认识、加工能力影响而发生改变,表现为:(1)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2 / 6
重要细节被省略。如让一位同学复述所看过一部电影故事情节,一般只能讲个大概。(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如有人在续成故事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复述时增加了识记时没有细节,使故事内容更绘声绘色,更接近具体事物。(3)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如巴特莱特曾用图画复绘方法测验保持情形,结果发现,经过十位被试者轮流复绘,枭鸟竟变成了猫形状。
2.保持内容在量方面变化。记忆内容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
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保持量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悉材料比不够熟悉材料明显。
记忆恢复现象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1)学习者理解水平低。识记时不能立即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经验逐渐积累新旧知识间才建立了内在联系;(2)材料相互干扰。识记后即时测验由于受前后材料相互干扰,各部分之间不易建立有机联系,形不成对材料整体认识。过一段时间后,干扰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3)识记时累积抑制。连续学习产生了神经疲劳,出现了累积抑制,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疲劳解除,抑制消失,引起回忆量回升。
保持内容量变另一种情况就是遗忘。
(二)遗忘及其规律应用
1.遗忘含义。遗忘是识记过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是及保持相反过程,是记忆内容消失。
遗忘是一种自然正常合理心理现象。因为感知过事物没有必要全部记忆,任何识记材料都有时效性,同时遗忘也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
2.遗忘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把遗忘分为不同种类:(1)根据遗忘时间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遗忘发生是暂时,在适当条件下还能重新回忆起来。如提笔忘字,一时想不起熟人名字等;永久性遗忘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识记内容就不能恢复遗忘现象。(2)根据遗忘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部分遗忘是指对识记材料部分内容遗忘,如对材料细节遗忘;整体遗忘是指识记材料整个内容全部遗忘。
3.遗忘原因。遗忘既有生理方面原因,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遗忘;也有心理方面原因。主要有四种学说。(1)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程度下发生。这种理论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先后材料之间相互干扰造成。暂时性遗忘多属于材料或情绪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是支持干扰说有力例证。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干扰作用。例如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当他们学习英语时,经常用汉语拼音发音来代替英文字母发音,这就是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干扰作用。例如学生回忆以前所学数学公式时,最近学习新公式总是不断地出现,从而影响了对前者回忆,这就是倒摄抑制表现。由于这两种抑制是引起遗忘重要原因,因此受到许多心理学家注意。大量研究不仅证明了这两种抑制存在,而且对造成这两种抑制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材料相似性。即先后学习两种材料在意义上、组成上或排列顺序上有某些相似或相同成分,会产生较大抑3 / 6
制效果。②学习巩固程度。先后两种学习材料巩固程度也是影响抑制重要因素。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插入材料所产生抑制作用,将随着原材料学习巩固程度提高而减少。③先后两种学习时间安排。实验证明,先后两种学习之间时间间隔越大,倒摄抑制作用则越小。
(3)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压抑作用造成。如人总是想法忘记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往事,往往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有人认为,人对愉快事回忆明显高于对不愉快事回忆就是压抑结果。
(4)同化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概念及规律之后,高级观念可以代替低级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记忆。在真正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学习为基础,后面学习则是对前面学习加深和补充。
4.遗忘规律。遗忘是有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先快后慢遗忘进程。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实验材料,自己作被试。在识记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所节省时间和次数为指标,测量遗忘进程。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5—2)。该曲线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关系,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在识记后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图5—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2)识记材料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熟练技能遗忘得最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容易长久地保持;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慢些;理解了内容遗忘慢,不理解内容遗忘快;识记材料很多时遗忘快,较少时遗忘慢。对于系列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头部分只受倒摄抑制影响,结尾部分也只受前摄抑制影响,所以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所以保持效果最差。
(3)学习程度对遗忘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对材料记得越牢固,遗忘自然就慢。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保持效果。
5.科学复习,避免遗忘。复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有效手段,而且可以理解以前所没有理解内容,同时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但复习并不是对已学习内容简单重复,而应根据记忆规律,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及时复习及经常复习结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规律,及时复习能够阻止识记后立即会出现快速遗忘。原因是及时复习能及时强化暂时神经联系。如果复习不及时,识记材料遗忘后再去恢复,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可见及时复习,4 / 6
“趁热打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及时复习后并不能万事大吉,还应有计划地经常复习,这样才能使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复活,更好地巩固知识。
(2)集中复习及分散复习结合。研究表明,在时间和条件大致相同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视复习材料特点而定。数量少、难度小材料应当集中复习;数量多,难度大材料可以分散复习;属于思考式材料,宜集中复习。
(3)反复阅读及尝试回忆相结合。在对复习材料没有完全熟记之前不宜采用一遍又一遍地单纯诵读,而是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即读几遍后合起书来回忆其中内容或尝试背诵,遇到回忆不起来部分再阅读,这就是反复阅读及尝试回忆相结合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比一遍一遍地阅读,省时省力,效果更好。因为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复习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使复习更有目性。可以看到成绩,增强信心。
(4)复习方式要多样化。单调复习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消极情绪。多样化复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颖,激发学生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从而提高复习效果。在复习时也要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如复习英文单词时,要仔细看字母组合,留心听发音,认真读单词,反复书写练习,专心记词义等,通过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大大改善复习效果。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大脑神经疲劳,从而降低记忆效率。这时如果让大脑积极休息一下,就会迅速提高大脑活动机能,从而防止遗忘。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在课间有十分种积极休息,便可以使脑力活动效率提高30%。另外适当睡眠也是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必要措施。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过程。再认是一种比较简单心理过程,不同人对不同材料再认速度和正确程度有一定差异,这及影响再认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影响再认因素有三:一是对事物识记和保持程度。识记得越清楚,保持得就越牢固,再认也就越容易。识记模糊,当然保持也不稳定,再认时必然会发生困难。二是当前出现事物和经历过事物之间相似程度。如果当前出现事物和过去印象完全相同,便可以立即再认出来;如果当前事物和过去印象不完全相同,就不易把它再认出来。三是当前呈现事物环境及过去被识记时环境相似程度。一般来说,当前出现事物及过去感知它时环境差别越小,越容易再认,否则,就会给再认带来一定困难。事过境迁,对往事难于识别就是这个道理。
线索是再认支点,当再认出现困难时,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再认线索,通过线索达到对事物再认。如对久别重逢朋友再认,一般要以身体某些特征作为再认线索。
(二)回忆及科学回忆方法应用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作用下,过去经历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过程。如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过去学过内容。
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中介物,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指不需要中介物直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某一事物,如学生对十分熟悉公式、单词、课文,通常都可以直接地回忆起来。间接回忆指需要中介物,才能想起过去感知过某一事物。
5 / 6
根据有无明确目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指有明确目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回忆。如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问回答。无意回忆指事先没有预定目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回忆。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有时不需要太大意志努力就可以实现,有时则需要较大努力,进行复杂思索,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过去感知过事物,这种回忆叫追忆。要顺利地进行追忆,一要保持平静情绪状态,二要根据中介线索进行正确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心理活动叫联想,联想是事物普遍联系规律在头脑中反映。追忆时常用联想有:①接近联想:由一个对象联想到在时间、空间上及之接近另一个对象,如由河想到桥,由笔想到墨,由春想到夏等。②类似联想:由事物之间相似性而进行联想,如由李白想到杜甫;由严冬想到冷酷。文学中常用比喻就是类似联想。③对比联想:由一个对象联想到及之对立或相反另一个对象,如从上想到下、从好想到坏、从错误想到正确等。④因果联想:由事物之间内在因果关系展开联想,如由下雪想到寒冷,由勤奋想到成就,由生病想到吃药等。
(三)再认及回忆关系
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恢复,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但在保持巩固程度方面还是有差别。一般情况下,能回忆一定能再认,能再认不一定能回忆。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6 / 6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0:5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34227271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忆的基本过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忆的基本过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