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走自己的路)
维格列汀重要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
郭丽媛;董志艳;黄胜堂;吴诗
【摘 要】目的 重点考察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学物收率的影响.方法 以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用氯乙酰酰化、二碳酸二叔丁酯催化酰胺化、三氟乙酸酐(TFAA)脱水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结果 在氯酰化反应中当n(氯乙酰氯)∶n(L-脯氨酸)=1.8∶1、反应时间2.5h时为最适条件,反应收率87%;在酰胺化反应中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n(NH4HCO3)=1∶4.5,且室温下反应为最适条件,反应收率76.5%;脱水反应时,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酰胺]∶n(TFAA)=1∶2,反应时间为2h为最适条件,反应收率为89.2%.结论
优化后目标产物三步总收率为59.36%,效果较好.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7(031)003
【总页数】4页(P185-187,190)
【关键词】维格列汀;(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中间体;合成
【作 者】郭丽媛;董志艳;黄胜堂;吴诗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963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Galvus)是诺华公司研发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阿格列汀(Anagliptin)则是日本开发的仿制药。它们可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控制血糖疗效好、不良反应低、安全且耐受性好[1-2]。(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为合成维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DPP-IV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因此,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目前,(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合成主要有四种:①以L-脯氨酸为原料,经N-保护,酰胺化,脱保护,N-氯乙酰化,酰胺脱水反应五步合成。此方法首先被Fucushima采用[3],因路径长,保护后又脱保护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后续研究较少。②以L-脯氨酸为原料,先N-氯乙酰化,再用特殊的脱水试剂把羧基直接转化为氰基获得目标化合物[4-5]。此方法步骤简单,但一般需要特殊的试剂,或反应条件比较苛刻。③以L-脯氨酰胺为原料,经氯乙酰化和酰胺脱水二步反应合成。这种方法首先被Edwin采用[6],诺华公司专利CN1329593A,印度专利WO2011101861也是采用了此方法,杨璐等对具体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些优化[7]。此方法的成本依赖于L-脯氨酰胺的工业化程度。④以L-脯氨酸为原料,经N-氯乙酰化,酰胺化,酰胺脱水反应三步合成目标产物。此方法经Singh首先报道[8],国内也有一些改进的文献报道[9-10]。
方法四操作简单、反应条件要求不高、试剂常见,但该方法的合成工艺报道较简单[9-10],有些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没有考虑,仍有许多需要优化。本文参照文献[8],采用方法四为基础,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合成路线如图1。
1.1 试剂与仪器 L-脯氨酸(武汉格奥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纯度99%)、四氢呋喃(天津市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R,无水处理后,即用即蒸)、无水硫酸钠(天津市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R)、碳酸氢铵(同上)、三氟乙酸酐(武汉格奥化学技术有
限公司,纯度98%)、乙腈(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SP)、乙酸乙酯(天津市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R)、氯乙酰氯(西亚试剂,AR/99%)、二碳酸叔丁酯(武汉格奥化学技术有限公司,AR)、吡啶(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
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IR Affinity-1红外光谱仪、PolAAr 3005旋光测定仪(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BrukersolariX质谱仪、Bruker AV-400核磁共振仪。
1.2 合成
1.2.1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3)的制备 在配有机械搅拌器和恒压滴液漏斗的100mL的四口瓶中投入L-脯氨酸(5.00g,43.4mmol)、四氢呋喃(重蒸,50
mL),N2保护下缓慢滴加氯乙酰氯(6.0mL,79.6mmol)。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2.5h,反应结束,溶液变澄亮。降至室温后,反应液加入10mL水搅拌20min,再加入10mL饱和食盐水和100mL乙酸乙酯萃取,水层再用乙酸乙酯(20mL×2)萃取,合并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稠油状物,加入无水异丙醚结晶(低温下效果更好),得到白色固体粉末(重量7.24g,收率87.0%),m.p.108℃~110℃(文献[9]值108℃~109℃)。1H NMR(400 MHz CDCl3):δ1.95~2.28(m,4H),3.63~3.73 (m,2H),4.02(s,0.2H,CH2Cl),4.07~4.14(m,1.8H,CH2Cl),4.57~4.59(m,1H,CHCOOH)。
1.2.2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酰胺(4)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在配有机械搅拌器的1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4.00g, 20.9mmol)、乙腈(40mL)、二碳酸二叔丁酯(5.00g,22.9mmol)和碳酸氢铵(8.00g,101.3mmol),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吡啶1.0mL (12.4mmol),继续反应2.0h,TLC[v(三氯甲烷)∶v(甲醇)=7∶1]监控,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减压蒸馏得黄色油状物,柱层析[v(三氯甲烷)∶v(甲醇)=10∶1],进一步纯化,异丙醚重结晶,得白色粉末(重量3.03g,收率76.5%)。m.p.137℃~139℃(文献[9]值133℃~137℃)。1H NMR(400 MHz CDCl3):δ
1.62~2.19(m,4H),3.55~3.57(m,1H),3.62~3.65(m,1H),4.01(s,0.2H,CH2Cl),4.07~4.13(m,1.8H,CH2Cl),4.60~4.62(m,1H,CHCONH2),5.39 (s,1H,NH2),6.78(s,1H,NH2)。
1.2.3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1)的制备 在配备有温度计、氮气保护装置和恒压滴液漏斗的三口瓶中投入化合物4(0.50 g,2.6mmol)和重蒸的四氢呋喃(6mL),磁力搅拌10min,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三氟乙酸酐(0.6mL,5.2mmol),控制温度在0℃~5℃,滴加完毕,慢慢升至室温搅拌2h,TLC 监测反应终点[v(三氯甲烷)∶v(甲醇)=10∶1]。反应结束后用饱和碳酸氢钠调反应液的pH至
8~9, 再继续搅拌20 min。反应液加入20mL乙酸乙酯,分离收集有机层,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2),合并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洗(10mL×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溶剂,浓缩物用正己烷重结晶,得棕色固体结晶(重量0.36g,产率79.2%)。m.p.53℃~55℃(文献[9]值53℃~57℃)。IR(KBr-,cm-1)∶3304,2991,2953,2888,2241,1654,1425。1H NMR(400 MHz CDCl3)∶δ
2.14~2.32(m,4H),3.56~3.64(m,1H),3.73~3.76(m,1H),4.06~4.24(m,2H,CH2Cl),4.76~4.87(m,1H,CHCN)。
2.1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3)合成的探讨 参照文献[9],按照n(氯乙酰氯)∶n(L-脯氨酸)=1.5∶1的比例进行反应,产率为74.3%,不是很高。在加热回流过程中,发现仍有脯氨酸固体存在,分析认为氯乙酰氯的用量可能偏少了,于是重新考察了氯乙酰氯的用量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随着氯乙酰氯比例的增加,产率有一定的增加。当n(氯乙酰氯)∶n(L-脯氨酸)=1.8∶1、反应时间2.5 h时获得产率87.0%,为最适条件。
因为用到了氯乙酰氯,所以反应溶剂THF要进行干燥处理。(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在异丙醚中结晶时,需在低温放置1h以上,这样化合物3才能充分结晶。
2.2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酰胺(4)合成的探讨 此步反应是羧基的氨基化,参照文献[9],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做缩合剂,最后与铵盐反应生成酰胺。DCC活化羧基在反应完成后有N,N-二环己基脲(DCU)生成。此方法用到的溶剂是二氯甲烷,DCU为强极性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很难除去,需要将产物溶解在乙酸乙酯(EA)中,冰箱静置冷冻过夜后过滤,重复两三次,因此后处理比较麻烦。
参照文献[10],用化合物3与BOC在吡啶的催化下形成活性的酸酐,再与碳酸氢铵(原料比为1∶5.5)反应最终生成了酰胺,此方法是在室温下进行,操作简便,但文献报道未见有无机碱用量的讨论。本实验考察了无机碱碳酸氢铵用量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减少碳酸氢铵的用量对反应影响不大,考虑到产物的形状和经济条件,因此,选择n(3)∶n(NH4HCO3)=1∶4.5为最适条件。
2.3 (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1)合成的探讨 此反应为酰胺的脱水反应,脱水反应一般是用THF或二氯甲烷作溶剂,用三氟乙酸酐(TFAA)、三氯氧磷和三聚氯氰作为脱水剂,在室温或冰浴条件下进行的。
文献[8]报道以1.5倍摩尔比三氟乙酸酐(TFAA)作为脱水剂,反应2h,产率8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三氟乙酸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影响比较大。结果见表3。在摩尔比为1∶1.0时,产率非常低。随着三氟乙酸酐用量的增加,产率也不断升高。摩尔比为1∶2.5时开始下降。可能原因是此反应为脱水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有三氟乙酸产生,具有抑制平衡进行的作用,降低了三氟乙酸酐的活性。因此需要增加三幅乙酸酐的用量。而三氟乙酸酐过高可能会与氯乙酰基官能团发生反应,降低产率。最后得出当反应物与TFAA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2h为最适条件,产率最高。
本实验优化了DPP-Ⅳ抑制剂维格列汀重要中间体(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的合成工艺,重点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学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n(氯乙酰氯):n(L-脯氨酸)=1.8∶1、反应时间2.5 h时为最适条件,反应物收率87%;室温下,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n(NH4HCO3)=1∶4.5时为最适条件,反应物收率76.5%;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酰胺]:n(TFAA)=1∶2,反应时间为2h为最适条件,反应物收率为89.2%,三步总收率为59.36%,优于文献[9]报道的42.3%。
【相关文献】
[1]KEATING G liptin:a review of its u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rugs,2014,74(5):2089
[2]NISHIO S,ABE M,ITO pt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safety,efficacy,and patient acceptability[J].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 Obesity Targets &
Therapy,2014,8(default):163
[3]FUKUSHIMA H,HIRATATE A,TAKAHASHI M,et 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otent 3-or 4-substituted-2-cyanopyrrolidine dipeptidyl peptida IV
inhibitor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4,12(23):6053
[4]朱莹,李玲,赵世明,等.两步法合成(S)-1-(2-氯乙酰基)-2-腈基吡咯烷的工艺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4):491
[5]陶铸,彭俊,钟静宇,等.(S)-1-氯乙酰基-2-氰基吡咯烷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9):856
[6]VILLHAUER E B,BRINKMAN J A,NADERI G B, et al.1-[(3-Hydroxy-1-adamantyl)amino]acetyl]-2-cyano-(S)-pyrrolidine:A potent,lective,and orally
bioavailable dipeptidyl peptida IV inhibitor with antihyperglycemic properties[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3,46(13):2774
[7]杨璐,皮昌桥,张莉,等.一种制备维格列汀关键中间体(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的新方法[J].辽宁化工,2016,44(2):145
[8]SINGH S K,MANNE N,PAL sis of(S)-1-(2-chloroacetyl)pyrrolidine-2-carbonitrile:a key intermediate for dipeptidyl peptida IV inhibitors[J].Beilstei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8,4(1):20
[9]王延安,马玉卓.(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40(1):27
[10]陶铸,邓瑜,彭俊,等.维格列汀中间体(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25(10):1422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9:2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14474250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维格列汀重要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维格列汀重要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