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元宵节作文500字)
折纸活动计划
一、情况分析: 折纸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游戏,它是以自然形象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对纸张的手工折叠、剪纸等操作进行摹似塑造,使之再现生活。折纸也是一项益智健脑的手工活动,它变化多样,饶有风趣,倍受学生喜爱。折纸是美工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虽不具备音乐那明快的节奏,但有手脑并用的特点,孩子们通过折折、玩玩、说说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做之中,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爱试探、爱模仿的心理要求,也使孩子们的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并懂得一点计算、目测知识。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折纸这一媒体来了解我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如何开展折纸活动,在活动中占有很优越的位置。所以把折纸作为我们的特色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把这项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活动,让每个孩子掌握一项动手操作技能,从而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孩子
三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动物的折法
第二课时 认识折纸符号
第三课时 折“大象”
第四课时 折“狗”
第五课时 折“马”
第六课时 折“猪”
第七课时 折“大象”
第八课时 折“鸭子潜艇”
第九课时 折“青蛙”
第十课时 折“鱼”
考 勤
二(3)班
魏佳乐
方家洪
张世鑫
刘瑞
二(1)班
叶欢
蒋丽轩
二(6)班
刘家豪
古丽米热
二(7)班
袁佳佳
李涵
二(5)班
李浩豪
阿卜杜亚森
韩雨晴
齐思源
卡利亚斯
刘杨俊男
韩褀
王玉涛
钱小英
骆宝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折纸教案
动物的基本折法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3.展示课件。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
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 2 )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 3 )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2.老师带小朋友们向小动物们说再见。
3.老师和小朋友们互相说再见。
4.结束。
认识折纸符号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纸的造型艺术与折纸工艺。
2.认识折纸符号,学会折纸的方法与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折纸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门民间艺术,如今已风靡全球,并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这种利用纸张装饰制作的特点及其特有的工艺和手工制作技艺,达到表现美、创造美、应用美,不仅愉悦自己身心,更具使环境和社会更加美好、和谐的目的。
学情分析:
折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不陌生,从小到大同学们玩过折纸游戏,如纸飞机、纸船等,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技法,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折纸技法基础上,进行折叠纸的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折纸造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纸基本方法和步骤的掌握。
难点:运用折纸方法折出各种形状。
教学方法:引导法 讨论法 比较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课件,各种示范作品。
学具:各色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一个晴朗的周末,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森林里采蘑菇,突然来了个大灰狼,大灰狼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饿极了,躲在大树下远远的张望着兔子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灰狼悄悄地跟在小兔子后面,准备吃掉所有的小兔子,兔妈妈看到了后面的影子,大喊:“孩子们,快跑!”比比看,谁跑的快。 小兔子就在我们这里,比比看谁跑的快。 你想不想也用纸折的方法折出一只跑得快的小兔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纸。板书课题:折纸
二、初识折纸符号
1.为了让同学们学会折纸的方法,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三位新朋友帮忙。
大屏幕 指示进展 →
凹折线(虚线)----------------
凸折线(点画线)—-―-―-―-
教师介绍:
凹折线,要按照线的位置向里折。凸折线,要按照线的位置向外折。(动手制作考大家)老师还编了两句小儿歌,课件出示:凹折线,一边长,折在里面看不见;凸折线,长短变,折到外面来见面。(大屏幕考大家 沿虚线往里夹折 沿虚线朝外翻折)刚才那样把边和边对折叫对边折,那么把角和角对折叫什么呢?对角折。所有的折纸都是从单纯的对角折或对边折开始的,先把边角对齐,再对折,按照含有折纸符号的折纸图反复动手,就会折出各种各样的我们需要的各种形状了。
三、共同探究折小兔子
1.出示小兔子步骤图,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制作,找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小兔子步骤和方法。
3.学生比赛动手制作,赛速度,赛质量。(边和边、角和角对整齐,折痕压平整)
4.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同学们所作的小兔子真漂亮,跑的也很快。
四、一物多变折小鸟
1.学生生折小鸟
你瞧,小鸟很善良,害怕大灰狼追上小兔子,专程从远处飞来带着小兔子跑。小鸟怎么折呢?小鸟和小兔子很要好,我们只要把小兔子后几个步骤稍作改变就能做成小鸟了。同学们按你所学的折法,看图折小鸟,同桌要互相帮助,三分钟完成。
2.同学们把已经折成的小鸟举起来展示,这么短的时间大家自己就研究出来如何折小鸟了,有小鸟的加油小兔子会跑的更快,我给大家竖大拇指。
五、作品创作
小兔、小鸟、大灰狼所在的森林是雅戈尔森林,同学们想想森林里还有什么啊?(熊猫, 小松鼠,青蛙,大树等)是啊!大森林可真热闹,同学们每一组桌子上都有一张图,四人一小组参考也可以自己创作折纸作品,我们让雅戈尔森林变得热闹美丽起来吧!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辅导。
六、总结
同学们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认识折纸符号,看折纸图,学会了折小兔子,小鸟,还学会了折纸的基本方法。)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大家一定能折出、创造出更多有趣的纸作品。老师不仅仅想看到大家会用自己的双手创作把雅戈尔森林变得热闹起来,我更希望今后能看到你们会发明、会创造,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折大象
教学目标:
1.引导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2.培养仔细、耐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正方形彩纸、图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2.引导学习按图示折纸。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评作品,把大象穿在绳上,可以做集场的角色游戏。
折狗
教学目标: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着小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
狗头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看懂示意图。
教学难点:看着示意图进行折纸。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人手一张,图纸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以谜语的方式导入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学生回答)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着狗头)
2.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学生看步骤图折纸
1.请学生看动画图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步,请学生讲述。(正方形变成 “倒三角形”)。
2.学生看第二、第三步骤图,请学生说一说。
3.观看第四、第五步骤示意图,请学生讲解并示范折。
三、出示第一至第五示意图,请学生回忆并排好。
1.老师把折纸的每一步都画成了图画,请你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好。
2.再次观看动画。
四、学生练习,师个别指导
给每张桌子上提供一套示意图,请学生相互学习折狗。
五、评价
学生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注意边和边整齐、折线平整。
六、延伸
观看狗身子地折法,请学生自主探索。
•
1
3
折马
教学目标:
1.引导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2.培养仔细、耐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正方形彩纸、图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2.引导学习按图示折纸。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评作品。
折猪
教学目标:
1.引导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2.培养仔细、耐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正方形彩纸、图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2.引导学习按图示折纸。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评作品。
折鸭子潜艇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示折纸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对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作品涂上颜色。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的纸每人一张。
2.已做好的 “鸭子潜艇”一个。
3.学生用书图画“鸭子潜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鸭子吧,潜艇谁见过? 昨天我这了一只 “鸭子潜艇”,你们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引导观察“鸭子潜艇”的制作方法
出示已折好的“鸭子潜艇”,将它拆开给学生看,知道它只是一张纸折起来
(引导学生看图示画面),教师将拆开的“鸭子潜艇”一步一步的折好,边折边讲解折法,要学生仔细观察。
3.交代要求,学生看图操作,教师指导
(1)要求认真看图,按图示折纸,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重点在于向外反折。
(2)要求折纸时,每一个角都要对齐了,每一条辙都要抹平。
4.根据自己的想法,学生给“鸭子潜艇”图上颜色。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将作品全部展示,请学生评选出这的平整,色彩鲜亮的作品,同时表扬认真作业努力克服困难的学生。
折青蛙(1)
教学目的:
1.教学生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
2.学生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以及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作品青蛙、鱼、桃子若干个。
2.《双三角形》折纸示意图,《青蛙》折纸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教师介绍双三角形名称。
二、学生跟教师学折双三角形。
1.教师出示双三角形折法示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折双三角形。
2.学生再次独立练习看示意图折双三角形。
三、利用双三角形学折青蛙。
1.教师出示《青蛙》折纸示意图,让学生看懂示意图。
2.教师对照《青蛙》示意图示范折青蛙,学生观看。
3.学生看示意图学折青蛙,教师个别指导。
4.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
四、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各种折纸作品给学生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折青蛙(2)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学生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学生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生: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学生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生: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生: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学生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引导学生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学生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学生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结束:
学生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折纸鱼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圆形纸折各种各样的鱼身、鱼尾及水草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看图折纸的技能,巩固折、压、拼贴的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有关鱼的碟片。
2.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圆形蜡光纸若干,蓝色背景图5张。
3.小鱼、水草图示2幅,示范图1张。
活动过程:
一、看碟片,引起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谁生活在水里吗?
2.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碟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鱼的颜色、形状及水草)
3.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什么样?
二、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示范图
1.老师做了一幅图,你们看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2.你们知道这幅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三、引导学生看图折纸。
1.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怎么折出来的?请你把这条鱼的图示找出来。
2.老师示范第一种折法
3.小鱼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还喜欢在水里捉迷藏呢!那水草怎么折呢?
4.水草折好后是一段一段贴上的
四、提出合作要求
1.有的同学友折要折很长时间,那怎么办呢?
2.同学友先折鱼,最后大家一起合作折水草
五、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创造性地折出不同的鱼、水草。
六、讲评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
2.老师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拓展课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折纸教育活动中的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折纸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更能使他们综合潜能得到挖掘。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以来的折纸熏陶,已初步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学生便跃跃欲试。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学生有学习的需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真的尝试起来。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学生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其次师生之间应该促进互动,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最后教师应该善于等待,允许学生再来几次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对折纸技能的掌握并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通常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学生来说,一次根本不够,很多次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求老师再教一次,或是失败了,要求重做一次。如果利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学生再来-次或几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自己在折纸教育活动中的几点体验和尝试,我觉得,学生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觉得我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赢得孩子的喜爱。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7:2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07760271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个小学折纸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个小学折纸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