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冷雨敲窗)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痹子宫。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心火
首先谈谈“心火”。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症状,如果我们看看患者舌象,多可见舌尖鲜红。
治疗上可以用莲芯泡茶喝。莲芯味苦,性寒,归心、肾经。
《温病条辨》中论述:
“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
有的患者觉得莲心味道太苦,可以采用灯心草、竹叶煎水喝,这两味药一点也不苦。伴有心阴不足,口干,失眠的患者,可以用生地煎水喝,不仅可以清心火,还能凉血,养血。另外心火重的患者,中成药可以选用导赤散。
★肝火
“肝火”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我们常常会对一些脾气不好的人说:
“哎呀,你脾气这么差,是不是肝火又上来了?”
是的,肝火亢盛的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口苦目赤等症状。治疗上可以选择菊花、夏枯草等泡水服用。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夏枯草苦、辛,寒,可清火明目,清肝火,还可以散结消肿。
肝火重的患者,中成药可以选用夏桑菊颗粒,由夏枯草、桑叶、菊花制成,肝火亢盛的病人,适当饮用,会感觉非常舒服。
★胃火
“胃火”:胃火旺盛的患者说话口中气味较重,同时会有牙龈肿胀溃烂、消谷善饥,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等症状。治疗上可以使用芦根泡茶饮。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
“胃火”重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食疗的办法,方法很简单,就是皮蛋拌豆腐。每天一个皮蛋,二两豆腐,凉拌后加少许盐、麻油、小香葱,作菜吃,效果挺好;对于胃火很重的病人,可以冲服生石膏粉,每次5克,每日两次,效果也不错。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寒凉过度,反而伤及脾胃。
★肺火
肺火重的病人,常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症状,另外“肺主皮毛”,肺火重的病人,容易掉头发,皮肤容易干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火重的病人,肺火下移于大肠,容易出现大便干结。
治疗时可以用桑叶泡茶饮,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有很多肺火亢盛伴有便秘患者,服用桑叶茶后大便明显好转;
对于肺火亢盛,出现白睛溢血的情况,服用桑叶茶,能立竿见影;
对于肺火亢盛出现脱发的情况,可以用生桑白皮煎水洗头,三天一次,就能阻止头发的脱落;
对于肺火亢盛,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的患者,可以用百合、雪梨配大米,煮稀饭吃,养阴润肺,效果也不错。
肺火重的患者,中成药可以选用:清肺抑火片。
★胆火
胆火:主要表现为口苦、坐卧不宁等症状,这样的患者常常半夜容易醒,其个性优柔寡断,在医院做B超检查,可以出现胆囊壁毛躁,严重者可见有胆结石,这样的患者可以服用消炎利胆片,平时可以用虎杖泡茶喝。
★小肠火
小肠火:患者主要表现为小便不适,尿黄,严重者尿急、尿频、尿痛、尿不尽。用车前草配栀子煎水喝,就有较好的效果;中成药可以选用复方石韦片。
★大肠火
大肠火: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有的患有痔疮,可以用生大黄泡茶喝。
★头火
头火重的患者,可见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这样的患者,服用牛黄上清片、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就能解决问题。
★虚火
上面谈的都是实火,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属于虚火,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虚火上炎,这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有的患者还伴有口腔溃疡,治疗时可以选用知柏地黄丸。
另外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上热下寒,病人头火重,但腰以下又特怕冷,这样的病人属于肾阳虚,虚火上炎,治疗时需要上下兼顾,可以建议病人饭前服用附子理中丸,或者桂附地黄丸,这些温性的药物能散下焦寒;饭后则服用黄连上清丸,来清上焦火
1 二仙汤
组成: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知母、黄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讷教授制定)
本方有温肾阳,补肾阴,泻肾火,理冲任之功,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药同用,对阴阳俱虚而又虚火上炎的症候甚效。 开始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其后用于高血压、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闭经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2 乌贝散
组成:乌贼骨、浙贝母(由王乐雨制定)
有抑酸止痛之功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效,实验研究,有明确的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
3 复肝丸
组成:土鳖虫、太子参、紫河车、姜黄、郁金、三七、内金(由朱良春制定)
有益气活血,化瘀消癥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有良好的效果。服用后可缩小肝脾,促进肝功能恢复,升高血浆蛋白
4 益肾汤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草、板蓝根、银花、白茅根、紫花地丁(由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于家菊教授所制定)
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为治疗慢性肾炎开辟了新的途径
5 冠心Ⅱ号方
组成: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由中医研究院郭士魁教授制定)
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冠心病,脑血管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6 亢萎灵
组成:蜈蚣、当归、白芍、甘草(由陈玉梅制定)
有疏通肝经挛闭之功,对阳痿有一定疗效。
7 治尫汤
组成:川断、补骨脂、附片、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赤白芍、威灵仙、炙虎骨、麻黄、防风、伸筋草、松节、知母、炙山甲、苍术、牛膝(由焦树德制定)
有补肾祛寒,化湿散风,养肝荣筋,祛瘀通络之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效果
8 三拗加味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蝉蜕、僵蚕、射干、 马勃、薄荷、桔梗、前胡、木蝴蝶
治疗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诊断要点:1.久病慢性咽炎,咽喉长期干燥,而喉头阵发性奇痒,引起顿咳,呛咳,愈咳而愈感喉头干燥作痒。2.不论新久干咳,都以喉头奇痒作先兆,这类咳嗽绝大多数病前有感冒史,检查肺、咽喉都无特殊阳性体征,有人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效力舒缓,而此方速效。
太山老李炙肝散
组成:白芷、白术、白芍、桔梗(原载于《中藏经》和《名医类案》)
《名医类案》载:“有人患脾泻,诸治不瘥,服太山老李炙肝散而愈。乃白芷(升胃)、白术、白芍(平肝)、桔梗四味也。”近年来有医家用此方与痛泻药方、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合用,治疗结肠过敏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肝脾不和者其效甚捷
加味太极丸
组成:蝉蜕、僵蚕、姜黄、胆星、天竺黄、大黄、冰片(清代杨栗山治疗小儿温病的方子,本方是升降散加味)
近年来有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麻黄、黄芩、花粉三味药,水煎服(冰片冲服)每日一剂,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并与麻杏石甘汤组,西药组进行对照,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散偏汤
组成: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香附、郁李仁、柴胡、甘草(原载于清代陈士泽《辩证录》)
近年来用于治疗偏头痛(血管性头痛)效果甚佳,屡有报道。
百合汤
组成:百合、乌药,又名百合乌药煎(原载于清代陈修园《时方妙用》)
“气痛,脉沉而涩,及七情之气郁滞所致,宜百合汤。”“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百合汤”。近年来用于治疗气郁或火郁的胃脘痛,药简力宏,有很好的疗效。百合30g,乌药10g。百合又名摩罗,摩罗丹即以此为主药。
一、外感头痛分寒热经腑
程国彭认为:外感之中复有伤于风寒而致者,亦有热邪传入胃腑而致热气上攻者,还有寒邪直中三阴而见寒气上逼者。《伤寒论》于此论述甚详,并按经证、腑证、寒证、热证分别辨治,颇为系统。其认为三阳经皆上至于头,故均有头痛。例如,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夹脊抵腰中,因而太阳头痛的特点为头脑痛而连项脊。由于太阳经脉最长故头痛居多,太阳主表则头痛多为表证。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目,交中,凡阳明头痛,乃头额痛而连面目。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故少阳头痛症见耳前后痛上连头角。直中三阴亦可见头痛,系直中而兼外感所致,厥阴证头痛脉浮为邪达表而欲得汗解。经病可以传腑,腑病亦可以连经,若阳明腑热熏蒸,上攻于头目之间,亦致头痛。诸证的治疗原则:外感风寒者,治宜散之;热邪传入胃腑、热气上攻者,治宜清之;直中证而寒气上逼者,治宜温之。具体治法张仲景均有详论,兹不赘述。
头为诸阳之会,邪气直袭于脑,致令阳气阻塞,浊邪盘踞于上,而见头痛。诸如客寒犯脑、破脑伤风、风热外侵及大头天行等,均有头痛,然而由于邪气性质不同,治疗亦应各相有别。
1客寒犯脑头痛
以脑痛连齿为主,兼见手足厥冷、口鼻气冷等症,治以羌活附子汤。方用羌活3g,附子、干姜各1.5g,炙甘草2.4g,水煎服。此证中阳不足而有内寒,复感寒邪于上,故见脑痛连齿。羌活“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本草汇言·卷之一草部·山草类》)而专治头痛;附子善走诸经,既可驱逐在表之风寒,又能温中而暖在里之沉寒。二药相辅相成,共为君药。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辅助君药以收功。使甘草和中益气、补正安中并制附、姜之燥烈。诸药合用,散寒以止痛。
2破脑伤风头痛
系风从破处而入导致头痛,常伴发搐搦,治以防风散。方用防风、炮天南星等分为末,每服6g,童便冲酒调服。《本经》谓防风“主大风,头眩痛”,其通治内外之风,且能解痉;天南星开结闭、祛风痰,并“主破伤风,口噤身强”(《本草纲目·第十七卷·草部》)。二药合用以搜风定搐、导邪外出。
风热而致偏头风,症见半边头痛,筋脉抽搐,或鼻塞,常流浊涕,治以清空膏。风热袭人亦可引发眉棱骨痛,或眼眶痛,其痛不可开者,亦以清空膏治之。李中梓谓:“外夹风寒,内成郁热,上攻头脑,下注目睛,眉骨作痛。”(《医宗必读·卷之八·头痛》)方用羌活、防风各1.8g,柴胡1.5g,黄芩(半生半炒)3.6g,川芎1.2g,甘草(炙)3g,薄荷0.9g,黄连(酒炒)1.8g,水煎服。羌活、防风、川芎、柴胡、薄荷疏散风热之邪,共治中风入脑头痛;黄芩、黄连加强清热之力,甘草调和诸药。无论哪类头痛,只要证属风热者,均可与之。
3大头天行亦可见头痛
此为时疫所致,症见头肿大,甚则如斗,轻者名曰发颐,肿在两耳前后,乃风热疫毒郁于上焦为病,治以普济消毒饮,方用甘草、桔梗、酒黄芩、酒黄连各3g,马勃、玄参、橘红、柴胡各1.5g,薄荷1.8g,升麻0.6g,连翘、炒牛蒡子各2.4g,水煎服。其中薄荷、柴胡、牛蒡子疏散风邪,黄芩、黄连、连翘、马勃、升麻清热解毒消肿,玄参主头风热毒游风且能滋阴抑火,橘红消痰利气散结,桔梗载各药上行并开宣肺气。处方虽与东垣之方略有出入,但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邪、清热解毒之功。程国彭还详为制订加减之法:体虚者加人参1.5g,便闭则加大黄(酒煨)3g。并提出治疗此证须用贝母、人中黄、荷叶为妙。若发颐证倍用柴胡加牡丹皮,喉咙肿痛则倍用桔梗、甘草,肿甚者则宜加针砭以佐之。
二、内伤头痛宜按证辨治
程国彭先生指出:内伤头痛有雷头风、胃火上冲、痰厥及肾厥头痛等证,更有真头痛,朝不保夕,势更危急,皆当细辨。
1雷头风
多属痰火为病,以头痛而起核块为主,或兼见头中如雷鸣,治以加味清震汤。方用升麻3g,苍术3g,青荷叶1个,炙甘草、橘皮各2.4g,蔓荆子、荆芥各4.5g,
薄荷1.5g,水煎服。张元素谓:升麻治阳明经分头痛而去至高之风邪(《医学启源·卷之下》)。苍术、橘皮燥湿理气行痰,贯彻上下;荷叶利湿清痰,上清头目之风热;蔓荆子、荆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以止头痛。
2胃火上冲而致头痛
其特点系疼痛时头筋杠起,兼见脉洪大、口渴喜饮冷等症,治以加味升麻汤。方用升麻、葛根、赤芍药、甘草各3g,石膏6g,薄荷0.9g,灯心草20节,水煎服。升麻、葛根皆入阳明之要药,并散阳明之热邪,稍佐薄荷助其消散;《本经》谓赤芍药止痛,与阳明经药同用则泻大肠闭结以降胃火;石膏性寒能散,专治胃火头痛;灯心草质轻通而性寒味甘淡,轻可去实,淡能渗利,使郁热下行,从小便而解。
3痰厥头痛
兼见动则眩晕、胸膈多痰等症,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方用半夏4.5g,白术、天麻、橘皮、茯苓各3g,炙甘草1.5g,生姜2片,大枣3个,蔓荆子3g,虚者加人参,水煎服。李杲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兰室秘藏·卷中·头痛门》)本方用二陈专治痰证,加白术健脾利湿,与天麻平息内风,蔓荆子则通利九窍。诸药合用搜风祛痰、清利头目,对风痰头痛、眩晕确有卓效。
4肾厥头痛
兼见头重足浮、腰膝痠软等症,属下虚上实证。下虚即肾气衰,上实乃浮火上泛。但有阴虚、阳虚之分:阴虚(肾经真水不足)者,脉必数而无力,宜以六味丸滋阴降火;阳虚(肾经真火不足)者,脉必大而无力,当用八味丸水中补火。
5血虚所致偏头风
疼痛之特点系昼轻夜重,痛连眼角,治以逍遥散。另有肝血不足而致眉棱骨痛或见眼眶痛者,其见光则痛,亦以逍遥散治之。
6真头痛者
诚如程国彭所说:“头统诸阳,而脑为髓海,不任受邪。若阳气大虚,脑受邪侵,则发为真头痛。”(《医学心悟·第三卷·头痛》)其症兼见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情势危急,宜速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附子,并服八味丸,间有得生者。
【方剂来源】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
【药物组成】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鹅不食草6克,细辛3克,乌梅20克,蝉衣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
1辨症状加减
(1)病人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10克、薄荷10克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
(2)鼻痒、眼痒者,加路路通10克、百部10克以杀虫祛风止痒。
(3)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玉屏风散(生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以益气固表。
2辨病加减
(1)兼有过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黄8克,生石膏3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兼有咳嗽者,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青黛(布包)6克,百部10克。
(3)兼有荨麻疹者,加茜草15克,紫草10克,旱莲草15克,白鲜皮15克,地骨皮15克,冬瓜皮30克。
3辨体加减
(1)兼有气虚体质,平素气短、恶风、容易感冒者,加黄芪20~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者,加无柄灵芝10克,徐长卿10克,制首乌20克。
【适应证】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所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以患者遇到冷空气或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而引发的连续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
【使用方法】早晚饭后温服。21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变应性鼻炎属于肺寒者忌用。
琦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是患者平素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复感外邪,外邪引发肺中伏热,热气灼肺,肺失通调水道,津液凝聚为痰饮清涕,火性炎上急迫,逼迫清涕未能化为黄涕即外流于鼻窍,鼻为肺之门户,外邪引动肺中伏热上干鼻窍,因此
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等鼻窍不利之象。本方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而进行组方用药。药物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宣通鼻窍的药物,第二组为改善过敏体质的药物,第三组为清肺养阴的药物。方中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宣通鼻窍,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是中医常用来宣通鼻窍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达鼻窍,兼有散邪祛风的功效,能够明显地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乌梅、蝉衣敛肺散邪、抗过敏:过敏体质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兼顾过敏体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梅、蝉蜕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另外乌梅还可以敛肺,生津止渴;蝉蜕祛风止痒,两药一收一散,调节肺的宣降功能,减轻或消除喷嚏、鼻痒、咽干等不适症状。黄芩、百合清泻肺中伏热,黄芩擅长清泻肺热,百合能够养阴润肺,两药配合使用可以清透肺中伏热,滋养肺阴,补充肺热灼伤之肺阴。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6:4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05009271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医经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医经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