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言行一致的近义词)
“痰”的中医辨证分型
所谓“痰”,指的是声门排出的喉以下部分各级气管的分泌物。中医学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
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此外,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临床上,中医根据痰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肺热咯痰型
咯出之痰色黄、黏稠、有块,或痰中带血,伴有发热咳嗽、胸痛喘促、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等。
■肺寒咯痰型
咯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
■湿邪犯肺型
咯痰量多,白滑易咯出,四肢困重无力、眩晕嗜卧、晚闷纳呆。
■风邪犯肺型
痰液清稀多泡沫,伴有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红、舌苔薄白等状况。
■湿热蕴肺型
咯吐浓血痰或咯痰腥臭,高热或潮热,胸闷疼痛,喘不得卧,口燥咽干,烦躁不安。
■阴虚肺燥型
痰少黏稠难出,咯痰带血。若由燥邪所致,一般有发热、恶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干口渴等症状。若由阴虚所致,则有虚烦不寐、
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调整药方,对症施治,才能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另外,一些药膳食疗方也具有类似的功效,患者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缓解病情。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6:3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04422146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痰”的中医辨证分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痰”的中医辨证分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