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26384301_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

更新时间:2024-02-21 16:16: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掩耳盗铃读后感)

26384301_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

┃考古发现与研究┃

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高新区土地储备中心郑华程测字〔2019〕第G010号宗地项目位于郑州高新区花柏路东侧,绿梅街南侧(图1)。为了配合该项目的建设工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区域内所见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了一批时代特征明显、随葬品丰富的墓葬,现以该墓地发现的4座唐墓为重点,简报如下。14.6厘米,底径6.8厘米,通高4.5厘米。(图3-2,封二-3)瓷盏1件。标本M11∶3,侈口,尖圆唇,斜壁,饼形足。器物内壁、口唇不施釉,以下施豆青色一、墓葬(一)M111.墓葬形制。M11,方向为35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日”字形。(图2)墓道,位于墓室北部,竖穴土坑式,直壁,平底,平面为长方形,长1.4米,宽0.6米,深1.5米。墓道内为灰褐色填土,土质较干,并含有大量的料礓石颗粒。墓室,位于墓道南部,高于墓道底部约10厘米,土洞式,直壁,平底,弧形顶,南部略窄,平面为梯形,长1.6米,北宽0.6米,南宽0.4米,高0.5米。墓室西壁北端有一个小龛,面阔0.2米,进深图1󰀅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位置示意图0.2米,内叠放置瓷碗、盏各1件。墓室北壁东侧,置一瓷罐。2.出土物。双系瓷罐1件。标本M11∶1,侈口,卷圆唇,短束颈,圆肩,肩部饰双耳,残断,腹部斜下收,假圈足外撇,底边外削一周,平底。器物下腹部近底部不施釉,其余地方施酱色釉。口径10.2厘米,腹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通高16.1厘米。(图3-1)瓷碗1件。标本M11∶2,侈口,尖圆唇,斜直壁,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器底有3个支钉。口径图2󰀂M11平、剖面图1.瓷罐2.瓷碗3.瓷盏2021.10(下)黄河黄土黄种人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3

┃考古发现与研究┃

釉。口径10.6厘米,底径5.6厘米,通高3.8厘米。(图3-3)(二)M16铸三瓣花朵,尾部残断,残长6.5厘米。(图5-4)标本M16∶1-2,铜质,圆铜丝弯制成两股“U”形,尾端渐细,为尖圆状,全长24厘米。(图5-5)铜镜1件。标本M16∶2,万字镜。圆形,圆纽,背面饰水波纹,铜镜以纽为中心饰有一“卐”字形纹饰。直径15.6厘米。(图5-7,封二-2)铜钱1枚。标本M16∶7,钱文为“开元通宝”,钱径2.4厘米,穿径0.7厘米。残破。蚌壳1件。标本M16∶3,形体较大,周身打磨光滑,口宽8.2厘米,长9.2厘米,厚0.3厘米,其用途应是放置化妆品所用。(图5-3)(三)M181.墓葬形制。M16,方向为18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日”字形。(图4)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竖穴土坑式,直壁,斜底,平面为长方形,墓道长3米,宽0.8米。墓室底部南高北低,深1.9~2.4米。墓道南侧有供人上下的脚窝,错落而成,面阔0.2米,进深0.12~0.15米。墓室位于墓道北侧,直壁,平底,弧顶。平面为长方形,长2.5米,宽0.78米,高1米,墓室北侧可见颅骨,其顶端可见铜质发簪。铜镜位于颅骨的东侧,其上放置河蚌1件,铜镜南侧置有双系彩绘陶罐1件,墓门附近放陶盒1件内里有瓷碗1件。1.墓葬形制。M18,方向为163°,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呈弧背刀形。(图6)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竖穴土坑式,直壁,底部微斜。平面为梯形,长1.9米,南端宽0.6米,北端宽0.8米,深2.7~2.8米。墓室宽于墓道,墓室东壁与墓道东部相连略弧外拱,西壁较直。底部较平,低于墓道约10厘米,弧形顶。墓室长2米,宽0.9~1.16米,高0.8米,墓室西侧有棺灰痕迹,棺长1.8米,宽0.56~2.出土物。双系彩绘陶罐1件。标本M16∶4,敛口,束颈,溜折肩,肩部饰两耳,耳呈桥形,一耳残断,腹部斜下收,平底。器物通体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颈部以下饰有红、黑圆弧形花朵纹。口径15厘米,底径11.6厘米,肩径23.2厘米,通高22.6厘米。(图5-1,封二-1)陶盆1件。标本M16∶5,泥质灰陶,敞口,口唇肥大,腹壁斜收,壁较薄,平底。口径27.2厘米,底径14厘米,高9.4厘米。(图5-6)瓷碗1件。标本M16∶6,侈口,尖圆唇,弧壁,饼形足。器底有3个支钉。通体施白釉。口径0.64米,残高0.18米。在棺痕间,有人骨1具,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略偏西。墓室西侧随葬陶罐、13.2厘米,底径6.7厘米,通高4厘米。(图5-2)铜簪1套2件。标本M16∶1-1,铜质,为“U”形,顶端轧平,锻图3󰀂M11出土物1.瓷罐(M11∶1)2.瓷碗(M11∶2)3.瓷盏(M11∶3)1.铜簪2.铜镜图4󰀆M16平、剖面图3.蚌壳4.双系彩绘陶罐5.陶盆6.瓷碗4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0(下)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考古发现与研究┃

图5󰀂M16出土物1.双系彩绘陶罐(M16∶4)2.瓷碗(M16∶6)3.蚌壳(M16∶3)4、5.铜簪(M16∶1-1、M16∶1-2)6.陶盆(M16∶5)7.铜镜(M16∶2)图6󰀆M18平、剖面图1.陶罐2.瓷碗图7󰀆M18出土物1.陶罐(M18∶1)2.瓷碗(M18∶2)3.铜钱(M18∶3-1)瓷碗各1件。在墓室内发现铜钱2枚。2.出土物。陶罐1件。标本M18∶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束颈,溜圆肩,斜腹,平底。口上置盖,圆饼状,有菌状纽。通体施一层化妆土,脱落严重。口径12.5厘米,腹径18.8厘米,底径10厘米,通高22.4厘米。(图7-1)瓷碗1件。标本M18∶2,侈口,方圆唇,斜壁,浅腹,玉璧形足,圈足外削一周。器内侧浅黄色釉,外侧施黄釉不及底。口径14.8厘米,底径7.6厘米,通高3.8厘米。(图7-2)铜钱2枚。标本M18∶3-1,钱文为“开元通宝”,钱径2.5厘米,穿径0.7厘米。(图7-3)(四)M20图8󰀆M20平、剖面图1.瓷罐2、3.瓷碗4.石釜5.陶罐平面为“甲”字形。(图8)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平面略呈梯形,长约2.7米,南窄北宽,南端宽约0.44米,北端宽约0.76米,竖穴,直壁,底部微斜,南高北低,深2.1~2.4米。墓道南端两侧有供人上下的脚窝,共计7对,两两相对。墓室略宽于墓道,直壁,平底,弧形顶。平面为2021.10(下)黄河黄土黄种人1.墓葬形制。M20,方向为19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5

┃考古发现与研究┃

长方形,长1.9米,宽0.8米,墓门高约1米。墓室中部放置有随葬品数件,有瓷罐1件,瓷碗2件,陶罐1件,石釜1件,铜钱2枚。宝”,钱径2.5厘米,穿径0.7厘米。(图9-4)二、结语M11墓葬形制为“日”字形,出土了瓷罐、瓷碗和瓷盏。根据出土物,其中双系瓷罐与郑州市上街区供销社唐墓中的SGM1∶2相似[1],与郑州永威鑫城所见M1∶1形似[2];该墓葬所出土的瓷盏与郑州市西陈庄唐墓所见瓷盏形制、釉色基本一致[3]。该墓葬还出土了一件玉璧形足白釉瓷碗。根据郝红星先生所著《玉璧底碗的年代特征》可知,该墓葬所出的瓷碗应该是中唐时期的。综合考虑这一唐墓的时代应该是中唐时期。2.出土物。双系瓷罐1件。标本M20∶1,侈口,圆唇,束颈,两个对称耳,圆鼓腹,平底,饼形足。内壁施黑色釉,器身釉色不及底。形体略矮,圆润美观。口径9厘米,腹径14.4厘米,底径8.6厘米,通高10.2厘米。(图9-1,封二-5)瓷碗2件。标本M20∶2,敛口,尖圆唇,弧壁,玉璧形足,圈足外削一周。器底有3个支钉痕迹。器物内侧施白釉,外侧釉不及底。口径13.6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4厘米。(图9-2)标本M20:3,侈口,方圆唇,弧壁,底部略平,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细腻。圈足不施釉。口径14.7厘米,底径7.3厘米,通高3.6厘米。(图9-3,封二-4)陶罐1件。标本M20∶5,灰陶,直口,方唇,唇面中部有一周浅凹槽,口部微敛,束径,溜肩,斜弧腹,平底。器表尚有化妆土残存,颈部与上腹部可见红黑色颜料痕迹。口径14.6厘米,底径10.1厘米,腹径19.8厘米,高18厘米,壁厚0.5~0.6厘米。(图9-5)石釜1件。标本M20∶4,灰白砂石质,盘口,宽沿,圆唇,敞口,弧腹圜底,底部渐平,器物外侧烟渍较厚。口径15.7厘米,底径6.7厘米,高5.2厘米。(图9-6,封二-6)铜钱2枚。标本M20∶6-1,钱文为“开元通M16墓葬形制为“日”字形土洞墓,墓道为斜坡式,其内随葬品有陶罐、瓷碗、铜镜等,其中陶罐为双系罐,其上饰有黑红白三彩,此类陶罐多发现于唐代墓葬,其中M16∶4同类的器物在郑州市上街区碘加工厂就曾发现过,该墓地SDM1中就曾出土过2件此类双系罐,其中一件也带红黑彩绘[1]。与三门峡印染厂墓地M143出土的双耳彩绘罐中M143∶1相似,均为黑红彩,覆莲状花纹[4]。其中墓葬中所出的铜镜与刘家渠唐墓中所出铜镜的纹饰相同,均为“卐”字形[5]。根据墓葬随葬品可知,该墓葬的时代为晚唐时期。M18墓葬出土器物4件,墓葬形制为弧背刀形墓,这一墓葬形制与三门峡印染厂出土的B型Ⅱ式相近[4]。墓葬内出土的双系彩绘陶罐与上街南阳冷饮食品厂出土的同样器物(SNM1∶6)相似[1]。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知这座墓葬的时代应该是盛唐时期。M20墓葬的墓道为梯形,此类墓葬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该墓葬中出土的1件黑瓷双系罐,器形较矮,肩腹圆润,口部较大。此件器物与上街区郑逢墓所出此类器物相似[6],与郑州市世纪家园小区所见的器物较为相似[7],与新郑华南城范阳卢氏夫人墓所出土的双系瓷罐形似[8]。据此,我们认为M20的时代应该是在唐代晚期。图9󰀂M20出土物1.瓷罐(M20∶1)2、3.瓷碗(M20∶2、M20∶3)4.铜钱(M20∶6-1)5.陶罐(M20∶5)6.石釜(M20∶4)该墓地出土了几件颇具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其中“卐”字形铜镜是唐代晚期的典型纹饰,“卐”是唐代武则天时期所定的字,读音(下转11页)6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0(下)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考古发现与研究┃

[3]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J].中原文物,1999(1):29-31.[4]栾丰实.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22-140.[5]严文明.略论仰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M]//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50.[1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登封矿区铁路登封伊川段古遗址调查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8(2):5-27.[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J].考古学报,1956(1):11-28.[13]洛阳博物馆.洛阳西高崖遗址试掘简报[J].文物,1981(7):41-53.[14]北京大学历史系洛阳考古实习队.河南偃师伊河南岸考古调查试掘报告[J].考古,1964(11):15-21.[6]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7]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安荒坡: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三)[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9.[15]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偃师汤泉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试掘[J].考古,1962(11):6-8.[8]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王湾:田野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仰韶文化遗存[J].考古,1985(3):3-6.[9]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17]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河南伊川县伊阙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考古,1997(12):10-18.[10]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新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新安县太涧遗址发掘简报: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简报之一[J].考古与文物,1998(1):3-21.(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责任编辑马君珂](上接6页)为“万”,寓吉祥万德所集之意,这类铜镜盛行于晚唐时代,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的兴盛。石釜在唐宋诗词中多有提及,而出土实物相对较少。此类器物在河北衡水汇龙中学唐墓中曾有出土[9],在河北鸡泽县唐墓中也有发现[10],这两地发现的石釜与此次发现的形制基本一致。1956年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的刻花石锅沿上立两墙式耳,造型较为奇特[11]。此类器物一般为煮茶之器。在唐代,喝茶风俗极为盛行。这件器物外侧皆是烟渍,应该是实用器,由此可知墓主人是个爱好品茶的人。领队:刘文科发掘:赵福乐绘图:樊丽君摄影:郝世华执笔:刘文科参考文献: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与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80-493.[3]郝红星.玉璧底碗的年代特征[J].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20(12)下:48-49.[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印染厂墓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357-359.[5]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一九五六年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04):9-19.[6]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上街区唐墓发掘简报[J].考古,1960(1):40-44.[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区几座唐墓发掘简报[J].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16(10)中:10-16.王春生王庆丽王鹏飞[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华南城唐范阳卢氏夫人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6(6):14-20.[9]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河北衡水汇龙中学汉唐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4(2):50-54.[10]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河北鸡泽县唐代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4(6):103-113.[11]韩建武.外来文化对唐代玉石器琉璃器的影响[J].收藏家,2006(10):41-45.[1]张文霞,信应君.郑州上街区几座唐墓[M]//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与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张文霞.姜楠.郑州永威鑫城发现的几座唐墓[M]//郑州市[责任编辑张倩]2021.10(下)黄河黄土黄种人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11

26384301_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6:1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03400271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6384301_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6384301_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pdf

标签:考古   文物   墓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