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褒城)
简论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
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楼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楼兰,这座“荒漠中的庞贝城”曾令世界轰动一时。在其神秘色彩逐渐淡化、慢慢退出人们视线的时候,周围环境也和它本身一样悄无声息地变化着。环境因素对这座古城的兴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国最终被漫漫黄沙湮没,让人不得不再次审视其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所导致的后果。
[关键词]楼兰古城;罗布泊;塔里木河
[]A []1005-3115(2013)02-0080-02
一、楼兰古城依存环境
(一)关于罗布泊与楼兰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罗布泊的最早记录为《山海经》,将其称为“泽”。《山海经·西山经》记载:“东望泽,河水之所替也。”《北山经》有言曰:“敦甍之水,西注于泽。”黄文弼先生指出:“敦甍之水,即今焉耆河,下流为孔雀河,注入罗布淖尔。”①《大唐西域记》记载:“由且末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且末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楼兰古城遗址位于其东北方向。“纳缚波”是唐代人对罗布淖尔的称谓,可能是一种音译;罗布淖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尔原为蒙古语,“淖尔”是“海”的意思,“罗布”是地名。
历史上,罗布泊名称很多。菖蒲海、盐泽、牢兰海、孔雀海、辅日海、临海等均指罗布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汉书·西域传》记载:“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往菖蒲海。菖蒲海,一名盐泽也。”罗布泊是现代称谓,相比之下,历史上的“罗布淖尔”范围比今天的罗布泊大得多,有水有陆,更接近古代文献记载。罗布泊众多异名之间有何关联,已难以考据,但它与楼兰古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是一片荒漠,寸草不生,生机全无。
楼兰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楼兰作为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曾出现了“人口一万四千余人,兵士近三千”、“使者相望于道”②的盛况。距今约1600年,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古城遗迹。第一个发
现楼兰古城遗址的人是维吾尔农民奥尔德克,而他只是作为一个向导。③虽然楼兰文物遭到盗掠,但它出土的丰富文物和它本身仍蕴藏着无数的谜团,等待人们不断探索。
(二)塔里木河、胡杨和红柳
《汉书·西域传》记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菖海。蒲菖海一名盐泽者也。”④黄文弼先生认为:“中央之河就是塔里木河,两山为昆仑山和天山。”⑤塔里木河曾是罗布泊重要补给水源之一。
在塔里木盆地这样的环境中,胡杨生命力极强,耐干旱、盐碱,对温带沙漠气候有重要的改善作用。胡杨也是唯一一种能在沙漠地区形成浩瀚森林的乔木树种,素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称。楼兰古城遗址中就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干,距今约有3000多年。胡杨树木对于楼兰地区人们的重要性,已经在考古发现和罗布人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印证。
另一种与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植物是红柳,在楼兰地区,红柳的身影几乎处处可见。红柳虽然不能像胡杨一样长成高大的乔木,但是为了适应气候,延续后代,花期较长,极易成活,韧性极强,即使在干旱的沙土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红柳的地下根系远比地面上的枝叶发达,超出人们想象的生命力,使得红柳在固沙护土、保护沙漠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天山、开都河、孔雀河和博斯腾湖
天山分北、中、南三部分,多平行山脉。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阿克苏河发源于其西,焉耆河及伊犁河发源于其北,木扎特河即库车河发源于其南。⑥焉耆河即今天的开都河,《山海经》称为敦甍水。开都河发源于天山,流经焉耆西部,在天山断陷区焉耆盆地的低洼处汇成博斯腾湖,湖向西流出形成孔雀河。孔雀河曾被称为共奇河,铁门关峡谷是其通道,《唐书·地理志》记载:“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如今的铁门关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孔雀河另有饮马河之称,据说,东汉班固曾饮马于此,故而得名。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敦甍浦,位置介于和硕、博湖两县之间,焉耆盆地东南部,开都河尾闾,孔雀河河源,略呈三角形。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产丰富,有“博海明珠”之誉。
二、水是楼兰地区存活之基
罗布泊,古称西海,孔雀河下游汇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而形成的湖泊,为楼兰古城遗址所在地。由于环境变化等理由,20世纪中期以后逐渐枯竭消失。《楚辞·招魂》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描述
道:“西方之害,流沙千里。”能孕育出楼兰这样的古城,这里的环境并非一开始就寸草不生,环境恶化必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河流径流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下游断流。孔雀河在注入罗布泊的过程中也是类似的一种过程,这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下游地区的环境恶化,最终出现严重的荒漠化。近年来的人类社会工农业开发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孔雀河源头从博斯腾湖溢出后,经过塔什店,穿过铁门关峡谷,再流经库尔勒市,又经过尉犁县,沿库鲁克山东流,最后注入罗布泊。孔雀河与开都河都有相似的改道成因,改道导致原河岸周围的环境转变。对于楼兰古国而言,开都河、孔雀河无疑是其主动脉,这两条河供应着绿洲上维持生命的血液——水;制约这两条动脉的心脏就是博斯腾湖,担负着对两条河水的调节使命。
三、楼兰之殇在环境破坏
毋庸置疑,楼兰古城遗址周围的气候条件恶劣严酷。“一年中八级以上的大风有一百多天,夏季气温可达五十多摄氏度,低温可达零下三十多度,周围都是雅丹地貌”。⑦法显《佛国记》记载:“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马可波罗也曾描述道:“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行人夜中骑行,则闻鬼语。”⑧也许正是这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才造就了“楼兰美女”这震惊世人的奇迹。考古学家穆舜英在1980年发掘“楼兰美女”时描述道:“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深棕色的头发蓬散披在肩上。”⑨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蔚为壮观的“太阳墓地”,“根据已发现的7座墓葬中,成材的圆木达1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⑩“7层木桩外又有呈辐射状向四面散射的立木,立木直径最粗可达30多厘米”,11“整座墓地如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墓地如祭坛般布置,井然有序„„”12这座墓地和楼兰城一样充满神秘色彩,一次动用如此多的树木去建造墓地在新疆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小河墓地大量的立木及其原始崇拜的色彩。大量树木的出现说明两方面的理由:一是楼兰古城周边曾经生长着大量高大的树木,这说明曾经的环境一度很好;二是楼兰地区的先民们有过持续的大规模砍伐行为,这说明人为因素对环境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楼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兰地区这样干旱的地区,在自然环境如此脆弱的条件下,大量砍伐树木实在是不智之举。也许,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砍伐把古城一步步推向毁灭的边缘。
四、“天人合一”是楼兰生命之源
早期的楼兰先民们就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考古出土的佉卢
文书记载:“原有法律规定,活着的树木禁止砍伐,砍伐者罚马一匹。若砍伐树杈则应罚母牛一头。”13这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森林保护法,14虽然法令的颁布未能最终挽回楼兰古国葬身沙海的命运,但至少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保护自身存活环境的重要性。
楼兰古城建于沙漠绿洲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相互适应、有机结合的特殊代表,用粘土与红柳相间层层垒筑 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楼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一个曾经繁盛的古城的废弃毁灭,理由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古城中人们的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源是罗布泊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位于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曾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这里曾经孕育的新疆青铜时代的“小河文化”神秘消失在沙海中,公元前后兴起的楼兰文化也在4世纪末
的建筑,成功地协调社会功能和自然环境,达到了特殊地理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然而,一个曾经繁盛的古城的废弃毁灭,理由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古城中人们的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源是罗布泊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位于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曾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这里曾经孕育的新疆青铜时代的“小河文化”神秘消失在沙海中,公元前后兴起的楼兰文化也在4世纪末最终成为历史的谜案。逐步的沙漠化对楼兰文化的消亡有着重要影响,把这里曾经肥沃的农耕土壤逐渐变成荒漠。楼兰先民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了水源的直接破坏,致使整个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终带来了沙埋古城的历史谜案。这或许才是楼兰古城毁灭的真正理由。
五、结语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活动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一旦不遵循其法度,将有灾难的警示。楼兰古城已经尘封在沙海中,地上的开都河、孔雀河依旧变化着。人们当今的生产活动,若是因循旧路,丧失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如今的库尔勒市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楼兰城,碧波的博斯腾湖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消失的罗布泊,值得思考。
[注 释]
①⑥黄文弼:《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第2页。
②④《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版。
③根据穆舜英书中的记载认为是奥尔德克,但还有译为艾尔迪
克的。他是斯文·赫定进入罗布泊探险的当地向导,多次出入罗布泊无人之境。
⑤《西北史地论丛》第3页有“按《南书》所称之南北大山,当即昆仑山与天山故中央之河,即指今塔里木河”之言。
⑦⑨⑩1112穆舜英、梁越:《楼兰,千年的传奇和千古的谜》,外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第23页、第110页、第91页。
⑧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第107页。
13《沙海古卷》,见刘文锁著《沙海古卷释稿》第227页。
14王炳华:《我国最早的森林法》,《新疆林业》,1982年第2期。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7:3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71807270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简论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简论楼兰古城衰亡与周边环境的哲学深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