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

更新时间:2024-02-21 06:58:0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我的小花园)

“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

龙源期刊网

“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

作者:孙靖惠

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4年第08期

【摘 要】历代文人骚客总会从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形成动人的意象,而“落红”“落英”“落花”是其间的经典意象,相似的表达却在情意上各有所侧重,进入文字的微观世界,可梳赏花影摇曳下纷纷落落的心情。

【关键词】落红;落英;落花;暗示

只恨此月随江去,黛紫鹅黄叹落红。

青山晚月,坠下一川落红,这无疑是美境。古往今来,每在诗人们伤春怀古,轻愁初泛时,“落红”便成了他们笔下尤为钟爱的形象。“秋千未折水平堤,落红成地衣”(秦观《阮郎归》),含蓄的东方人借助一点点对物象通灵的捕捉,便在几毫之间耕了一笔旧愁,在这里,“落红”缱绻动人,素来为世人知晓。而李贺的“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兰香绅女庙》)便仅仅以单纯的“落红”这一意象,力求与水芹之色、之态形成对照,来描摹一幅清灵的自然画卷,这里的感情色彩虽不耐人寻味,但唯美的精致却让人记忆犹新。

其实“落红”也就是“落花”的意思,而若分开了来看,“落”怎能不给人一种失落之感?而“红”却恰恰给人一种光鲜明丽之感,“落红”就自然而然给人一种消逝之美的错觉。“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这里的“落红”显然夹杂着诗人的怅惘、感伤,怅惘“此花飞尽”,感伤“落红难缀”。再比如戴叔伦《相思曲》中的“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便暗喻“落红”为芳心,乱花死于涧边,而诗人的衷肠也在这一点“落红”中溅湿晕开,这便是印象中的“落红”,常常以满目、满地之美,尤其是用其如血的亮色来勾起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感叹美人、韶光,一片落红坠地,一声叹息也坠地了。随即龚自珍便吟出了流芳百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这一唱,绝妙而极致。没有了“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史达祖《绮罗香》)的一贯缠绵,也一扫“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的伊人清愁,却独立了一种昂扬向上,斗志不减的门风,也使“落红”有了更多的生气。

文字有了生命力,它便是动态的,寓无情于有情,以物来寄托人志便有了方向。然而不知何时,倏忽出现了“落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皆为落花之意,然细来咀之,其意在某些情况下大相径庭。

“碧蹄骄马杏马鞍,落英飞絮冶游天”(晏几道)。乍一看,似乎古今“落英”皆是欢悦丛生,花洒遍地。“英”在古语中虽与“花”同义,然而仿佛自陶渊明后,世人便给予了“落英”一个烂漫的影子。“秋来更有甚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陆游),这便是后弦之续。笔者想,陆游

“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6:5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6988450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落红”“落英”“落花”诗词暗示性评论.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落红   落英   落花   意象   便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