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形容丰收的诗句)
*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建筑在古代史上主要成就在于三方面:
一.建筑方面:1)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其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2)现存的很多实例都很好的体现了其所属时代的特点:山西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
3)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建筑类型,在建筑师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4)建筑木结构的各种做法
5)建筑装饰
6)建筑布局方面:北京故宫,天坛,唐·大明宫
二.规划方面: 1)唐.长安
2)元,明,清北京
3)宋.南京
4)宋.汴洲
5)周.王城
三.园林方面: 1)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2)北方皇家园林
3)江南私家园林
4)欧洲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
* *
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能从其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出发,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 汉.建筑特点
整个汉朝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反战促使建筑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
它的突出表现为: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木构架技术: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已成熟。
2)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很不统一。其结构作用明显----即为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而用向外的斗拱承托屋檐有足够的深度。
3)未解决大空间,大跨度的技术。
4)屋顶形式多样,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最普遍,攒尖,歇山,囤顶也已应用。
5)=卯精巧,木构架施工技术已相当熟练。
6)由于整体性的提高,已出现多层楼阁。
* *
·砖石技术: 1)砖:
------主要用于墓室,墓室结构由梁式空心砖逐步发展为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醇墓不能解决的防腐,耐压的问题。
------拱券除用条砖外,还创造了楔形的有=砖。
------发券方法:券伏相间的方法,科学合理。
------砖砌下水道,陶水管使用普遍。
2)石:
------石建筑在两汉----尤其是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石墓:在岩石上开凿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
------地面建筑:东汉出现了全部石郭的建筑,石祠等。
------刻石技术和艺术也逐步提高。
2) 唐.建筑特点(618—907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其特点有:
·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最严整的
·建筑组群处理愈加成熟
* *
----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的 方法
----利用地形和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建筑的方法(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风格特点: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无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的构件,斗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明
----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一庄重大方的印象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面阔11间,进深17间
斗拱构件形式和用料都规格化,出现用才制度
·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
----佛塔:采用砖石构筑增多
砖石塔形式:楼阁塔(西安大雁塔),密檐塔(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单层塔
·设计施工水平提高
----“都料”沿用到元朝,出现用才制度
3) 宋.建筑特点(960—1279年)
北宋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我国古代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
* *
手工业和商业上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南宋时,人口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达,但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国力更弱。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其特点有: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里坊制度和宵禁名存实亡
----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有新的发展
·建筑组群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面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
·建筑艺术方面,建筑色彩,装饰有很大的发展
----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门窗格子除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
----木架部分采用华丽的彩画,“五彩遍装”“碾玉装”“解绿装”“丹粉装饰”
----屋顶部分大量采用琉璃瓦
----普遍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增高
·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北宋·李戒)
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寸标准
·砖石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主要是佛塔:木塔已少用,多为砖石塔
发展出八角形平面可供登高远眺的楼阁式塔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4米)
* *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规模最大)
----桥梁:数量多,有拱式,梁板式
泉州万安桥:540米长,石梁有11米
·园林兴盛
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1271—1911年)
元,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艘处于迟缓状态,有时还出现倒退,尤其以元代和清代为甚。
4) 元.建筑特点(1271--1368年)
·出现藏传佛塔(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哥白尼设计建造)
·简化木构件
----减柱法:减去室内斗拱等,进一步加强了木构件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山西洪县·广胜下寺;山西永乐宫)
5) 明.建筑特点(1368—1644年)
* *
明初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晚期,社会内部已蕴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封建制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枷锁。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南北不平衡,其建筑特点有:
·建筑组群处理更加成熟
----明代天坛,北京故宫
·建筑艺术加工日趋定型化
----门窗,隔扇,天花已基本定型
----彩画一旋子为主
----砖石雕刻圆和纯熟,花纹趋于图案化,程式化
----建筑色彩运用琉璃瓦,红墙,汉白玉台基,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色调而产生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
·木建筑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明代有了新的定型化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枋构架的整体性加强
----出现了木工行业的术书《鲁班营造法式》
·砖已经普遍应用于民居砌墙
----出现了全部砖拱砌成的建筑—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无量殿)
北京故宫皇史
·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更广
* *
----南京报恩寺塔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
----山西大同九龙壁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明代家具闻名世界,风水术发展到极盛
6) 清.建筑特点(1636--1911年)
清朝是少数满洲贵族对各族广大人民的统治,封建专制比明朝更加严厉,政治上,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极为残酷,在文化思想上,采用高压政策,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学术进步,提倡八股取士,鼓励奴才思想,窒息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落后欧洲国家的局面,建筑上因袭明代传统,其建筑特点有:
·提高群体建筑的设计水平
----群体布置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苑郁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上,造型变化有很高水平
·简化建筑单体设计,提高了设计和装饰水平
·建筑制度
----官式建筑用官式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
《工程做法》
* *
用斗口标准确定其他大木作构件尺寸
·建筑技艺仍有创新
----采用水湿压弯法,使木材形成弧檩枋
----玻璃的采用—门窗格子发生变化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承德避暑山庄东侧和北侧的“外八庙”
·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极盛期
二,中西园林比较:
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能从其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出发,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是造园的创作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的山水环境。创作需合乎自然之理,获得天成之趣。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 *
主要表现在模仿自然的三种造园要素上:
·叠山----用自然石块堆砌假山,用有限的地段展现山林的气势
·理水----开凿各种水体对自然界的河,湖,溪,涧进行概括,在有限的空间里模仿天然水景的风貌。
·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发人联想自然生态。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念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代木框架建筑,空间,形态的灵活多样,使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都能与山,水,花木有机组合在一个风景画面中,并作为画面的构图中心或点睛之做。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道家对待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合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中,处处体现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仅把某个诗文的境界具象的表达出来,还指在云林的规划设计中,接见文学艺术的结构,章法,注重起承结合。
画意:不仅仅是某些风景片断所具有的“画意”,还指一最简约的笔墨获得最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把山水画以三度洞见的形式复现到现实中来。
* *
由此可见,中国绘画与造园的关系密切,形成“以画入圆,因画成景”的传统。
·意境的蕴涵
意境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融入客观生活,景物中,引发鉴赏者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在园林中是指借助具体的风景画面间接的传达意境的信息,运用园名,景题,匾额,对联,通过文学艺术表达,深化意境内涵。
2)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不单是游息的地方,而是多用途的综合体。
·两部分:
----宫室:占据前面的位置,便于交通,使用,而且布局完整。
----园林:位于后侧,犹如后园,自由布局。
·造景的知道思想;
----集彷各地的名园胜迹与园中。
----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形成不同风景点。
·布局形式:
* *
----除宫室部分外,多随宜布置,与地形结合紧密。
----建筑样式多变,体量都较小,灰瓦卷棚,不用斗拱,装修间接,不用彩画
----皇家园林由自然山水改造而来,各园均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特色。
3) 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特点:
----需要大量的居住房屋,园林作为宅第的扩大和延伸,许多日常的活动都在园中进行。
----既有城市的优厚生活,又有幽禁雅致的山林景色,园林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
----面积不大,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多变的环境。
·五种原则手法:
----划分若干景区,各有特点,相互贯通,联为一体。
·空间处理:空间之间不完全隔绝,利用走廊,漏窗似隔非隔,增加景深和层次。
·划分手法:多样变化,错杂使用。
·空间与景物的布置:主次分明,相互对比,用大小空间疏密相间的对比手法。
·设置观赏路线:给游人以连续的画面,主要路线由曲廊引导,更增
* *
层次。
·对景:有两种,一较隐蔽,一教明显。多布置在游园的必经路线上,以不经意发现者为妙。对景考虑相互欣赏,联为一体。
----水面处理:
·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有聚分的不同
·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开阔,虽为人工开凿也寓有自然情趣,分则似断似续,构成深远趣味。
·采取不规则形状
·水面分隔不用堤,而用桥,廊,岛,以桥,廊为妙,景色相互渗透,似分似联。
·池岸不宜高,直。
----假山(为表现我国园林风格最重要的手法)
·目的:创造山林景色。
·基本原则:须与自然山林形象相近。
·体形高大的山林,可在其上建亭阁,登高远眺,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也可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气氛。
·造山必须山石并用分为四种:土山;土多岩少;土少岩多,石山。
----建筑处理
·山,池,树木为园景中的骨干,建筑是园景的构图中心,既是风景观赏点,又是观赏对象。
·一般围绕山池,花木布置,用廊子串通。
·造型轻巧淡雅,玲珑活泼,装饰精致,色调调和。
* *
·空间开畅流通,内外通达,融为一体。
·建筑用于对景最为明显。
----花木种植
·以单株欣赏为主,以老树为难得,落叶也常绿结合。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西方园林以古罗马园林,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为代表
不同点
指导思想
中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虽由人做,宛自天成
原则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力造作气氛
以表现自然野趣为目的
手法
西
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强调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认为园林是建筑的附属和延伸
变化统一,讲究轴线,对称
变化—地形,布局,花草树木的多样性
统一—一切的多样性都应井然有序,协调均衡
分区设景,随宜布置,层层展开,将园林作为一副构图,一览无余,直线和讲求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方角是基本形式,要服从比例原则
建筑位于全园的最高处,体量大,俯瞰全局,居统帅地位
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建筑应嵌合在自然之中,“为而不持,主而不宰”,是构图中心,点睛之笔
石做 叠石造山,展现山林岩=的气势 台阶,栏杆,墙,池,雕像
* *
树木布置 用少量的树木艺术概括自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不种植高大树木,以利于一览无余,长绿树木为主,修剪成绿墙,绿廊和图案
流水与石做结合,形成建筑化的水景,如喷泉,水池,沟渠
理水 在有限的空间中,模仿天然水景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5:4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6578850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建筑成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建筑成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