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爱的私语)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篇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最新版)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给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 3 通则
3.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本条件
为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应具备必要的采样、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具有样品采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
暂无条件和能力完成的监测实验项目,须委托已通过国家计量质量认证或海洋监测资质认证并具备监测能力的监测机构承担相应的监测工作。
3.2 质量控制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须具备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执行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规定和要求,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3 仪器设备检定
所有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必须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进行检定。可自检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应按期进行自检。 3.4 监测人员素质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人员须具备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4
监测方案设计
4.1 站位布设
监测站位应能覆盖所需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范围。监测范围一般不少于200km2,每15km2应布设1~2个监测站位;除特殊需要(因地形、水深和监测目标所限制)外,所有监测站位应在监测海域内均匀布设,可采用网格式、断面或梅花式等布设方式,以便确定监测要素的分布趋势。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更改,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
4.2 监测时间与频率 4.2.1 背景调查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具体海域,在正式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以前,应进行海域生态环境的背景调查监测,以便
掌握监测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压力,确定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值。背景调查监测应在一个年度内完成,调查频率应不少于4次,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开展一次调查监测。 4.2.2 监测时间和频率
常规监测每年应进行两次,可选择在主要监测对象的生物成熟和非成熟期。
5 监测指标与监测项目
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和监测项目应按表2选取,也可参照附录A选取。其中生态压力指标可依据生态环境监测目标适当增减,生态效应指标的监测项目应不少于表2所列内容;有特殊要求的生态环境监测应按照监测目的的需求,增
加生态压力和生态效应指标的监测项目。
生物质量的监测项目不应少于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的要求。
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和叶绿素a等分析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和其它监测技术规程。
表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监测项目
6 监测项目分析 6.1 生物体污染物含量 6.1.1 生物种类选择
生物污染物含量分析的样品为贝类或鱼类,每类群至少应采集1种。采集的种类应是监测海域常见种类,各监测航次生物样品的种类要相同、规格要一致。 6.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用于生物残毒测试的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与采集其它监测样品同时进行,也可从监测海域内的渔船上购买,购买前应确认采集的种类确实是在监测海域内捕到的种类。 所有样品经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活的生物样品在运往实验室途中应保持鲜活,已经死亡的样品应立即放入冰瓶内保存。测定所有污染物含量需100g双份鲜样,采集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污
染物分析的需要。样品运回实验室后,测量所有样品个体大小和体重,装入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扎口、标记,于-20° C冰柜中冷冻保存。 6.1.3 预处理
冷冻后的生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室温解冻,贝类取所有柔软组织,鱼类取肌肉组织。每种样品经匀浆机搅碎后分装于两只150ml洁净的广口瓶中,每份100g。匀浆后的样品于-20° C冰柜中冷冻保存。 6.1.4 污染物含量分析主要污染物分析方法见表3。
各污染物含量分析技术见GB17378.6-1998生物体分析标准方法。 6.2 生物体内细菌学指标
生物体内细菌检测项目为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检测采用发酵法,细菌总数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详见附录B。
6.3 富营养化水平 6.3.1 总磷—分光光度法 6.3.1.1
方法原理
测定总磷先用过硫酸钾法消化,将有机磷和磷氧化成正磷酸盐,然后使之与酸性钼酸盐试剂反应形成磷钼酸盐络合物,再用抗坏血酸还原成深色化合物,在一定波长下测其吸光度。
6.3.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100mL硼硅玻璃瓶;—— 压力锅;
—— 100mL容量瓶若干。
表2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分析测试方法一览表
6.3.1.3 试剂
配制试剂所用水均用重蒸馏水。
—— 钼酸铵溶液:溶解9.5g四水钼酸铵(分析纯)于9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储存在玻璃瓶中,只要试剂不混浊就可使用。
—— 酒石酸锑钾溶液:溶解3.25g酒石酸锑钾(分析纯)K(Sb0)C4H4O6于100mL蒸馏水中,储存在玻璃瓶中。只要溶液不混浊就可使用。—— 混合试剂:边搅拌边将近45mL钼酸盐溶液慢慢加入到达120mL9N硫酸中,然后加入5mL酒石酸锑钾溶液和70mL蒸馏水,储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在无灰条件下,该试剂可稳定数月。此试剂用于已加酸保护的样品,即在于100mL样品中已加入1mL9NH2SO4的样品。它也适用于测定总磷的操作。
—— 抗坏血酸溶液:溶解7.0g抗坏血酸(分析纯)C6H8O6于100mL蒸馏水
中。盛在棕色玻璃瓶中储存在冰箱内,该还原剂至少稳定一个月,只要试剂近看无色,就可以使用。
—— 磷酸盐标准储备液:将磷酸二氢钾(分析纯)KH2PO4在烘箱里面110℃干燥1~2小时,然后放在干燥器中。精确称量1.088g,溶于蒸馏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匀。此溶液盛在玻璃瓶中,置于阴冷处,可以稳定数月。储备标准液含有8.00μmol PO4-3-P/mL。有效期为半年。
—— 标准使用液:80μmol P/L。取1mL磷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有效期为一周。
—— 过硫酸钾溶液:5gK2O8溶于100mL蒸馏水中,室温下储存在聚乙烯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可稳定一周。 6.3.1.4 样品的采集和储存水样采集后应立即分析,最好在半个小时内进行,若两小时不能将样品分析完则须在每100mL溶液中加0.5mL的1:1硫酸酸化,盛于聚乙烯瓶中于冷暗处保存,若是测定溶解态的总磷,则须将样品经过0.45μm的膜过滤。
6.3.1.5 测定步骤a) 制定工作曲线
1) 取磷标准使用溶液0、1.00、2.00、3.00、4.00于100mL容量瓶中, 稀释定容。溶液浓度分别为0、0.80、1.60、2.40、3.20μmol P/L。
2) 各取35mL放入氧化瓶,分别加入2mL过硫酸钾溶液,盖紧盖子。 3) 置于已盛有适量水的压力锅中,加热30分钟。 4) 冷却至室温。
5) 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半分钟后再加入1mL,混合试剂,混匀。 6) 测定吸光度(反应5分钟后尽快在880nm波长下测定)Ai(其中未加磷标准使用溶液为A0)。
7) 以Ai-Ao为纵坐标,溶液中磷浓度为横坐标作图。b)样品测定
1) 取35mL样品两份。
2) 参照a)中2)~6)步测样品吸光值Aw。
3) 取35mL蒸馏水两份参照a)中2)~6)步测Ao。由Aw-Ao从工作曲线上查磷的含量。
6.3.2 总氮—分光光度法 6.3.2.1 方法原理
海水中总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其中无机氮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过硫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此后再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连同原有的亚硝酸盐一起利用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进行测定。 6.3.2.2
仪器和器皿
—— 反应瓶:50mL有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螺旋盖的玻璃瓶;—— 压力锅;
—— 50mL容量瓶若干;—— 振荡器。
6.3.2.3 试剂及配制—— 无氨蒸馏水或纯水。
—— 氯化钠溶液:31g氯化钠(优级纯)溶于1000mL无氨蒸馏水中。—— 0.12N氢氧化钠溶液:4.8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1L无氨蒸馏水中,煮
沸十分钟后冷却稀释至原体积。
—— 过硫酸钾氧化剂:称取10g重结晶的过硫酸钾溶于1L
0.12N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保存于具塞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冰箱可至少稳定七天。
—— 过硫酸钾的提纯:在70~80摄氏度的温度下溶解20g过硫酸钾于100mL重蒸馏水中,将清澈的溶液冷却至接近零摄氏度,过滤。由于过硫酸钾在零摄氏度时的溶解度仅为1.75g/100mL,因此试剂的损失很少,将已重结晶的盐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 硝酸钾标准储备液:称取1.011g硝酸钾(在110度烘干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压缩)溶于无氨蒸馏水,转入1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溶液含氮10.0μmd/ml。
—— 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称取上述溶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溶液含量1.0μmd/mL,临用前配制。
—— 磺胺溶液:称取1.0g磺胺(NH2SO2C6H4NH2)溶于100mL浓盐酸和500mL无氨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000mL,储存于1000mL棕色瓶中,有效期为2个月。——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称取0.5g盐酸萘乙二胺(C10H9NHCH2CH2NH2)溶于500mL水中,储存于棕色瓶中, 有效期为一个月,保存于冰箱。——锌卷:将锌片剪成536cm大小的方片后卷成卷。
—— 氯化镉溶液:10g分析纯氯化镉溶于蒸馏水中,稀释到50mL,置于滴瓶中。
6.3.2.4 样品的采集、储存和过滤
可用具塞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直接在采水器中采集样品,采样后立即加盖。样品需要较长时间的储存,可向每升样品中加5mL硫酸(分析纯)或者采用快速冷冻。
颗粒氮是总氮的一部分,因此应用未过滤水样作总氮的分析。如果只需测溶解态的氮则采集水样一小时内使用经过洗涤的0.45μm Nucl epore滤膜进行过滤,或用4号玻璃漏斗进行过滤。 6.3.2.5 测定步骤a) 工作曲线的绘制
1) 取标准使用溶液:0、0.10、0.25、0.50、0.75mL于50mL容量瓶,加人工海水至标线,混匀,此时浓度分别为2.0、5.0、10、15μmol/L;
2) 将上述溶液分别置于50mL反应瓶中,各加10mL氧化剂,盖紧盖子; 3) 在压力锅中加入适量深度的水,将反应瓶置于其中,在加压下煮沸30分钟,冷却后打开盖子;
4) 用盐酸中和至pH在5左右;
5) 不锈钢镊子向每个反应瓶中各加一个锌卷,如两滴氯化镉溶液,在振荡器中振荡10分钟,取出锌卷, 加1mL磺胺溶液,5分钟后加1mL盐酸萘乙二胺15分钟后颜色稳定;
6) 择543nm波长,1cm比色池,无氨蒸馏水做参比测吸光值Ai,其中0浓度为Ao;
7) 以吸光度Ai-Ao为纵坐标相应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b) 样品测定
1) 向反应瓶中加25mL水样(1cm比色池吸光值>0.8,则需稀释样品)后加入10mL氧化剂;
2) 盖紧瓶盖,放入压力锅煮沸30分钟;
篇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 2002年4月)
目 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通则
3.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本条件3.2 质量控制
3.3 仪器设备检定3.4 监测人员素质 4 监测方案设计4.1 站位布设
4.2 监测时间与频率 5 监测指标与监测项目 6 监测项目分析
6.1 生物体污染物含量6.2 生物体内细菌学指标6.3 富营养化水平 6.4 生物群落指标 7 评价技术与方法 7.1 生物质量评价 7.2 富营养化评价 7.3 生态压力评价 7.4 生态效应评价 8 监测报告与数据资料 8.1 文本格式
8.2 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内容 8.3 监测数据资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昌黎海洋生态站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物体内细菌学指标检测技术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浮游生物监测记录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大型底栖生物监测记录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给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 3 通则
3.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本条件
为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应具备必要的采样、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具有样品采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暂无条件和能力完成的监测实验项目,须委托已通过国家计量质量认证或海洋监测资质认证并具备监测能力的监测机构承担相应的监测工作。
3.2 质量控制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须具备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执行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规定和要求,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3 仪器设备检定
所有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必须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进行检定。可自检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应按期进行自检。
3.4 监测人员素质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人员须具备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4 监测方案设计 4.1 站位布设
监测站位应能覆盖所需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范围。监测范围一般不少于200km2,每15km2应布设1~2个监测站位;除特殊需要(因地形、水深和监测目标所限制)外,所有监测站位应在监测海域内均匀布设,可采用网格式、断面或梅花式等布设方式,以便确定监测要素的分布趋势(来自: 小龙文 档网: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更改,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 4.2 监测时间与频率 4.2.1 背景调查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具体海域,在正式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以前,应进行海域生态环境的背景调查监测,以便掌握监测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压力,确定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值。背景调查监测应在一个年度内完成,调查频率应不少于4次,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开展一次调查监测。 4.2.2 监测时间和频率
常规监测每年应进行两次,可选择在主要监测对象的生物成熟和非成熟期。 5 监测指标与监测项目
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和监测项目应按表2选取,也可参照附录A选取。其中生态压力指标可依据生态环境监测目标适当增减,生态效应指标的监测项目应不少于表2所列内容;有特殊要求的生态环境监测应按照监测目的的需求,增加生态压力和生态效应指标的监测项目。
生物质量的监测项目不应少于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的要求。
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和叶绿素a等分析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和其它监测技术规程。
表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监测项目
6 监测项目分析 6.1 生物体污染物含量 6.1.1 生物种类选择
生物污染物含量分析的样品为贝类或鱼类,每类群至少应采集1种。采集的种类应是监测海域常见种类,各监测航次生物样品的种类要相同、规格要一致。 6.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用于生物残毒测试的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与采集其它监测样品同时进行,也可从监测海域内的渔船上购买,购买前应确认采集的种类确实是在监测海域内捕到的种类。 所有样品经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活的生物样品在运往实验室途中应保持鲜活,已经死亡的样品应立即放入冰瓶内保存。测定所有污染物含量需100g双份鲜样,采集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污染物分析的需要。样品运回实验室后,测量所有样品个体大小和体重,装入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扎口、标记,于-20° C冰柜中冷冻保存。
6.1.3 预处理
冷冻后的生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室温解冻,贝类取所有柔软组织,鱼类取肌肉组织。每种样品经匀浆机搅碎后分装于两只150ml洁净的广口瓶中,每份100g。匀浆后的样品于-20° C冰柜中冷冻保存。 6.1.4 污染物含量分析主要污染物分析方法见表3。
各污染物含量分析技术见GB17378.6-1998生物体分析标准方法。 6.2 生物体内细菌学指标
生物体内细菌检测项目为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检测采用发酵法,细菌总数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详见附录B。 6.3 富营养化水平
篇三:海南省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分析
海南省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分析
摘 要:文章主要根据2011年海南省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海南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我省受到污染程度较重的渔业水域主要为东寨港贝类养殖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和无机氮。
关键词:海南省;渔业水域;调查;环境监测
前言
“渔业水域”是指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渔业环境监测是对渔业水域环境和生物进行监测,掌握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海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根据《2011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常规监测方案》的部署,承担我省重点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工作,对我省重点渔业水域实施定期性监测,掌握和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为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生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1 进行环境监测的渔业水域分布
1.1重点增、养殖区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4:2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6074450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