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门面出租合同书)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人物
崔致远
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新罗学者和诗人。少年时曾到唐朝留学,并考中进士。回国后,崔致远曾任侍读兼翰林学士,晚年因对朝政不满而隐居。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著有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
崔致远
鉴真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并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 1 / 3
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鉴真像
玄奘
玄奘(602—664),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受度为僧,20岁受具足戒。参拜名师学《涅槃经》及《摄大乘论》、《毗论》、《成实论》,感各家学说不一,不知所从,决定西行求法以释疑惑。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今甘肃武威出敦煌,沿西域北道过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南下,沿途拜师求学,于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王舍城,入那烂陀寺从戒贤门下学《瑜伽师地论》及《显扬圣教论》、《中论》、《百论》和因明声明学、梵书《声明记论》。在那寺五年备受尊崇,为十大德之一。贞观十年离那寺游学东南西北印诸国,后返那寺。应师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驳师子光见解;著《制恶见论》破般若毱多之说。后戒日王在曲女城召开佛 2 / 3
学辩论大会,玄奘为论主,立大乘义并示与众,到会者有国王僧众外道数千人,无一人敢对论,奘获全胜,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此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返抵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携回大小乘经律论657部。尔后住弘福寺、慈恩寺,集名僧建译场,20年间译经75部1335卷,主要有《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又将《老子》等译成梵文;著《大唐西域记》。门下高足如云,有窥基、圆测、神昉、嘉尚、神泰、道宝等。
玄奘雕刻
3 / 3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20:0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30417270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知识拓展: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人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知识拓展: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人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