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祝新年快乐的句子)
清邓石如 书法欣赏
邓石如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剧变时期,碑学的 兴起冲击和改变了清初帖学一统天下的颓弱之势,书坛呈现 出奇姿异态的繁荣景象。此时崇尚碑学的书家不乏其人,但 真正成为碑学实践范例的是邓石如。他的出现,标志着碑学 派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魏晋南北朝碑以至汉碑等的成熟,碑 学通过广泛地吸收传统营养,融会贯通,已经创造出自己的 碑派面目。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 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 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 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
岁左右即 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 生,伴随着刻苦自励, 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 “交 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 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 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 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 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 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 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 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
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 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 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 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
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 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 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比 较而言,他的行草书不如篆隶功力深厚,这是大多数人的看 法,这里不再赘述。 邓石如的篆刻艺术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留在古代篆刻里再和你一起探讨。 五言隶书联 立轴 水墨 纸本127.6X
27.3cm
X
2释文: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 款 识: 见源禅友,完白邓石如。
鉴藏印:体干谨藏、荣法嗣守、湘潭袁氏抑戈老人所得、吴
廷飏私印 劫灰外物、释海□珍赏印 出版:一、《名人书画集》 (第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2
年
1
月。
二、《支那墨迹大成》 (第九卷)“对联屏条” ,(日本)兴文 社,
1938
年
2
月。行草五言联“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篆书七言联篆书七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七言联篆书七言联
192.0x39.4 cm
墨迹纸本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释文:逍遥于城市而外 仿佛乎山水之间隶书八言联《沧海 日长联》,楷书,纸本,纵
137.2cm,横28.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联为龙门式对联,书于“嘉庆改 元春王正月”,末款识“铁砚山房正书” 。嘉庆元年(
1796
年), 邓石如时年
54
岁。下联本幅右下有清康有为跋一段。无鉴 藏印记。康有为在题跋中称: “完白山人篆分固为近世集大 成,即楷书亦原本南北碑而创新体, 笔力如铸铁, 画法尤厚。” 此联书法古茂沉雄,体兼隶楷,法于魏碑,存隶书孑遗,有 隶楷之谓。运笔浑厚,风格苍古质朴,体现出深厚的碑学基 础。(撰稿人:马季戈) 四体书之隶书 篆书朱熹四斋铭此作在上海崇源
2002
秋季 拍卖会拍卖至
52.8
万元 吴让之跋款隶
书登黄鹤楼诗轴 《隶 书七言》轴,纸本,纵
134.7cm
,横
6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录自作七言“新洲诗”一首,末 识:“皖口新洲诗次江上学堂韵为楚桥八兄先生正之,完白 山人邓石如初稿。 ”下钤“石如” 、“邓氏完白”印。引首钤 “日湖山日日新”印。无藏印,未见著录。从用印、题款用 语及书法风格分析,此轴当为嘉庆年间所书,是邓氏晚年隶 书精品。
此轴书法结字扁长互见,行距紧密而字距宽疏。墨气浓 重,用笔挺健,转折处方圆互见,而撇捺之笔复具北碑之形 态,自成隶书一种新风格。近人李瑞清评其隶书云: “完白 隶书,下笔驰骋,殊乏蕴藉,但瞻魏采,有乖汉制,与正直 残石差足相比。 ”观山人隶书确与汉隶有别,更多呈现出魏 碑的书法特征,这也正是邓氏书法所独具之特色。
(撰稿人: 马季戈) 邓石如 隶书古铭轴
89
X
23cm纸本1804年 上
海博物馆藏释文: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 于垤。古铭。甲子麦秋书于韩江寓庐。完白翁。
钤印:完白山人
(白)
邓石如
(白
)
顽伯
(白
)
家在四灵山水间
(朱)楷书警语轴
隶书语摘八条屏隶书册 上海韩天衡氏私人收藏隶书四条屏 隶书四条屏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邓石如篆、 隶、楷、行、
草书无所不工,但以篆书最为人称道。 《白氏草堂记》是其 篆书的代表作 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 子(
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 《白氏草堂记》之书风 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 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
工稳,体势森严刚毅, 韵度豪迈醇厚。 《四箴四条屏》 ,篆书,纸本,纵
206cm, 横
3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屏录宋程颐《四箴》 ,计
12
行,行
17
字。首篆“程夫子四箴” ,下隶书“乾隆辛亥岁末古浣后 学邓石如敬书” ,下钤“邓琰”印、 “石如”印。“乾隆辛亥” 为乾隆五十六(
1791
年),作者时年
49
岁。本幅无藏印。
此屏为邓石如中年时期篆书精作,结构谨严,笔法洒脱 自如,突破传统“玉筯篆”的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书法特 点,复掺入隶书笔法,独具婉丽圆劲的魅力。释文:程夫子 四箴。乾隆辛亥春末古浣后学邓琰敬书。
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
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 矣。
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 先觉,知止有定,闲衺存诚,非礼勿听。
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忘,内斯静专,矧是 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如,伤易则诞,伤烦则 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曰:喆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 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 归。(撰稿人:马季戈)隶书《六朝镜铭轴》 隶书《文心雕 龙•正纬轴》邓石如《隶书五律》 纸本83X33.5cm西泠印
社藏资料来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 (西泠印社出版社)
《游五园诗》轴,行书,纸本,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159cm,横42.2cm。
随意出南郭,名园方始游。涛光泼槛入,帆影逐云流。 绿幔洲前楼,班联水上鸥。一尊逢胜日,长啸大江楼。游五 园作。完白翁。
本幅书自作《游五园》五言诗一首,末款: “游五园作, 完白翁。”下钤“邓石如” 、“顽伯”印,引首钤“完白山人” 印。左下角钤“礼卿府君遗物” 、“蒯寿枢家珍藏”收藏印。 未见著录。
邓石如存世墨迹中以篆、隶、楷诸体最多,行书作品相 对较少。此幅虽未书年款,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题款方 式及用笔老劲等方面分析,应属邓氏晚年所书。此轴书法用 笔沉实劲健,多有震颤之笔,一波三折,如锥划沙,复存古 隶书笔意,体现出邓氏书法兼融古法复自创新的书法特点。 邓石如作为清代中期书坛巨擎,其书法不仅诸体悉备,且各 体书均具特色,体裁胎息,古意浓厚。 (撰稿人:马季戈) 行书轴 行书轴 纵
101.5
厘米、横
57.5
厘米。
《篆书文》轴,纸本,纵
117cm,横7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篆书录文一则( 《篆书文》轴释 文),末隶书识:“颐斋大人属书。邓琰。 ”下钤“邓琰”、“石 如”印二方。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但从题款名字看,应是邓 石如在嘉庆以前的作品。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此轴书法 用笔细匀, 受《峄山碑》 及李阳冰篆法影响, 使用羊毫中锋, 笔划圆劲,收笔处略出锋,呈尖峭状,尚属传统玉筯篆之范 畴。释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者: “此谓何 器?”对
曰: “此盖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明君以为至诫, 故常置之于坐侧” 。 顾谓弟子曰: “试注水焉。 ”迺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 子喟然叹曰:“于戏, 夫物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进曰:“敢 问持满有道乎?”子曰: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 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法,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则 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颐斋大人属书。邓琰。
篆书轴 上海博物馆藏邓石如 《篆书唐诗联句》 高
116.7
厘米,宽
34.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野鹤巢边松 最古,仙人掌上雨初晴 此轴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 书有明显区别, 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 结构严整的“铁线篆”
,"
玉箸篆
"
,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 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敬之诗函 转自中 华博物网释文:
翘首高雯净,披襟遂胜游。云山三楚阔,风月五湖秋。 鹦鹉洲边棹,梅花水上鸥。何人控黄鹤,白占此江楼。
壬子秋日登黄鹤楼作,呈敬之先生正之
石如邓琰 邓石如篆书字帖 来自文物出版社《历代碑
帖法书选》邓石如四体字帖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14:4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41178150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邓石如书法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邓石如书法欣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