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学员守则)
The 5th WCILCO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stitutes and Libraries for Chine Overas Studies Chine through the Americas May 16‐19, 2012 Vancouver, B.C. Canada
海外客家人的文化认同
房学嘉1
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
一、问题意识
客家人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客家人是指由历史上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使用汉语客家话为共同语言的人类共同体。广义的客家人指具有客家血缘、客家渊源者,或熟悉客家话、客家文化,且自我认同为客家人者。据学术界估计,全球客家人约有5000万,海外500万,其中梅州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0万人,分布于东南亚与北美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计划之粤东侨乡古文书主要是指传统社会中民间经济与文化活动中的家书、侨批、契约、合同、算薄、字据以及碑记、谱牒等。在中国,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陈翰笙、冯和法、傅衣凌等,就已注意到对古文书的搜集和研究;在日本,政府与学者共同参与,通过旧惯调查,大量收集了我国清代华北、东北、江南和台湾的古文书;50年代,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显现了从民间发掘古文书的巨大潜力。尔后,在福建等东南各省和四川,又从民间和档案中发现大量古文书。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胡佛研究所在香港也搜集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明清以来的契约文书数箱。台湾省在日本人收集的基础上,从民间搜集了大量古文书,编入《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共10辑,120册。香港中文大学也在香港地区有新的发现。
客家研究现虽已引起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学科的重视,并有许多成果问世,但客家地区粤东侨乡古文书的搜集整理工作却是一个空白。实际上,据研究者考察,客家地区有丰富的文书珍藏于民间,这些文书的内容涉及客家地区的经济、婚姻、民俗、神明崇拜等诸方面,是我们研究客家移民社会不可多得的材料。本计划试就此将粤东侨乡古文书与田野考察资料相结合,以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为切入点作一理性的探索。
粤东侨乡古文书涵盖的内容涉及到客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在反映俗民生活于各社会圈子。主要有宗族与社区建设、乡民与生计、乡民与社会文化等。粤东侨乡古文书按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类:移民与原乡文化的互动、宗族与继嗣、生计与社会、民俗的传统与变迁等。
1房学嘉,男,广东梅县人,嘉应大学教授,客家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先后客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台湾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中坜)中央大学等。南昌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族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客家历史与文化。
1
本计划采用历史人类学的个案调查法,并选择粤东侨乡梅县的部分村镇为研究重点,将广泛收集散见于民间的粤东侨乡古文书,并根据粤东侨乡古文书提供的线索,在实施个案调查时尽可能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自然环境、物产资源、民情风俗、墟市贸易、婚姻网络等等,以期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此同时,将关注宗族问题。因为透过对某个宗族的研究,可以较清楚地了解当地的人口来源、社会发展以及移民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社会运作等等。目前已通过田野考察,收集梅县侨乡古文书,其中整理入档的就有429件之多。本文通过整理民间的移民文献档案,在审视学术界“推拉理论”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客家移民动因与学术界展开对话,探讨新时期海外客家人的文化认同。
二、从古文书看粤东客家人移民北美
梅州是著名侨乡。自宋代以来,梅州就有人下南洋。尤其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下南洋”谋生成为当时的生计之一。
旅居北美客家华侨有史料查考者为19世纪嘉应州程乡县松源堡的刘佛良。刘在事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先后捐资55万银元,在松源河上建起8座桥的事迹,在松源乡亲中耳熟能详。20世纪以来,有大批客家华侨移居美国,在纽约大都市,就有4万多客家华侨华人,这些华侨华人已在纽约建立了客家会馆,其中七八十年代的经济与留学移居所占比重相当大。
加拿大有华裔近百万,以祖籍广东省五邑地区的最多,而客家人约占华裔人口1/10有10万人,他们中有少数人在18世纪以奴工身份来北美开采金矿,随后参予加拿大卑诗省横贯西部连接太平洋铁路建筑工程。
黄遵宪于1883年为前清政府派驻美国旧金山领事兼管加拿大卑诗省维多利亚华侨事务。他曾发动旧金山嘉应州客属人士首创“应福堂”以团结互助当地客家人为宗旨。据此说明,当时移居当地的客家人并不在少数。黄遵宪在任期间,曾为加拿大侨胞向当地政府申请豁免或减轻“人头税”、颁发护照,方便侨胞自由出入国境,并继1882年倡导建立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后,协助加拿大维多利亚侨胞筹建成立中华会馆,以团结全侨为目的。黄遵宪为维护侨胞正当权益,不遗余力,极得侨胞敬仰和爱戴,先生离职返国时,加拿大维多利亚侨胞感念其勤政爱民的恩德,特送“万人伞”及“德政匾”以作纪念,其政绩在卑诗省史中有详细记载。
客家人向来有守望相助和爱国爱乡的传统。他们飘泊异乡每到一地,都有组织社团以联络乡谊和抵御外侮的习惯,所以世界各地凡有客家人的地方,都有不少地缘、族缘、业缘和血缘等性质的客属社团。加拿大客家人于1940年在温哥华成立了加拿大第一个客家人的组织“人和会馆”,当初有46位创会会员。1971年人和会馆长老黄池、黄国连、黄朝伦和邱石英将人和会馆基金12000元全部捐出,自置会所向官方登记,正式成立加拿大温哥华客属崇正会。目前卑诗省温哥华除崇正会外,尚有全加客属联谊会,台湾客家会和维多利亚的人和崇正会四个客家会馆。加拿大东部安省有安省崇正总会、安省惠东安会馆、多伦多印华联谊会、多伦多梅州市同乡会四个客家社团,魁北省有毛里求斯华侨联谊会以及阿伯达省的核明顿和卡加利的崇正会等,统计全加拿大有10多个客属社团机构,为10多万客家人服务。10万客家人,主要来自南非,毛里求斯,留尼旺,印度,越南,东南亚,
2
中南美洲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目前80%集中居住在政治经济工业中心的多伦多,法国风味十足的满地哥和景色如画的温哥华三大都市。
在自由竞争大好环境下,客家人不落人后,各方面都有辉煌成就,在政治上,如伍冰枝系50多年前以不受欢迎的难民身份赴加,至1999年10月7日以加拿大元首、三军总司令,掌管加拿大国玺,荣任加拿大第26任总督。
三、从粤东古文书看移民北美的客家人与原乡的互动
俗话说,“番邦赚钱唐山使”, 客家人在海外出卖劳力,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托水客带回唐山老家,接济家人,供子弟读书,修祠建屋。历史上,在外侨胞通过外国银行、民信局、邮局和水客携带等各种渠道汇回的款项甚巨,有赡家汇款、建筑侨汇和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汇款。华侨寄来的汇款,称为“番批”,“侨批”。客家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外事业有成,最希望的一件事就是能荣归故里“光宗耀祖”,返回故乡,只要财力允许,就会竭尽全力在改革故乡社区的面貌,扩大或重建祠堂,出钱雇请或自己亲自组织家谱编修,调查和追溯自己的宗族祖先。许多移居东南亚北美等地一二百年的客家后裔,近几年专程回到梅州原乡寻根问祖和祭祀祖先坟茔。
台湾、香港、澳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客家人根在梅州。梅州在海外的辐射作用,产生了“四海归心”的效应,即海外对梅州作为客都的认同。近年来,前来梅州寻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络绎不绝,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地位得到普遍的认同。
四、小结
3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6:3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81928270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外客家人的文化认同-WCILCOS201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外客家人的文化认同-WCILCOS201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