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寿宴邀请函)
转载文章
(2)解读日本人的基因和起源
遗传学人类基因Y染色体单倍体技术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方对此期待甚高,希望就此解读人类进化、变迁与人种之谜。编者对此也满怀期待,但是网上对这些研究数据的解读却是误解甚多。最近网上有人发表了东邻日本人的基因数据,Y染色体数据如下:
日本人和族的Y染色体类型中,其中O2(东北亚黄种人)--M95占31.7%,O3(华夏黄种人)--M122占20.1%,O1(华夏黄种人)--M119占3.4%;D(小黑种人)占34.7%,D1(小黑种人)占4%;
C1(褐种人)-M8占8.5%; N(北欧黄种人)占1.6%。
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中,C1(褐种人)--M8占90%,D(小黑种人)占10%。
网上的解读大多是:小黑种人成分占有41.7%,日本人是小黑种人;东北亚黄种人占31.7%,日本人是东北亚黄种人;华夏黄种人占23.5%,日本人是华夏黄种人;甚至还有说是动物基因,等等,不一而足。
这里有个对数据解读的误区,这些数据无疑是有根据的,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太大。但是数据的解读方法与统计方法一致才不会出现缪误。这组数据是在一定数量(如10000个)个体抽查的结果,正确的解读如下:10000个日本和族人中,具有小黑种人成分的人占有41.7%,具有东北亚黄种人成分的人占31.7%,具有华夏黄种人成分的人占23.5%,具有褐种人成分的人占8.5%;具有北欧黄种人成分的人占1.6%。
同样解读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10000个阿伊努人中,具有褐种人成分的人占90%,具有小黑种人成分的人占10%。
转载文章
这样的解读结果只能是:日本和族是多个人种的混血民族;而由于褐种人本就是具有小黑种人的基因,所以阿伊努人基本是纯正的褐种人。
而历史的资料表明,日本人的主体是和族,另外有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琉球族,现今琉球族已基本被和族同化。和族亦称“大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
98% 以上,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皮肤,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身材普遍较矮。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毛人”,属于南亚褐色人种北迁类型,肤色黑、黄、白不等,体毛浓密,腿长腰阔,头大颧高,拥有自己的语言阿依努语,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信奉萨满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自古以来一直以渔猎(主要是猎鹿、捕鱼)、采集为生存手段。现在还约有
2 .5万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日本北海道。
古代琉球人与台湾高山族同属南亚褐色人种,有自己的语言琉球语,有一种叫做“斯丘码”的象形文字,结绳记事也是主要方式,以部落为单位群,14世纪时曾经建立了三个小国,1429
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17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琉球人先是接受中国文化,后又接受日本文化,现在已经基本被和族同化。琉球人目前约有
120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冲绳县(琉球群岛)。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
其实,7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东亚已经属于无人区,所有考古发现的猿人、
转载文章
智人均灭绝或者迁移到南方赤道附近。
3~4万年前,气候逐步回暖,海平面虽然有上升,但仍然还在现在海平面之下200m左右,象台湾岛、海南岛等就是大陆;而南亚的岛屿都比现在大很多,并且也与大陆相连或者很接近。已经进化了的新北京猿人(新型智人,以新北京猿人为代表)可以沿广阔的海岸线逐步向北迁移,回到华北台地、东南沿海大陆架、日本列岛等祖先南迁之前的居住地。
同时向东迁移的西亚白种人也进入了华北台地,这两个差异较大的人种混血杂交的后代以山顶洞人为代表。气候继续回暖,又间杂急剧的气温下降,缺乏适应性的种群又逐步消失,而具有杂交优势的种群“黄种的山顶洞人”得以存续。留在西亚和欧洲的白种人也只有一部分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新种群白种高加索人才存续下来。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种群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持续下来,那就是南亚和大洋岛上的褐种人。而居于东非的黑种人和居于海岛的小黑种人由于环境变化不大,种群得以继续。
东亚沿海的人群在全新世海侵到来之前,基本居于现东南沿海大陆架,人种主要是“黄种的山顶洞人”,还有少量的褐种人。
1.1万年前,气温急剧上升,冰川融化,全新世海侵到来,这就是世界各地传说的“大洪水时期”。日本脱离大陆,成为岛屿。少量的“黄种的山顶洞人(M89)”和褐种人(C)成为日本岛的第一批居民“绳纹人”。
此后,大陆不断有黄种人(O1O2O3)迁移到岛上,而南亚方面也不断有褐种人(C)和小黑种人(D)通过海上迁移到东亚和日本岛,日本具有多方面的人种基
转载文章
因就源于此。
西亚褐种人苏美尔人(C)的后代塞种人从陆路进入西亚再到北亚,后代继续向东迁移,渡过日本海峡,进入日本萨摩地区,萨摩就是以塞姆人命名的,这部分人就是现在的阿伊努人的祖先,阿伊努人(C1)是目前最纯正的褐种人族群之一。阿伊努(AINU)是阿伊努人的自称,其实是源于苏美尔人的主神“安努(ANNU)”,意思是“安努的子民”。
直到3500年前的中国夏代,进入日本的种群、部族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3500年前,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部族从海岱地区渡海进入日本岛,这个部族叫做“羲和(O3)”部族。典籍记载如下:
《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书序》:“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史记·夏本纪》:“帝中(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羲、和本是同族,合称为“羲和”。和,读音“娥”,也与“娥”通假。羲和是上古伏羲部落的后代,世代执掌天文历法,相当于现在的气象部部长。帝尧时期,
转载文章
羲和氏族分为四部,分别居住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观察天象,特别是恒星和太阳的行走轨迹需要详细记录,这些资料对农耕社会很重要。羲和又被称为“日神”。
羲和部族的老大羲仲氏族,居住在“嵎夷”旁边一个叫旸谷的地方,是观察日出和春分的专门职司。嵎夷是“九夷”之一,在海隅(今山东省海阳地区岠嵎山附近)。
另外在《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钜燕”在渤海周边,包括列阳、倭,列阳就是列姑射山之阳,在朝鲜的西面,列姑射山就是渤海口长岛岛链,盖国(西周金文“王伐盖侯,周公谋禽,祝禽又胀,祝王,易金百孚,禽用乍宝彝”)在海岱地区渤海南岸,倭国在盖国南面,应该在海岱地区黄海北岸。
“倭”(音“窝”)与“和”(音“娥”)读音相似,也都以“禾”为基本字根:“和”为“禾+口”,表示其职司;“倭”为“禾+女+人”表示其部族,所以这个“倭”就是羲和之国。
夏王仲康时期,王权实际掌握在后羿手里,是一次篡权行为。羲和部族为世掌天地四时之官,观象制历,敬授民时,初为部落联盟首领尧舜服务,继而为夏服务。这次的事件就是天象观察者羲和利用观天象的职司,故意错过了很重要的天文现象,没有及时汇报,幻想篡权者后羿因此失败,却不想引来杀身、灭族大祸。后羿以夏王仲康名义派胤侯率领大军长途征讨羲和部族。
胤侯大军从夏都曲阜出发,需要经历至少15天才能到达羲和的总部倭国“旸谷”,羲和当然知道不能对抗,于是全部族一同坐船漂洋过海踏上了东瀛的土地,从此成为日本岛居民。
转载文章
羲和部族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又是整族有目的的迁移,很快就在东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了。但是,当时的夏代,还没有熟练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和文字这两样对后世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东瀛的发展此后也一直没有新的进步。
羲和部族对东瀛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东瀛传播了日神的概念,他本是司日之官,号称“日神”的后代,日本地区又是天然的日出之地,因此,日神被转化为“天照大神”,日神崇拜的传统就此确立。可以说,羲和的“倭”国和“日神”揭开了日本绳纹时代的序幕。
在羲和部族之后,大约3000年前进入东瀛的阿伊努人,虽然源于苏美尔文化,但是他们这个部族在西亚、北亚已经飘荡了上千年,对羲和部族而言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了。阿伊努人被压缩在萨摩和鹿儿岛地区,成为众多迁入民族中小国的一个。
到公元前3世纪,大陆进入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大陆向日本的被动移民急剧增加。这些新移民,大都象当年羲和部族一样具有技术和文化优势,这些新的内容推动日本社会进入弥生时代。
典籍第一次记载东瀛情况是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上小国林立,而“倭”已经成为日本的代表。
弥生时代后的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6世纪),大陆移民仍不断进入口本,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的褐种人和来自东北亚的黄种人,不断混血而形成了新的“混合民族”——倭族,即和族。
转载文章
《后汉书·倭传》特别提及“倭奴国”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旧历2月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印章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这个倭奴国应该也是羲和的子孙建立的小国家。
中国史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的邪马台国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王国了,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曹魏,并受到魏明帝的册封,称“亲魏倭王”,邪马台国也是羲和子孙无疑。
《晋书.武帝本纪》亦记载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王卑弥呼最后一次遣使入贡的情况。此后,直到《宋书·倭国传》记载宋高祖刘裕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赐大和国王赞。这中间有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史籍对日本的状况没有新的记载。说明在这一个时期,大和国已经强势兴起并基本统一日本。大和国第一次使用“和”字取代汉语带有贬义的“倭”,既表明其王族就是羲和的子孙,又有东瀛文明已经提高的意思。
中国史籍《宋书·倭国传》记载,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大和国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统一日本的活动情况说:“自昔祖祢,躬榄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下海北九十五国。”毛人是褐种人特有的体征,说明褐种人在日本曾经大量存在。此后,大和国统一日本,“天照大神”又被依照中国南北朝时期道教神袛“元始天尊”的模式加以改造,赋予了无所不能的神通,从而推动了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大和国王宣称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君权神授,走上了中国皇帝封建专制的道路。
7世纪初,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大陆。在与
转载文章
隋的交往中,开始称国名为“日本”,称国王为“天皇”,推古女王是实际上的第一代“天皇”—推古天皇,此前的“天皇”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日本人认真学习隋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全面地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实行经济、政治社会改革,并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将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快速成为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
羲和部族进入日本的时候,夏代的文字还不成熟,并且是由商族贵族所掌握。夏代的语言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日本的语言应该出于羲和部族,现在已经无法研究了。公元八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学习用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造“片假名”标注外来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造“平假名”,用来注汉字音。这样,“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字。
由于日本文字产生于中国唐朝,所使用的汉字是唐代的文字,也已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唐代文字由于“五胡乱华”,特别是读音,已经与汉代文字有了变异。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清,胡族继续南下,汉语读音变异很大。但是,也由于中原战争频发,不断有移民向南迁移,形成“客家人”。客家人的语音保留了大量的唐代音节。所以,常常有人说,日本人是客家人迁移过去的,呵呵,一笑!
此后的日本历史,史籍记载比较完善,不再赘述。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6: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8163350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解读日本人的基因和起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解读日本人的基因和起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