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衡东一中研究性学习
个人学习档案
年级: 高二
班级: 440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_
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
指导老师
课题组
成员
主导课程 地理
关于衡东的区域文化发现现状的研究
陈玉娇
组长
组别
8
相关课程 政治 语文 历史
1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在流行文化日趋火热的今天,我们对自己家乡的区域文化却是越来越少的认知,渐抛脑后。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实现我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以及传承。作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我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长期呆在校园里,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又由于学习文科却不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探求的欲望强烈,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衡东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开阔视野。认识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一个衡东人的自豪之感,启发学生为创建美好、和谐的家乡而努力学习。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意义
在实践当中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拓展阅读视野,陶冶美好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真正实现课内外融合、校内外沟通。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网上资料查找
3
课题研究步骤(阶段研究内容、任务,研究活动计划):
1活动流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及展示阶段
2、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走访。
3、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2)组织发动宣传,统一思想行动。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制定目标。
①布置任务: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课前准备)
交流查找结果:著名自然景观:楚南第一景——锡岩仙洞;“小漓江”洣水;省级森林公园四方山、金觉峰等。著名人文景观:中国红色旅游区——罗荣桓故居;中共金融史上第一家革命银行——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夏拜公祠);总投资20余亿的国家重点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始建于唐朝同光年的灵山庙;历史悠久的吴集古镇;状元牌坊;观音禅寺;欧阳海烈士纪念碑等。
②确定走访地点并组织分组
首先,为了方便后期的实地考察,选择市区内的名胜古迹并安排好路线图。
选定:武家山-滨江公园-洣水-吴集古镇等这条线路
其次,独立完成二到三个景点的资料搜集任务。景点资料包括具体位置、文化内涵、相关图片名人轶事等。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兴趣明确自己的搜集任务(由各小组长负责落实)
小组成员提交资料,组长负责组内资料的整合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PPT展示,调查报告
4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文字,图片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及自我评价表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
关于衡东的区域文化发现现状的研究
2014.1.10-2014.1.20
策划:
参加活动
细节探讨:
人员分工
调查问卷设计:
活动地点 衡东
活动内
容1.发放调查问卷
2.武家山-滨江公园-洣水-吴集古镇等这条线路课外调查
自我评价
指导老师签字:
5
附: 调查问卷表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对本次课题“关于衡东区域文化的调查”精心设计的题目,希望您能完成,谢谢。(单项选择)
您的年龄是
a.20以下 b.40以下 c.40以上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您周末的休闲安排是
a.宅在家 b.出去走走
您对衡东的著名景点知道多少
a.一点点 b.差不多都知道 c.不知道呢
您对衡东的特色文化知道多少
a.一点点 b.差不多都知道 c.不知道呢
您对衡东的文化环境感觉怎样
a.还好 b.有待提高
您对衡东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环境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6
感谢您的支持为我们的研究调查提供帮助,祝您和您的家人阖家欢乐
附: 调查问卷分析
该次调查有150人参与,调查对象是衡东的市民,150名被调查者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意见。
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
1.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形式各样
2.人们对家乡文化认识和了解程度
3.衡东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成就和积极反响
4.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文化监管,杜绝社会低俗文化滋生蔓延
;政府加强文化宣传工作
7
课题成果文字表述:
本课题出发点是区域文化。
1.对地域文化的介绍
由于文化产业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中分布和展开的,文化产业对市场空间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了它对区域的选择性,而区域所拥有的市场空间和资源要素,决定了它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性。当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文化产业来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和文化的促进能力,而文化产业达到一定的水平,也要在某一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产业同时也受到区域发展条件的内在制约,既要充分利用区域的文化资源,又要克服和突破区域发展条件的局限,并且走向全球化条件下的跨区域发展,因此演化出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产业路径和模式。
地域文化是区域的形象,决定着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区域的品牌和魅力。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2.研究了解区域文化的意义何在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8
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不仅能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地域文化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地域文化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通过卓有成效的地域文化研究,使区域内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名胜、地方风物、重大事件的相关遗址、重大人物的生平与活动场所等,成为观光名胜。有关部门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文化链,带动本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连锁反应,促使本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3.对家乡区域文化初步了解形成的知识
衡阳市衡东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自然景观:楚南第一景——锡岩仙洞;“小漓江”洣水;省级森林公园四方山、金觉峰等。著名人文景观:中国红色旅游区——罗荣桓故居;中共金融史上第一家革命银行——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夏拜公祠);总投资20余亿的国家重点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始建于唐朝同光年的灵山庙;历史悠久的吴集古镇;状元牌坊;观音禅寺;欧阳海烈士纪念碑等。衡东居衡阳市东北、湘江中游,农业生产基础殷厚,是国家扶持的产粮大县之一、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农村形成了“牛羊满山坡,塘里鱼穿梭,村村有猪场,户户鸡鸭多”的局面,谱出了一曲令人心醉的田园牧歌。衡东土菜源远流长。清朝时期,三樟黄椒就因清脆可口、色味俱全,被赐为“贡椒”。此外,杨桥麸子肉、新塘地皮子、草市豆腐、霞流咸蛋、石湾脆肚等土菜也早已名闻遐迩。衡东人9
就地取材,开始大规模经营衡东土菜餐饮。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土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来抓,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土菜加工,改进传统工艺,提升土菜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2010年10月,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第三届土菜文化节和农副产品展销会,评选出20道代表衡东地方风味的衡东土菜、10个土菜名店、9名土菜大师和1名“土菜王”,被省烹饪协会授予“土菜名县”称号。一时间,衡东土菜名气大振,销量骤增。两个月内就销售杨桥麸子肉1万公斤,三樟贡椒10万公斤。“衡东土菜”声名鹊起,在县内外经营的衡东土菜馆已达1000多家,年销售衡东土菜1.2亿元。仅新塘镇就有土菜餐馆120多家,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衡东土菜的兴起,拉动了全县生猪、蛋鸭、辣椒等产业的发展,如三樟乡贡椒的种植面积,增至1.8万亩。
衡东花鼓戏是衡州花鼓戏的一个流派,是湘中和湘南最具影响的一支花鼓戏。衡东花鼓戏剧工作者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普及上的基础上提高,共整理传统花鼓戏143个、剧本100余个,唱腔曲牌288个。县花鼓戏剧团共移植、新创上演了《十五贯》、《喜哥走了桃花运》、《舞龙头的人》等,2001年《今又中秋》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曲艺)角遂中荣获金奖。1952年衡东的工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境内除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外,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业企业,1966年衡东从衡山县析出时,衡东境内除712矿外,全县工业只有一个拥有37人的石湾瓷厂和6个手工作业的农机厂,年工业总产值2665万元,20世纪70年代,衡东人民掀起了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全县调集一万多劳力,自力更生建起了甘溪水电站,短短十多年,衡东成为全国小水电发展先进县,为衡东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用八把铁锤起家,办起了后来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铅锌矿,其后创办了年产氮肥5000吨的县氮肥厂。随着一批骨干工业企业的形成,衡东工业初具雏形。1978年衡东县工业总产值达5123万元,骨干工业企业18家,乡镇企业114家。改革开放后,衡东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提出了10
民营是主体,工业是主攻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使衡东工业浴火重生。三十年的发展,衡东日用瓷生产能力从年产2000吨不到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瓷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机修配厂,发展成全国最大的专业机油泵生产企业,成了为美国康明斯公司重要战略伙伴,产品覆盖全球高档汽车生产厂家。美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立德粉生产基地,产品出口28个国家和地区。创大冶金、金虎铜业、朝阳重工等一批大民营工业企业蓬勃发展,撑起了衡东半边江山。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1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工业增加值31414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23.36%上升到36.47%。连续5年工业对GDP的贡献力都超过了9%。名优特产:夏浦红枣、湘红鸡、草市柑桔、夏浦板栗、石湾烧饼、石湾麻糖、霞流味蛋、杨林竹制品、藤茶、优质稻米、衡东大桃。
课题意义
在流行文化日趋火热的今天,我们对自己家乡的区域文化却是越来越少的认知,渐抛脑后。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课题可行性
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实现我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以及传承。作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我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长期呆在校园里,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又由于学习文科却不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探求的欲望强烈,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指导教师评价:
教师签名:
活动照片
12
13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5:5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79846250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