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

更新时间:2024-02-20 05:14:1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磨面的拼音)

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

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

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重复可以分为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从重现的语言成分不同,可以分为语音的重复和形式的重复。

标签:重复 消极重复 积极重复 语音重复

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指同一个语言成分的多次出现。它的核心是要有相同的语言成分重现。朱永生(2001:105)等人从重复语言单位的距离、单位的等级、讲话的人数这三点来划分重复的种类。[1]从重复语言单位的距离分为连续重复和间隔重复;按语言单位的大小划分,可以是单词、短语、小句的重复;按讲话人数的多少划分,可能是同一个讲话者对自己讲话内容的重复,也可能是一个讲话人对另一个讲话者讲话内容的重述。

朱永生教授主要从英语语篇的特点来划分重复的类别,针对汉语的特点,我们认为还可以有以下分类:

一、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

所谓积极重复就是通过有意识的重复使用某些语言成分达到积极的表达效果。

(1)在局里便坐在办公桌前抄,抄,抄些公文和信件。(《鲁迅全集》第二卷114)

(2)我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告诉我已经是失了根的花草。(老舍《我的母亲》)

(3)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徐迟《黄山记》)

例(1)中重复出现“抄,抄,抄”,形象地写出了工作的繁琐与无聊。例(2)中作者连用三个“怕”描摹出生怕母亲有任何闪失的担忧情状。例(3)中重复出现3个“直上”写出了攀登黄山的艰险。

所谓消极重复,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重复使用某些语言成分,造成语言单调呆板的现象。

(4)昨天我吃过饭后,然后明明哥哥叫我出去玩,然后我就去了,然后我们到池塘边玩,然后就看见里面有很多的蝌蚪,我们就去捉,然后明明哥哥掉进池塘里了。

例(4)中这段小孩的语言多次出现“然后”,正常的成年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他会有意识地换用其他同义词或近义词,而避免单调的重复。再如:

(5)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眼睛”前的定语“我”与主语“我”重复,“我的眼睛”宜改成“自己的眼睛”。

(6)你们好心肠要好到底,我们上礼拜一的一块钱总得补给我们。(叶圣陶《在民间》原稿)

例(6)的第一个“我们”重复,定稿时被删掉了。

确立消极重复的地位,有助于解释一些语言现象。还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不是绝对的,同样的句子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变成消极的。鲁迅先生写的名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特殊的氛围,那是一种积极的重复。但如果有人模仿一句:“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朋友,另一个也是朋友”,很多时候则会被认为那是一种无聊的重复。第二,意思的重复不宜归纳在消极重复里,如例(7)中的“领土面积”与“幅员”意思重复。我们建议把病句中常见的“意思的重复”改称为“意思啰嗦”或“意思冗余”。

(7)我国领土面积幅员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二、语音重复与形式重复

(一)语音的重复

就口语语篇而言,语言实际上是有意义的声流即音韵的有序汇集体。音韵在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是最普遍且非常重要的。语音重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美,使音韵和谐,悦耳动听。常用的手段有:双声、叠韵、谐音、押韵、同音等。

1.双声和叠韵

词语因为有相同的语音成分再现,连续地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这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中都重视双声词、叠韵词的运用。今天,不只是在诗歌中,即使在一般的文章中,人们也常常注意双声叠韵的运用。

(8)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例(8)中的“惨淡”是叠韵,“人生”从宽泛的角度讲也是叠韵,“淋漓”和“鲜血”都是双声。

2.同音字

(9)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

革命圣地不止一个,为何选择延安来引出盐城?从语音的角度看,由于“延”与“盐”两字读音相同,造成了回环往复之感,如果换成“江西有个井冈山,苏北有个盐城”,则效果全无。

3.押韵

(10)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红薯又名地瓜,不用“地瓜”而用“红薯”,目的就是使韵律和谐。

4.叠音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江胜利认为:两个相同音节重叠只有一个语素的词叫叠音词。[2]如“纷纷、郁郁、霍霍、纤纤”等。

(1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南朝·萧统编《古诗十九首》)

诗中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音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六个叠音词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和“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谐和动听。六个叠词,声、形结合,传神地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二)形式的重复

黑格尔(1979:173)说:“整齐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说得更明确一点,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这种重复对于对象的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3]

整齐一律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其特点是用同一形式的重复,给人整齐划一的美感。重复的类型有:

1.字词的重复

叠字,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实词的重叠。[4]如“青青、逛逛、家家、颗颗”等。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词,词的上阙一开头的三句就连用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另外,不少对联也使用叠字,如杭州西湖有联云: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现代汉语中的叠字分两类:其一,字的相邻重叠。如“星星、热乎乎”;其二,字的间隔重叠。

(12)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路遥《人生》)

(13)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季羡林《八十述怀》)

例(12)中叠字的运用可以使语音鲜明突出、和谐流畅,表达细腻生动。例(13)中用了三个“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突出了尽管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一切事物依旧。

2.短语的重复

(14)总起来说,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八十五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八十五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八十五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八十五年;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八十五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15)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

例(14)突出了“八十五年”这样一个短语,突出了讲话的主题。例(15)用“终于自由啦”这个短语的重复突出获得解放时的喜悦。例(16)是修辞中的顶针,其实也是下一句重复上一句的短语。这里采用了连续重复。

3.句子的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便形成了句子的重复。契诃夫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季羡林《富春江上》一文重复出现“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个句子,勾勒出一幅吴越之地栩栩如生的水墨山水画,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当然,诗歌作品中重复的句子更多。

4.语段的重复

语段的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重复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时候,正是由于重复手段的使用,段落或语篇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义完整、上下连贯的整体。同一个语言单位在同一语篇中的重复出现,无论是对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进行重述,还是提供某种新的信息,都能对语篇的衔接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江胜利.叠音词、重言、词的重叠与修辞[J].黄山高等专科学报,2001,(5).

[3]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江胜利.叠音词、重言、词的重叠与修辞[J].黄山高等专科学报,2001,(5).

(张仁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

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5:1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772581450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语语篇重复的分类.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语言   语篇   语音   手段   表达   讲话   成分   盐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