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0 05:13: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满月酒祝福语男孩)

【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九(15)班

一、教学分析

本词是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部分的一首词,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词作。本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少年之愁与而今之愁,衬托出而今愁之深沉。语言浅近,但回味悠长。作为一篇抒情之词,教授是应以其核心情感——愁的讲授为中心,从朗读技巧、手法分析、情感内涵等角度,带领学生认识词人之“愁”。同时,词作不长,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其他相关材料,拓展知识,加深学生对古典词作及词人抒情方式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诗词已不陌生,故不需要在此方面作过多解释。但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故在理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上可能存在困难,较难理解词人胸中愁绪满怀反而说不出口的状态。在此不必作过深探究,引导学生把握到而今之愁远甚少年之愁即可。词的深沉意蕴,待其历经人生后,自会别有一番体悟。

三、教学目标

1.熟读、理解全诗内容并背诵全诗。

2. 把握“愁”这一核心情感,并理解少年之愁与中年之愁的区别。

3. 结合其他同类型诗歌,学习诗人表现愁的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理解全诗内容并背诵全诗。(重点)

2. 把握“愁”这一核心情感,并理解少年之愁与中年之愁的区别。(难点)

3. 结合其他同类型诗歌,学习诗人表现愁的方式。(难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具使用:多媒体

七、课时:1

八、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勾连所学,在对比中,初步了解辛词的基本特点,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弄清题目断句,明确题目之意

初步感知

在之前的诗词学习中,我们学过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解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中常常洋溢着一份旷达、乐观之情。今天我们要来接触另一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但与苏轼相比,他的词作中又多了一份婉约之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进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题解:师故意读错断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学生纠错:书/博山/道中壁

为什么这样断句?

明确:书——写;博山——地名

写在博山山道中间的石壁上的诗。

追问:这是全词的?(明确:题目)“丑奴儿”是?(明确:词牌名)

2、刚才你们帮我纠了错,我现在不敢读了。那由你们把全词一起朗读一遍,给老师一个纠你们错的机会。

纠错

解释题目

齐读全词

(二)

活动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就“强”“还”的读音提出不同意见。提供词义,请学生依据词义辨析读音。

3、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中心,你觉得可以用哪一个字?

预设:“愁”。原因:因为全诗都是围绕这一个字展开的,它是全诗的核心,是诗眼。

4、朗读指导:既是“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才能读出它呢?

明确:语调低沉、音量稍轻、语速较慢

5、再次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由这个“愁”,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明确:(1)谁愁?(2)为何愁?(3)如何说愁?

6、“谁愁?”——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谥号“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7、“为何愁?”(用原诗句回答)

预设:

(1)“为赋新词”

追问:这时何时才有的“愁”?这是真“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少年时。不是,从“强”可以看出。

追问:少年是真的无愁吗?你如何理解?

(对比:“少年不知愁滋味”)

明确:不是。从“不识”里面可以看出,不是真的无愁,而是少年对愁没有深刻的认识,少年之愁,是较浅薄的。

8、何时真的理解了“愁”?(明确:而今)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明确:识尽)

9、“识尽”暗示了愁的原因怎么样?(很多)词中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词人愁的原因吗?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方法来辅助理解呢?(明确:知人论世)

10、再次引入作者简介:

①1127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高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称为南宋。

②1140年,辛弃疾生于金国。23岁的他拉起了2000人的队伍,投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

③1162年,南下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期间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④1181年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湖庄园。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理解的词人中年之愁包含了哪些成分?

明确:个人——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

国家——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不满。

11、走过了半生的风风雨雨,历经了个人身世的浮沉也目辨析

提炼

分析

朗读

思考

了解

分析

了解、分析

归纳

正音

把握全词核心

朗读训练

明确学习任务

为解词作铺垫

内容分析,理解词意。

知人论世,辅助理解词内涵

归纳中心

睹了国土的沦丧,国运的衰退,辛弃疾的心中郁结着如此深重而复杂的愁,这时,他是如何来说愁的呢?他说了什么?(明确: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前不识愁滋味的时候,他要强说愁,而这个时候他却不说了。

(三)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词人的内心不得平静、活动有所波动之时,诗词就诞生了。而“愁”是拨动千古文人心弦二:与的重要因素,为愁所困的远远不止辛弃疾一人。接下来,我们尔同析借由三首写愁的经典诗词,来同析千古愁。

千古愁 1、对比阅读:

(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朗读体会。

(1)自由朗读,感受词意

(2)男女生分组朗读:女生朗读《声声慢》,男生朗读《虞美人》

(3)指导:两首词同是写愁,因此,也要读出愁的味道。语调少低沉,语速慢,读出惆怅之感。

3、范成大在《鹧鸪天·休舞银貂小契丹》中写到,“模泪易,写愁难”。脸上的泪痕容易摹写,但心中的万般愁绪却是难以用单纯的文字来表现的,更何况是在篇幅短小的词里。但是,千年来许多伟大的文人都做到了,他们借由文字,使自己的愁绪穿越千年,拨动着当代人的心弦。这三句词分别用了怎样的方式来“说愁”?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请试谈一谈。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将心中之愁直接的抒发出来,情感表达直率而浓烈。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情具体化,以水喻愁,写出了愁思的汪洋恣肆、无穷无尽。

(3)间接抒情,以景衬情。欲吐还咽,避而不谈愁,以一句闲话,看似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实借“天凉”和“秋”的凄凉之感,衬托愁之深沉。

聆听

自由朗读

分组朗读

聆听

分析

过渡

过渡

朗读训练

过渡

写法分析,为写作训练作铺垫

(四) 1、请你任选一题,仿照诗句,试用刚才所说的方法,也活动试来“强说愁”。

三:少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

年赋词(2)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 。”

试说愁 2、指导:这里可以填一些什么内容?(写景)有何特点?(符合“愁”的某一特点——绵绵不尽、乱、难解、凄凉、哀伤)

3、名句引路:“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4、学生分享练笔成果,教师点评。

(六)结语

愁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重情绪。面对愁,有人“举杯消愁愁更愁”,有人却将万条愁绪织作诗。悲欢离愁尽人生,也希望大家可以直面人生愁“且将愁绪作诗吟”。

明确任务

分析

阅读、借鉴

分享

聆听

读写结合,训练写作能力

思路引导

范例引导

点评习作,训练写作能力

总结

作业:

1. 阅读积累:

搜集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看看还有什么写“愁”的方法。

2. 小练笔:

运用今天所学的技巧,尝试描摹其他的情绪(如:喜、怒),写两句诗句。

板书设计:

(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

辛弃疾 少年之愁

对比衬托

谁 愁 何 而今之愁

直接抒情 比喻 衬托

【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5:1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77236269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朗读   学生   词人   理解   训练   对比   全诗   活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