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品质管理体系)
历代行草名帖赏析之王羲之《适得书帖》
王羲之《适得书帖》,5行3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冷,甚愦愦! 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
在王羲之存世的行草作品中,可以说一幅一个面貌,一幅一种情调,人们不会将它们给混淆起来。尽管王书是“尚韵”的代表,但具体到某一幅作品,有的高雅细腻,有的潇洒冲淡,有的婉约精巧。《适得书帖》是王羲之作品中的激厉昂扬之作。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作品展现了一条激越的情绪流,如同高山之涧水,激越欢快,顺势而下,它是活泼的、欢快的,又是急急切切毫不迟疑的。虽然谈不上象张旭、怀素那样挟风雷带急雨的气势,却如清流激湍,时有浪花涌起。《适得书帖》的创作情绪却明显地带有一股冲劲,来势不小,速度迅疾。冲劲在开笔时就出现了,“适得书”三个字,一笔而下,圆弧、连带、急折,一环扣一环,线条飞舞旋转,步调刻不容缓。这起首三字已经向欣赏者明确意示:高潮已经来了。其势来得快,来得急,和某些书法家创作也不一样,他们在前半部没有展开,行笔甚至有些迟缓,直到后半部分才精采起来。王羲之将这一缓慢过门略去了,一援笔便放纵起来,使欣赏者一下子被吸引,急于想欣赏下去。再接下去,音乐般的节奏出现了。王羲之运用了长、短线条交替的两种形式,长线条绵长,用来联系上下,显得绵延流畅,悠扬悦耳;短线条急促顿宕,便增添了一分腾跃生姿。特别是“点”的运用出神入化,一个“下”字简为三点,左右顾盼,意态呼应,点缀在长线条中,越发显得跳动不息。这样,行笔的疾、徐、断、连,便交织成一曲音调起伏松紧的乐章。《适得书帖》是王羲之作品中节奏感最强的一件。《兰亭序》是杰作,与《适得书帖》摆在一起,节奏的差别便显示出来了,《适得书帖》变奏、变速、形成一种冲突,感觉是触目惊心的。铺开王羲之的许多行草作品,在贯注了清秀的韵致外,并没有肆意展开,隐隐地使人感到人的力量在受着自然地制约,清新淡雅,却没有
咆哮怒号,以至于有些作品的美学效果并没有如期地到达目标。《适得书帖》掀开了肆意为之的一角。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从纵向上看,《适得书帖》的每一行都是笔直的,似乎王羲之在尽量维持着它的平衡。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透过表象深入进去,便发现每一行里都是活脱脱的、不安分的。每个字的组合都带有动感,然而动向不一,时而倾右,时而倾左,时而居中;有时紧紧相衔,上下一统(如“不知之”、“面王”);有时则宕开一笔,独立而为(如“下”)。其中又以连、断、舒、敛的变化最为生动,连则气势长流,情如泉涌,乘势而下最为自然如意,断则各呈其态,频繁暗示,舒则框架开张、骋怀大胆,敛则笔墨简省,线条轻盈似小鸟依人。譬如“羲之”二字,“羲”字放纵开张,起笔气度不凡,动荡摇曳,“之”字则小得出奇、静得出奇,附于“羲”字在尾翼,两极之变极大地丰富了章法的生动感。王羲之的才创作整体感很强,他并不致力于某一字的精心刻划,更故不在此间插入不协调的楷书、行楷,而是缘其情,畅其势,顺其气,一以贯之,使章法在跃动中形成一条情绪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适得书帖》线条的洗练,构成了明快、爽利的格调。王羲之应用线条是娴熟的,迅疾而毫无破绽,脉络清晰。作品里每个字几乎都是一笔书,删去繁枝缛叶后简化到了一个轮廓,简化准确,表现充分,可谓字字珠玑无可挑剔。(作者:朱以撒)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4:3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74962250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代行草名帖赏析之王羲之《适得书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代行草名帖赏析之王羲之《适得书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