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消防知识安全)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孙耀庭(1902—1996)奶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宦官。
孙耀庭身世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爸爸妈妈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世时,百口只要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田,母亲为他煮饭,孙耀庭因而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用另交学费。
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爸爸妈妈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宦官。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
净身进宫
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大监的路被阻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尽管刹那散场,但封建主义的鬼魂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仍然受着皇族、奴婢的崇拜。并且,溥仪公开不管民国的禁令,从头在民间征宦官,招女仆。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宦官的企望。1916年,孙家曲折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品格的最大侮辱,当上了宦官。当时15岁。
宫殿阅历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告退位。孙返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经过他大嫂知道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宦官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当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1917年孙耀庭脱离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经过宫内北花园宦官领袖欣衡如,进了紫禁城,服侍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服侍端康皇太妃、“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随
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宦官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寓居。溥仪充任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脱离长春回到北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向到去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是我国最终一位宦官。出书自传《我国最终一位宦官》,后被改编为电影《我国最终一个宦官》(1988)、《我国最终一个宦官Ⅱ离别紫禁城》(1992)
宫殿生计
宦官产生于春秋战国。到了明代,宦官竟有10万之众。至清代,按定制,宦官就有2,216名。实际上,又何止此数!
孙耀庭最终是经过一个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任也是宦官,在宫中很有些位置。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姓名,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学徒”的身份,整天服侍这个任德祥,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二年的阴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分,传闻任德祥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伶的人,不知怎样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与戏班。关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宦官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
到了同年旧历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姓名。尔后,他便脱离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担任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办理等业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同,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宦官、领袖宦官提领。
大约孙耀庭习惯了这种寄人篱下、阿谀阿谀的宫殿奴婢日子,他在司房里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选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服侍,先后一年多。
“婉容待您怎样?”我问。
“她那时还小,属马,比我小几岁。我得常常陪着她玩。凡她
快乐的事,我总顺着她去做。”
在宫殿前的空地上,婉容和她的三个妹妹等席地坐成一个圆圈,孙耀庭在外圈奔驰,乘人不注意时将手帕丢下,一圈后又将此人“捉”住。——这是名为“丢手帕”的游戏。
在御花园的天一门旁,万春亭内,蒙了双眼的孙耀庭循着声响传来的方向,去追逐婉容。——这是名为“打瞎”的游戏。
“她洗手,我得跪着端脸盆:她要抽烟,我得跪着递上,她要吹烟灰,我得用盆子接着;她上下台阶,我得小心肠扶住她。由于我服侍得好,她待我还好。但是,我得察言观色。当她发火时,我很惧怕。”
一次,他在房里和其它几个小宦官一同谈论宫中的什么事,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到了。溥仪猛然闯了进来,凶恶地拧着孙耀庭的耳朵,将他带到养心殿,溥仪高高而坐,孙耀庭伏地而跪。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免不了一顿怒斥。谁知,溥仪瞋目凝视一阵后,遽然“飕”地摆开抽屉,掏出一支手枪,往桌上猛地一摔,大声他说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在背地里评头论足!今日,朕要毙了你!”
“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孙耀庭颤抖地告饶,不停地磕头:“我有天大的胆,也不敢说万岁爷啊!”
溥仪看着这个跪在地上的“臣民”。遽然,他又大声一笑,说道:“去吧!下次不行。”
孙耀庭连连磕头谢恩。起来后,连头也不敢抬,浑身盗汗地脱离了养心殿。
他回想起这件事时,好像心有余悸,说:“溥仪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我怕他。”
颠沛流离
1924年直奉战役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跟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持续服侍婉容。一个多月
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完毕了宦官生计。
人生的路途该怎么走?孙耀庭脱离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但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况且,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宦官的孙耀庭,现在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在乡间,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些妇女们,带着某种独特的神色,远远地看着他,低声谈论着什么。
调皮的儿童,一群一群地跟着他,指指点点,还高叫着:“宦官!宦官!”只要那些仁慈的白叟,怜惜他的不幸遭遇,有时,也向他探问些宫殿秘事。
他在乡间住不下去了。两年后,他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宦官住在一同。其中有几个宦官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子、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子、土地租借给他人,收些租金,供咱们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但是,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由于,年长月久,租借的房子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抵挡不了房子的修理了。孙耀庭为日子计,整日收支街头巷尾,拣些煤渣、废品。
解放后的幸福日子
“解放了,咱们宦官有了幸福日子”。孙耀庭的话语里,饱含着振奋、高兴、感谢之情:“不然,我早饿死了,活不到今。”
开端,人民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日子费。不久,孙耀庭参与了作业,担任全市的寺庙办理。他曾当过6年的出纳。那时,他每月的薪酬是35元,后来,他的薪酬加到45元。
孙耀庭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什么担负,这些钱够用了。”他接着说,“组织上还常发给我日子补助费。本年春节期间,我领到了50元补助费,增加了这套衣服。”说罢指了指身上。
这是一套簇新的浅蓝色的衣服。上衣是中式对襟,袖上的两道折痕,显得棱角清楚。
寺院办理组的李说:“孙耀庭身体很好,一向未住过医院。前些年,他常在寺院内莳花,种菜。有时寺院里开什么会,他常
主动地为咱们烧水,人们劝他歇息,他总是笑着答道:‘没事’!”
“寺院里有医务室,医师常常给我查看身体。”孙耀庭接过李的话头说:“有时病了,要上邻近的门诊部,他们就用车子送我去。”
“你坐过小轿车吗?”我接着问他。
“坐过,坐过,那年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我便是坐小车去人民大会堂见他的。咱们开会、观赏,一般乘的交通车,偶然也乘小汽车。”他的神采,又一次飞扬起来。无论是在湖水涟漪的什刹海畔漫步,仍是上鼓楼一带置办物品,孙耀庭总是遭到人们的敬重和照料。在广化寺内,人们叫他“老孙”,或“孙师傅”。他则叫他人“老弟”什么的。李本年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孙耀庭有事找他,就这样打招呼:“老弟!……”
白叟的心
穿过四合院的门,来到他的居处。他有两间房,中心有门相通。外间靠东墙的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放着一把簇新的北京牌保温瓶,以及玻璃瓶、钢精盆之类。
这张桌子的对面,即外间的西墙边,放着一个液化气罐和一副煤气用具。孙耀庭指着这些告诉我:“我能够自己烧来吃,也能够上食堂买来吃,挺安闲的”。
孙耀庭与广化寺掌管合影里间,在一长排亮堂的玻璃窗
下,放着一张书桌。桌面的玻璃板下,压着四张扩大了的相片。
一株巨大的美人蕉旁,孙耀庭左手拄着寿杖,右手抚摩着宽广的蕉叶,面带喜色;
一丛无花果前,孙耀庭站着,在爽快地笑。
……
我将告辞,便请他赐字纪念。
他挪过一把椅子,渐渐坐下。稍一思索,便在一张皎白的纸上书写了杜甫题为《八仙歌》的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皇帝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望着这首诗深思起来:孙耀庭为什么特别喜爱这首诗呢?是他爱酒吗,不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喝过酒。那么,终究为什么呢?我想,大约是这首诗所表扬的李白那种鄙视权贵的气质,从前不知多少次地引起他对往昔的回想和咒骂吧。
辞出门外,我又情不自禁地转过身去,望了望站立在门内的青丝白叟。孙耀庭,这个东方陈旧封建帝国的残剩人物,一生中包含了多少动听的故事啊!他从受压迫、受轻视转为受关心、受尊重,从仰承鼻息、阿诀阿谀转为怅然书写“皇帝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正是我国近、现代史的某一缩影么?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3:5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72437145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