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新疆经济报)
草书清怎么写
1. 清字有多少种写法
1、草书:
2、行书:
3、楷书:
清拼音:qīng,注音:ㄑ一ㄥ,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GEG,仓颉:EQMB,郑码:VCQ,四角:35127
释义:
1、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洁透亮 ,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清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旧时指负出名望,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亮。清碧。清朗。清爽。清醇。月白风清。
2、宁静,不烦:冷清。凄清。悠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安静)。
3、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4、明白,明晰:清晰。清楚。糊涂。清通(文章层次清晰)。清亮。
5、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7、具体登记:清册。清单。
8、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9、干净,纯净:清洁。清新。冰清玉洁。
10、高洁,高尚的,高超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洁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超的见识)。
11、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12、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13、姓。
扩展材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清幽[qīng yōu]
(风景)秀丽而幽静。
2、悦耳[qīng cuì]
(声音)清晰动听。
3、芳香[qīng xiāng]
清淡的香味。
4、清寂[qīng jì]
冷清安静。
5、清吟[qīng yín]
清美的吟哦;清雅地吟诵。
2. 草书 丽字怎样写
1)【丽】草书的几种写法
【丽】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丽】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丽】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丽】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3. 教你如何写草书
——给书法学校同学简谈写草书问题篆、隶、楷、行、草,草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
我国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不断演化,产生了今草书,草书体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草书之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穿浑然一体,却又不行得见端倪。
对此,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草书之难,又在于点划与点划、结体与结体、此行与他行有着连绵不断地紧密呼应关系,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之难,还在于一字数体,或同体异字,其变化“似无定则”,而又“毫厘必辨”,有着严格变化的限度。如“知、去”等。
草书之最难者,还是在于通过线条所组成的形体,表达书者的素养、人品、气质、阅历和思想感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表达的越深刻、越剧烈,艺术的境界就愈高。
草书之难甚多,蔡希综《法书论》中说草书尤难。包世臣曾“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也说“惟草书至难”。
草书本身正其律,篆书备其骨,楷书规其法,还要做学问、立人品,的确很难。面对这些尤难、至难,我们是退避三舍?还是知难勇进?“世上无难事,只需肯登攀”,我认为只需肯于、敢于、恒于实践和探究,肯定会达到抱负的黄金彼岸。
今日不准备深谈学术方面的理论,只想就我们初学草书一些实际问题和简括学问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一、欲学草书,应先识草书。
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从章草演化而成的。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本身的规律。今日次要讲讲今草。
今草(包括狂草)有两个基本要领①楷书的法度。②草书的本身规律。
楷书的法度,简说之,就是依照楷书的点划结体意识去写草书,把简化了的草书点线笔笔交待清晰,使人看了一点一线既相互连带,又各自独立的外形。草书的本身规律,一是线条长使转回旋幅度大,有独立之字,有连绵之字,有的甚至数字相连。
二是“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严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有的运用符号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书法规只准竖连,不准横连等等。假如不先摸清这一规律,匆忙落笔,超出规范,便成天书。
回旋使转幅度大小把握不住,便成为另外之字,如“知、去”。“鹭影不来秋瑟ワ,苇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号,这些符号可写成“ワ、ン、゛”。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其书字符号的两点之末,便被“不”借为开头。
“旋转幅度大如仙”,假如‘仙’字不以楷则完成,便会写成‘心’字。类似了‘心’字。
于右任先生说过:“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二三年间,可以执笔”。今日我们可以自创此法,更以边学边识,边学边记,找出规律,熟识面貌,谨记法度,乃为学草者第一要务。
怎样识。①先将所临之帖的字去识。
②识所临范本的文词大意,了解他书写时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怀和艺术构思。③识使转大小,收与放的程度。
假如临前不识,就会像孙过庭所说:“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二、欲学草书,先背草帖。
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揖让有度,顾盼生情,萦绕回旋,气韵贯穿,下笔坚决,才能神生纸
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支配,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临习草书与临习其它书体不尽同者,章法与点划结体是同步进行的。这是由于草书连绵不断,径直曲折,变化多端,意到笔随所打算的,它有着易见的全体感。
由于这些点、线的忽长忽短,骤提骤按,急转又折,方虚即实的霎时变化,和连绵不断的态势,一着笔便要果敢进行,不允许片刻思索,若不先读熟记内容及这些变化,怎能落笔果敢,进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么?①背内容。②背字的态势和字与字牵连的摇摇摆势,将其体察所得,默记在心,把范本上‘静’的笔划,演练成动的形质。
③既背墨划的使转成字,也要背这些墨划之间所呈现的空白。使转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构成这个书家的面貌。
古人所说的“细玩熟观”、“学而思,思而学”的阅历是可取的。力求从字间、行间、整篇布白的深化理解,加强记忆,可获四美:即线条美、结体美、节拍美、意境美。
清代姚孟起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是临帖珍贵的阅历谈。
三、写草书要乍徐忽疾,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草书要先立大调子,强调韵律和节拍感。
在一幅字内,其跃动现象,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匀称。有时则须大起大落以通身
之力送之,有时则轻提出笔偶相带过。
有的则速到迅雷不及掩耳连绵不绝。如张旭《古诗四帖》中“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有的则缓以会心,笔断意连。如“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
乍徐忽疾,霎时即换的用笔同时,还要骤提即顿的快速交替,方能达到体意连绵,笔意奔放,有旋律和节拍的特色来,假如提高到创作上来说,才能使你的笔墨淋漓尽致的抒发情怀,表达共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顿的转是随着字的态势和绵亘不绝的气概以及感情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只能意。
4. 草书“七”字怎样写
想不写错字必需大量记草书的草法,这点很重要。
用笔需勤练。草书使转笔尤为关键。
推举字帖:1、怀素《自叙帖》;2、孙过庭《书谱》★☆此帖剧烈推举☆★由于它还是一部特别好的书法理论文章;3、张旭《古诗四首》;4、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 首先你要学会观赏草书,先了解一下草圣的作品,融会贯穿,加以练习,可以小有气候: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客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
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教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闻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有用引入一种注意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只发觉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佳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五花八门的传奇,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
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化过程。
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
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
转变这种情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
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别的感化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其次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只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身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
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今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
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
“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 / 好东西和大家共享。
5. 草书“曹”字怎样写
草书“曹”字的写法如下:
曹拼音:cáo,注音:ㄘㄠˊ,部首:曰部,部外笔画:7画,总
笔画:11画,五笔:GMAJ
仓颉:TWA,郑码:EKK,四角:55606,结构:上下,电码:2580,区位:1860
统一码:66F9,笔顺:一丨フ一丨丨一丨フ逐个
释义:
1、等,辈:尔曹(你们)。吾曹。
2、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3、诉讼的被告、被告两方。
4、姓。
扩展材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纠曹[jiū cáo]
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
2、计曹[jì cáo]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
3、纲曹[gāng cáo]
刑部属官之称。
4、若曹[ruò cáo]
你们。
5、遨曹[áo cáo]
吵闹芜杂貌。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3:0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69604144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草书清怎么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草书清怎么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