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重视的英文)
九 佳(1)
门对户①,陌对街②。
枝叶对根荄③(ɡāi)。
斗鸡对挥麈(zhǔ)④,凤髻对鸾钗⑤。
登楚岫(xiù),渡秦淮⑥。
子犯对夫差⑦。
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⑧。
百年诗礼延余庆,
万里风云入壮怀⑨。
能辨明伦,死矣野哉悲季路;
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⑩。
① 门户:古称房屋墙院出入之门,两扇为门,单扇为户。
② 陌街:街道,大街小巷。
《三辅旧事》载:“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形容长安城中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③ 枝叶:树木的枝和叶。
《庄子·山木》云:“见大木枝叶盛茂。”
根荄:植物的根。荄:草根。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云:“树本浅,根荄不深。”
[唐]白居易《问友》诗云:“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④ 斗鸡:驱使公鸡互斗决胜负的游戏。
《战国策·齐策一》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
挥麈:
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挥麈,挥动麈尾。晋代人在聊天清谈时,爱执麈尾挥动,以示高雅,为清谈助兴。后人因此称谈论为“挥麈”。
[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诗云:“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⑤ 凤髻
凤髻是古代中国妇女发式,属于高髻的一类。流行于中国唐代。其式当是作成类似凤形,亦可释为在髻上饰以金翠凤凰。
[唐]宇文氏《妆台记》云:“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鸾钗:鸾形的钗子。
[唐]李商隐《河阳》诗云:“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明]唐寅《题美人图》云:“鸾钗压鬓髻偏新,雾湿云低别种情。”
⑥ 登楚岫:登楚地山。
岫:山。楚岫:泛指南方的山。
[唐]韦迢《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云:“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
渡秦淮:游秦淮河。
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该地有王气,于是在方山(在江苏南京市南,因山形如方印,故名)掘流,西入长江,以泄王气,名“淮”,通称“秦淮”。历代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唐]杜牧《泊秦淮》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⑦ 子犯
指的是晋文公的舅舅,晋国重臣狐偃(约公元前715年—公元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
晋文公重耳在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他出逃时,并没带太多东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当逃到卫国境内的五鹿,终于看到了一个耕地的农夫。重耳不顾公子的身份,上前讨些食物充饥。那农夫听说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块土递给他。重耳再有修养,也被气得三魂出窍,绾袖子要找农夫拼命。
狐偃及时阻拦了,笑着对重耳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啊!百姓给你土块,预示着你将拥有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国家。重耳听了,恭敬地接过土块,向农夫表示感谢,并将土块揣在怀中。
夫差
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起初,吴国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大败越国,攻破越都,夫差不听伍子胥乘胜灭越之言,允许越王勾践求和。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二十年。
公元前482年,吴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与晋国争霸,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见《史记·吴世家》)
⑧ 石鼎龙头缩:壁上制有龙头状的石鼎。
石鼎:烹茶器具。
[唐]韩愈《石鼎联句》诗云:“龙头缩菌蠢(如菌类短小臃肿之状),豕腹胀膨亨(胀满)。”
银筝雁翅排
古筝上有十三根弦,每根弦两头各有一柱,斜着排列如飞雁成行,故称“筝雁”。
[宋]陆游《雪中感成都》云:“感事镜鸾悲独舞,寄书筝雁恨慵飞。”
⑨ 百年诗礼延余庆
一生学习诗礼能延长余庆。
百年:指一生,终身。
诗礼,指《诗经》和《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泛指儒家经典。
余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庆,福泽。
万里风云入壮怀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中“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诗句的化用。
胸中才识过人。
风云:比喻才气豪迈或行事壮烈。壮怀:壮志。
[宋]岳飞《满江红》词云:“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⑩ 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
名伦:名分伦常
季路,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他是弟子中最年长的,也最不像读书人的。他为人嫉恶如仇,好勇斗狠,看起来十分粗鄙。但是这并不影响孔子喜爱他。子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拜在了孔子门下,他仅仅比孔子小9岁。除了自身的学习,他还要管理比自己小的师弟们,并且还要做孔子的护卫。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54岁,子路也45岁了。当他听说孔子要周游列国的时候,毅然辞官,跟随孔子。14年里,他尽心尽力的保护着孔子的安全。孔子也感叹,有子路在身边,无人敢骂他。
公元前481年,卫灵公时,有一美丽妖冶的南子夫人,很是放荡。卫灵公的长子即太子蒯聩kuǎi kuì欲诛杀她,没有成功,只好逃亡在外。
灵公死后,大臣欲立公子郢为君。公子郢推让,认为太子的长子姬辄还在,而且已经成人,按照法制应立其为国君。于是姬蒯聩的儿子姬辄便即位,这便
是卫出公。
逃亡在外十二年的蒯聩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悄悄溜回卫国,勾结大夫孔悝,也就是自己的亲外甥,发动军事政变,赶跑了儿子,夺回王位。
此时的子路正在孔悝的采邑中当总管,听说了这件事,义愤填膺,连忙往城里跑。城门将要关闭,子羔告诉子路:”大局已定,出公已逃跑了,局势也无法挽回了,你快快回去,不要进城白白送死。“
子路说:“靠别人的恩惠活下来的人,不应当逃避灾难。”
子羔见劝不动他,只好离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跟随而入。造访蒯聩,蒯聩与孔悝登于高台议事。子路曰:“您怎么能够任用孔悝这样的人,请允许我杀了他。”
蒯聩不听。于是子路欲火烧高台。蒯聩恐惧,命两名手下打杀子路。结果,在作战的时候,子路束帽冠的带子被砍断了。冠是一个男子身份的象征,摘冠跟掉脑袋一样,士可死却不能摘冠的。子路于是停手准备系好,这种礼制还是孔子教他的。但是对方可不管,趁机杀死了子路,将他剁成了肉酱。蒯聩成功夺位,即为庄公。
后人以“结缨”比喻从容就义,视死如归。
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
不由径窦:不走邪门歪道。
径:小路,引申为歪道。
窦:洞,旁门,引申为邪门。
高柴不走邪门歪道,逃生也愚直过仁,不知变通。
高柴,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名高字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也是他的门下弟子。
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太子蒯聩回国与其子争位。时高柴为卫国之士师,见卫国内乱,以政不及己,乃离此是非之地。高柴逃至郭门,见受其断足之刑者守门,告知高柴某处墙有缺口可逃,高柴说“君子不逾(越过)”;守门者又指点某墙有洞可出,高柴说“君子不隧(通道)”。最后守门者为其找一密室,始逃过追杀。(见《左传》《孔子家语》)
九 佳(2)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
鸡人对虎旅①,六市对三街②。
陈俎(zǔ )豆,戏堆埋③。皎皎对皑皑④。
贤相聚东阁,良朋集小斋⑤。
梦里山川书越绝,
枕边风月记齐谐⑥。
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
六朝华贵,琅琊(yá )佳气种三槐⑦。
①鸡人虎旅
鸡人:古时报晓之官。
虎旅:是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西京赋》云:“陈虎旅于飞廉 ,正垒壁乎上兰 。”
[唐]李商隐《马嵬》诗云:“空闻虎旅传宵柝(巡夜梆子),无复鸡人报晓筹(拂晓的更筹,指拂晓时刻)。”
②六市三街
原文为“六市三阶”,亦作“六街三市”,街市纵横,形容都市繁华。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云:“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③陈俎豆
俎豆:两种祭祀宴饮用的礼器,盛牲的礼器叫“俎”;盛羹的高脚盘叫“豆”。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戏堆埋
堆埋,原文为“堆理”,埋人垒墓头。孟子小时候,家住靠坟地的地方,他就和小朋友一起玩埋人堆墓头游戏,孟母把家搬到一所学校旁边,学生入学要先祭祀孔子,后学习礼仪,孟子就照学陈设俎豆,摆供品做祭祀之礼。(见《列女传·母仪》)
④皎皎:洁白。
《诗经·小雅·白驹》云:“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皑皑:雪白。
[汉]班彪《北征赋》云:“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
⑤贤相聚东阁
西汉的公孙弘,早年家贫,少年放猪,后当狱吏,四十岁读《春秋公羊传》。汉武帝时期,朝廷大臣为了建功立业,推举贤良担任官职,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
他为官清廉,功劳卓著,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小门,造了房舍供宾客居住,广招贤人,让他们为国献计献策,共商国是。
后以“东阁”为宰相招致款待贤士的地方。(见《汉书·公孙弘传》)
良朋集小斋
唐代兵部尚书柳公绰,性耿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他在不上朝的日子,就到自己读书的小斋里,招他的弟弟柳公权,以及从堂兄弟们,一同会聚吃饭。晚上,点了蜡烛,自己读完了经史,就把子弟们叫进小斋来,对他们讲述居家和做官的道理。(见《礼篇·公绰小斋》)
⑥梦里山川书越绝
东汉史学家袁康与吴平共著一部《越绝书》,是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又名《越绝记》,全书一共十五卷。该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
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枕边风月记齐谐
齐谐:古时记载奇闻逸事的书籍。
《庄子·逍遥游》云:“齐谐者,志怪者也。”唐代道教学者成玄英说:“齐国有此俳谐之书也。”后世志怪之书,多用“齐谐”作书名。南朝宋东阳无疑有《齐谐记》、梁吴均有《续齐谐记》,清代袁枚有《新齐谐》,亦名《子不语》。(见《辞海》)
⑦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
东晋诗人陶潜(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在早期,陶渊明虽曾经辗转多个地方做过士官,但其内心仍然寄情于山水。后辞归,宅旁种了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文处处可见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向往和规划。
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彭泽高风即指陶渊明的高尚风度。
陶渊明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写了大量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是最为杰出的代表,特别是在诗中强调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憧憬,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怀。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所以数千年后,恍惚之中,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他在山水之间的样子。
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shēn县。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宋太祖派王祜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他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
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
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三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他以三槐比拟三公。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九 佳(3)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①。
冰桃对雪藕②,漏箭对更牌③。
寒翠袖,贵荆钗④。慷慨对诙谐⑤。
竹径风声籁,花蹊(qī )月影筛⑥。
携囊佳韵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⑦。
江海孤踪,雪浪风涛惊旅梦;
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⑧。
① 水榭:建筑在水边或水上的亭阁。
《唐书·裴度传》云:“东都立第(宅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
山斋:山中居室。
[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诗云:“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
[明]袁宏道《和王以明山居韵》
诗云:“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
② 冰桃雪藕:
传说西王母曾多次降临人间,给汉武帝带来了许多礼物,其中就有冰桃、雪藕,就是像冰一样的仙桃,像雪一样的莲藕。
③ 漏箭
古时用漏壶计时间。上放播水壶,靠底部一侧凿滴水孔,播水壶下置受水壶,壶中放浮漂,漂扎有刻度的箭,受水壶慢慢积水,浮漂则慢慢上浮,箭则从受水壶慢慢显露,刻度数字则由上而下逐一增大,以此计时。受水壶中带刻度的浮漂就叫“漏箭”,亦作“更箭”。
更牌
亦作“更笺”、“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的牌。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云:“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④ 寒翠袖:寒凉的绿色衣袖。
寒翠袖:杜甫有一首诗叫《佳人》,写了一个被丈夫抛弃而隐居山谷的美女,诗云:“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就是用这个典故。
贵荆钗
荆钗:指用荆木做的发钗,是很简陋的饰品。也代指与丈夫同甘共苦的贤惠的妻子。
荆钗”前加一个“贵”字,是说家庭或许并不富有,但贤惠的女子与丈夫的感情很好。
⑤ 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云:“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奴仆),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诙谐:谈吐幽默风趣。
《汉书·东方朔传》云:“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
[唐]杜甫《社日》诗云:“尚想东方朔 ,诙谐割肉归。”
⑥ 竹径风声籁
风声自竹林中传出。
竹径:指竹与竹间的通道。
籁:三孔管乐器,指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元]周衡之《次韵午溪竹》诗云:“风来起清籁,在我本恬寂(淡漠)。”
花蹊月影筛:月光从花丛间透来。
花蹊,即“花径”,指花与花间的缝隙。
月影:月光。
筛:底部有小孔的筛子。指穿过孔隙。
[元]王实甫《西厢记·络丝娘》云:“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
⑦ 携囊佳韵随时贮
据说,中唐时期的诗人李贺,是一个非常纤瘦的男子。他作诗非常的刻苦认真,经常在早晨的时候骑着一匹马,带着一个小书童,随身背着一个锦囊。他一边走,一边吟诗,每一次得到好的句子,都会立即写下来放到小书童背着的囊中。然后到傍晚的时候回家,把所有的诗句都取出来,构成一整篇,除非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否则,每天都是如此。
他的母亲让家里的婢女检查锦囊,见里面的诗句有很多,又心疼又生气,道“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后人称作好诗为锦囊佳句,就是来自于此。
荷锄沉酣到处埋
西晋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与阮籍、嵇康是好友,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纵酒放荡,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扛着一把铁锹相随,说:“死了便将埋我就地埋葬。”曾著《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见《晋书·刘伶传》)
⑧ 江海孤踪,雪浪风涛惊旅梦
孤踪:孤单的行踪。
旅梦:旅客的梦。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早年受丈夫赵明诚影响,热爱收集金石书画,金兵入侵后,她孤单一身漂泊南方,非常痛苦。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茫茫江海,只剩下李清照一个人,生活的风浪惊碎了她平静的生活。
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乡关:家乡。
烟峦:烟雾缭绕的山峦。
云树:云雾中的树林。
这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庾信。他代表南朝出使西魏,却被扣留,虽然在北方做的官很高,但每当看到烟雾缭绕的山峦和云雾中的树林,便会格外怀念万里之外的家乡。
这两句都没有明确点出要对的历史人物,如果仅仅当做抒情的语言,也是很妥帖的。但若知道是指李清照与庾信,那就更见工致了。李清照是从北方被赶到了南方,境遇凄惨;而庾信则是从南方出使北方,被扣留不还,却高官厚禄,生活优渥。两相比照,尤有意味。当然,这两个人思念家乡的情感都是一样深挚的,而且,也都是痛苦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才把他们放在一起来对比。
九 佳(4)
杞对梓①,桧(ɡuì )对楷。水泊(pō)对山崖。
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②。
风入袂(mèi),月盈怀③。虎兕(sì )对狼豺④。
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⑤。
北面黉(hónɡ )宫宜拾芥,
东巡岱畤(zhì )定燔(fán )柴⑥。
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
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⑦。
① 杞梓:两种优质木材,用来比喻优秀人才。
《晋书·陆机陆云传》云:“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圭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② 玉陛:帝王殿阶。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陈审举疏曰:“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
瑶阶:出自 《拾遗记·炎帝神农》,解释是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云:“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唐]杜牧《秋夕》诗云:“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③ 风入袂
袂:衣袖。
[清]纳兰性德《天仙子·渌水亭秋夜》词云:“水浴凉蟾(水中月亮)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游鱼搅碎了水中月亮)。”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诗云:“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月盈怀
亦作“月入怀”,旧时认为日月入怀是生贵男贵女的吉兆。
传说汉朝末年,孙坚之妻吴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继而生孙策。到孕孙权时又梦日入其怀。吴夫人以孕间日月入怀事发问孙坚,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征兆),吾子孙其兴乎?”(见《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
又传说王莽之姑政君,在其母李氏身孕时,梦月入其怀,不久政君出世,后来她成为汉元帝的皇后。(见《汉书·元后传》)
“日月入怀”也比喻胸襟开朗。
《世说新语·容止》云:“时人目(发现)夏侯太初(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也作“明月入怀”。
[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之二》云:“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④ 虎兕:两种凶猛野兽。
兕:犀牛类野兽。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云:“匪(非)兕匪虎,率彼旷野。”
狼豺:两种野兽。
《左传·襄公十四年》云:“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常喻凶恶之人。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云:“方今豺狼当道,而狐狸是先(先打狐狸),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
⑤ 马融堂上帐东汉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人长得漂亮,有才华,善于言辞。以前,京兆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生徒,不应征聘,名闻关西。马融从他游学,博通经书。挚恂赞赏马融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他教授辅导学生,常以千计。涿zhuō郡卢植,北海郑玄,都是他的学生。
他会鼓琴,好吹笛。放达任性,不为儒者的小节所拘。房屋器用衣物,崇尚奢侈,常坐高堂,挂红纱帐,前面教生,后有女乐。弟子按次传授,很少有进入室内的。
羊侃水中斋
羊侃(496~549年),字祖忻,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后代,北魏平北将军羊祉之子。
他身材魁伟,颇通文史。早年出仕北魏,自尚书郎累迁征东将军、泰山太守,封钜平县侯。尔朱荣掌权后,率部南归梁朝。多次随军北伐,拜侍中、都官尚书,封高昌县侯。
羊侃生性豪侈,精通音律,曾自造《采莲》、《棹歌》二曲,姬妾侍立,穷极奢靡。
羊侃到衡州时,将两艘船联在一起,在上面起造三间通梁水斋,以珠玉锦缋来装饰,盛设帷屏,陈列女乐,乘着涨潮解开缆绳,对着水波置下酒宴,两岸的观看者拥挤不堪。
侯景之乱时,他固守京城(今南京),景不能破,于苦战中病死。(见《南史·羊侃传》)
⑥ 北面黉宫宜拾芥
入学拜师读经书,求官如拾草芥。
北面:旧时君见臣、长见幼、师见徒,均面向南而坐,臣或幼徒面向北而拜,故称“北面”。
黉宫:古代学校名。
拾芥:捡取地上的草芥。比喻取之极易。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怕)不明经书。经书苟(如果)明,其取青紫(古时丞相太尉穿金印紫绶官服,御史大夫穿银印青绶官服),如俯拾地芥耳。”
东巡岱畤定燔柴
岱:泰山。
畤:古代祭天地五帝之处。
燔柴:烧柴烤玉及牲,腾其味以祭天。《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地。”始皇二十八年(前225),秦始皇东巡,“上泰山,立石(颂秦德之刻石),封(设坛于泰山之巅以祭天,叫‘封’),祠祀(在泰山脚下梁父小山祠祭祀)。”(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⑦ 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
这是描写富贵人家乘彩船且歌且舞游春的景象。锦缆:精美的缆绳。
春江:春天的江河。
横笛:竹笛,古称“横吹”,今称“七孔笛”。
洞箫: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
碧落:天空。
[元]赵孟頫《溪上》诗云:“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
[唐]赵嘏《闻笛》诗云:“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这是描写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时人潮涌动的景象。
[宋]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云:“归迟不属金吾禁(金吾是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但元宵夜开放夜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2:4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68442269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笠翁对韵》上卷九佳精读详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笠翁对韵》上卷九佳精读详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