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家世考述

更新时间:2024-02-20 02:44:59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父与子作文)

高拱家世考述

高拱家世考述

岳天雷

【摘 要】明清时期,高拱家族可谓河南新郑及周边地区的名门望族。其先祖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子羔,即高柴,至元代凡五十七世,六十八宗。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徙居河南新郑的高成,为高拱六世祖。高拱的祖父、兄弟、子孙大多为官从政,建功立业。在高氏家族繁衍中,还孕育出恪守孝道、孜孜向学,廉洁自律、奉行俭约,扶贫济困、公而无私,敢于担当、秉忠为国的优良家风。高氏家风不仅对高拱的性格养成和为政作风发生了影响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the Gao Gong family is a notable family in

Xinzheng of He ’ nan provinc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ancestor of

the family is Zi Gao who other name is Gao Chai in Qi Stat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had been fifty-ven generations and sixty -eight clans from Zi Gao to the Yuan dynasty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and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 the family migrated from Hong-tong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to Xinzheng of He ’ nan province who

master is the sixth generation ancestor of Gao Gong’ s

grandfather as well as his brothers and sons are mostly officials .A family

tradition of abiding by filial piety , striving for knowledge , honesty and lf

-disciplined , thrifty and supporting the poor , willing and read-y to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loyal to the nation is formed in progress of Gao

Gong ’ s family tradi-tion is not only affects the cultivation of

Gao Gong ’ s personality , but also has some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11页(P44-54)

【关键词】明清;高拱;家世;家风

【作 者】岳天雷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郑州 45119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248

【文史新证】

明清时期,河南新郑高氏家族可谓名门望族。高氏族人多有金榜题名者,世代为官从政。其中,最为杰出的则是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谥文襄)。他从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进士第,至隆庆六年(1572年)被罢官,从政三十余年。其间,虽有两起两落的仕途曲折,但在隆庆后期还是登上了权位的最高峰,职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加勋柱国进兼中极殿大学士兼掌吏部事,可谓位极人臣,权倾一时

*

明沈德符言:“内阁辅臣主看详、票拟而已。若兼领铨选,则为真宰相,犯高皇帝禁矣……驯至穆宗三年,高新郑以故官起掌吏部,初犹谓其止得铨柄耳……条旨云:‘不妨部务,入阁办事。’比进首揆,犹长天曹,首尾共三年,则明兴所仅见也。”(《万历野获编》卷七《辅臣掌吏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08页)。特别是他从隆庆四年至六年(1570年—1572年)主政期间,针对当时

存在的诸多积弊,大刀阔斧地推行了“隆庆改革”,并取得了卓著功绩,为万历初元张居正的整顿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高拱的显赫地位及其取得的卓著功绩,大大提升了新郑高氏家族的社会声誉,至今仍然得到民间的广泛传播和颂扬。 目前,学术界对高拱研究颇多,在改革事功、著作整理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

参见牛建强等主编《高拱、明代政治及其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岳天雷《高拱实政实学论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和《高拱研究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另外,海内外发表有关高拱的学术论文130余篇,硕博论文9篇,不再一一赘举。。然而,对高拱的家世和家风问题却鲜有论及,相对薄弱。故此,本文拟就高拱的家世渊源、家族世系及其高氏家风等问题加以考述,期望对高拱研究有所裨益。

关于新郑高氏家族的远祖,高拱曾在《高氏族谱序》中有其追述,言:

高家为先贤子羔之后。元以前谱牒遗失,宗派无传。惟元时有同高曾祖父之兄弟六十有八人,为吾七代伯叔祖,乃子羔五十七世孙也。然又四方远处迁徙靡增,迄于今无谱也。嘉靖戊[丙]寅

*

“戊寅”系“丙寅”之误。丙寅岁,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从嘉靖元年壬戌到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其间并无“戊寅岁”。根据下文“余于佐政之暇……”,可推定高拱于嘉靖四十五年入阁之后所作。岁,余于佐政之暇,谨将五十七世以下宗枝分为六十八派,按次修至六十三、四代之间,亦可为吾家敦宗睦族之一助矣。具有未及采访不获列于谱者,望后世并为详考续入焉。新郑肃卿氏拱敬识。

[1]718

由谱序可知,新郑高氏家族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子羔之后。子羔,名高柴,孔子弟子。元代之前,高氏无谱。有记载的是子羔五十七世孙,即元代的高曾祖父兄弟六十八人。其中,元末明初徙居河南新郑的高成,是高拱六世祖。其后,由于四处迁徙,人数增益,至明中期尚无高氏族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任礼部尚书的高拱修撰高氏族谱时,通过采访整理,将子羔五十七世以下宗枝分为六十八派。其中,第五十九宗高成为新郑高氏一宗。目录如表1: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拱始修元末明初徙居新郑的六世祖高成以下谱系(表2),其题记言:“一代祖成,元时世居洪洞,相传为椿树胡同之高氏。元末兵变,偕祖母唐氏东走至新郑东北,地名老沙窝荆棘中,潜匿数日,闻洪武定鼎,因家焉。”

由表2可知,高拱先世为山西洪洞县人。六世祖曰成,于元末避兵乱,始徙居河南省新郑县(今新郑市)东北高老庄。成生二子:大,绝嗣;二生四子:亮、祥、福、举。亮生四子:旺、敏、瑢、珍。旺生五子:昇、松、魁、进、登。其中,高魁即为高拱之祖。

万历六年(1578年),高拱病逝。万历三十年(1602年)四月,明神宗为高拱平反昭雪,其嗣子高务观承荫尚宝司司丞。第二年,务观编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并乞请时任顺天府尹刘日昇撰《序》,《序》曰:“新郑高文襄捐馆二十五年矣,今上始追公秉揆忠劳,予一切特恩。令子符丞君辑,恭请部覆诸牍及蒙赐纶诰,汇成一编付梓。”

[2]1704现存《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之前附有《高氏世系谱》。现依据此谱和新郑高老庄提供的《高氏家谱》,见表3:

祖高魁,字文元,号两峰。景泰二年(1450年)三月生,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举人,初任山东金乡县知县,凡六年。正德二年(1507年),升工部都水清吏

司主事,督抽荆州商税。正德五年(1510年),擢升工部虞衡司郎中,进阶中宪大夫,管理蓟州冶铁。因感时政维艰,连疏乞休,居家十余年。嘉靖四年(1525年)十月二十三日卒,享年76岁。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高魁祀新郑县乡贤祠,“以表正乡俗,风化后人。”

[3]1338后人为他建有“世科石坊”,又建“四代一品”石坊。应高魁之子、时任山东按察司佥事高尚贤之请,著名思想家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人。弘治十五年进士)为其撰墓志铭,略言:“佥事君于予为僚友,泣血缄状来请铭。嗟乎!昔予获侍于佥事君也,仰其温然圭璧之德,毅然刚方之气,则固已异之矣。孰谓不有自哉?乃为铭。”

[4]562娶李氏,封宜人,赠淑人,加赠一品夫人。配李氏,封安人。魁生三子:尚义、尚信、尚贤。尚义、尚信早卒

[4]563。

父高尚贤,字大宾,号凤溪。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解元,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中八十四名进士,殿试二甲第十四名。初授工部营膳清吏司主事,监临清砖厂,以廉干称。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转任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后升礼部精膳清吏司员外郎。嘉靖二年(1523年)九月初二日,任山东按察司佥事,提督儒学。嘉靖四年(1525年)丁父忧,服除。嘉靖七年(1528年)补陕西按察司佥事。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十九日,升光禄寺少卿。偶以题奏失误,解任以归。家居十余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十八日卒,距生成化二十年(1484年)三月十四日,享年53岁。著有《凤溪遗稿》,不存于世。高拱僚友郭朴(字质夫,河南安阳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为其撰碑铭,言:“公事亲至孝,抚兄子如己子。平生至行,率以古人自期。莅官举职,尤慎典宪……诗文多不存稿,没后搜辑仅百余篇,为《凤溪遗稿》云……朴自为诸生诵公之文,即知仰公之德。后与都宪公同举

进士厚善,服官翰林与少师公僚友,周旋者二纪余,晚同入赞机务,闻公行业家世颇详。兹属朴文诸神道之石,谨举其概而系之。”

[5]497高拱另一僚友葛守礼(字与立,山东德平人,嘉靖八年进士)为其父撰祭文

[6]1736。

由上可见,高拱家族在高魁之前数代还默默无闻,但从高魁中举之后,特别是高尚贤登进士第之后,高氏家族才渐趋勃兴。

高拱母亲沈氏,累赠一品夫人,生五子、三女;继母黄氏,诰封太安人,生一子。凡六男三女。长兄捷,次兄掇,拱排行第三,弟操早逝,次弟才,次弟揀。

长兄高捷,字渐卿,号存庵。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乡试第十二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名,殿试三甲一百九十一名。初任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转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升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后任山东兖州府知府、山西按察司副使、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六月,命江西右参政高捷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率军多次击退倭寇入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闰七月,因有权宰嫉功畏直,嗾使乡人、南京给事中陈庆劾捷,降调曹濮兵备副使,寻升陕西右参政。但权宰余怒未息,再次使言官诬劾,遂弃官归里。捷刚直豪爽,节侠自喜;为官惠贫摧强,植弱察奸;素闲武略,立功不傲。归里后,“家居杜门谢客,口不谈世事,足不履公庭。课农教子,化导乡里。”

[7]302隆庆二年(1568年)卒,距生弘治十五年(1502年),享年67岁。高捷娶邵氏,赠淑人;继王氏,封淑人;陈氏,诰封太宜人。生一子务滋,养义子孟男。高孟男娶刘氏,无后。高务滋

*

“高务滋,字益存,中丞捷子。六龄失怙,以孝闻。为诸生学问渊博,屡冠多士。虽棘围数踬,然好学不倦,泊如也。万历时,当宁欲物色之,将予以官,终不能致,士论重之。平居慷慨好义,周困济危不可胜纪。时开府樊奖以‘学有本源’题其门。著《晰疑操存解》。年六十八终。里人私谥孝惠先生。以子瑞雏赠右府经历,奉政大夫。”([清]黄本诚纂修:《新郑县志》卷十九《高务滋》,乾隆四十一年标注本),字孟存,号兰畹,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岁贡生,以子瑞雏贵,赠奉政大夫,右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娶徐氏、柴氏、黄氏、王氏,俱诰赠太宜人,生二子:瑞雏

*

“高瑞雏,字玄若,号壑昂,都宪捷之长孙也。性嗜坟典,早岁入黉序,以官生任南京右军都督府经历。守正不阿,居官廉慎,与人无忤。致仕后隐居村野,日以读书为事。邑令慕其贤,屡请入乡饮不赴。远迩称为完人。”(《新郑县志》卷十六《高瑞雏》),瑞隆。长子瑞雏,字玄若,号壑昂,廪膳生,荫官生,任南京右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诰封奉政大夫。娶王氏、李氏,俱诰封宜人,生一子:有闻。有闻,字景仲,号伯昌,增广生员,娶文氏,生一子:曰诗。曰诗,字雅言,奉祀生,娶唐氏,生五子。曰诗之子玉生,字润涵,号乾枢,中雍正丙午科(1726年)武举,任江南凤阳中卫督运千总,娶冯氏,生一子。二子瑞隆,字泰符,岁贡,考授通判。娶王氏、缪氏,生一子:有恒。

次兄高掇,字汝方,号梧阜。中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武举,授金吾右卫千户,诰封武略将军。万历六年(1578年)卒,距生正德三年(1508年),享年71岁。高掇娶杨氏,封宜人,生二子:长淑男,字文台,廪膳生,少逝;次国彦,字三槐,监生,娶张氏

*

“张氏,国子生高国彦妻。夫殁,断发毁容,誓无二志,立侄为嗣,力训成名。年七十,邑人上其事,旌之。”(《新郑县志》卷二十《人物志》),无出,以堂弟务实之次子高榩承嗣。高榩,字玄胄,监生,任上林苑监丞,诰封修职郎。娶张氏、蔡氏、黄氏、赵氏,俱封八品孺人,无出,以堂弟欐之第四子为嗣子,即翼之

*

高翼之,字惟一,明诸生。遭乱隐居,逃禅以自晦。学官逼其应试,乃逃入伏牛山穷绝之境,经数日困饿几殆,家人踪迹得之归,遂佯狂绣佛以终焉。”(《新郑县志》卷十九《高翼之》)。

五弟高才,字德卿,号梅庵。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生,中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亚元。任都督府都事,升前军都督府经历,诰封奉政大夫。高才为官“御众宽和,军民咸颂为惠。人尝以新郑为六省孔道,驿递辽远,邑人疲于奔命,请诸文襄具题,复设郭店一驿。至今往来便捷,道路无疲毙忧者,皆其力也。致仕归,筑室黉宫之侧,号曰‘梅庵’,杜门却扫,唯日与门人探讨经史。恂恂一老布衣然。”

[7]304高才娶任氏,赠宜人;继张氏,封宜人;刘氏,诰封太宜人。生一子:高务本。务本,字中立,生员,荫锦衣卫正千户,诰封武略将军。娶孟氏、郭氏、李氏、王氏,俱封宜人,生十子:长子高枝,无后;次子高杞,字禹服,生员,娶李氏,生一子:懋昭;三子高杓,无后;四子高四,出外无考;五子高椿,生员,无后;六子高樽,无后;七子高格,无后;八子高楷,无后;九子高朴,任千总,无后;十子高樟,字伴枫,娶张氏,无出,以胞兄杞之子懋昭承嗣双祧。

六弟高揀,字俊卿,号竞庵。史载,两河典试之时,主考官多为高拱门生,拱为避嫌,没让高揀应试。直到嘉靖中期,高揀才得以明经受选。任凤阳府通判,获理本

府印务兼摄寿州知州事。革除苛捐杂税,舒缓民困;有逼良为娼者,严加惩治。及任寿州,痛革贪腐陋习,清正士风,正阳(今属驻马店)之民倚为父母。晚年归家,仍然秉持清廉家风。他曾告诫家人:“吾箧中无剩物,所余六十金为我治殓具。吾家世守清白,尔告我子若孙,勿变家法也。”

[7]304高揀娶孙氏,诰封安人,继娶张氏、孙氏、于氏,生七子:长子务实

*

“高务实,字曙阳,凤阳判拣之冢嗣,少师文襄之犹子也。万历间以诸生授武英殿中书。性笃孝,生事葬祭,尽志尽礼。居官二十余年,忠诚自矢。洎家居,同里有王氏杀妇之诬,务实为辩明之。又有晋人邢守礼客居于郑,隆冬被盗,裸体将殆,解衣力救得苏。晓善养生,八十犹健。易箦前三日,见一道士,叙述往因,人以是知其根器不凡云。”(《新郑县志》卷十六《高务实》),字曙阳,廪膳生,荫武英殿中书,诰封登仕佐郎。以子欐贵,诰赠承德郎,尚宝司司丞。娶陈氏,诰封太安人。生三子:长楲,嗣;次榩,过继堂伯国彦为嗣;三欐

*

“高欐,字元印,务实子。为人直率,不立边幅。承祖文襄荫尚宝司司丞。尝使楚,赈活饥民数千;使蜀,雪刘良、张贤等冤。后归里,会蜀兵噪郑,郑人危若累卵,适刘良子在军,感欐德,解兵南归,郑幸得免。晚年积药济人,岁费无算。崇祯辛巳大饥,多方设计赡养饥民,赖以全活甚众。其生平慷慨好施,类如此。”(《新郑县志》卷十六《高欐》)。二子务观,过继胞三伯高拱为嗣。三子务勤,字勉中,岁贡生,娶范氏,生一子:擢。四子务俭,字致中,首斋长,廪膳生,娶金氏,生一子:基。基娶刘氏,生一子:永祐。五子务忠,字会中,增广生,娶王氏,生二子:长崑,次岑,过继胞七叔务若为嗣。六子务正

*

“高务正,事亲极孝,兄弟友爱无间,与人交必以诚。少勤儒业,晚娱花石。常书‘座上客常满’及‘小园日日花开之’句以自况。年登八旬,累召乡饮不至,里中称为善人。”(《新郑县志》卷十八《高务正》),字建中,生员,娶陈氏,生三子:长琹,次槃,三采。七子务若,字由中,生员,娶郑氏

*

“郑氏,生员高务若妻。年十九,夫殒乏嗣,誓以身殉,姑力救得免。苦守三十余年,竭力奉姑。谋继弗遂,忧郁成疾而卒。”(《新郑县志》卷二十《人物志》),嗣一子:岑。

高拱姊妹三人。“长适士人董万言,夫亡守志,贞节蒙旌;次适举人马斯徂;次适知府刘巡。”

[5]497三妹高氏,嘉靖七年(1528年)闰十月初九日生,嘉靖十四年(1535年)许聘河南鄢陵人刘巡

*

刘巡,字豫田,号宪甫,河南鄢陵人。以父刘讱(1484—1559,字思存,别号春冈。正德十二年进士)荫官,初任左府都事,升顺天府治中,累官江西南康府知府。。出嫁十有三年,生有二男五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卒,年29岁。高拱撰祭文曰:“闻当归穸,吾辈羁守于此,不能执绋一送,徒南向号恸,有泪如泉。今特遣人陈奠,代致一哭,千里寄哀,如兄亲至焉。妹其知乎,其不知乎?呜呼伤哉,尚飨!”

[8]823其后,高拱又撰墓志铭,言:“嘉靖丙辰腊月十二日,予妹官生刘宪甫之妻孺人卒于鄢陵。宪甫以讣报予,托铭圹中之石。予方卧病,强起恸哭曰:‘嗟乎!妹胡遽至此哉,吾安忍汝铭也,然又安忍不汝铭?’乃扶病收泪而为之……嗟乎!予妹拟步而行,择言而发,顺而能正,慧而能藏,庶哉女之君子者矣,

而竟不寿以死,谓天道何哉!嗟嗟!谓天道何哉!”

[9]780-782

高拱娶河南中牟张氏为妻,累封一品夫人,无子。侧室曹氏生三女,薛氏生一子:高莱,十三岁夭折。因高拱无子,三弟高揀次子务观过继给高拱,为其嗣子,过继时间大约在万历六年(1578年)高拱临终之前。

*

高拱逝世不久,张居正曾致函高拱五弟高才言:“今嗣继既定,吾契且忍痛抑哀,料理家事。”(《张太岳集》卷三十四《答参军高梅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38页)

高拱长女启祯。高拱从政期间,家居京城宣武门内稍东偏城下。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五月二十一日,侧室曹氏生长女启祯。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高拱曾奉使回家,顺便携启祯由京师归新郑老家抚养。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启祯四岁而许聘河南钧州人李通政

*

李通政,即李登云,字子渐,号钧阳,河南钧州(今禹州)人。李乘云之弟,与其弟李凌云连中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时人有“河东三凤”之誉。登云初授大理寺评事,曾奉诏修律令。后晋通政使,升工部左侍郎。辞官归里后,蔬食布衣,终生俭约。子茹。但据高拱墓志铭云:“长女许都御史孟君淮

*

孟淮(1513—1577),字豫川,号卫原,河南祥符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累官右副都御史。子兆梅。”

[10]1404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十八日,启祯殁,年15岁。二十四

日,将柩权厝广宁门外钧州人滕周之舍的静室中。高拱记曰:“嘉靖甲辰,予年三十有三岁矣。始生子长女启祯于京师。生之者予邑曹氏也,其日五月二十有一,其地宣武门内稍东偏城下。儿二岁予携归新郑,四岁而许聘钧人李通政方村之子茹。六岁复携至京师。居八年余,而予又卜寓城下,与儿生所相望二百武而遥,居五月,为戊午二月十八日儿殁,才十五岁耳。嗟乎!生于斯,死于斯,数固然欤?”

[11]782

次女启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于新郑,亦为侧室曹氏所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启宗“许广平知府郭中子坤,并未有行。”

[10]1404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二十三日,启宗殁,时年14岁,高拱将柩祔厝于广安门外滕周之舍,其撰墓记曰:“去岁予丧长女。乃今为嘉靖己未七月二十三日,复丧予次女启宗。嗟嗟!惨毒至此,予岂木石能堪之耶?二儿皆曹氏出,岁丙午予为编修奉使过家,以二月二十九日生启宗于新郑县。时先太宜人在堂,保爱周至,双璧足道哉。无何,先太宜人弃养。既免丧,则儿四岁矣,遂携至京师。丁巳,许聘大梁郭知府之子坤。戊午,郭氏纳征,拟一二载间议亲迎,而遽有兹变,伤哉!”

[12]783

三女五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十四日生于京邸,其生母仍为侧室曹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姐九岁,许配给大梁孟都宪之子某,而郭正域撰《太师高文襄公拱墓志铭》则言:“三女适兵部侍郎曹金

*

曹金,字汝砺,号傅川,河南祥符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南通州知州。隆庆改元,迁山东兖州府同知,累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刑部右侍

郎改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后寻引疾请归。万历六年(1578年),高拱病逝后,张居正曾嘱托曹金为高拱撰写行状,但不见史载。次子治和。”

[10]1404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初三日,五姐复殁,年仅14岁。初十日,将柩权厝宣武门外女僧庵中,俟便还葬。高拱撰墓记曰:“予为编修时,以嘉靖庚戌四月十四日生儿京邸,其生母曹氏。儿本予第四女,而以予弟举人女为序曰五姐云……先是九岁时已许聘大梁孟宪都之子某。予方议卜居大梁,冀他日与儿朝夕,乃遽有此。方病时,会予仲兄户侯自家至,为视医药,既乃视含敛,周悉诸内姻,闻者皆来,哭尽哀曰:‘安有若斯之年,而聪明慧懿乃若斯也!’噫,嗟嗟伤哉!”

[13]783-784至此,高拱三个女儿于十四五岁时均殁,可谓人生之遗憾。

嗣子高务观,字象玄。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试中副榜,荫尚宝司司丞,诰封承德郎。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初二日,高拱病逝。二十余年后,神宗举行建储大典,嗣子务观具疏,请求为高拱平反。万历三十年(1602年)四月初六日,神宗为高拱平反昭雪,其诰命云:“赐故辅臣高拱赠太师,谥文襄,准给诰命一通,荫一子尚宝司司丞。嗣子高务观承荫。又准奉祀生一员,胞侄高务本袭。”

[14]1350务观承荫,“奉使册韩藩,赋诗托寄,恬淡宁静,不扰驿递。继赉饷秦中。故事,解交有滴珠陋规,务观止取正数,诣陕藩仍以例索,且疑公乾没。公正色曰:‘我清白家子,岂等寻常逐末辈乎?’藩惭谢。平生矫矫自立,毅然不苟,人咸谓不坠家声云。”

[7]305务观娶端木氏,邑人端式女;继娶张氏,中牟张文化女;俱封安人。又娶马氏,诰封太安人。端木氏、张氏生八子:杠、则益、则谦、则明、则远、则超、则显、则上。高杠,字济寰,聘国子生孟存女。据县志载:高杠“襁褓失恃,事继母以孝闻。异母弟八,友爱无间。弟早亡,抚侄及女,衣食婚嫁俱以身任。居

官清慎廉明,居乡和平敦厚,时论雅推之。年八十余,入乡饮数次。”

[15]322-323务观生五女八子。五女:“长适大理寺左少卿连格

*

连格,字小嵩,河南钧州(今禹州)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举,万历五年(1577年)登进士第。初任大同知县,后官终御史。子生员得寿,早卒,因亲不忍革股,以三女续焉;次女适范县知县陈洪猷子阶;四女、五女具未字。”

[10]1404-1405八子:长子杠,字济寰,文襄公嫡孙。隆庆六年(1562年)正月袭锦衣卫千户,升南京佥书,诰封昭武将军上轻车都尉。高杠娶孟氏、胡氏、王氏、刘氏,俱诰封淑人,生一子:永泰。永泰生二子:元徽、元英。二子则益,字友三,廪膳生,荫中书科中书舍人,升户部广西司主事,诰封承德郎,娶金氏,封安人,无出。三子则谦

*

“高则谦,文襄公孙,颍敏嗜古,居家孝友。处交游坦怀磊落,无富贵气,亦不以得失介怀。顺治二年拔贡生,后隐居不仕,赋诗养静以终其身。”(《新郑县志》卷十九《高则谦》),字景抑,清顺治二年(1645年)拔贡生,拣选推官,娶范氏、刘氏、邢氏,嗣子永祉。四子则明,字普周,廪膳生,娶桑氏,生一子:永昌。继娶吕氏

*

“吕氏,庠生高则明继室。适明数月,夫殁,投缳以救免。孝翁姑,抚前妻子女甚慈。后遭流寇,子女俱亡,伶仃孤苦,节操愈坚。顺治十五年公举,抚军贾,按院李皆旌之。”(《新郑县志》卷二十《人物志》),无后。五子则远,字届长,增广生,娶连氏,无后。六子则超,字凌霄,奉祀生,娶文氏,生一子:永奕。七子则显,字海扬,生员,娶张氏,生二子:永次,嗣;永祉,过继与三胞伯则谦为嗣。八子则上,字丽天,廪膳生,娶徽王府女朱氏为徽府仪宾,生一子:永禄

*

“王氏,王璠女。许字生员高永禄,未婚而禄卒。女闻之不食,旬日死,虽合圹以葬。”(《新郑县志》卷二十《人物志》),聘王氏,未婚而少逝。

由上可见,在高拱兄弟子孙中,最杰出的是长兄高捷、五弟高才和六弟高揀。他们为官从政不仅秉忠为国,恪尽职守,为明王朝的振兴起了一定作用,而且还严于律己,惠济穷困,为高氏家族赢得了良好声誉。可以说,作为河南新郑名门望族的高魁、高尚贤、高捷、高拱、高才和高揀,是高氏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

明清时期,新郑高氏家族世代繁衍中,还形成了并孕育出许多优良家风或传统美德。这些家风或美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其一,恪守孝道,孜孜向学。这是新郑高氏家族具有的优良家风。如高拱其祖高魁墓志铭言:“公天性仁孝,且慷慨有气节。平生奉亲无惰容,虽菽水之养,父母亦安之,欢如也……其孝友廉义,著于乡闾。”

[4]562其父高尚贤“居家筑室郊墅,玩心理学,乡郡髦俊多执经受业。台谏暨抚按宪臣屡荐公,经纶蕴藉,学问该博,闭门养高,罔随时好,清才逸思,可备诗林云……公事亲至孝,抚兄子如己子。平生至行,率以古人自期。”

[5]497其兄高捷虽“素闲武略”,但致仕后好读古文词,好诵秦汉间文字,玩理精微,并为邑人“日为讲解,课文艺,一时登第者如闫邦克、毛节皆出其门。”

[16]1742高拱“幼颖异,五岁善对偶,八岁日诵数千言。”

[17]1467“苦学问,攻经义,为文不好琐屑,而沉雄开爽,出人意表。”

[10]1395“资禀颖异,多读书,能文章。”

[18]78“学问攻古义,为文沉雄开爽,出人意表。”

[19]1431“刻苦学问,通经义,务识大旨,为文不好称词藻,而沉重有气力。”

[20]1435其弟高才“幼英敏,日诵数千言。既长,于书无所不读。”

[7]303其侄高务实“性笃孝,生事祭葬,尽志尽礼。”

[7]304其孙高杠“襁褓失恃,事继母以孝闻,异母弟八人,友爱无间……居官清慎廉明,居乡和平敦厚,时论雅推之。”

[15]322-323总之,恪守孝道使高氏族人以孝治家,积德行善;孜孜向学又使高氏族人多有金榜题名,为官从政。这种“尊德性”与“道问学”的结合,成为高氏家族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

其二,廉洁自律,奉行俭约。这是新郑高氏家族具有的传统美德。如高魁为官“刻廉励节,期自身始,冬不必炉,暑不必蓋,饭不必肉,一布裘六年,邑士大夫信而服之。”

[4]562居乡“逢借贷而券常焚,本都不息;遇荒年而粥常设,饥多不殍。平时共财于侄弟,临终散财于族人。”

[21]1337父高尚贤为官“持廉秉公,无间显隐,且自奉俭约,虽跻卿位,而器无错银,衣无锦制,其操可知已。”

[5]497高拱也自言:“仆虽世宦,然家素寒约,惟闭门自守,曾无一字入于公门,亦曾无一钱放于乡里”,并乞请新郑县尹对其族人严加管教,“族人虽众,仆皆教之以礼,不得生事为非。今脱有生事为非者,亦乞即绳以法,使皆有所畏惮,罔敢放纵……使家族之人知守礼法而罔陷于恶,岂不善欤!”

[22]536这种廉洁自律的家风,后世有其高度评价。清官海瑞说:“中玄是个安贫守清介宰相。”

[23]228范守己说:“高拱辅翼先帝,忠勤正直;赞政数年,清介如一;门无苞苴之入,家无阡陌之富。”

[24]1389支大纶说:“拱精洁峭直,家如寒士。”

[25]4057孙奇逢也说高拱“自辅储至参钧轴,历三十年而田宅不增尺寸”,“中州家范之严,咸称高氏。”

[26]178由此可见,廉洁自律是高氏家族世代为官从政的行为准则,奉行俭约是高氏家族恪守的伦理道德规范。正因如此,高氏家族大都以清官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其三,扶贫济困,公而无私。这是新郑高氏家族传承的优良风尚。如高魁墓志铭言:“族党姻旧生无以育、死无以葬者,公皆给之,赖以为命者百余家。”

[4]562其父高尚贤“锄强矜困”“塞源汰浮。”

[7]297其兄高捷居官“惠穷摧强,立条格以厘豪猾,弊歼,邑称神明焉”;居家遇“年荒,出所储谷数百斛济之,全活者众。遇霪雨冰雪,辄煮粥食道贫。”

[16]1741、1742其弟高才“年饥为粥于路,全活甚多。遇瘟疫大行,则施药以济病者。”

[7]304其弟高揀“岁饥赈粟,疫行施惠,资助婚娶。又如兑军折布,苏绝民累,虽累费金钱,略无吝色。”

[7]304如,高揀无偿捐赠200亩沃田以养贫生,“时有高生讳揀,乃少师元翁老先生弟,敬服翁之德义,慨然以己业膏腴田二百亩,并庄基牛只车辆农器俱全,约百金余,揀书致以献,愿不价。”

[27]513其侄孙高

“使楚,赈活饥民数千;使蜀,雪刘良、张贤等冤”;归家“积药济人,岁费无算。崇祯辛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饥,多方设法赡养饥民,赖以全活甚众。”

[7]306可以说,这种扶贫济困,公而无私的优良风尚,使得高氏家族赢得了后世百姓的广泛赞扬。

其四,敢于担当,秉忠为国。这是新郑高氏家族在为官从政中的鲜明体现。其祖高魁“与人同事,遇险难则以身任之。”

[26]178其父高尚贤“学不近名,职不避难,行无矫饰,交无附丽。”职任光禄寺少卿,“协其僚,稽故典,裁浮冗,严出纳,岁计羡积逾常,贫横亦为之缩。”

[5]497其兄高捷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遇倭寇入犯,留都震恐,无人能御,高捷“乃躬擐甲胄,屯江口,尽集商船,授以金鼓。贼众悚慑,夕遂遁去。公追斩数百余级”

[7]298,立有赫赫军功。高拱“秉心易直,确有执守,夙夜惟以国事为念。”

[26]178主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凡晨理阁事,午视部事”

[10]1397,殚精竭虑以谋国治,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洗刷颓风、振兴朝政的改革。官方和时人有其高度评价。如穆宗提出:高拱“乃通海运,乃饬边防,乃定滇南,乃平岭表。制降西虏,坐令稽颡以称藩;威挞东夷,屡致投戈而授首。盖有不世之略,乃可建不世之勋。”

[28]1321神宗亲政初期虽然逐拱归家,但在万历三十年(1602年)初两道诰命中对他评价最高,言:“高拱锐志匡时,宏才赞理。当畿庭之再入,肩大任而不挠……幕画得羌胡之要领,箸筹洞边塞之机宜。化椎结为冠裳,柔犬羊于帖服。利同魏绛杜猾夏之深忧,策比仲淹握御戎之胜算。”

[29]1352又言:“高拱博大精详,渊宏邃密,经纶伟业,社稷名臣……慷慨有为,公忠任事。迨殚内宁之略,益宏外御之勋。岭表滇南,氛净长蛇封豕;东夷西虏,烟消堠鹭庭乌。洵称纬武经文,不愧帝臣王佐。”

[30]1353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拱取得的不世之功并成为帝臣王佐、救时良

相,是与这种敢于担当、秉忠为国之家风的长期熏陶密不可分的。

总之,新郑高氏家族具有的恪守孝道、孜孜向学,廉洁自律、奉行俭约,扶贫济困、公而无私,敢于担当、秉忠为国的优良家风,不仅成为高氏家族治家育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而且还塑造了高氏家族的良好形象,提升了高氏家族的社会声誉。当然,新郑高氏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时代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1][明]高拱.诗文杂著:卷二.高氏族谱序[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刘日昇.慎修堂集:卷八.圣恩录序[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四.刻已故郎中进阶中宪大夫高魁入乡贤记[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明]王廷相.明故工部都水司郎中进阶中宪大夫高公墓志铭[M]∥王孝鱼.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5][明]郭朴.明故光禄寺少卿高公神道碑[M]∥黄本诚.新郑县志:卷二十六.艺文志(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标注本,1997.

[6][明]葛守礼.祭凤溪高师文[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7]黄本诚.新郑县志:卷十六.人物志[M].郑州:新郑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标注本,1997.

[8][明]高拱.诗文杂著:卷四.亡妹祭文[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9][明]高拱.诗文杂著:卷三.刘室孺人高氏墓志铭[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0][明]郭正域.太师高文襄公墓志铭[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1][明]高拱.诗文杂著:卷三.启祯儿权厝记[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2][明]高拱.诗文杂著:卷三.启宗儿权厝记[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3][明]高拱.诗文杂著:卷三.儿五姐权厝记[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4][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五.荫叙[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5][明]黄本诚.新郑县志:卷十八.人物志[M].郑州:新郑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标注本,1997.

[16][明]高务观.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高公讳捷列传[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7][明]高有闻.高文襄公文集·高公讳拱列传[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8][清]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卷二.高文襄公拱[M]∥张显清.孙奇逢集: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19]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七.高拱[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0][明]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卷六.高拱[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1][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四.刻已故郎中进阶中宪大夫高魁入乡贤记[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2][明]高拱.政府书答:卷三.与新郑县尹书[M]∥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3][明]海瑞.海瑞集:上编.论劾党邪言官疏·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4][明]范守己.险邪大臣阴结党渎乱朝政贼害忠直乞加追戮以正法纪疏[M]∥高拱全集: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5][明]谈迁.国榷:卷六十五.隆庆元年五月丁丑[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6][清]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卷五.高郎中公魁[M]∥孙奇逢集: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7][明]安九域.创置学田记[M]∥新郑县志:卷二十六.艺文志(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标注本,1997.

[28][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加勋柱国进兼中极殿大学士兼掌吏部事高拱并妻[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9][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五.原任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高拱赠太师谥文襄[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0][明]高务观.东里高氏家传世恩录:卷五.原任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高拱赠太师谥文襄追赠特进光禄大夫[M]∥高拱全集:附录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Key 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ao Gong; family; family tradition

高拱家世考述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2:4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6829950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拱家世考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拱家世考述.pdf

上一篇:姓高的名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郑   河南   诰封   家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