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77230_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0 01:10: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环保口号标语大全)

210977230_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第17卷第2期󰀁Vol.17󰀁No.2󰀁南方农业󰀁South󰀁China󰀁Agriculture󰀁2023年1月Jan.󰀁2023王 景.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23,17(2):50-52.

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王 景(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 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而规划建设的公共设施。在规划设计国家湿地公园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和突出城市生态、文化特色,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介绍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及规划设计目标,并从横向功能分区设计、竖向立体空间设计、交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水景设计及植物设计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1673-890x.2023.02.016湿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对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积极作用[1]。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指引,积极开展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明晰的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以国家湿地公园的形式开展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城市提供相应的参考。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区海拔普遍在446~450 m,地势呈现出由东、西、北三面向南面倾斜降低的趋势,这使得公园具有良好的水流汇聚条件。公园内部整体的坡度均在5%以下,整体坡度较为平缓,有利于降低径流速度,实现雨水的渗透利用。从水文上看,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水体面积占到公园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水体在整体分布上比较分散,各水体之间由相应的绿地进行分割,可实现利用绿地拦蓄雨水的效果。从植被上看,受当地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影响,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拥有种类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其中植物整体上以沼生和湿生植物为主,且分布较为均匀。1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简介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丰沛、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该区年平均降水量80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其中

2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目标7—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1%左右。由于存在雨量丰富但降雨不均衡的情况,新津区近年来围绕根据当地气候及公园周边生态环境状况,新津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规划建设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将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确定为以下3园提高城市雨水利用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点。1)实现雨水资源化,即通过城市的海绵系统将雨根据公园实际,新津区规划部门将该湿地公园定季的雨水滞留在公园区域内,从源头上控制雨季的洪位为集防洪、净化、科普、景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水,并使大量的雨水经过净化后下渗,补充城市地下态型社会公益性城市公园。从空间布局上看,白鹤滩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周边区域雨季排水压力[2]。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新津区雨洪生态过程的径流路径地2)净化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物,即通过公园的合理规区和汇水地区,雨水汇入公园水流系统后会汇入相应划设计,实现有效拦蓄雨洪径流和对径流中诸如总磷的河流,实现生态循环的效果。从地形上看,白鹤滩(TP)、悬浮物(SS)、总氮(TN)、有机污染物(COD)等污染物的净化去除,改善湿地公园水质[3]。3)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即通过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收稿日期:2022-12-08改善湿地公园周边乃至整个区城的环境质量,全面提作者简介:王景(1989—),女,四川眉山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市政景观、植物景观设计。E-mail:yuer1023@。升湿地公园周边区域的生活品质。5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第17卷第2期󰀁Vol.17󰀁No.2󰀁南方农业󰀁South󰀁China󰀁Agriculture󰀁2023年1月Jan.󰀁2023

3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设计方案3.1 横向功能分区设计结合公园的现实状况及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新津区将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科普宣教区、湿地净化区、自然湿地区及接待服务区,在满足湿地保护与利用要求的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就近游憩的场地,4个功能区的位置和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表1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功能区名称科普宣教区湿地净化区自然湿地区接待服务区功能区位置公园主入口处(包含入口广场、博物馆、生态停车场和湿地新村)公园中部大部分区域公园南侧接近河道附近公园东侧次入口附近主要功能湿地和湿地开发理念的科普宣传净化雨水和径流储蓄净化后的水体供游客休闲游憩3.2 竖向立体空间设计虽然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内部的地势较为平缓,坡度较小,但局部性的地势落差也较为明显。为保持原有地形和土方平衡,公园在竖向立体空间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见图1)。1)利用公园局部范围内的微地形塑造出层次性的景观,在引导雨水流向的同时降低公园内地表径流量,并为植被浇灌提供地表水。2)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以替代排水管道,并为地表植被的生长和蒸腾、地下水的补给提供相应的水源支持。竹林彩叶植物湿生

沉水

植物植物A观光

种木车道植池平台湿生植物干砾石墙台地景观林A’蝴蝶塘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沉水植物缓坡地B’B湖泊沉水植物码头湿生植物灌木藤本观景台引鸟树林主游览步道草地灌丛观景亭湿生植物沉淀

过滤池路线进行设计,规划道路的数量、长度、宽度等信息如表2所示。为保证引导雨水在场地内的科学流动,实现雨水下渗与进化的目的,所有道路设计的高度均高于周围绿地,并且在道路两边设置有植草沟、雨水花园,并将公园内的相关雨水管理设施串联起来[4]。同时,快行系统和慢行系统道路的设计也存在差异。其中,快行系统的道路主要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并沿等高线设置,这样可达到防止雨水阻滞和促进雨水流入两侧植草沟中的目的;慢行系统中的主游览道使用透水路面,次游览道主要使用防腐木制栈道,以达到雨水源头管理的效果。公园的停车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共设置了4个停车场,停车场与公园主要水体之间用绿地进行分隔。同时,为保证雨洪的源头控制,对停车场进行了透水铺装,并在拐角处设计了干井,可保证雨季时停车场雨水的下渗下过。3.4 建筑设计根据功能分区和公园格局优化的考虑,新津区在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观鸟屋,以及各类榭、廊、公厕等设施。公园建筑总占地面积4 482 m2,其中使用绿色屋顶的建筑面积有3 720 m2,占建筑总面积的83%。为突出湿地公园的植被特点,公园在游客接待中心等主要建筑方面,选择以地表覆盖建筑的方式使整个建筑被植物

覆盖。3.5 水景设计鉴于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水体面积大且各水体分布分散的情况,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场地就近吸纳雨水、水质净化等方面的情况。在就近吸纳雨水方面,主要利用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水体,利用水体与周边地形之间的落差进行相应的雨水径流疏通,确保雨季雨水的流速。在水质净化方面,考虑到湿地公园北邻污水处理厂,东部与穿越主城区的杨柳河相连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时由北向南依次配置有“前池沉淀—中池净化—51沉水植物CC’铅丝石笼岷江防洪墙鸟类生境湖泊景观图1 公园竖向设计效果3.3 交通规划设计根据公园内部功能分区情况及游客游憩的需求,新津区按照总长度最短化的原则,对公园内部的交通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第17卷第2期󰀁Vol.17󰀁No.2󰀁南方农业󰀁South󰀁China󰀁Agriculture󰀁2023年1月Jan.󰀁2023

类型快行系统慢行系统表2 公园内部规划道路情况功能属性骑行和观光车道主游览道,连接功能区域内的次级游览道路次级览道,方便游人游玩和亲近水体长度/m2 7254 0156 424宽度/m6.03.01.5~1.8后池储蓄”3个阶段的水质净化系统,并借助相应的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对排除公园核心区进入岷江的水质同时,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流出的水质达到二类标准[5]。湿地公园穿插了相应的生态驳岸设计,通过在公园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构筑物,以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者水淹。3.6 植物设计公园内植被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植物种类的配置,整体上的设计思路是构建“陆生-湿生-水生”的完整植物生态群落,打造多样、稳定、连贯、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在树种选择方面,在保留公园原有的树木和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的基础上,以复层植物群落为主,达到整体性与区域性相结合,并突出不同区域的特色。在植物选择方面,主要选取有利于净化吸附污染物和水体的植物。表3是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及不同区域植被层次性的考虑而设计的5类不同种植区域及其主要的植物种类。表3 不同种植区域的主要植物种类种植区域净化植物区

陆地植物群落旱柳、樟、红花酢浆草、葱莲及狗牙根

水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香蒲景观组团(小香蒲、泽泻、荇菜、水竹芋、菰及南天竹);黄花鸢尾景观组团(黄花鸢尾、芦苇、灯芯草及艾);水芹景观组团(水芹、凤眼莲、白茅、夹竹桃及狗牙根);美人蕉景观组团(美人蕉、紫叶李、石榴、吉祥草及艾);石菖蒲景观组团(石菖蒲、紫荆、大叶黄杨及迎春花)睡莲景观组团(睡莲、眼子菜、水葱、石竹及大叶相思);

泽泻景观组团(泽泻、芦苇、水竹芋、野慈姑及野大豆);

水蓼景观组团(水蓼、菖蒲、水芹、水葱及白茅)千屈菜景观组团(千屈菜、水蓼、泽泻、菰及酸模叶蓼);

芦苇景观组团(芦苇、狗牙根、蒲苇、水竹芋及水葱)

沉水植物群落菹草、狐尾藻、

苦草、黑藻、莼菜

及竹叶眼子菜

观赏经济

作物区

水杉、垂柳、加杨、槐、栾、栀子、

红花酢浆草及蛇莓加杨、栀子、黄杨、

紫茉莉及狗牙根

菹草、狐尾藻、

苦草、黑藻、莼菜

及竹叶眼子菜菹草、狐尾藻、

苦草、黑藻、莼菜

及竹叶眼子菜菹草、狐尾藻、

苦草、黑藻、莼菜

及竹叶眼子菜菹草、狐尾藻、

苦草、黑藻、莼菜

及竹叶眼子菜观赏植物区

动物生境

营造区

枫杨、桑、桃叶珊瑚、冬青、南天竹、桉、

麻竹、一年蓬及水麻加杨、八角枫、

细叶芒、刺槐、

结缕草及葱莲苦楝景观组团(楝、麻竹、水麻、南天竹、一年蓬及芦苇);

白茅景观组团(白茅、蛇床、问荆、蒲苇、水竹芋及空心莲子草);

蒿草景观组团(八角枫、问荆、牛尾蒿及水葱)原生植物区

4 结语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根据对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介绍分析可以看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重点应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际,并在科学利用的指导下,借助巧妙且恰当的人工改造提升湿地公园的整体格局和湿地资源效益,达到优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参考文献:[1] 代晓松.城市湿地公园的社区化共生规划设计[J].绿色科技,2022,24(3):76-80.52[2]

[3]

[4]

[5]

毛小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21(12):311-312.吴雨涵.城市与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规划及设计手法: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32):187-189.褚奋飞,孙刚,王旭,等.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6):202-203.程珊珊,佟帅,王东.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路径研究:以徐州桃花源湿地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0):159-160.(责任编辑:刘宁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210977230_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01:1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62606144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10977230_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10977230_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pdf

标签:公园   雨水   设计   国家   景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