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说文解字》“卝”字考
摘要:分析“卝”字甲骨文的形体结构,通过其与“卯”字相似的字形特征、字音与字体演变,推测“卝”字的本义为“分割”。梳理“卝”字与其演变字“卵”“丱”“磺、矿”“毌”字的关系,明晰《说文》于卵部错删“卝,古文卵”,而于石部误增“卝,古文矿”。考释“卝”字“革猛反”,“又虢猛反”,“徐如猛反”一音三切的声训与《说文解字注》中记载“卝”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卵,第二层含义为幼稚,第三层含义为矿物。
关键词:古文字;卝;本义;声训;义训
由于“卝”字在《说文解字》中被错误删改,所以对“卝”字一直未予深究。本文拟从“卝”字入手,分析“卝”字的形体构造特征,进而揭示“卝”的本义和演变过程。
一、“卝”字本义
就字形来说,“卝”字与“卯”字的甲骨文字形相似。“卯”在甲骨文中常用作殷商用牲方式之一,如“卯十羊。”“癸未卜贞,黄尹一豕、一羊、卯三牛、五十牛。”“……出贞,侑于唐三十羌,卯三十牛。”分析“卯”字的形体结构,甲骨文之“卯”作“”或“”,金文之“卯”作“”或“”、“”。叶玉林表示“象门有双环,双环外向,乃开门形,许君说殆古训也。”吴其昌释“卯之本义为双刀并立之形,……,象双刀并植。”胡小石谓:“象断物之形。”“卯”字的甲骨文字形为双刀立于两侧。赵诚释“卯”:“象对剖之形,为会意字。甲骨文用作动词,当是把祭牲对剖开来之义”、“甲骨文用作祭名,是将祭牲对剖开来祭祀”、“用为地支字,则是借音字。”[1]姚孝遂在《商代的俘虏》一文中总结“因卯之字形取义,盖言对剖也。”[2]“卯”字因字形而含有“对剖”之义,而“卝”字其形逼似“卯”字。在《包山》中“卝”作“”,在《睡甲》中“卝”作“”,在《马王堆》中作“”。从字形而言,“卯牲”之“卯”有“分割”之义,同为“双刀并植”象的“卝”也应带有此义。郭沫若:
“于此用牲之名,言之颇详,然于义终不可确知,此乃出于假借,与十二辰卯字亦不相属。”可见,“卯牲”之“卯”与十二辰之“卯”不相属,“卯”的“对剖”之义很可能是出于假借。有学者就认为“卯”字很可能出自“卝”的演变字“卵”。如贾文认为“卵”为“人卵”之义,“人卵为二,故又引申有‘分’之义,于是又引为‘卯牲’的‘卯’有‘杀’义,就是卵字的引申之义。”“卯”之“杀”义为“卵”引申之义,而“卝”为“卵”古字,则“卝”也应带有“卯牲”之“卯”的“杀”义。就字音来说,卯字,王国维表示:“ト辞屡言卯几牛,卯义未详,与贲、瘗、沈等同为用牲之名。以音育之,则古音卯、刘同部,柳、刘等字从丣者,古文皆从卯,疑卯为刘之假借字,《释诂》‘刘,杀也。’汉时以孟秋为行刘之礼,亦谓秋至始杀也。”“卝”同“卵”,卯读如刘为力求切,属来母幽部字,卵读卢管切,古音属来母元部字,两字同纽,后来又分属元、幽两部。后十二时辰之“卯”读莫饱切,属明母幽部,古音明、来可通,后卯字又转入幽部,与“卯牲”之“卯”转入幽部同。就字体演变来说,“卝”字当如“卵”字说,而后又衍生出“孪”字。《说文·子部》:“孪,一乳两子也”有“双”之义,于是内含为“对剖”之义。
二、“卝”字演变
(一)卝与卵
“卝”与“卵”是古今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卝,古文卵。各本无。今依《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补。《五经文字·部》曰:‘《说文》以为古卵字。’《九经字样·杂辨部》曰:‘说文作卝,隶变作卵。’”[3]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五经文字》,部。《九经字样》,杂辨部,原文作卝,《说文》卵隶变。”[4]段玉裁根据《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考释“卝”字补充了《说文解字》中对“卝”字的缺漏,从这两本书中的记载可见,“卝”隶变为“卵”,“卝”是“卵”的古字。
“卵”记录“卝”的引申义。《说文》:“卵,凡物无乳者卵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乳谓乳汁也,惟人及四足之兽有之,故其子胎生。羽虫,鳞虫,介虫及一切昆虫,皆无乳汁,其子卵生,故曰凡物无乳者卵生。”没有乳汁的动物,如虫、鱼等的未生子被称为“卵”。王筠《说文释例》卷二:“卵谓
鱼卵,鱼本卵生,顾既生之卵如米,其自腹剖出者,则有膜裹之如袋,而两袋相比,故作卵以象之,外象膜、内象子之圆也,凡卵皆圆,而独取鱼卵者,惟鱼之卵有异,故取之。”[5]张舜徽又在《说文解字约注》中从声训上解说“卵”字,认为:“卵之言裸也,谓外无羽而光滑也,裸、卵双身,语之转耳。”[6]《说文解字注》:“卝,……,引申之,《内则》:‘濡鱼卵酱。’郑曰:‘卵读为鲲。鲲,鱼子也。或作。’韦注《国语》亦云:‘鲲、鱼子也。’《内则》之鱼子,言其未生者。《鲁语》之鱼子,言其已生者。其意一也。”但也有人认为“卵”的古文字与禽卵形象不符,如湖北江陵出土的楚简中“卵”字作“”、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作“”,以及小篆的“卵”字作“”。对此,段玉裁说:“卵未生则腹大,卵阴阳所合,天地之杂也,故象其分合之形。”贾文则认为这些说法是牵强附会,他认为“卵字的本义不是禽卵,应是人卵,也就是人的外肾。这样,卵字的形和义自然也就完全一致,同时这也符合‘近取诸身’的造字原则,说卵是‘禽卵’应是后起之义。”今按“卵”为“人卵”,人卵为二,所以引申有“双”义,也为“卝”本义“分割”的引申。
虽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了《说文解字》中“卝,古文卵”一条,但现版《说文解字》中却没有记载,缺失了“卝”字及其相关训释。针对这一现象,段玉裁认为:“是唐本《说文》有此无疑。但张引《说文》‘古文卵’,删去‘文’字未安。张之意当云卵。上说文,下隶变,乃上字误举其重文之古文。非是。”这一记载表明“卝”字乃是被后人误删,这正可以证明,唐时的《说文》是有“卝,古文卵”的记载。段玉裁又在“磺”字处注解:《说文解字》认为“卝”为“卵”的古字,《九经字样》表示“卝”、“卵”二字,前字在《说文》中有记载,后字则是前字的隶变。唐朝时,《说文解字》还没有经过错误删改,仍保存有“卵”字作“卝”的记载。但在《五经文字》中则记载“卝”字不见于《字林》。如此可知,“卝”字变为“卵”字开始于《字林》。如今的《说文》仅有“卵”字,而不见“卝”字,则是后人根据《字林》删改了《说文》。既然《说文》中的“卝”字已然删去,又有人在石部增添。并且,宋朝郭忠恕的《汗简》正是依据当时尚且完整的《说文》写出“以卝为古文卵字”。可见,原先完整的《说文》中是记有“卝,古文卵”,只是被后人删去。
(二)卝与丱
“卝”与“丱”是古今字。《诗经·齐风·莆田》有“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一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卝,……,又引申之为《诗》‘总角卝兮’之卝。”《毛传》注:“卝、幼稺也。”因为“卝”作“卵”时,表示鱼、虫未生或已生的状态,于是引申为人出腹未久,年幼的样子。在这个意义上,“丱”是由“卝”引申出去的古今字,“卝”是古字,“丱”是今字。《正字通•丨部》:“丱,同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引申之、为诗总角卝之卝。毛传曰。卝、幼稺也。此谓出腹未久。故仍得此称。如鱼之未生已生皆得曰鲲也。”此外,“丱”又专指旧时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广韵•谏韵》:“丱,角也。”《字汇•丨部》:“丱,束发如两角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诗》:‘总角卝兮’,毛传训‘幼稚’,似非。郑云:‘总角如卝也’。总角如卵,犹今言如桃子也,此当可通。”章太炎认为“丱”为儿童两角束发之貌,有如卵。今认为“卝”字本义为“分割”,暗含“对剖”之义,于是又引申为“二”之义,假借为两角束发之貌。“丱”又同“矿”,象征采矿的工具。《礼记·礼运》“用水火金木”郑注:“金,谓丱人以时取金玉锡石也。”
(三)卝与磺、矿
“卝”假借为“磺”,“卝”与“磺”是古今字。《说文解字》:“磺,铜铁朴石也,从石,黄声,读若穬,古猛切。”《正字通•丨部》:“礦亦作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卝非磺字也。凡云之言者、皆就其双声叠韵以得其转注假借之用……又假借为金玉朴之磺,……,‘卝’果是古文‘磺’。”《说文解字系传》:“铜铁朴石也。从石,黄声。读若穬。徐凯曰:‘磺,铜铁之生者,多连石也。《周礼》作卝。’卝,古文矿。《周礼》有卝人。”章太炎在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写道:“磺,铜铁石也。今作矿。《周礼》‘卝人’之卝即卵字,卵有殻有黄,磺有土有磺,故卝与卵同。”古代没有专门表示“矿物”的字词,便借用金石表示,矿从金从石,故《一切经音义》和《集韵》中,又有用石字旁和金字旁的卝和丱表示“矿物”。在《集韵》中记载“矿”在古代又有异体字“磺”。磺又演变为礦或鑛。《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有“精炼藏于矿朴”之句。鑛同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礦”和“鑛”共存并用。第一次简化汉字将“礦”和“鑛”改为“矿”。
“矿”记录“卝”的引申义。《集韵》:“矿,铜铁朴石也。”李贺《送沈亚之歌》:“雄光宝矿献春卿。”王琦注:“矿,金银璞石也。”《周礼·地官》:“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周礼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注云。卝之言矿也。金玉未成噐曰矿。未成噐、谓未成金玉。”清杨沂孙《说文解字段注读》:“卝者,并二卜为文,卜本炙龟之斥裂文。二卜为卝,亦象裂纹,开矿则山地拆裂。”[7]又章太炎《文始》卷五:“卝,盖象矿脉纵横,犹卜象龟裂纵横,此初文纯象形也。”[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卝,……,又引申之,《周礼》有‘卝人’。郑曰:‘卝之言矿也。’金玉未成器曰卝,此谓金玉锡石之朴韫于地中,而精神见于外,如卵之在腹中也”。《中华大字典》矿条按,“凡物之在地中,须开掘而得之,非熔炼雕琢者皆是矿。”《中文大辞典》“……,采掘煤铁之处所示曰矿。”正因“卝”之本义为“分割”,引申为开采挖掘生于地下的,已经开采或尚待开采的,含有用组分的,未经冶炼的粗石,及采矿的场所。但“卝”与“矿”不是古今字,现版《说文解字》中的“卝,古文矿,《周礼》有卝人”为误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以矿释卝,未尝曰卝古文矿。”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卝各本作曰矿,校勘记及段汉读考俱无说此卝字宜改矿。”[9]是后人于卵部错删《说文》中的“卝,古文卵”,而于石部误增“卝,古文矿”。
(四)卝与毌
“毌”是“卝”的变易字。《说文解字》:“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凡毌之属,皆从毌,读若冠。古丸切。”毌作动词,用为穿;名词,则为所穿之物。毌除一则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象宝货之形。各本脱。今补。者宝货之形。独言宝货者,例其余。一者所以䆤而持之也。古贯穿用此字。今贯行而毌废矣。毌之用广。如
本文发布于:2024-02-19 20:2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4559050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文解字》“卝”字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文解字》“卝”字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