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田园诗词大全100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解读
【摘 要】本文以哲学价值观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其价值评价在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价值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观
社会理想集中阐释一个社会发展的一般价值取向与目的,对整体社会系统的勃兴运转具有强大的驱动与导向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摄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主题,具体涵义包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哲学价值观方面审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期实现社会价值与社会理想的互动与融合,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之所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又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既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1],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个人总是要以群居的形式结成社会组织、共同生活的。人们在社会组织里又有多样的职能分工和高低不一的社会地位,结成群体、阶层、或阶级的单位。受此影响,“在认识和理解社会价值时,人们的立场、眼光、思考方式必然都要受到它们特定地位的限制”[2]。更进一步来说,“那些能够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阶层、阶级或个人,对于社会价值的理解和表达显然要全面、准确一些”[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将人们的福祉及发展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将谋求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根本追求,正是站在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以共同理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现出共产党人对社会价值的真理性认知。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极具社会实践指导功能,也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具体实际问题与矛盾做出了现实性解答。也正是因为这样,共同理想在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前行的道路上彰显出客观真理性及强烈的现实关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诉求与主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进展与实现程度标注着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里程。在这一点上,“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坚持共同理想是一致的,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觉积极回应与践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评价: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共同理想应该抱有何种价值认识或评判,取决于其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程度。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维护、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才能
证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真理性,才能保证共同理想下实践创举的正确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评判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本价值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所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之所以能够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最重要是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评价标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同样,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创造者,又是共同理想的承担者、实现者。共同理想作为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独特创造,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智慧,也凝聚着人们群众的无尽希翼。社会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共同理想的实现道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动抉择与探索,共同理想的价值定位与评价标准都集中在人民整体共同利益上。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评价标准,同时又体现着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愿意接受、并自觉担负起历史主体的职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同理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社会图景又是共同理想的基本价值目标意涵。我国现今处于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迈向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来看,我国正不断地扬弃传统、走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等是充斥社会现代化转型与变迁的内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现代化为总体价值目标的现代化运动”[4]。现代化的总体实践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组合布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共同理想呼唤下的具体价值目标要求。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实现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将进入比较发达的、和谐的社会主义阶段,一个能为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新阶段”。[5]的确如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长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人们内在的价值得到关注、内在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斥着复杂多样的矛盾与疑惑,但这些努力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当下人们的现实实践一方面证明了共同理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实现共同理想下具体价值目标的强烈社会愿望。当然理想是高于现实的,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也来源于并高于已有的社会现实存在。但是价值目标又不是虚幻的、片面的,它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实际问题,具有真实性、全面性。总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共同理想下具体价值目标,它更加切近社会实际、更具实现的可能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理想是人们改造现实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主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内在推动力。这种内在推动力集中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价值追求。民族复兴可谓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执着向往,在新时期时代号角下更是变为人们强烈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正基于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和人们现实实践的基本方向和线索,是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情感,丢掉了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共同理想就丢掉了民族精神的因素,将变的空洞、苍白。
“我国最大的国情就在于现代化建设起点低、起步迟,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200年左右的历史性差距”[6]。民族是人们谋求生存、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承载单位。一辈一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怀揣着复兴民族伟业的美好愿景和价值追求,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地谋发展、谋事业,以缩短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时至今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富强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最突出最鲜明的价值追求。通过世界交往和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我们在复兴伟业的征程上已有所建树。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求得“民族复兴”需要着重把握民族发展的内生性动力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点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宝贵经验。张君劢先生曾讲过“中华民族的人都要时常想着应该如何振奋起来,获取我们民族的生存”[7]。的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刻而稳定的感情。而破解民族的生存发展困境是全体中国人都要参与其中的,都要勇于承担重任,都要坚持不懈追求。
注释:
[1] 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02): 29
[2] 王宏维.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
[3] 同上11
[4] 邢云文.时代精神: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8): 1
[5] 徐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7):64
[6]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M].上海:三联书店,2012(07 ):239
[7] 张君劢.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9):230
本文发布于:2024-02-19 18:5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39923269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解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