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谷歌词霸)
老虎的知识
虎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属于哺乳纲猫科动物,是此物种中个体最大、最凶猛的兽中之王。早在250万年前,虎就活跃于远古蛮荒的世界,使寂静的宇宙一片辉煌。人们从虎身上得到了启发,给它以文化意蕴,和它在斗争中共同创造了世界。
虎祟拜的深远渊源
虎,作为一种猛兽和古代图腾崇拜物,是勇猛精进、雄强威武的象征,它是兽中之王、镇山之王,古称“山君”或“圣兽”。它黄质黑章,锯牙钩爪,体重千斤,斑斓健美,吼声如雷,百兽震恐,被我国历代人民奉为山神。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龙虎文化起源最早,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与我国初民原始文化共生并存。1975年6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所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形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信仰中,不只有了龙神,而且有了虎神,龙虎文化已同时存在。虎作为凶猛的野兽与原始狩猎民族生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要比虚构的龙图腾崇拜物产生的更早。亚洲是老虎的原产地,中国是虎文化的发祥地。
中国崇虎观念从远古旧、新石器时期的虎岩画到史前文明的伏羲时代初见盛行,并形成虎图腾崇拜,已有近万年历
史。此后历经炎黄时代升华为龙虎文化,通过夏、商、周三代更进入虎文化繁荣期,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夏人崇虎,殷商以前的夏家店文化的彩陶上便有虎头纹。商代社会已由狩猎时期进入农业社会,但重视虎的图腾观念有增无减。更多形式的崇虎观念表现为这一时期青铜器中的龙虎尊、饕餮纹、玉虎佩饰等艺术造型上。
虎圈腾崇拜
“图腾”一语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土语,是指某一原始氏族所奉为祖先、保护神及象征氏族团结标志的某种动物,当然也有奉某种植物或无生物为图腾的,但为数较少,因为远古狩猎民族所赖以为生的主要是动物。在原始森林中世世代代与猛兽格斗的中华民族原始猎民,自然崇奉山中之王——老虎,并尊之为图腾神,所以,发源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华夏族,自古便以龙虎为图腾崇拜对象。
中国本土,远古起源于西北羌族的虎图腾崇拜开始,随着民族的迁徙向西南、中原、东南、东北发展,可以看出虎图腾崇拜传播、发展、流变的种种迹象。虎图腾崇拜不只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信仰,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信仰。由于地区、民族和文化遗传因素各有不同,所表现的虎图腾文化形态也互有交流和差别。
虎伏羲说的提出。有学者提出,虎伏羲、龙女娲的远古图腾构成了中国龙虎文化的文明传统。伏羲本为原始虎图
腾,秦汉以后的史家有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尊伏羲为三皇之首,便将伏羲的虎形改变为龙,成了人头龙身。学者们以大量考证说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龙虎文化渊源于远古虎图腾。从文字学角度也可窥测伏羲与虎之间的深远关系。伏羲即太嗥,又作庖牺、庖羲、宓牺、宓戏和虙戏。“虑戏”二字均从虎字头(“戏”之繁体字为“葳”),即以暗示人物与虎有关系。同时,由于伏羲个人从事伏虎、驯虎、献牲的庖牺氏的祭祀圣职,由畏虎而敬虎,奉虎为图腾,并接受了虎图腾崇拜的氏族(如羌戎族)信仰。
远古虎神话。中国龙虎崇拜既早见于六七千年前的考古资料和之后的古史记载,神话传说也早见于《山海经》。此书成书虽然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其所记的原始风俗传说却反映出原始社会众多部族的多彩生活和占代生产、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地理风貌。其中记载与虎有关的神话传说就有50多条,共分为4类:对虎的原生形态的记载有10余条;复合形的虎有20多条;虎以神的形象出现有10余条;被人神驱使的虎的记载10余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第三类。《山海经·西次三经》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关西王母的文献记载还有很多,除了反映虎的凶残本性之外,也反映了她善良、权威的一面,这很可能是远古人民在认识虎威的同时,也最早发现了虎的
药用价值。所以,人们对她多方面予以神化,并把她附着于母系社会最权威的女酋长身上,名之日西王母。值得说明的是,西王母确有其人,她不仅是母虎图腾,还是一个古老部落国家的称号,又是具有无上权威的古国女王的尊号。可见,西王母国(距今3000—5000多年前,青海湖以西的一个牧业国度)原是以虎为图腾的崇虎民族。
彝族黑虎图腾信仰。黑虎白虎本来是生物基因变异所使然,因罕见而奇丽,在古代人的观念中便赋予它以神秘的灵性加以特殊崇拜,奉为图腾。
彝族是我国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奉黑虎为图腾,其图腾崇拜首先表现在其自称与对虎的称呼相同。彝族人称虎为“罗”(有乐、洛、拉、腊、牢等异称或别称),今云南哀牢山有些彝族自称“罗罗”,男人自称为“罗颇”(公虎),女人自称为“罗摩”(母虎)。“哀牢山”的“哀牢”二字,彝意为“大虎”;澜沧江之彝意即为“有虎跌入江中”,传说古时一虎欲跃此江,未达彼岸,跌入江中,因而得名。著名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即是以虎为首的十二生肖纪日,并有“虎星占”历法。这些都表明了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深远文化源流。 彝族将虎作为其始祖,表现在当各户举行祭祖大典时,无论是以葫芦作为祖先灵位还是以其他植物作为祖先灵位,都由巫师在葫芦瓢凸面绘一个红底板的黑虎头,悬挂于门楣,表示这户彝
族正在祭祀自己的虎祖。彝族祭师、首领都披虎皮,象征彝族足虎族。彝族以虎皮裹尸火葬,象征死后返祖化虎,还本虎族。彝族人甚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老虎形成。彝族史诗《梅葛>和流传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虎神话把虎图腾崇拜夸大到创世神的程度。《梅葛》说,天地万物均由虎尸解而成:虎头莫要分,虎头做天头。虎尾莫要分,虎尾做地尾。虎鼻莫要分,虎鼻做天鼻。虎耳莫要分,虎耳做天耳。虎眼莫要分,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莫要分,虎须做阳光。虎牙莫要分,虎牙做星星……此外,虎肚做大海,血为海水,肠为江河,毛为林木,身上的虱子变成猪、牛、羊……然后才南“天上撒下i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
纳西族黑虎图腾信仰。虎在纳两语中称“拉”,在阿昌族、白族、普米族称“罗”,基诺语称“罗莫”,哈尼语称“哈拉”,拉祜族称“拉卡贝”。这些较为相似的称谓表现了纳西族与藏缅语族许多民族的虎信仰具有共同的语言基础和文化源流。
纳西族世代相传“虎为人类始祖”,《东巴经》卷首多绘黑虎头,纳两族祭祖也供奉黑虎头。在纳西族的史诗和神话中,虎一直与他们的创世始祖是好友,它们毫无保留地以虎力支持其斗争,打败魔王,建造家业,取得胜利,获得盖世英明。为了现实虎祖子孙的灵力,发扬虎氏族的威风,纳两人大多从虎姓。虎图腾是纳西族原始氏族的标志。
土家族白虎图腾信仰。根据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记载,由西北向西南发展的伏羲后裔有巴国的首领廪君,其后嗣七家族一直还保持虎图腾的特点。土家族认为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白虎象征仁政,是仁德吉祥之兽。
土家族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白虎:一种足保护人的神兽白虎图腾,叫“坐堂白虎”,为傩祭之神;一种叫“过堂白虎”,是凶神,它跑到哪家,哪家就有祸。故t家族傩仪中也有赶“过堂白虎”的仪式。当地俗谚云:“白虎当堂过,无灾必有祸。”“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遇有过堂白虎进门,即请梯玛(巫师)设坛驱赶。驱赶的办法是扎一只纸白虎,在堂屋供奉7天,然后由梯玛赶虎。有的地方还认为小孩子 12岁时易被白虎纠缠,要请梯玛赶虎,赶虎时还有《白虎歌》。土家族至今在婚丧仪式中留有铺虎毯、请虎神的遗风,在其洪水神话中再造人类的兄妹(人祖)也姓“罗”(虎),又传即伏羲女娲。
东北崇虎。东北各民族自古崇虎,把老虎视为山神供奉。长白山自古为圣洁地,被称为神山。从汉代以来正史即记载此地山民“俗重山川”,“祠虎以为神”。对山神老虎的崇拜积数千年而不衰。 辽宁各地讳言“虎”字,皆以山神爷呼之;吉林各地亦讳言“虎”字,入山辄称“山神爷”,长白山一带有虔诚的祭祀仪式。满族称老虎为“塔斯哈”。鄂伦春人称虎为“乌塔其鄂吐恩”,是“老头子”或“王爷”
之意:达斡尔族称虎为“诺颜古热斯”,是“兽王”之意。赫哲族至今以虎为山神,名日“脑尧恩”,或日“萨格迪玛发”,意为“大老虎老爷”、“兽中之王”。赫哲族人以木雕成老虎模型,腰背上横向画着红色和黑色条纹,打猎时带在身上或供奉在山上,据说这样山神能保佑猎人多获野兽。赫哲族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虎图腾氏族传说。神话传说虎是阿克腾卡氏的始祖,阿克腾卡是虎和一个赫哲族女人成婚后所生之予。由于这个氏族是虎的后代,虎对他们从不加害,氏族中人也从不怕虎,也不伤害虎,甚至不猎取虎喜爱捕捉的兽类。不仅阿克腾卡氏族如此,其他氏族对老虎也倍加爱惜。万一有外族人偶然杀害了老虎,要拿洒和野兽肉来,把它们供放到为虎致祭的森林祭坛上,由族内长者致祭祈祷。
古今民间素虎习俗
我国崇虎习俗来自远古虎图腾崇拜。虎图腾崇拜随着西北羌戎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并在不同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崇虎习俗。
崇虎以象征威猛雄武。中国自殷周时代起,虎的雄威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军旅之中,作为一种精进向上的民族气质。春秋秦汉时,虎的雄威集中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化上,不仅对猛将、勇士直称虎将、虎士,后世连敢谏之士也被称为“殿虎”。国家用兵的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也都以“虎”字命名,如“虎符”、“虎节”等。另外,虎皮也是
权威的象征,披虎皮证明其虎族族属,更象征某一民族权威人士的代表或军旅首领身份。土族土司与彝族祭师、首领都披虎皮。汉族的将军、元帅、山大王要坐虎皮椅,做官要挂“虎头牌”,兵器、用器中也有以虎为名的,如“虎头钩”、“虎头钳子”等。不仅如此,连儒家讲学的地方也叫白虎观,及唐宋间,科举考试所发的皇榜都叫“虎榜”或“龙虎榜”(至清代才专指武举)。
虎能食鬼、镇邪、祛病。由于虎的长相忠厚,步履庄严,又有勇猛声威,常给人以正义感,因而赋予它以裁判者的地位。传说中古代的门神——神荼和郁垒兄弟二人,就是专门抓鬼饲虎的。《风俗通义》载“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可见,虎神直接作为门神,御凶护门了。广东、广西一带过年时俗于门上画虎头像,书“颦”字(“颦”,旧时迷信传说人死为鬼,鬼死为鹭)。俗以誉为鬼名,谓之辟邪符。门上在虎头之下书“聱”字是让虎吃掉恶鬼,咒诸鬼死去,使家宅平安。至于宅中设虎像、摆布老虎或挂虎画虎字,都有镇宅作用。东北辽西及黑龙江、吉林农村过年于门侧常悬两盏冰灯,日“虎眼”,也是门头画虎的遗风,突出“虎眼”的作用,更强调其正神的监视威力。
由于虎的威力和虎骨本身的药用价值,古代山中习俗更讲究直接将虎身上的某一部分佩戴在人身上或悬诸门窗,认为能起辟邪作用。此外,还有烧虎皮灰治病、悬虎鼻于门可
保佑子孙的传说。
祠虎祈子习俗。崇虎的民俗心理更多地表现在妇女生育方面,如祈虎赐子、佩虎保婴等。孩子未生之前,人们求子似虎;既生之后,则给幼儿戴虎帽、穿虎鞋,以像虎子,保子健康。类似的诸多习俗,各地相仿,至今不衰。这一习俗早在宋代即有记载,宋·罗愿《尔雅翼》卷18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认为虎子方生三日,即有食牛之气,于是都想生子如虎,制虎模型以辟邪。
最有趣的民间习俗是在祈子的同时塑虎像。在陕西西部,人们习惯到周之发祥地岐山县西北凤凰山脚下的周公庙姜螈圣母祠祈子。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至十五,妇女们在姜嫄殿前烧香,向娘娘默诵祈子的愿望,还要在娘娘殿讨得童鞋一双,泥塑童子一个。祈生男孩的还要将“娘娘”怀里抱的童子的生殖器拔下吞服。祈子者在返家途中不能说话,否则祈得之子就会跟人跑掉。还要买一只泥塑的彩虎,用以守护祈得之子,回家将童鞋置于家中土地祠前,童子置于炕底下或无人发现的地方。 枕虎枕的习俗也一样古远,传说此风始自汉代李广。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有给小儿做虎玩具的习俗,其意义不外是辟邪、保健、成才等。
几千年来,虎不只是人们信仰中的神兽,也是民间审美的对象。“虎虎生威”、“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至今是我们所取向、效仿并据以鼓舞民族前进的动力。
本文发布于:2024-02-19 14:0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322908269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虎的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虎的知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