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5

更新时间:2024-02-19 07:40: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激励短信)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5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萃·沪

上海市

豫园鱼乐榭

陶澍

此即濠涧,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豫园,江南名园之一。园主潘允端,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为孝养其父潘恩(以左都御史致仕),取“豫悦老亲”之意命园名。

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万历五年竣工,历时十八年,厅堂宏伟,池馆幽深,后屡经破坏,解放后按同治以前原貌重修。濠涧,庄子钓鱼之处。非我非鱼,《庄子.秋水》:“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恰来海上,作者于道光五年至十年在上海办理漕运并治理吴淞江。在山在水,《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一志在泰山,一志在流水,无不极尽。宋张孝祥《浣溪沙》词:“高山流水遇知音。”遗音,这里指知音,即志同意合的朋友。据《清史稿,陶澍传》:“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上联扣鱼乐榭之题,写赏景观鱼、物我两忘之乐。这就是当年庄子垂钓之处,无论是我,无沦是鱼,都陶醉在乐境之中.下联写自己遇知音之乐。我刚到海上,就感到在此处也好,在彼处也好,都不乏像钟子期那样的知己朋友相助。作者观鱼之乐已在上联点出,而在事业上得知己之助力,一帆风顺,其乐当十百倍于观鱼之乐。下联亦写乐,却无一乐字,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留给读者体味。 (陈永泉、商启予)

豫园三穗堂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豫园初建时,并无三穗堂之名。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园址荒芜,由公众集资购园改建,易名西园,始有三穗堂这一景点,但位于园之中央,是清代宣讲圣谕及商议人事之处。《西园记》云:“其宏敞高皚,居一园之正中者为三穗堂。”今之三穗堂坐落于园之进口处,当是同治以后所移建。上联:在园中,三穗堂于高耸的假山和苍翠的古树中深深隐藏。下联:在园外,它和曲桥红栏、水绿波皱的湖心亭遥遥相对。对联形象具

- 1 -

体地描写了三穗堂的位置和正门内外的景观,对游人能引起探幽揽胜的兴趣,诗情画意尽在这十六个字中。联语中几乎字字对仗,意境也就更深邃隽永。 (陶继明)

豫园湖心亭

陶澍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湖心亭在豫园之南。乔锤吴《西园记》云:“(大湖)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南北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此为亭周围景物最早的记述。作者在上海任职时,上海还未完全脱离滨海渔村状态,河网纵橫,蒲苇处处,豫园前有五老峰浜(今福佑路),后有方浜(今方浜路),所谓“野烟”“渔唱”,正反映了那个时期自然经济的特点。此联描写了百余年前湖心亭周围景物,淳朴自然。缕缕炊烟弥漫,九曲石桥浸在清澈的湖水里;在渔人愉快的歌声中,游人悠闲自得地踱桥而去,写出了景色的清雅和野趣,十分诱人。

(蒋竹荪)

豫园得月楼(一)

陶澍

楼高但任云飞去

池小能挣月送来

楼名出自宋代苏麟诗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全联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见《楚辞.卜居》)的道理。

任何事物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楼高”,气势宏伟,是长处;但比较高空的云,又望尘莫及,只得让云从楼顶上飞过。“池小”,不足以泛舟,是短处;然而,它却有反映能力,能将月送来,是其所长。出句是先扬后抑,对句是先抑后扬,抑扬有致。重点在对句“得月”上,而“得月”的写法与众不同。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尤有意义。 (陈永泉)

豫园得月楼(二)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 2 -

本联趣味高雅,思路奇特。上联说明此地是会友的好地方,又与楼名“得月”联系起来。下联更进一步,指出在此能读上几本奇书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更比观花惬意。不过,联中所说与实际生活的体验不尽符合。语云:“良友来时四座春,”好友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气氛总是热烈的,不像对月那样冷清寂寞,再说好花易觅,而获读奇书的机会实在很少很少。当然,作者只是写出一种交友与读书的独特感受而已。 (陈永泉)

豫园一笠亭

陶澍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此联为道光五年作者任两江总督因公来沪小驻豫园时所作。

联语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抒发其登大假山时所见所感。上联意谓,此地有高山峻岭,可以放眼纵览,抒展胸怀;下联意谓,今日天气晴朗,仰望天宇广阔,俯察万象森列,实极登临之乐。关于当时大假山之景观,《西园记》云:“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人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从麓而上,盘旋二三百步,陟其颠,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观至此,称大快。”联语写出了亭景之不凡,透露出作者游赏园景的高雅情怀与欢快的心情。 (蒋竹荪)

豫园仰山堂卷雨楼

邻碧上层褛,疏帘卷雨,幽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

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此联从孙星衍“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联脱化而出。上联写微风细雨时与好友幽会于此,乐而不知返。邻碧,指依傍山石。碧,指石之青美。下联写天气放晴时的景物和心绪。从此放眼,莺语鹤飞。最后一句,如异峰突起,深情感慨,希望人们不要辜负了这番美景和大好时光。送青,目送青云慢慢飘去。灵岫,指豫园内奇异的假山石。春秋,谓美好的年华。“疏”、“幽”、“曲”、“闲”巧妙地绘出了景点风物。上下联各用两句四字当句对,增加了节奏美。 (陈永泉)

半淞园

- 3 -

叠起一房山,大好园林,最难得茅屋买春,竹簃消夏

剪取半江水,别开境界,更时有车声辗梦,帆影催诗

园在南市半淞园路南侧,南临黄浦江(古称吴淞江),建于1918年,以杜甫“剪取吴淞半江水”诗意命名。有荷花池、九曲桥、群芳圃、江上草堂、碧梧轩、水风亭及假山等景点,为上海著名的私人园林之一。1937年8月13日被日军炮火所毁。上联意谓:堆叠起江南的“一房山”,便成美好园林,最难得隆冬时在草堂品酒,炎夏时竹亭纳凉。一房山,仿照北京北海公园“一房山”样式而筑。

春,酒的代称。茅屋买春,身居茅屋,品尝名酒,系化用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句。下联意谓:把半江水划进园来,就开拓了新境界,更时有辘辘车声,辗人清梦,片片帆影,动人诗思。半江水,唐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淞半江水。”联语显示了城市园林的特点,反映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宋惠洪《冷斋夜话》:“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按照常理,“水”不能“剪”,“梦”不能“辗”,但在艺术创作上却是美妙的想像。 (蒋竹荪)

徐光启墓

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

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徐墓在徐家汇南丹公园內。上联概括徐氏一生的科学成就:历法、农学的探究,天文、水利的钻研,精深洽博,堪称百世师表。治历明农,修订历法,阐明农学。经天纬地,原指规划和治理国家。《左传.昭公二八年》:“经纬天地曰文”。这里并指他在天文水利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下联歌颂他的政绩:对外显示御敌武功,对内参预国家大事,文臣武将,一身而二任。奋武,显示武功。此指崇祯二年保卫京师之战,徐光启建议使用西洋火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揆文,掌管文事。 (陈永泉)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故居在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1920年至1924年在上海的寓所。

此联摘自唐贯休《献钱尚夫》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注云:“钱镠自称吴越国王。休以诗投之。镠谕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

- 4 -

改。闲云孤鹤,何天不可飞?遂入蜀。”据说,贯休和尚献诗目的是要吴越王绐他一块地造佛寺。钱当时为吴越王,却想开拓疆土当皇帝,所以要贯休将诗中“十四州”改为“四十州”,以为祥瑞。贯休不肯,钱镠就未答应他的要求,休即前往四川。上联写吴越王钱镠排场豪华,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不下于战国四公子。其中“花醉”二字富有想像,极有工力。下联写钱镠一剑横行,据有两浙之地,称得上是乱世英雄。

霜、寒二字字挟雷霆,气势磅礴,很有分量。孙中山借用诗句来表达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决心。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更显得气象恢宏,壮志凌云。且联语文词优美,对仗工整,十分耐人寻味。 (延培 张迈)

上海县黄道婆墓

吴镇

改草衣卉服之观,人间温暖

极错彩镂金之妙,天下文明

墓在上海县东湾村,古称乌泥泾。黄道婆,宋末元初松江农村妇女,早年家贫,流落海南岛。在与黎族人民劳动中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年老回乡,纺织为生。她改革了擀弹棉花工具,并给当地农妇传授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工艺,使织出的被、褥、带、帨(即佩巾)出现了如描如画的折枝团凤和灿然若写的棋局字样,于是乌泥泾织品名驰远近,畅销大江南北,大大促进了当时纺织业的发展。当地人曾在港口镇建祠纪念。1981年重建其墓。上联说,改变了草衣卉服的原始状态,给人间带来了温暖。草衣卉服,卉服即草服,南方海岛上用细葛做的衣服。《书.禹贡》:“岛夷卉服。”

下联说,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错彩镂金,本指雕绘工丽,此处指棉织物上的花纹图案绚丽多彩。联语赞扬了13世纪纺织能手黄道婆对人类社会所作的突出贡献。

用词贴切、简洁、准确,褒语得当。 (蒋竹荪)

上海县七宝西塘桥

陆深

三泖映东南,几湾绿水源流远

九峰耸西北,数点青山气势凝

七宝在上海西郊,镇西有西塘桥跨蒲汇塘。三泖,即泖湖,湖分上中下而得名。源出太湖,承淀山湖,下泻黄浦江人海。九峰,指“松郡九峰”,即今松江境內佘山、辰山、

- 5 -

天马山等九山。此联描绘了西塘四周美景。上联写登桥而望,港汉纵横,绿水湾流,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映字把三泖的浩瀚气势,表现得如在目前。“远”字,点出了一脉蒲溪源远流长。下联写极目西眺,青山相连的雄姿。“耸”字,把九峰拔地而起的形象写活了。“凝”字,把远峰如黛,紧聚连绵的山势特征刻划得惟妙惟肖。 (曹云岐)

嘉定秋霞圃舟而不游轩

管廷祚

红藕香中,一角雕栏临水出

绿杨荫里,几双蜡屐过桥来

秋霞圃原为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宅,“舟而不游轩”是一艘石船。联语描绘石舫外部的景物:荷香扑鼻的池塘里露出石舫雕栏的一角,那边绿杨丛中,几个穿蜡屐的游人悠闲地走过桥来了。

雕栏,石舫的组成部分,这里以部分代全体,指石舫。蜡屐,古人涂蜡的鞋子,作登山之用。这里也是以部分代全体,指游人。作者巧用色彩的对比,开头“红藕香中”、“绿杨荫里”,像霓虹灯的光芒逼眼而来。“红”与“绿”是相对色,互相对照,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

宋祁著名的《玉楼春》词“绿杨烟里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同样是借“绿杨”“红杏”的对比来表达轻松、热烈、愉快的感情的。此外,联中还有“雕栏临水”“蜡屐过桥”的动静对比,以及色声的对比,调动读者多方面的美的感受,产生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唐音)

嘉定秋霞圃碧梧轩(一)

周承忠

绿杨春蔼,白萏夏香,丹桂秋芳,青松冬秀,年年月月暮暮朝朝,无古无今,好景随时惬幽赏

霞阁东崇,山亭西峙,华池南绕,镜塘北环,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可望可即,清光满座绝尘怀

秋霞圃在嘉定城内。碧梧轩乃秋霞圃景点。上半句以杨柳、荷花、桂花、青松四种花木点出了秋霞圃季节的变换,下半以年、月、朝、暮的叠字,赞叹了秋霞圃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蔼,形容树木茂盛.白萏(d6n),即荷花。惬,满足、舒心。下联写碧梧轩四周的景色。

- 6 -

碧梧轩,又称“四面厅”,从厅内向东西南北四面欣赏,都有胜景。

霞阁,即凝霞阁。山亭,为即山亭。华池,即桃花潭。镜塘,即清镜塘。分别在碧梧轩的东西南北,与碧梧轩互相辉映。下半句以左、右、前、后的叠字,写出作者对碧梧轩胜景的赞叹之情,与上联的年年月月、暮暮朝朝相呼应。联语用富于色彩的字面,绘景如画,加以叠字的运用,产生了动感和节奏感。 (陶继明)

嘉定秋霞圃碧梧轩(二)

秦瘦鸥

秋色满园,古木寒潭堪入画

霞光遍地,苍岩朱实促题诗

上联描绘了秋霞圃古树、潭水的外貌,展现出一幅淡雅的深秋画卷。下联以充满诗意的苍岩(青黑色的假山)、朱实(成熟的果实),进一步刻画了园中的秋色,使人在欣赏之余,不禁吟诗赞美。

此联以“秋”对“霞”,组成园名,显得十分巧妙;以“画”对“诗”,也对得很工整。“古木寒潭”对“苍岩朱实”,虽属宽对,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 (陶继明)

嘉定秋霞圃即山亭

戴锷青

树老化龙易

亭高得月多

上联描写了即山亭旁古木参天的景色,并通过联想,把粗大蟠曲的老树枝杆比喻成正在修炼的龙。一个“化”字,贴切而富有动感。下联以“得月多”.来衬托即山亭的高耸,从而产生一种高远的意境。联语对仗工整„上联的“化龙”及下联的“得月”不仅写活了即山亭,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陶继明)

嘉定秋霞圃■〈艹宾〉藻风香室

周承忠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芳草有情,夕阳无语”出自北宋张耒的《风流子》词。意思是说,芳草脉脉含情,夕阳恹恹不语,表示对园主人的无尽思念。下联“流水今日,明月

- 7 -

前身”出自唐代司空图的《诗品。洗炼》。意思是说,园主人的丰神宛如清澈的流水,皓皓的明月应是他高洁的前身。联语把“芳草”“夕阳”拟人化,又用“流水”“明月”作比喻,抒发了作者对园主人高洁形象的怀念与赞美。全联虽用集句写成,而无拼凑痕迹,十分自然贴切。 (陶继明)

嘉定秋霞圃延绿轩

周承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便觉眼前生意满

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不知门外有尘寰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唐刘禹锡的《陋室铭》。“便觉眼前生意满”出自南宋张栻的《立春诗》。集得天然浑成。“苔痕”、“上阶绿”、“草色”、“帘青”、“生意”等语与延绿轩中的“绿”的主题十分吻合。上联连起来一读,透露出一股灵气。下联中的“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出自北宋黄庭坚的《次韵张询垒中春晚》诗。“不知门外有尘寰”出自北宋苏轼的《聚远楼》诗。尘寰,即尘世,佛教和道教指现实世界。读到下联中的“挽蔬”、“煮茗”等语,仿佛使人置身于尘世之外,显示出闲雅、清幽的意境。全联用典贴切,文词高雅不俗。惜上下联对仗欠工,是为不足。 (陶继明)

嘉定叶池

许次玄

赍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

捐生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

叶池,原在上海嘉定城内,为明末抗清志士侯峒曾殉节之处。

上联,描写侯峒曾(明天启进士,官至左通政使)在嘉定抗清斗争失败后,怀着满腔悲愤,跳入叶池准备以身殉节,当时渭军赶到,把他从池中拉出,侯峒曾大骂清军,被杀。他的碧血与叶池里的寒漪溶成一片(见钱大听《潜研堂文集.侯黄两忠节公守城记》)。赍(ji),怀着。寒漪,寒冷的水波。下联歌颂侯峒曾在“忠”“孝”难以两全时,毅然抛下了全家数十口人,作出了为国捐躯的选择,他的事迹将永垂不朽(见《明侯文节先生日记》手稿本)。此联热情颂扬了侯峒曾坚贞的民族气节,“清池”、“碧血”、“寒漪”等词语的连用,使联语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陶继明)

- 8 -

嘉定古猗园不系舟

廖寿丰

十分春水比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

古猗园在嘉定县南翔镇,为明代江南名园,由嘉靖年间的河南通判闵士籍建。不系舟,亦称“石舫”,在上海园林的石舫中历史最为悠久,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题额,也是古猗园的中心景点。上联描写阳光下的春水反照到不系舟的屋檐上,形成了流动的波光,使不系舟充溢了灵气。下联描写不系舟前池中的莲花盛开,阵阵幽香飘得很远很远。此联对仗工整,“十分”对“百叶”,可谓巧妙。

“七里”对“比檐”,“比”在这里可解释为“并列”,也含有双的意思,属宽对,极为自然,颇见匠心。联语洋溢着春水波光、檐影莲香的自然界的气息。 (陶继明)

嘉定天恩桥

人杰地灵,白鹤飞来传胜迹

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

天恩桥,也称真圣堂桥,位于嘉定南翔镇北部。上联从“白鹤飞来”引出了关于南翔形成的一个优美而动人的传说。据说梁代时,南翔还是一个偏僻的乡村。一天,一位老农种地,挖到一块巨石。这时恰有两只白鹤飞来停在石上。后来石上出现了一首诗,有“白鹤南翔空不归”句。有个叫德齐的和尚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地,便化缘建庙,从此香火不绝,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集镇,成为人杰地灵的胜地。下联具体写桥。天恩桥横跨流穿南翔的横沥河,犹如一条美丽的彩虹,与充满灵气的南翔古镇相互辉映。槎溪,南翔的别称(见《光绪嘉定县志.市镇》)。联语以白鹤南翔的传说,写出了南翔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情况,又以寥寥几笔,刻划了风恬浪静的江南水乡风光。(陶继明)

嘉定归有光祠

林则徐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早年乡试不第,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讲学。六十岁始中进士,历官知县,终于南京太仆寺丞。他提倡唐宋古文,反对“后七子”摹仿秦汉的文风,对当时和清代桐城派散文都有较大影响,后人在嘉定县

- 9 -

内立祠祭祀。上联说他并非空谈家而著有实际业绩,《三吴水利录》一书对治理三江作出了贡献,应该受到祭祀。三江,据《书.禹贡》文义,指吴淞江及其分流今已堙塞之东江、娄江。血食,古代杀牲(牛、羊、猪)取血,用为祭品,故称受到祭祀为血食。下联说他生前晚达,死后得到论定,就连狂妄如“后七子”那批人也表示心悦诚服。经师,传授四书五经、宣扬孔孟之道的知识分子。晚达,晚年得官,与“早成”相对。后七子,明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继承“前七子”摹拟古人主张,相互标榜,声势很大,归有光斥之为“庸妄巨子”。心降(xiang),心服。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在归死后所作《归太仆赞并序》中对归大加颂扬。 (蒋竹荪)

松江九亭吴家浜桥

黄思永

晓日莺花金勒影

春江烟月玉箫声

桥在上海市松江九亭境内,跨吴家浜上。吴家浜,路接吴淞,潮迎沪渎。文学家杨维祯、元曲家夏伯和、王裔、高士钱全衮等曾游览九亭,泊舟桥下。此联思古赞今,刻划出江南石粱流水的美丽风光。

上联描绘了一幅旭日初照、莺啼花放、石梁美如金雕的石桥春晨图。

下联描绘了一幅月照春江、薄雾如烟、箫声清幽的石桥春夜图。全联几乎没有用一个动词,却把桥写得形象生动,色彩斑斓,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听觉感受。风格清丽,意境优美。 (曹云岐)

松江拄颊山房

董其昌

付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拄颊山房,董其昌别业,即今松江醉白池前身。拄颊即手版拄颊,比喻在官有高致。此联写山房优美环境。上联写实景:山房左右有竹林清溪,皎月西移,竹影横斜,似竹恋月,依依送别。下联是“古谷风摇松”的倒装,既吊古思昔,又是实写。读之犹置身松风化涛的雅境之中。作者善用动词,一“送”一“摇”,竹曳松摇,静景动写,格外生动。这静景中所显示的动景,使山房四周的幽篁林木更富生机。 (曹云岐)

- 10 -

南汇钟亭

苏局仙

时重文明,无用五更催梦醒

人知勤勉,借来一击报耕忙

钟亭在南汇县城古钟公园,园内另有小沧浪、湖心亭等景点。

联语咏钟,却不着一个“钟”字。出句的“五更”表珍惜时间,而对句的“一击”,方点出“钟”意。联用因果句式,因“时重文明”,所以无懒惰之人;因“人知勤勉”,所以钟声不必再用来催人勤耕,只需报告耕忙,使大家充满丰收之望。文字富于时代感,朴实无华,且读来轻快流畅。 (张君宝)

大观园潇湘馆

曹雪芹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园据《红楼梦》仿建,在青浦县淀山湖畔。《红楼梦》描写贾政游大观园时,宝玉应命题写此联。今抄悬于仿建之潇湘馆,其周围“数楹修舍,有干百竿翠竹遮映”。上联谓:宝鼎不再煮茶,因翠竹遮映,炉中似乎还冒着绿色的轻烟。宝鼎,煮茶的鼎炉。茶闲,茶罢。下联:棋局虽已结束,由于竹荫生凉,手指好像仍有凉意。幽窗,光线比较幽暗的窗边。联语刻划品茶、下棋等日常活动,十四个字中没出现一个“竹”字,却把翠竹给人的感受形象地勾勒了出来,足见作者体察事物的细腻,也表现了作者的闲情逸致。

(唐音)

大观园沁芳亭

曹雪芹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联出《红楼梦》第十七回:“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名曰“沁芳”,今抄悬于仿建之沁芳亭上。三篙,指水的深度。一脉,指水的一条支流。港指桥下涵洞,三港即三孔。兽面衔吐谓石桥的栏杆上有兽面形的石雕,兽口多衔珠或环,姿态不同。联语说,泉水澄碧,似染上了满堤杨柳的翠色,清流芬芳,像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联语写水景,却不见水字,而从“绕堤”、“隔

- 11 -

岸”、“三篙”、“一脉”等描绘中透露出来.。“借”“分”两字极为传神,这种侧面暗示的手法是诗歌遣词炼句的一种技巧。 (唐音)

上海四明会馆

相逢多故里亲交,试话明山月色,甬水潮声,无客不思家,归梦远驰三百里

到此览神州气色,但看战舰东来,贾航西去,匹夫皆有责,旧邦勿忘四千年

会馆今已不存。上联说,会馆里遇到的多是故乡宁波的亲戚好友,一谈起四明山皎皎的月色,甬水里汩汩的潮声,梦中也在思念着三百里外家乡的一草一木。明山,宁波四明山。甬水,由宁波到镇海一段水域。下联说,从上海可以推知全国局势,你看列强军舰停泊吴淞口外,外国商船沿长江西上,四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危机四伏,国家兴亡的大事,乡亲们人人都有责任啊。匹夫有责,语出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会馆联若仅表现一般思乡之情,易流于平浅,此联下幅提出国势阽危,“匹夫有责”的警策语,就使联语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蒋竹荪)

- 12 -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5

本文发布于:2024-02-19 07:4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29964049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5.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5.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上联   下联   作者   上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