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19 00:53: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物理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教案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重点)

教学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难点)

要求 4.抓住关键诗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5.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判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知诗词大意。(难点)

教学

3课时。

课时

1.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会认“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篱、蜻、蜓、蝶”6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一年有四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出示课件1)(学生交流)

是啊!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起新知,激发情感,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读题目,解题意。

“四时”和“兴”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四时”是一年四季的意思。“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这里的“兴”读四声,是“兴致,兴趣”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感想。

先抓住重点词,再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题目的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题目。(学生自由读)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诗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二 初读古诗,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出示课件4)

杂 稀 篱 蜻 蜓 蝶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

“稀、蜻、蜓、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要特别注意“蜓”字的书写,右部不要写成“延”。

3.反复读诗,通过查字典或结合注释的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小组讨论。

4.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出示课件5)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麦花: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

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自读古诗、自行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三 再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2.你能简要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3.轻声自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诗中写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等景物及特点)

(板书: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4.齐读。教师相机正音,引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层层深入,降低学习古诗的难度。

四 学习古诗,探究诗意

1.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同学们,古诗虽然语言简练,但是意蕴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会怎样学习呢?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方法。

学生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学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学生3:可以请教老师。

教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先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再把这些字词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说出古诗的大意了。

设计意图:先逐字、逐词、逐句概括意思,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并提炼成诗意,教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学。

3.大致说说诗意。(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1)“惟有、日长”等重点词语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惟有:只有。日长:白天渐渐变长了)

(2)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出示课件6)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质疑)

设计意图:先交流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提出疑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诗句。(出示课件7、8)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想到什么?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黄、白、肥、稀”这四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不由得想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这两句诗用蜻蜓、蝴蝶的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

2.思考: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

六 朗读古诗,交流探究

1.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宁静)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我最喜欢“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诗,因为这句诗以动写静,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板书:宁静、闲适)

2.教师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3.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4.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七 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学习古诗时,除借助注释外,还通过想象来理解这首诗。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七)》,思考:这首诗又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说说大意,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仿照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来理解古诗。(出示课件9)

四时田园杂兴(其七)[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指名读古诗。

(2)感知古诗大意,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重点写了什么?(写景)后一首诗人则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同样是田园诗,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写景物的诗,也有写劳动场面的诗。看来,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在诗人眼中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范成大田园诗歌的内容及特点,从中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 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说说你们从《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的“春日”组中的一首诗和本课所学的诗作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既能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能拓展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2.古诗的朗读力度不够。今后应在读好古诗的节奏、韵律等方面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喜欢上古诗,喜欢上朗读。

1.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能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0)谈话导入:同学们,图片中的春景美不美?(美)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呢?(万紫千红、诗情画意……)你们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描写春景的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日的乡村景色吧。(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读题目,解题意。

(1)“宿”,住宿,投宿;“店”,住宿的客店,即现在的旅馆、酒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3)根据古诗题目的意思,把古诗题目的节奏读准确。(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新课,进而揭示古诗题目;指导学生读好题目,为下面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1)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2)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2)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感受真情。

二 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出示课件13)

(1)大声、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生字生词,可以先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借助注释或运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识记生字。(出示课件14)

宿 徐 疏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

②指导书写。

“疏”: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第一笔是横撇,第五笔是提。

(2)理解词语。(出示课件15)

疏疏:稀疏。 阴:树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三 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了解古诗,自由朗读后交流: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古诗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出示课件16)

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径、树、儿童、黄蝶、菜花”,插图中也描绘了这些景物。

2.根据交流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篱落”指篱笆;“树头”指树枝上。

[板书: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 追、飞(动)]

3.观察图片,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17)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黄蝶

( )的菜花 ( )的树

设计意图:为学生打开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4.读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1)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2)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①图文对照,指导理解“疏疏、深”。

②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跑。

③“无处寻”用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我们学过的哪句诗中的“无”也是“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无”也是“没有”的意思)

设计意图: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5.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课件18)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 想象画面,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古诗,仿佛欣赏到了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诗意,全班交流诗意)(出示课件19)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2.看到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的感受是怎样的?

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他非常喜爱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板书:情 喜爱)

3.配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大家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遍, 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

五 图文对照,课堂总结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场景,用欢快的语气再读一读这首诗。(板书:意 闲适)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1)你能看着图片,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给同学们听吗?

(2)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以诗为媒介开展写话训练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1.注重诵读指导。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让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让学生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读,让学生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在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教师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应以引导为主,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图感受诗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笼、赖、剥”6个字,理解“翁媪、亡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等方法学习这首词。

课件。

一 导入题目,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用来演奏的曲子,这样的曲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导入题目,介绍词牌,为学生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二 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由读这首词。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指导。

(1)指名读词,教师相机正音。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1)

茅 檐 翁 笼 赖 剥

“茅”:上下结构。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

“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的“言”横画较多,注意横画间距均匀,长短不一。

(3)说说词的特点。(长短句;有词牌名;有上下阕;押韵)

4.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还有哪个字、哪个词或是哪句话不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自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5.交流释疑。

(1)“翁”指什么?“媪”指什么?“翁媪”指什么?

“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指老公公。“媪”字左边是一个“女”字,指老婆婆,老奶奶。“翁媪”指老翁和老妇。

(2)你们知道“溪东”是什么意思吗?

(3)“锄豆”这个词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的意思?(锄豆就是锄掉豆田里的杂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合作交流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训练学生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三 再读这首词,感受韵律之美

1.齐读这首词。(出示课件22)

2.教师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2)读词的上阕,你发现了什么?(“小、草、好、媪”四个字的韵母相同,都是ao)

(3)韵母相同或相近,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读读词的下阕,说说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

4.学生再次齐读,感受这首词的韵律之美。

设计意图:每学完一个环节后,就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 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这首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了哪些画面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莲蓬图)

2.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一品这首词,想象词中的图画。

3.品环境。(出示课件23)

(1)我们先来欣赏这家人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第一、二句?

(2)你从这两句词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青青草”,而不说“青草”?赏景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播放潺潺的流水声)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是简陋,那为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美的感受呢?(“茅檐”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小乡村)(板书:茅檐 低小)

(4)学生齐读,注意要把这种美好的感受读出来。

4.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

(2)这一家共有几口人呢?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①品小儿。(出示课件24)

学生: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教师: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

学生:“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与现在的意思不同。

教师: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板书:小儿 亡赖)

教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的呢?“卧”是一种怎样的姿态?你能想象出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吗?

学生: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高兴就打个滚儿,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教师:他是多么快活,多么自由自在啊!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词?(指名读)

②品大儿和中儿。(出示课件25)

学生1:我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学生2:我喜欢中儿,他会编织鸡笼,说明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 勤劳 中儿 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出示课件26)

教师:虽然翁媪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童心未泯。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不懂“相媚好”这个词的意思。请同学们看图片,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亲热地聊着天,这就是——“相媚好”。“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

你们觉得翁媪带着醉意、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板书:翁媪 醉 吴音 相媚好)

5.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着自己喜欢干的活儿,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

6.学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设计意图:品词、品环境、品人物,从整体到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1.朗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给自己写出的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1.学生自由读词,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通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紧紧扣住“亡赖”“相媚好”等关键词语进行交流与体会,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这首词中的关键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

2.教学按预设的教学流程走,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互动交流的时间也不够,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02-19 00: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275180249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教案.pdf

标签:学生   古诗   学习   理解   出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