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2-18 11:46:57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企业战略规划方案)

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

第九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2、在中国历史上,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叫作“ ()”或“()”。

3、宋朝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就是所谓的“ () ”。

4、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 ”和“ ()”。

5、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处罚犯罪,开始实行“()”法。

答案:1、《宋刑统》 2、刑律统类 刑统

3、编敕 4、编敕 以敕代律 5、重法地

(二)单项选择题

1、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作为法律形式。

A法律答问 B春秋经义 C刑统 D会典

2、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A成 B廷行事 C断例 D比

3、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

A断例 B指挥 C申明 D看祥

4、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

A断例 B指挥 C申明 D看祥

5、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

A断例 B指挥 C申明 D看祥

6、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

A重法地法 B盗贼重法C皇祐法 D折杖法

7、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 )。

A红契 B质剂 C乞鞫 D傅别

8、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

A折杖法 B刺配之法 C凌迟 D盗贼重法

10、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

A折杖法 B刺配之法 C凌迟 D盗贼重法

答案:1、C 2、C 3、B 4、C 5、D 6、A 7、A 8、C 9、A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

A看详 B断例 C指挥 D申明

2、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

A制定会典 B以格代律

C编敕 D以敕代律

3、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的处刑,先后实行了()。

A“重法地”法 B“盗贼重法”

C枉法赃 D折杖法

4、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有()。

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

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

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D典价比卖价高得多

5、宋朝初年,意在减轻刑罚而收刑平政盛之功,制定了()。

A凌迟 B折杖法 C刺配之法 D族夷

答案:1、ABCD 2、CD 3、AB 4、ABC 5、BC

(四)判断正误题

1、《宋刑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2、所谓“刑律统类”或“刑统”,即以刑律为主,将其它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化。

3、《宋刑统》的律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除“折杖法”外,很少增损。

4、编敕和“以敕代律”是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5、宋朝的法律形式,除律——《宋刑统》以外,主要有敕、令、格、式以及断例、指挥、申明、看详等。

6、宋朝的廷行事,即判案的成例。

7、宋朝的申明,指尚书省和中央其它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往往与敕、令并行。

8、宋朝的指挥,指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解释刑统的,称“申明刑统”;解释敕的,称“申明敕”。“申明”也具有法律效力。

9、宋朝的看详,是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

10、宋仁宗嘉祐中期,开始实行“重法地”法,即凡在所谓“重法地”犯罪,加重处刑。

11、宋朝的“重法地”法,最初以京城开封府诸县为重法地,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

12、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创立“盗贼重法”后,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路,“皆用重法”。

13、宋朝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红契”。

14、中国古代土地的买卖始于唐朝末年。

15、到了唐朝,典卖不仅成为普遍的现象,并且被制度化。

16、根据宋朝法律规定,一般的卖是“绝卖”,不能收赎;而典卖是活卖,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收赎。因而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17、宋初规定,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院详议,再奏请皇帝批准。

18、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后,面对空前广阔的统治疆域和众多复杂的人口,在法制上不得不转换方略。为此,他接受汉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附会汉法”,“参照唐宋之制”的法制指导思想。

19、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代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制部落联盟的过渡,采用畏兀儿字母作为本民族的文字,并开始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名曰“大法令”(蒙语叫“大札撒”)。

20、元律不禁止“同姓通婚”,因为蒙古人、色目人盛行婚姻自由的思想,故对同姓通婚不加限制。

21、元律以赤裸裸的形式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并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人)、汉人(原来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

22、元朝对兄或弟、叔或父死了,而“收继”其嫂或弟媳、婶母或庶母的习惯并不加禁止。

23、元律在婚姻制度方面许可良、贱之间依其自愿而互相通婚,并规定良男和婢女结婚所生之子女仍为良;良女自愿与奴隶结婚,所生的子女便视为“奴隶”。

答案:错误的有:6、7、8和15。其余的都对。

第十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 。

2、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 () 。

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 。

4、清朝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形式是 () 。

5、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称为()。

6、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会审。

7、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干预司法。

8、明朝的根本性法典是()。

9、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 。

10、明朝专掌复核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11、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力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

12、《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 、() 、() 、() 、()、()各律,。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

13、明《大诰》由()、 ()、()、() 四篇组成。

14、明朝仿造《大唐六典》体例编制了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 》。

15、明朝统治者为严惩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专设了()罪。

16、明朝的() 、()规定了封建国家的盐、茶专卖制度,以确保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7、明朝统治者为适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制定了()、()。

18、《》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19、《 》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

20、清代的充军分为()、()、() 、() 、()五种,所以又称“五军”。

答案: 1、重典治乱世 礼刑并用 加强法制宣传

2、大诰 3、大清律例 4、文字狱

5、禁榷制度 6、三法司 7、厂卫

8、大明律 9、热审 10、大理寺 11、朱元璋

12、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3、御制大诰 御制大诰续编 御制大诰三编 御制大诰武臣

14、大明会典 15、奸党 16、盐法 茶法 17、钱法 钞法

18、大清律集解附例 19、大清会典

20、附近 近边 边远 极边 烟瘴

(二)单项选择题

1、《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

A、篇目改为七篇 B、名例律列于律首

C、律后附敕 D、律疏结合

2、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是( )。

A、宋刑统 B、北齐律

C、大明律 D、唐律疏议

3、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 )。

A、大清律例 B、大清会典

C、刑部现行则例 D、学政全书

4、清朝中央司法机关专掌复核的是( )。

A、刑部 B、御史台 C、大理寺 D、督察院

5、《大明律》最后完成( )。

A、吴元年 B、洪武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6、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 )。

A、重典治吏 B、重典治民 C、重典治 D、重典治工

7、明《大诰》共( )。

A、二篇 B、三篇 C、四篇 D、五篇

8、朱元璋编制大诰的主要目的是( )。

A、预防官吏犯罪 B、预防平民犯罪

C、惩治官民犯罪 D、进行法制宣传

9、明朝制定的行政法典是( )。

A、《大明律》 B、《大诰》

C、《大明会典》 D、 《充军条例》

10、《大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处罚,加重的等级为( )。

A、一等 B、二等 C、三等 D、四等

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D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明朝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 )。

A、钞法 B、钱法 C、盐法 D、茶法

2、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 )。

A、《苗律》 B、《蒙古律》

C、《回疆则例》 D、《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3、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 )三种。

A、九卿会审 B、秋审 C、朝审 D、热审

4、明《大诰》偏重于打击( )。

A、贪官 B、豪强 C、读书人 D、商人

5、下列哪些犯罪,明律量刑比唐律为重( )。

A、贼 B、盗 C、别籍异财

D、闻父母丧匿不举哀

6、以例断案是明朝的一个特点,明朝最主要的条例有( )。

A、《钦定律诰条例》 B、《问刑条例》

C、《真犯杂犯死罪条例》 D、《充军条例》

7、明《大诰》包括( )。

A、《御制大诰》 B、《御制大诰须编》

C、《御制大诰三编》 D、《御制大诰武臣》

8、清朝制定了一些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包括( )。

A、《回疆则例》 B、《苗律例》

C、《蒙古律例》 D、《西宁番自治罪条例》

9、明清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表现在( )。

A、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

B、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

C、加强对矿冶业的管禁,限制民间自由开矿

D、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

10、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分别是( )。

A、廷尉 B、大理寺 C、刑部 D、都察院

答案:1、ABCD 2、ABCD 3、BCD 4、AB 5、AB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BCD

(四)判断正误题

1、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他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元朝灭亡为鉴,十分重视明初的立法工作。在重典治乱世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实行“重典治国”。

2、朱元璋颁行《大诰》以后,将《大诰》强行于民间,扩大其宣传力度和影响,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有《大诰》,私塾学校要以《大诰》为课本,村社乡民集会要宣讲《大诰》,科举考试要考《大诰》。《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和《御制大诰武臣》。

3、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更定《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三十卷,460条。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

4、明《大诰》与《大明律》一样,是皇帝钦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大明律》之外最重要的法规。

5、明朝断案,除以大明律及大诰为依据外,仍然采用唐、宋以来的“以例断案”的传统。

明朝最主要的条例有:《〈钦定律浩〉条例》、《问刑条例》、《真犯杂犯死罪条例》、《充军条例》。

6、明代仿照《宋刑统》的体例编制了《大明会典》。

7、《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构的职掌和事例。《大明会典》就其内容、性质与作用来看,仍然属于调整封建国家各机关权力职责的行政法典。

8、明律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严酷予以镇压,处罚比唐律大为加重。

9、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大明律》中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10、明律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大明律》规定:对于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

11、明朝统治者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钞法”、“钱法”、“盐法”、“茶法”等内容。明朝的“盐法”、“茶法”规定了封建国家的盐、茶专卖制度,以确保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2、 薛允升比较明律和唐律之后,将明律的特点概括为“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13、 清顺治三年(1646年)制成《大清律集解附例》,这是清朝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14、《大清律例》是经过近一百年的多次修订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15、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明确规定:“即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这是清朝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

16、康熙时,仿照《明会典》制定《康熙会典》。其后,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四朝均续加修定,号称五朝会典。《明会典》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

17、清王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回疆则例》、《苗律》、《蒙古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等。

18、清律以严刑峻法推行思想文化专制,以“文字狱”的形式惩罚异端思想。

19、充军,是明代的创设,近似流刑而又比流刑重的刑罚。清律规定,根据充军地方的远近,充军分为附近、近边、边远、极边、烟瘴 五种,故称“五军”。

20、明、清法律制度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

21、“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禁榷制度从唐朝唐太宗实行盐铁官营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有进一步的发展。

22、明朝的司法机关,中央仍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但就其职责而言,于唐、宋有所不同。

23、“大三法司会审”是指遇到疑难案件,由御史大夫、大理寺官员和刑部官员共同审理。

24、“小三法司会审”是指遇到疑难案件,由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共同审理的,

25、明清时期,如遇特别重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及通政使共同审理,清代叫“九卿会审”,是中央的最高审级,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核准。

26、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厂卫干预司法。

27、秋审是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因在每年秋季举行,故名“秋审”。

28、清律规定: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应立即处决的,叫“斩立决”或“绞立决”,如危害性较小或有可疑者,暂判“斩监候”,或“绞监候”,缓刑处决,延至秋天由九卿重审。

答案: 错误的有:6、16、22、23和24。其余的都对

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

本文发布于:2024-02-18 11:4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228017249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pdf

标签:法律   大诰   制度   行政   规定   条例   犯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