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缺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课本实验存在的不足:
把该空心立方体放在小水槽的正方形开口处所示,第一,教师在演示课本实验时,学生还意识不到通过研究物在小水槽中注入水,观察空心立方体各面的受力情况,会发现体各面受到的压力情况来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没有形成知识左右两个面橡皮膜凹陷程度一样,说明左右两个面受到的压力准备,这种情况下,直接去观察实验,接受效果自然较差。
相等,是一对平衡力。前后面和左右面在液体同一深度,受到第二,课本实验没有探究出不产生浮力的情况,没有将浮的压力相同,前后面受到的压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再观察上下力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拓展,导致学生在解决相关不受浮力的两个面受到的压力情况,上表面橡皮膜凹下来了,下表面橡皮问题时很困难。膜是平的,说明上表面受到了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下表面第三,课本实验次数较多,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没有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故合力向下,不会产生竖直向上浮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力。接下来在大水槽中注入水,水面与小水槽底部相平,空心第四,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学生通过观察不能很好立方体橡皮膜受力情况和刚才相同,没有受到浮力。
改进方法:
第一,改进了实验装置,用一个自制装置(如图》,有大小两个水槽组成(小水槽底部有个正方形的开口),还有正方体木块、上下左右被橡皮膜包表的空心立方体、注水管和水。
第二,改进了实验过程,先把大小两个水槽组成的装置水平放置,然后把正方形木块放到小水槽正方形开口处,在小水槽中注入水,正方形木块不上浮(如图狮示)。实验结果出乎学生预料,没想到木块在水中没有浮起来,让学生很好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正方体木块的受力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本文发布于:2024-02-16 11:1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053176142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缺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缺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