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疫情预防知识、防范措施

更新时间:2024-02-16 10:09: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金橘树)

【疫情防控】疫情预防知识、防范措施

。直接居家隔离;直接个体防护。

1、用餐员工自带餐具,不集中用餐,用餐时人与人之 间距离不得小于一米。

2、上班必须自备口罩,推荐选用医用口罩或者 N95

口 罩。

3、上班进公司时要自觉测验体温,体温超过 37.3 度

时住手上班。

4、上班员工三人以上时尽量不要集中乘坐一辆车。

5、作业区域要先消毒,再进人作业。

6、废弃口罩不要随便丢弃,要放到指定的采集箱。

7、尽量不开会,必须开会时会议室要开窗通风,或者在

室外开会。

8、室内、餐厅、门口车辆作业区按规定时间要求进行 消毒。

凡进厂车辆磅房对车四周进行消毒,铲车一天消毒一

次,作业区先消毒,后作业。

三、责任人:办公区责任人:石显直;门卫责任人:

卫红;铲车责任人:郭刚生;磅房责任人:聂宏选;餐厅责

任人:赵文林;作业区责任人:车间主任或者作业负责人。

1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

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

.勤洗手。特别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

过公共设施后、照应发热呼吸道感染或者呕吐腹泻病人后、

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

或者动物粪便后。

3

.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用纸巾或者袖肘 遮住口、鼻。

4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

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者 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 护,特别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己经患病的动物及其

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

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

避免交叉污染。

。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从外地旅行归来,如浮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

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

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者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近期,国内多地浮现本土确诊病例。随着元旦春节临

近,境外疫情依然严峻,减少人员流动和会萃很有必要。

(1)倡导“非必要不出境”,虽然会对人们的节日安 排、出行计划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有健康安全,方有欢乐 节日;

(2)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扎堆,不会萃,把风险降

到最低,“两节”就能过得安心、过得祥和;

(3)元旦、春节及寒假期间,尽量避免出省游玩,确

需出省的,要向所在单位如实报备出行人员、目的地、往

返行程、健康状况等信息;

(4)境外入境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陕人员,应配合

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一旦浮现发热、干

咳、乏力等症状,应即将到就近发热门诊或者定点医疗机构 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 14 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 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聚会期间注意事项

近期,多起新冠肺炎本地病例与聚餐活动有关,这再

次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仍然要保持警惕,做好自我保护措

施。

(1)不建议参加婚宴等大型聚会聚餐活动;

(2)进入餐厅,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和健康

扫码,如有发热不应进入餐厅;

(3)在餐厅尽量减少触碰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

饭前和如厕后应洗手;

(4)用餐过程中,应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注意咳嗽

礼仪;

(5)如果多人共同用餐,推荐使用公筷公勺,以减少

接触传播的机会。

三、公共场所注意事项

(1)为避免被感染,减少或者不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明智 的选择,可以采取骑行、自驾或者步行等安全的出行方

式。出行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

口罩;

(2)在外出购物时,建议选择正规的购买场所,可以

避开购物高峰期;

(3)进入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主动测温,出示健康

码,保持安全距离;

(4)公共场所应定期对公共设施设备特殊是电梯、门

把手、洗手间等开展预防性消毒。

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出阳性频频浮现,国外正

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外包

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提醒泛博市民,购

买冷链食品时应注意。

(1)选购冷冻食品时要去正规超市或者市场,应尽量避 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的商品。切勿购买来 历不明,无相关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

(2)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购买的进口生鲜产品,快

递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

(3)在选购进口冷冻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

用手直接接触,购物后及

(4)处理食材时,可浸泡搓洗,避免在水龙头下直接

冲洗生的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5)食材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6)进食时,倡导用公筷、公勺或者分餐;

(7)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

还需要戴口罩吗?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

戴口罩可以阻挡空气和飞沫中的细菌、病毒,是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

判断是否戴口罩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

1

.所处地区的风险等级,如中、高风险地区要戴口

罩;

2.看所处的环境,如果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

所,或者长期停留在公共区域,则应佩戴口罩;

3.某些服务行业和特殊职业,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

和乘务员,餐厅、超市、商场服务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

医生、养老院服务人员等,需要佩戴口罩;

4

.浮现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要戴口

罩以防传染他人。

5.一些场所有特殊规定的,要遵从管理方要求佩戴口

罩。

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口罩应成为每一个人不可或者缺 的日用品,建议平时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需要的情况下

适时佩戴。

1.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

2

.不与他人混用或者共用口罩。

3

.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

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即将前往户外开放场

所,摘除口罩。

4

.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5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

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者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 进行消毒后使用。

1.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

风处,或者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 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内,如非独立包装可

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3. 口罩浮现变湿、脏污或者变形等情况后需及时更换。

健康人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

可。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

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不同疫

情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无非分

追求高防护级别。

1.居家、户外,无人员会萃、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

以不戴口罩。

2,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

室、车间、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应随身备用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 离接触(小于

3.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佩戴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

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

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

会经手接触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

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

的病毒、细菌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

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个人手

部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

正确洗手是关键。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 20 秒。

。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

揉。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把手指关节放在另一

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

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

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

5

.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

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

为了避免疾病经手传播,应注意正确洗手,洗手频率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

后,接触过泪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

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

接触公共设施或者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

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

便后,接触动物或者处理动物粪便后。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 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 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 15 秒。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者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 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 湿润,两手相互磨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 发之后再住手。

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

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

时候使用。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感染风险未知,且人与

人之间难以保持 1 米距离,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

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空气流

动性差的公共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更大。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

染疾病的风险。

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

的含量。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每天早、

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 15 分钟。寒冷

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

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要注意做好个人

防护。

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准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者 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

2

.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安全距

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者肘臂遮挡。

3.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

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4,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5

.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付费。

6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

卫生。

1.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

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等。

7

.列好购物清单,尽可能减少购物逗遛的时间。

8.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优

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

4,乘坐电梯时,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

梯,应佩戴口罩。

9

.回家后即将洗手,做好手卫生。

1.尽可能错峰用餐,避免人员拥挤。

2.用餐前应规范清洁双手。

3.2 人以上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者实行分餐制。

4.尽量通过线上或者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点餐和付 费。

室内娱乐场所主要包括电*、歌舞厅、酒吧、健身房、

游泳馆等,不仅人员会萃性强,流动性大,而且空间相对

密闭,通风不良,公众前往这种场所应特殊注意做好防

护。

1.配合场所实行的限流限量、预约消费、错峰入场等

措施。

2.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

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实名登记等。

3.有序入场和退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拥挤。

4.及时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1.遵守单位防疫措施和规定。

2,配合做好体温检测。

3 不要带病上班,浮现发热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单位报

告,并即将到医院就诊。

4 在工作场所中,应做到戴口罩、勤洗手、 1 米社交距

离、开窗通风、少会萃。

5

乘坐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

接触按钮。

1.全程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

进行实名登记等。

2.勤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不触摸 眼、口、鼻。

1

.学生应遵守所在学校的防疫措施和规定。

2.按照学校要求每日监测体温并上报。

3.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

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在校期间不串门、不串班、不打闹、少会萃。

4

5.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使用体育器材等公

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均要正确洗手。

6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

谈。

7

.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

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

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校车时应注意个人防 护,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合理距离,途中尽量不触摸公 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到校后或者回家后,要及时洗手。

8

.浮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向学校如实报告,并

即将到医院就诊,严禁带病上课。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

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

他就餐者。

1.提倡多人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

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

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

2,使用公筷公勺,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者分装,

减少食物浪费。

3.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

病习惯,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

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上加以区别。

2 践行分餐:在每一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

放上公筷公勺,每一个人都用公筷公勺来夹食物,用自己的 碗、筷子和勺子吃饭。

3.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及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

婴幼儿,家长或者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 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4.家长示范: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父母要为孩子做模范,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并坚

持下去。

【疫情防控】疫情预防知识、防范措施

本文发布于:2024-02-16 10:0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049342142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疫情防控】疫情预防知识、防范措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疫情防控】疫情预防知识、防范措施.pdf

标签:口罩   使用   避免   接触   人员   洗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