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旅游管理就业前景)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专项练习
一、默写填空
1.《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 ,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 ”
7.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 , ”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 。”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 , ”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
(一)
1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作者
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ún):确实。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 )
.. 3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
.2.下列选项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答:
(四)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4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五)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8226;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5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悉如外人: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6
答案
1.《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12、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13、无人问津
【附答案】
(一)1. (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同(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 7
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三)1.(1)隐隐约约 (2)全 (3)正,正在 (4)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2.A 3.(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4.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3分,共6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5.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2分))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四)1,(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3. (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五)1.(4分)①全、都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比(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8
本文发布于:2024-02-16 09:4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048127142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