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背的多音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 课外阅读。
常昊学棋
常昊6岁那年,着了魔似的迷上了围棋。爸爸妈妈慕名把他送进了上海很有名的教练邱百瑞的围棋班里。
这个围棋班已开学好几个月了,常昊是插班生,年龄最小。开始的几堂课,邱老师只让他看,没让他下。常昊就专心致志地看。邱百瑞顾不上常昊,但常昊那种专注投入的神情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是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尤其擅长带孩子,虽然各种性格的孩子他见得很多,但常昊这样的孩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只学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常昊就脱颖而出了,成了全班最好的棋手之一。他确实很有灵气,一教就会,一下棋就能把学到的招数施展出来。每次和同学对弈(yì),他都会赢。
1984年年初的一天,邱老师对常昊说:“日本有个老棋手叫安永一,来到了上海,你去跟他下一盘。”安永一是日本的职业五段棋手,还是一位声望颇高的围棋评论家、教育家。
常昊面对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84岁老人,毫无惧色,落子迅捷,下了没几手,就挑起了战斗。他想:“老人让我7子,我怎么能输呢?”一个回合下来,常昊的应对一直不错。安永一脸上露出了惊诧神色,但他到底是身经百战的老棋手,一会儿虚一会儿实,欺招再加骗招,结果下成了一盘和棋。“厉害!”安永一说。
到了1986年,常昊不仅夺得第一届 “棋童”杯冠军,而且小小年龄,就在全国升段赛上从业余棋手升上了专业初段。
1 / 24
1.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_______)
(2)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_______)
2.从“着了魔”“迷上”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昊凭什么打动邱百瑞?从中可见邱百瑞是个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永一所说的“厉害!”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训练。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时间顺序把第1自然段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
3.一条白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 / 24
5.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句中“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了 。
6.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写道:“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句诗的情景?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①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②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③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④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⑤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⑥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③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④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⑤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⑥这就是蟋蟀的平台。⑦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里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柔软 柔弱 柔和
3 / 24
(1)妈妈在(______)的灯光下看书。
(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______)
(3)杂技团的演员们身体都很(______),表演时似乎可以随意弯折。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再进行比较。
(1)原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吗?没有。
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比较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已经标出序号,其中第(______),(______)和(______)句具体写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______)
5.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请结合加点词和上下文,在第五自然段选择两个句子,从写法角度批注出体会。
第(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各种塑料制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
瞧,一刮风,马路上随处可见像风筝一样到处飘飞的塑料袋。风停以后,这些飘飞的塑料袋就挂在树枝上,停在屋顶上,落在草坪上,或是聚在墙角处,成 了影响环境卫生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垃圾常给人们带来不便。有一次,我们镇上的一条地沟不通了,污水外溢,臭气熏天。人们花了很大气力才疏通了地沟,从地沟中掏出了造成堵塞的“坏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有塑料瓶,有塑料盒,当然还有很多塑料袋……
4 / 24
怎样处理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呢?有人主张焚烧,但塑料燃烧时会放出难
闻的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危害人的健康。有人主张埋掉塑料垃圾,但事实证明,塑料垃圾很难在地下腐烂。照这样下去,工厂不断生产塑料产品,塑料垃圾又难以处理,我们将要被塑料垃圾包围了!塑料垃圾这个魔鬼将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有些发达国家已停止生产塑料袋,用一次性纸袋代替。我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用一次性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呢?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
2.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一说塑料垃圾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仙 人 掌
我家的“小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像火一样红的鸡冠(guān guàn).花,有洁白如玉的兰草花,还有月季花、迎春花。这些花迎着灿烂的阳光相继开放,真惹人喜爱。但我最爱的却是那身上长满刺的仙人掌。说起来,还有一段经历呢。
记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拿着一个大纸包,我知道又是花。连忙打开一看,哎!竟然是一盆长满刺的仙人掌,既没有好看的颜色,又没有好闻的香味。于是,就把它放在“小花园”里,置之不理了。
我一连几天都没给它浇水,心想,大概枯(gū kū)死了。可是我跑到小花园一看,呀!仙人掌不但没有死去,而且很健康。
去年冬天,我得了腮腺炎,腮帮子肿得厉害,又疼又胀,难受极了,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后来,爸爸找了个偏方,就是把那棵仙人掌切下半截,拔了
5 / 24
刺,捣碎,给我敷上。嗬!还真有效,肿处觉得凉凉的,不那么火辣辣的了。我想起那棵仙人掌,便跑到“小花园”去看它,只见它被切掉了头,刀口处渗出一粒粒小水珠。为了我,它也许会死的。
又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就跑到“小花园”去看。只见它的伤口,留下一条灰白的伤痕,可全身还是绿油油的。仙人掌居然活下来了。
带着伤疤的仙人掌坚强地站在角落里,在众多的花丛中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竟然(_________) 也许(_________) 珍贵(________) 顽强(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 难看(________) 一定(________)
4.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把仙人掌放在小花园里,置之不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心目中,仙人掌为什么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呢?用“√”选择,可多选。
A.它坚强,生命力强大。( )
B.它颜色好看,香味好闻。( )
C.它帮“我”治好了腮腺炎。( )
六、 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
6 / 24
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_______和太阳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____)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____)
4.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列举一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海和小雨滴
清明时节,无数的小雨滴高高兴兴地跳到油菜花上、麦苗根部和紫云英叶上。有一颗小雨滴挂在了蜘蛛网上,他哭丧着脸说:“唉,我是这么渺小,到
7 / 24
底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摇摇摆摆地从蜘蛛网上跌落下来,借着风力拜访大海:“海爷爷,您是多么大呀,真是无边无际,那航行的轮船,只不过像一叶浮萍似的在您怀里漂浮。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大海掀起( ),用雷鸣一样的声音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大江给我的。”
小雨滴去问大江:“大江伯伯,您日夜奔腾不息,永不枯竭。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大江卷起( ),用虎啸一样的声音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小河给我的。”
小河荡起( ),柔声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小溪给我的。”
小雨滴又去问小溪:“小溪哥哥,您像水晶一样清澈,又像飘动的丝绸一样活泼,永远能弹出悦耳动听的琴声。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唉,怎么搞的,小雨滴!”小溪觉得很奇怪,就用叮叮咚咚的声音反问他,“我的水,不全是你们小雨滴给我的吗?”
“呵!”小雨滴若有所悟,从此,他不再懊恼自己的渺小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雪一样的浪花 B.鱼鳞般的微波 C.山一样高的波涛
2.观察文中画“ ”的句子的特点,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3.结合短文内容了解大海的水是怎么来的,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值
C.团结起来力量大 D.不停奔流就能汇入大海
B.别看轻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5.小雨滴认为自己很渺小,你想对他说什么?
8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记叙文阅读。
美丽的规则
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往南端的费菲律普岛赶。费菲律普岛是澳洲著名的企鹅岛,我们去那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岛上正在举办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大赛。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消息后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估计,在我们到达企鹅岛前一个小时,这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就要结束。根据我们的经验,到时候,观众散场,会有成千上万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塞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如果因为塞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司机加快了车速,虽然时值傍晚,夕阳如血,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宽阔的海天之间,云彩无比的迷人,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欣赏或下车拍照,只是担心着一个问题:会不会塞车?会不会因此与美丽的企鹅失之交臂?
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60公里时,对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
此时此刻,目力所及,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往北开的车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对面开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我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对面行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洲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这种失衡的图景在视觉上似乎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的受到了一种感动,我多么希望同样的场景尽早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
夜幕降临了,所有的车都打开了车灯,看着那来自对面一侧的流动的车
9 / 24
灯,我感到了一种无言的美。我必须说,那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给我留下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如愿看到的场景——暮色之中,可爱的、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从脑海里浮现出来,然后摇摇摆摆地踏上沙滩,一路追逐着回到沙丘巢穴——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1.作者经历的这件事中,情绪和感受不断在变化。请根据内容和提示,填出变化的情绪和感受。
(________)——意外——(______)
2.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_________,也指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表示“看”这个意思而不出现“看”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请你也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A.无论是何时何地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B.我们在国外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C.出外旅游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D.美丽的景观是令人难忘的。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
10 / 24
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中国,已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轮到宋庆龄发言了。她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师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 “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根据词义,在文中找出合理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态度温和,举止文雅。(_______)
②仁爱而有节操的人。(_______)
③众口同声赞美。(_______)
2.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中心思想,找出来画上“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文章取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11 / 24
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但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临别前。龙王告诫他不要将鸟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力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可无论海力布怎样劝说,但乡亲们不明原因,仍不肯搬走,他急得掉下了眼泪。
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含着泪水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庄。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阅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加点的三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里让你很感动,请用“ ”画出来。
12 / 24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___________)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_________句。
3.天窗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
13 / 24
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照样子,写词语。
又扁又宽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圆溜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摇摇摆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3.“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小白鹅很漂亮,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体介绍。
5.本文对小白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写小白鹅样子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法,分别从小白鹅的嘴巴、眼睛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写小白鹅习性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_法,写了它生气、戏水、下蛋的情景。(实验观察 连续观察
长期观察 重点观察)
14 / 24
十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每一次,父亲都不惧风雪,护送弟弟,坚持治疗。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③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父亲临走前,抚着我的头,叮嘱道:“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④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⑤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列举了父亲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的“不惧风雪”一词概括了父亲面对风雪护送弟弟时的表现,请将这一情景进行具体描写。(30字左右)
15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话“冬天快过去了”仅仅是指冬季快结束了吗?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
16 / 24
A.马铃薯
C.仙人掌
B.柳树
D.玫瑰花
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C.打比方
B.列数字
D.分类别
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
A.总述作用
C.归纳作用
B.承上启下
D.总结作用
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17 / 24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________ ,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 )
A.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B.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C.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D.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2.短文是围绕( )来写的。
A.小草的可爱 B.小草的柔软 C.小草强大的生命力
3.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十六、 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
18 / 24
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用文中的词句概括)
19 / 24
答案
1、
1. 脱颖而出 专心致志
2.常昊非常喜欢下棋。
3.专注投入的神情,他善于发现围棋人才并且惜才。
4.常昊从小棋艺就很了得,进步非常大,让安永一感到震惊。
2、
1.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第1~3句为一层,第4句为一层。过了一会儿
3. 浪潮 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4. 形状 声音
5.比喻 白浪 水墙 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
1. 柔和 柔弱 柔软
2. 它没有特别好的工具。 第一句好。设问句自问自答,更能强调它的工具不好,所以才会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因为蟋蟀会唱歌,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所以蟋蟀出名。
4. ④ ⑤ ⑥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5. ① 从“朝着阳光”“隐藏”等词语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是精心挑选的,与上下文的“不肯随遇而安”相呼应 ⑦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的叫声当做“弹琴”,语言风趣,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
4、
1.塑料制品的危害
2.各种塑料制品带给我们的危害及对其处理方法的讨论。
3. 解释说明 内容的省略
4.影响环境卫生,堵塞下水道,燃烧后放出有毒气体,气体污染空气,危害人
20 / 24
体健康,破坏生活环境等。
5.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出门随身带可重复使用的手提袋;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废弃的塑料制品好好回收,循环利用,不乱扔弃。
5、
1.guān√ kū√
2. 居然 大概 可贵 坚强
3. 喜爱 好看 居然 大概
4.找 切 拔 捣 敷
5.既没有好看的颜色,又没有好闻的香味。
6.AC
6、
1.A
2. 比喻 太阳 火球 艰辛 顽强的生命力
3. √ ×
4.这两篇文章在描写晴天日出时都写到了天空的颜色、太阳的形状、动态和光华的变化。
7、
1.C A B
2.示例:小雨滴去问小河:“小河阿姨,您蜿蜒曲折,既望不到头,也看不见尾。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3. 小雨滴 小溪 小河 大江
4.B
5.示例:小雨滴,你并不渺小,你看,那广阔无垠的大海都是由你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不要看轻自己。
8、
1. 忧心忡忡 感动
2. 车道的两边,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规则对人们的约束力 人们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性美 注视、盯着、注意
3.不越线,不超速,不鸣笛。
4.A
21 / 24
9、
1. 温文尔雅 仁人志士 交口称赞
2.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3.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同学在历史课上轻视中国,而宋庆龄为祖国据理力争。
4.《我的祖国》。如果我们都像宋庆龄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5.我不能忘记祖国
10、
1.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体会到海力布对大家非常照顾,热心帮助大家。
3.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4.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5.以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每次总把猎物分给村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回,他从老答鹰“手中”救出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因此,龙王给了他一块儿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但听到的话,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硬石。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的谈话,得知今晚要下雨,大山要崩塌,洪水淹没村庄。听到以后,海力布连忙回去告诉村民。可是村民不相信,在无奈之下,海力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最后村民得救了,可他变成了石头。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11、
1.被逼着上床休息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排比句
3.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22 / 24
12、1.大 圆 香 脆 好 快 白花花 黑乎乎 红彤彤
2.摇起 瞪起 伸长 怪叫 扑
3.①小白鹅非常漂亮;②小白鹅生气的样子很可爱;③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④小白鹅下的蛋很大。
4.小嘴 额上 小眼睛 衣裳(羽毛) 翅膀 小脚
13、
1.生活贫困,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经济窘迫
2. 父亲冒雪背弟弟上医院 父亲为我借米送到学校
3.顶着刺骨的寒风,迎着鹅毛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4.冬天过去了
5.不是,还指艰难的生活很快就会熬过去的。
6.给我以鼓舞,使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14、
1.D
2.B
3.D
4.A
5.D
6.不好。理由:“装配”能给读者新颖的感觉,而“移植”则比较平淡。
7.不一定,克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系列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15、
1.D
2.C
3.A
16、
1.D C A B
2.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23 / 24
3.C
4. 水 泥 草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5. 引吭大叫 狂吠 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
24 / 24
本文发布于:2024-02-16 00:2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01453114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