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乐器简笔画)
忠义两难全
——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
我第一次看《水浒传》是在初一的时候,一部水浒前前后后翻了五六遍.因为年纪小,记得的也只是表层的东西.比如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绰号,我就基本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我从中体会的东西逐渐不同。《水浒传》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忠义。
自古忠义两难全,多少人曾在其中彷徨,却难以得到一个两全的结果。看过《水浒传》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浓厚的“义",义之一字,让人动容。我们感慨于梁山诸雄间的救助和帮扶,那般潇洒恣意、热血激情。我们多希望他们可以永远那样,在一方水泊中快意生活。可现实总与幻想相违,似乎哪里有义,哪里就会存在忠义的矛盾。一部水浒,书写的又何尝不是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忠义中的困兽之斗。努力挣扎,却终是悲剧。
纵观古今,中国的农民起义败多胜少。多数的农民起义都被扼杀在历史的洪流里。农民起义不具备滋养它的土壤。农民起义无论多么波澜壮阔,但处于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枯败而亡。
梁山起义是诸多农民起义中的一个,它以失败终结。在起义前期,它可称为成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他们就是反成功的一群人。据守梁山,构建自己的势力。一百零八将先后入伙,他们或是朝廷官员,或是扬名一方的英杰,能文能武,挥斥方遒。真可算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在梁山势力的鼎盛时期,梁山好汉们以宋江为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奉诏破辽,平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擒江南方腊,一百领八将死伤殆尽,英雄末路,让人心有戚戚.
很多人应该跟我存在同样的疑惑,梁山一百零八将接受朝廷的招安,原因在何?我想原因有二吧。其一,应是出于时势的考虑。在招安前,梁山众人多次击退了朝廷的征讨,但难保以后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因为在朝廷乃及世人的眼中,他们是“寇”,虽然扛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寇终究是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他们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宋江等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向朝廷投诚实为明智之举。其二,是“忠君思想”的影响。这里的忠君主要是指宋江。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招安一事,宋江是极为坚定的,纵然吴用、林冲等坚决反对,他也一意孤行。我认为,水浒中“忠"和“义"矛盾的最大的导火索是宋江,他的忠
君思想是如此的浓重。晁盖死后,宋江担任山寨的临时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他的意图是何其明显。虽然只是换了个名字,但性质却完全改变了.宋江落草为寇,却仍然对北宋朝廷抱有幻想。或许,他始终觉得忠君才是正道吧。所以,对于朝廷的招安,他才会如此的积极热忱,全然不顾兄弟们的心意。在招安中,他是定乾坤之人,因为其他的梁山好汉皆尊他为首为长,对他是绝对的尊崇和维护的。
当然,其他梁山好汉也并非不忠君.要是不忠君,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地为朝廷卖命。要知道,朝廷对梁山招安,实际上只是把他们作为一个工具,一个为朝廷平定叛乱的工具罢了。这是朝廷的一石三鸟之计,首先,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解决梁山这个心头之患;其次,可以借此彰显朝廷的恩典,更好地收买人心;最后,朝廷借助梁山的力量,外御辽,内平田虎、王庆和方腊,从而稳定政权。这是多好的计谋!
我认为,梁山众人的“为寇”和“忠君"其实并不矛盾.梁山好汉中,多数都因受到朝廷官员的迫害,才会落草为寇。但他们反的终究不是朝廷,而是朝野之中的贪腐官吏。如果朝廷给他们机会,他们又怎会反?所以,梁山众人的忠君无可厚非.
忠是忠了,可我认为“义”却尴尬了.其实,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却我们平时说的朋友之义,还有侠义、英雄之义和民族大义。所以,我在这里论述的忠义矛盾,是“忠君”和多重“义”的矛盾.
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在武侠的世界里,江湖有江湖的规则,朝廷有朝廷的秩序,只要没有触犯彼此的底线,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共存的。而在江湖的圈子里,江湖人虽有杀戮和情仇,但他们中间不乏意气相投者,同进退、共死生,他们之间的义是那么的纯粹和浓厚。江湖给了江湖人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恣意地挥洒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多两难的责任和负担,更不必时时为世俗所桎梏.
然而,江湖只是江湖,我认为,它只是失意者的精神寄托,是绝望者的灵魂居所,现实中又岂会处处有江湖?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忠”和“义”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全部理解通透。所以,我打算论述其中的两个方面:一是宋江的“忠”和梁山众人的
“兄弟之义"的矛盾;二是梁山众人的“忠”和除暴安良的“侠义”的矛盾。
首先是宋江的“忠”和梁山众人的“兄弟之义"的矛盾.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时,他是想谋求忠义两全的.他既想效忠朝廷,又不想辜负兄弟之义。所以,他力排众议,坚决接受招安。可一旦招安,他们的立场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处理事情时,放在第一位的不再是兄弟情义,而是那亘古难变的忠君。在替朝廷平定四方后,梁山众好汉或死或伤或残,一百零八人所剩无几,就连宋江自己最后也落得个毒酒殒命的下场。就算如此,宋江可有后悔过?面对众兄弟的亡魂,他可有愧疚?一切的一切,如人饮水,宋江自知。
其次我想讲的是梁山众人的“忠”和除暴安良的“侠义”的矛盾.我们都知道,梁山义军多是因官方迫害走投无路或对朝廷失望而落草为寇的。我们也知道,因“忠君”思想的影响,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他们的反是反得不彻底的.他们站在贪官的对立面,却不一定站在君主的对立面。他们的理想绝不只限于水泊梁山的小天地,而应是辅君安民,凌驾于燕雀之上的鸿鹄之志。落草为寇只是他们的曲线救国之计。后来,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切以朝廷的意志为转移。朝廷是腐败的,在这淌浑水里,他们蝼蚁般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撼动贪官腐吏分毫.他们只是悲剧地成为朝廷的工具罢了。所以,梁山受招安到底是对是错,真的难说。最起码在梁山时,他们还可以以一种不受约束的姿态与贪官腐吏们斗上一斗。但是当君主昏庸、朝廷为贪官们撑起一柄巨大的保护伞时,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以上就是我对水浒中的“忠”和“义”的一部分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4-02-15 14:2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978092141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水浒中的忠与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