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14 17:28:07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汉字奇兵主要内容)

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

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

张军涛;刘星营

【摘 要】甲骨文中有关殷商时期蝗灾的记载较多,可补传世文献记载所缺.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蝗灾多发生在公历7月至11月之间,跨后世的夏、秋、冬三个季节.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蝗虫有的年份可发生三代,这可能与殷商时期较为温暖湿润有关.商人对蝗灾发生的时间,及其与旱灾、阴雨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殷商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商人有意或无意选择的结果,客观上有减少蝗灾危害的作用.当蝗灾发生时,商人不仅求助于神灵以禳灾,而且已知道利用烟火驱杀蝗虫.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卷),期】2018(037)004

【总页数】7页(P417-423)

【关键词】蝗灾;殷商;中原地区

【作 者】张军涛;刘星营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封 47500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

45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N092;S433.2

在我国古代的自然灾害中,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是水灾、旱灾及虫灾,而虫灾中,蝗灾的危害最大。徐光启指出 :“凶饥之因有三 :曰水、曰旱、曰蝗。地

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1],1299页)蝗灾属于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对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都有重大影响。鉴于此,我国历史时期的蝗灾及其治理为古今学者所关注。明清时期的一些农书就对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和总结。20 世纪以来,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对蝗虫及蝗灾产生了兴趣,在蝗虫生物特性、蝗灾成因及发生特征、治蝗措施的总结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例如,周尧和邹树文两先生分别撰著有《中国昆虫学史》,他们均发表多篇与蝗灾有关的论文,在蝗虫史和蝗灾研究方面成绩斐然。[2- 3]倪根金的《历代蝗灾及治蝗述要》[4]和游修龄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5]从史学角度论述我国古代蝗灾危害、治蝗思想及其措施。近年有章义和的《中国蝗灾史》[6],吕国强、刘金良主编的《河南蝗虫灾害史》[7]等蝗灾史专著问世。

殷墟发现的数量可观的甲骨文是殷商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始材料,其中有不少与蝗灾相关的记录。目前,学界依据甲骨文研究殷商蝗灾的成果较少。虽然彭邦炯的《商人卜螽说——兼说甲骨文的秋字》[8]和范毓周的《殷代的蝗灾》[9]皆据甲骨文对殷商时期的蝗灾做过考察,惜其论述不够详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1 殷商中原地区蝗灾发生的时间特点

甲骨文中有作、、等形的字,以前多厘定为“”,今多释为“秋季”之“秋”[10]。秋字在甲骨文中有三种不同用法 :(1)用作时节之“秋”,其中“今秋”之语多见,如《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29908“乙亥卜,今秋多雨”;(2)用作地名,或国族名,如《合集》6016正“贞 :雝刍于秋”;(3)用作蝗虫、蝗灾或蝗神,有学者释其为“螽”([8],309~313页),但尚未被甲骨学界普遍认可。甲骨文“秋”之本义与蝗虫密切相关,可能因商人对秋季蝗虫(蝗灾)印象深刻,所以借蝗

虫之形指代秋季。

关于殷商时期蝗灾发生的时间,彭邦炯指出 :“我们查遍所有字作螽解的卜辞,凡有占卜时间的,都只有‘二月’和‘六月’而不见二月以前,六月以后的。”([8],313页)此说不误。彭邦炯在《商人卜螽说——兼说甲骨文的秋字》一文中所举卜“二月”蝗灾者见于《合集》24225,卜“六月”蝗灾者见于《合集》18792。此外,卜“六月”蝗灾者还见于以下两版 :

乙酉卜,宾贞 :秋大爯

六月。

乙酉卜,宾贞 :丁宗,亡不若?(《合集》13538 宾组)

乙酉卜,宾贞 :秋大爯,〔隹〕

六月。

乙酉卜,宾贞 :丁宗,亡不若?宀(《甲骨文合集补编》,以下简称《补编》,4147 宾组)

“秋大爯”之“秋”指蝗灾。《说文》卷4冓部 :“爯,并举也,从爪,冓省”。“秋大爯”指蝗虫大举飞来。《合集》13538、《补编》4147两版实属异版同卜,均为贞人宾于殷历六月乙酉日卜问蝗虫是否大举飞来,此两版卜问的应是同一件事。

既然殷商甲骨文卜问“二月”“六月”发生蝗灾之事,说明商代蝗灾发生的月份有“二月”和“六月”。依据常玉芝、王晖等以夏历五月为殷历岁首的说法[11- 12],这两个月大致相当于夏历的六月、十月。现在黄淮流域,蝗虫一般年发生2代,第一代称夏蝗,第二代称秋蝗。每代蝗虫寿命约2个月。第一代的孵化期在公历5月上、中旬,羽化期通常在公历6月上、中旬;第二代的孵化期约在公历7月中、下旬,羽化期通常在公历8月中、下旬。特殊年份,蝗虫会发生第三代,其孵化期约在公历9月上、中旬,羽化期约在公历10月中、下旬[13]。因蝗虫一般约两个月发生一代,从殷历二月(夏历六月)开始形成蝗灾推断,殷历六月(夏历十月)的

蝗灾,其蝗虫可能是第三代。

殷历六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如依据现在时令,夏历十月即公历11月,正值中原地区初冬时节。殷历六月发生蝗灾,可能与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气温较高有关[注]商代气候较现代温暖湿润的史实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可参见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象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第15~38页;葛全胜等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5~30页。。同时,也不排除该年气候异常,这个冬季是暖冬的可能性。《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指出 :“根据史籍上的记载,汉代以后农历正月、二月和十一月、十二月发生蝗灾次数达27次之多。”针对这种现象,其认为 :“古代的这种现象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在个别异常气候的年份,特别在冬季气温较高的情况,古代出现以若虫或成虫越冬现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4]

2 商人对蝗灾的认识及应对

在商人的观念中,万物有灵,蝗虫也不例外。卜辞常见商人行燎祭,祈祷蝗虫勿食稼禾,如 :

甲戌卜,宾贞 :年尞于秋十牛,宜

丙子卜,争贞 :尞于河沉五牛(《英藏》1160正 宾组)

“尞”即“燎”,是祭名。甲骨文中有“尞于河”(《合集》14380)、“尞于岳”(《合集》9560)、“尞于高妣己”(《合集》710)、“尞于王亥”(《合集》6527正)等语,其中河、岳、高妣己、王亥等皆为神灵。《英国所藏甲骨集》(以下简称《英藏》)1160正“尞于秋”与“尞于河”对举,“尞于河”之“河”为神灵,则“尞于秋”之“秋”也是神灵,即蝗神。甲戌条卜辞大意 :为祈求农业丰收,以十头牛为祭品,对蝗神进行燎祭。

当蝗灾发生时,商人常进行止息蝗灾的祭祀活动,如卜辞 :

乙亥卜,其宁秋于?(《合集》32028 历组)

贞 :其宁秋于帝五玉臣,于日告?

入商?左卜占曰 :弜入商。甲申秋夕至,宁,用三大牢。

于滳宁。(《小屯南地甲骨》,以下简称《屯南》,930 历组)

□□,贞 :其宁秋,来辛卯?(《合集》33233正 历组)

“宁秋”之“宁”与甲骨文中“宁风”(《合集》30260)、“宁雨”(《合集》32992正)、“宁水”(《屯南》930)之“宁”的用法一致,都有止息之义。上举卜辞揭示,商人向“”“帝五玉臣”等神灵致祭,祈求止息蝗灾,可见已经发生了蝗灾。

商人有些应对蝗灾的措施从表面看是盲目和迷信的,但其背后蕴含有科学的成分。商人对蝗灾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采取较为积极的应对措施。

商人对蝗灾发生的季节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卜辞 :

贞 :〔秋〕其至?

庚申卜,出贞 :今岁秋不至兹商?二月。

癸亥卜,出贞 :今日延雨?(《合集》24225 出组)

其中,“秋”指蝗灾。该卜辞卜问今年“二月”殷商都邑是否会发生蝗灾。徐光启曾对春秋到元代记有月份的111次蝗灾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蝗灾发生次数较多的月份是夏历四至七月的几个月,其中夏历六月最多。([1],1299、1300页)陆人骥根据《二十五史》中蝗灾的记录,对历史时期蝗灾发生的月份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近似的结论,即夏历六月蝗灾发生次数最多[15]。《中国蝗灾史》亦指出 :我国蝗灾的发生“从月份看,以六月份居多”([6],118页)。由此可知,在我国历史时期夏历六月是蝗灾最易发生的月份。殷历二月恰夏历六月,商人卜问殷历二月商邑会不会发生蝗灾,可见蝗灾造成的后果给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对蝗灾发生的季节性是有认识的。殷历二月(夏历六月)正是黍、粟、稻等谷物生长期,也是蝗灾的高发期,蝗灾对黍、粟、稻等谷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商人此时卜问蝗灾,一

方面表达出商人对蝗灾发生时间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蕴含对蝗灾早有防范的思想。

商人对旱灾、阴雨与蝗灾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代研究表明,蝗灾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其影响因子有气温、干旱、水灾等。《中国蝗灾史》对蝗灾发生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 :

在统计的822个蝗灾发生年中,史籍中明确记载与旱灾发生紧密联系的有223个(年),占总数的27.13%;与水灾发生紧密联系的有27个(年),占总数的3.28%;与水、旱复合灾发生联系的有5个(年),占总数的0.6%;没有记载的有567个(年),占总数的68.98%。也就是说,在蝗灾与水、旱灾和水旱复合灾发生联系中,旱灾占有绝对的影响力。([6],98页)

可见,在蝗灾的主要发生地,旱灾是蝗灾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上蝗灾发生与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也指出 :“干旱明显有利于飞蝗发生。”[16]对此,甲骨文中也有体现,如卜辞 :

□□贞 :叀丁亥宁〔秋〕

于烄雨?

于烄雨?(《屯南》2616 历组)

“”“”为地名,“烄”为“焚人牲以祈雨之祭”[17]。上古时期若遇大旱,常焚人祈雨,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如《吕氏春秋·顺民》云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雨乃大至。”[18]又如,《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夏,大旱,公欲焚巫、尪。”[19]该卜辞显示,商人同时为两事进行卜问,一为举行止息蝗灾的禳灾仪式选择日期(丁亥日,或其他日期),二为焚人以祈雨的祭祀选择地点(地,或地)。由“烄雨”可知,当时正值大旱;由“宁秋”知,当时发生了蝗灾。大旱之时发生蝗灾,商人可能已经认识到大旱能诱发蝗灾。《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在论及影响蝗虫迁飞的因子时指出 :“降雨与暴雨可

迫使蝗群降落,停止迁飞,严重的会引起蝗虫成群死亡。”([14],38~50页)由“烄雨”和“宁秋”同版共卜,我们推测商人可能已经认识到阴雨对蝗灾具有抑制或消弭的作用。如卜辞 :

癸酉卜,其

弜亡雨?

其出于田?

弜?(《合集》28425 何组)

“弜”,否定副词,有无、亡之义。“”字范毓周认为是蝗虫的象形,释为“蝗”字([9],314~317页)。依据卜辞通常辞例,《合集》28425可译为 :癸酉日卜问,不下雨吗?不会不下雨吧?农田要遭蝗灾吗?农田不会遭蝗灾吧?范先生认为 :“从其贞问的口气中很可以看出当时人们企望降雨的心情,故知当时可能正处于久旱不雨,旱极而蝗的境地……这不啻等于活画出一幅商代人在久旱中盼望降雨,惧怕蝗灾发生危害农田的图景……而且从它和‘弜亡雨’一辞的同时卜问,又可约略窥知,当时人们似乎也可能已经意识到蝗灾与降雨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9],316页)范先生对《合集》28425含义的解读甚为明了。商人意识到降雨与蝗灾有一定的关系。再如卜辞 :

贞 :〔秋〕其至?

庚申卜,出贞 :今岁秋不至兹商?二月。

癸亥卜,出贞 :今日延雨?(《合集》24225 出组)

庚申日卜问今年殷商都邑是否会有蝗灾,之后第四日卜问今天是不是继续下雨。如此,前面卜问是否发生蝗灾,接着卜问是否继续下雨,其中含有深意。如前所论,商人对蝗灾发生时间规律性有所认识,有防范蝗灾发生的思想。商人期盼殷历二月适当多降雨,一方面是为预防蝗灾的发生,另一方面,若发生蝗灾,阴雨连绵也可抑制,甚或消弭蝗灾。

飞蝗取食的植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在自然情况下,飞蝗对食料植物是有选择的,农作物中,黍、粟、麦、稻等为飞蝗取食作物,菽、麻等为飞蝗不喜食作物([13],272~273页)。在飞蝗区,人们栽培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可以防止蝗虫取食,达到备荒的目的。商代中原地区农作物主要有黍、粟、麦、稻、菽、麻等[20- 21],当时气温较现今温暖,蝗灾发生频繁,当蝗灾大面积发生,黍、粟、麦、稻的叶、茎尽被蝗虫所食,绝收已成定局之时,菽、麻因蝗虫不食,依然有所收获。对于蝗灾的发生及其危害,多数商人在其有生之年应有切身体验,对其认识应比较深刻。商人既种植飞蝗取食的黍、粟、麦、稻等,又种植飞蝗不喜食的菽、麻等,这样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或许不是商人的首创,但商人较好地利用了一年同时种植多种作物的优势,客观上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灾的损害。

当蝗灾发生时,商人不仅求助于神灵保佑,而且能够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甲骨文中有一些“秋”字作“”(《合集》33166)、“”(《合集》32854)等形,呈上下结构,其上部为蝗虫的形象,下部为火,似蕴含有以火烧蝗虫的意思。彭邦炯曾指出 :“甲骨文的秋字上从下从火,本为以烟火驱杀蝗(螽)形,但因卜辞有时也借下无火的螽为秋。盖因两者易混,后来又有加禾旁作‘’,这就是《说文》讲的籀文所本的秋字。这个所谓籀文的秋字,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以火驱杀吃禾苗的害虫状。因为字太繁,后来才省去了虫形而作秋的。从秋字的繁体构形,说明了秋收来之不易,经过除虫害才有了秋天的谷熟,故《说文》曰 :‘谷熟为秋’。”[22]范毓周认为 :商代的人们“治蝗的办法当也会有一些,只是由于书缺有间,无从征考罢了……商代也未必产生不了这种灭蝗(用烟火驱杀蝗虫)的方法”([9],316页)。从甲骨文中一些“秋”字从蝗虫之形,又从火的情况,结合后世有烟火驱杀蝗虫之法,推测当时人们已知道利用烟火驱杀蝗虫。

要之,甲骨文中有不少蝗灾的记录,可补传世文献记载所缺。从蝗灾卜辞分属宾组、历组、出组和何组可知,这些蝗灾大致发生于商王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

之世[注]甲骨文的分组分类及断代依据黄天树的《殷墟王卜辞的分类及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蝗灾发生的月份有殷历二月和六月,分别大致相当于公历的7月和11月,跨后世的夏、秋、冬三个季节。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蝗虫有的年份一年可能发生三代,这可能与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有关,也不排除气候异常,该年冬季是暖冬的可能性。商人似乎意识到旱灾易引发蝗灾,阴雨对蝗灾具有抑制,或消弭的作用。殷商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商人有意或无意地选择的结果,客观上有减少蝗灾危害的作用。从甲骨文中一些“秋”字从蝗虫之形,又从火来看,似乎当时人们已知道利用烟火驱杀蝗虫。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 石声汉. 农政全书校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2 周尧. 中国昆虫学史[M]. 北京: 昆虫分类学报社, 1980.

3 邹树文. 中国昆虫学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

4 倪根金. 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J]. 历史教学, 1998,(6): 48~51.

5 游修龄. 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94~100.

6 章义和. 中国蝗灾史[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7 吕国强, 刘金良. 河南蝗虫灾害史[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8 彭邦炯. 商人卜螽说——兼说甲骨文的秋字[J]. 农业考古, 1983,(2): 309~314.

9 范毓周. 殷代的蝗灾[J]. 农业考古, 1983,(2): 314~317.

10 于省吾. 甲骨文字诂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1829~1836.

11 常玉芝. 殷商历法研究[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 338~422.

12 王晖. 殷历岁首新论[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2): 48~55.

13 郭郛, 陈永林, 卢宝廉. 中国飞蝗生物学[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59.

14 郑云飞. 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J]. 中国农史, 1990,(4): 40~41.

15 陆人骥. 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J]. 农业考古, 1986,(1): 311~316.

16 吕国强, 邱强, 张云霞. 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上蝗灾发生与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J].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3(4): 40, 45.

17 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3.1113~1114.

18 陈奇猷. 吕氏春秋新校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485.

19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390.

20 董恺忱, 范楚玉. 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47.

21 陈文华. 中国农业通史·夏商西周春秋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22~34.

22 彭邦炯. 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563.

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

本文发布于:2024-02-14 17:2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902887266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殷商中原地区蝗灾探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蝗灾   发生   蝗虫   商人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