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那兹)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
[1]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主要是用来净化如意湖里的水质,额定日处理水量最高可达2万吨,如意湖里有水流经湿地公园后,水质就可得到净化。该公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60亩),约六分之一个碧沙岗公园大小,是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工程。
湿地公园在CBD商务内环路与南北运河交叉口东北角,免费供市民游玩,市民可乘坐7路、206路、K206路公交车在商务内环路九如路站下车,沿内环路逆时针步行300米;或乘坐47路车到黄河东路九如路站下车,沿黄河东路逆时针步行350米即到。
郑州湿地公园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 位于商务内环路和外环路之间、
南运河的东侧,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郑东新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公园是郑东新区首次大规模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公园和生物环境教育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城市生态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能力最大的人工湿地工程之一。于2006年5月份投入运行。
在郑东新区CBD的中心,有一个美丽的人工湖,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湖,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如意湖的水质进行净化。
湿地公园体现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净化水质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过滤、洒药等污水处理办法,主要利用植物的化学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及填料的物理作用,吸收或者分解污水里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使水体得到深度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湿地公园日标准处理水量为一万吨,CBD如意湖得蓄水量约有26万吨,粗略计算,湿地公园一个月就能把如意湖的湖水净化处理一次,原来如意湖湖区浑浊发绿的水体经过湿地公园处理后变得清澈湛蓝。
湿地公园是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处理先锋技术,不但具有生态环保的功能优势,而且建设成本、运
行管理费用低廉。经湿地公园处理后,流回如意湖的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使如意湖的水体常年可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湿地公园不仅具有水处理的净化功能,而且整个工程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利用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和水,又为城市环境营造了一处美丽的休闲观赏景区。
实践证明,湿地公园对CBD如意湖的水体净化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湿地公园同如意湖已成为郑东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1]
中文名称:
湿地公园
英文名称:
wetland park
定义:
"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
湿地公园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1]: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湿地处理常规方式分类
表面流人工湿地(FWS)
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增加停留时间,以蛇字型流向设置,以保证布水均匀和一定的推流效果。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水流死区。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处率≥90%。
在该系统中,废水在湿地的土壤表层流动,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m)。与SFS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潜流式生态床(SFS)。
填充炉渣等水力传导性能及吸附性能良好的填料,生态床上部种植常绿水生植
物,通过介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强化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
床体规格 :长宽比影响BOD ,TSS和氨的去除 ,较大的长宽比较好 ,一般为 4∶1。
在SFS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FWS系统略高。该系统去处氮、磷和SS效果较好。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填充煤渣等吸附性强的填料,去除无机磷与总磷的效果较好。
综合生物塘
综合水生生物处理,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外,具有生态和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其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意几点。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三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设计,要从湿地本质考虑,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从植物特性上考虑,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楸树、黄连木、乌桕、苦楝、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此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3]
本文发布于:2024-02-13 18:3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820790248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郑东新区湿地公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郑东新区湿地公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