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夹紧双腿)
龙源期刊网
浅谈余光中在戏剧翻译中采用的归化策略
作者:冯亚南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翻译家余光中强调在中文日渐“欧化”的背景下保持中文的韵味和独立性,他在翻译中多采取归化的策略。余光中主张翻译应突出原作的“原意”,而非一味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和表意对应。为深入理解余光中的翻译观点,本文以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的英译本为例,从文化词中译的角度分析了他在剧本翻译中对归化策略的运用,及其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他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从保持中文“独立性”和戏剧舞台效果的角度来看,余光中的归化策略运用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中文欧化 归化策略 文化词翻译 《不可儿戏》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不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障碍,正如王佐良所说:“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本文采用的是奈达(Nida)的文化分类标准。他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1.生态文化;2.物质文化;3.社会文化;4.宗教文化;5.语言文化。下文将对《不可儿戏》中的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社会文化及其翻译
社会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物称谓、风土人情、政治经济、节日习俗、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不同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译者要想达到与原作相同的表达效果,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下选取了余光中对《不可儿戏》中政治文化词和特殊背景信息等的翻译:
1.政治文化词的翻译。谈论政治是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日常社交中的重要话题。王尔德在《不可儿戏》的第一幕中描写“欧姨妈”审问“华任真”是否符合自家择婿标准时,就问他支持哪个政党。对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英国的政体和政党都是相对陌生的信息。对此,余光中在翻译时显然考虑到的戏剧的演出效果,并没有选择解释或者加注的方式,而是直接译出原意。
“Lady Bracknell:Both, if necessary, I presume. What are your politics?
Jack:Well, I am afraid I really have none. I am a Liberal unionist.”
“巴夫人:必要的话,我想,两样都有份。你的政治立场呢?
杰 克:这个,只怕我根本没什么立场。我属于自由联合党。”
本文发布于:2024-02-13 13: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80141648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余光中在戏剧翻译中采用的归化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余光中在戏剧翻译中采用的归化策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