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有梅无雪不精神)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
日期:2009年10月—2010年1月
指导老师:吴银
组长:杜海灯
组员:王瑜 冯金兰 陈丽梅 蔡周全 陈欢道 吴挺技
吴坤袖 林湫樊
<一>课题的确定:
对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很多人都很容易混淆。读了《红楼梦》,也想对里面这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所以我们组就开展了这次调查研究。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的性格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
<三>课题的研究步骤:
1、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定相关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调查。
3、将回收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4、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5、将多方采集的资料进行最后的整理并制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到图书馆进行有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收集。
2、通过电脑网络对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资料进行采集。
3、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有关资料统计。
<五>预期结果:
通过这次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使她们的性格特点活在人们眼前。
1
<六>
活动时间 活动人员 活动内容
撰写开题报告
拟定调查问卷
资料采集
进行问卷调查
资料整理、分析
撰写论文
2010年1月 杜海灯
<七>附录:
一、调查问卷
1、你觉得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
林黛玉好 67.3% 薛宝钗好 22.7%
2、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地位高?
林黛玉高 31% 薛宝钗高 69%
3、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的性格更任性?
林黛玉 77.8% 薛宝钗 22.2%
4、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爱更感性?
林黛玉 85.5%% 薛宝钗 14.5%
5、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适合贾宝玉?
林黛玉 93% 薛宝钗 7%
6、你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如何?
薛宝钗开朗大方有修养,林黛玉太娇气!娇气的女人往往会吓跑男人的!
撰写结题报告 讨论分析
讨论
活动方式
多种方式
2009年10月 杜海灯 王瑜
8-15日
2009年10月
17-27日
陈欢道 吴坤袖
冯金兰 陈丽梅
蔡周全 吴挺技
林湫樊
2009年12月 全体组员 分组进行
2
薛宝钗为人事故,懂得生活 林黛玉,纯洁,为爱而死,可歌可泣。
我喜欢黛玉.纯洁美丽,聪明可爱. 薛宝钗,无论是在家作女儿,还是出嫁为人妇,她都是榜样。聪明、大度、善解人意。
喜欢林黛玉,一个小女孩儿,有品位,会打扮,聪明,有资质,多招人喜欢哪。
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
薛宝钗是生活中真真正正的女人,林黛玉只能留在梦中。 对于林黛玉虽然是一位才学出众的女子,但她的性格却是不敢恭维。
有人说她心胸狭窄嫉妒心太强。但这也与她幼年的生长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她母亲是贾府的女儿,但她必竟是外姓,并且家道中落,无奈从小在势力虚伪的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期压抑的生活使她内心极度敏感,受到一点不公平待遇就会动气,感伤,和薛宝钗相比她应该是自卑的,宝钗虽然也是寄居贾府,但 她背后还有个薛府,而且薛母也在身边,贾府里的婆子丫环自然也会对她客气恭敬几分,而像黛玉这样聪明的人应该早就看穿,她和宝玉,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她和宝玉的爱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贾府那样的家庭宝玉的老婆绝不会是自己,从家势来看她早就已经输给了宝钗,所以最后才会让给人,她很小气动不动就哭泣且嫉妒心过强.总的来说是贾府造就了黛玉的悲剧, 她是一个既让人同情又让人讨厌的角色,同情她被迫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可惜了她的满腔才华。薛宝钗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而林黛玉真情真意不带假。好在两个人都是完美的,但不具可比性,一个是天上的,一个是人间的。
3
林黛玉
曹雪芹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黛玉的基本象征物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一株小草,由于神瑛侍者每日灌以甘露,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体。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林黛玉的容颜,被形容是“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西施般清瘦多情。虽然身体上多病,但她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的蒙师贾雨村说,她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元春省亲中,她随笔一挥即成的《杏帘在望》就把贾宝玉写的其他诗都比了下去。拿菊花诗来说的话,十二首菊花诗,大家都做了很多。结果,林潇湘第二,冠军是林黛玉。林黛玉的一首律诗《咏
4
菊》吟出了“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素秋心?”“素怨”“秋心”是互文。这个“素”字,不单单是平素的,“素怨”就是秋怨,素秋了。咏菊的意思都在里面了。自己写在了咏菊花诗里面有很多怨恨的寄托,自己自怜,满纸怨恨,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我的心情?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以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像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勇敢去追求的。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
5
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他。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佳,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喊出的最后一句话依然和宝玉有关:“宝玉,宝玉,你好——” 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她至少深爱过,恨过,她没有为别人而活。
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身受封建礼教教育的一个孩子,她严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用封建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在“宝钗扑蝶”中,薛宝钗很少见的表现出她的少女情怀。在薛家,她从小“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就懂得“为母亲分忧解劳”,开始操持家务了,因而成为薛姨妈的得力肱股,薛姨妈凡逢大事都要和她商量,把她看作自己唯一的依靠,还说:“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她那位既比她年长又是七尺男儿的哥哥在她面前真是无地自容;她见哥哥不务正业,深感忧虑,屡屡劝谏哥哥弃邪从正,后来
6
又让母亲安排哥哥去南方经商接受锻炼。薛蟠自己也说:“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她严格要求自己节俭朴素,有了花不肯戴,有了玩器不肯摆设,“屋里像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有了奢侈的食物不肯吃,说自己“命小福薄”,不但自己如此,还教导邢岫烟:“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 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她在王夫人面前的会做人。她在金钏之死的问题上,先安慰了王夫人,又讲了是下人的错,叫王夫人不必自责,让王夫人感觉到她的周到。说到作诗,她与黛玉各有千秋。一次,海棠诗社做诗,薛宝钗有两句诗,的确写得不错:“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白海棠是很白的,所以讲它“淡”。这个合辩证法,艳的东西,不一定红的才是艳,淡到极点了,白的,才感到花更艳。也符合薛宝钗的气质。她为人就做得非常地淡,非常淡里面表现她的艳。后面“愁多焉得玉无痕”,以玉来比白海棠,白海棠像玉一样,上面有露水,就像眼泪一样,你愁多了,上面当然也要有泪痕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7
不过就其社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宝钗作为一个少女,在一个很难接触到其他男性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她喜欢宝玉是非常正常的。比如由于马道婆使魔法,结果王熙凤和宝玉中了邪了,后来宝玉醒过来了。醒过来以后,当时大家很高兴,宝钗就开了个玩笑,说阿弥陀佛,如来佛真忙,不光要忙着讲经,还要忙林姑娘的婚事。她就开黛玉和宝玉的玩笑。而且还有一次,黛玉让贾母叫走了,宝玉都没心情吃饭了,匆匆忙忙吃完饭赶紧要走,宝钗说,赶紧让他走吧,要不他惦记林姑娘,林姑娘也惦记他呢,开这个玩笑。这两次玩笑反映出来,一方面宝钗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表现出来潜意识里面的她的那种封建道德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按照封建道德规范,女孩子根本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婚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在,就由长兄做主,兄长,所以薛宝钗觉得好没意思,幸亏有个黛玉,把宝玉拖住了。宝钗这种做法,她不是出于虚伪,而是非常真诚,就是她真诚地对别人冷漠,也对自己冷漠,因为她本来就是一块大石头。她那两个玩笑开得,实际上会促进黛玉和宝玉的感情,这些地方也就是说,在生命意识上,在爱情观上,在人生的价值观上,宝钗不如黛玉。因此曹雪芹只能让她住在蘅芜苑,蘅芜苑就是恨无缘。不可能有缘分,尽管他们离得很近,就像两座山一样,你可以看见我,我可以看见你,但是咱们走不到一起。
总体感知
林黛玉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
8
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两个女孩子,是黛玉比宝钗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宝钗比黛玉强。因为这里面涉及一个美学上和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作为艺术评判,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少女的艺术形象,它在塑造上,难分高下,都是非常成功,非常经得起咀嚼的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薛宝钗这个人物更难刻画,就是说一个艺术家,你要把它写得让读者让观众,老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是最高明的。因此从艺术评判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都是极其成功的形象。然后我们从道德评价来讲。道德评价,我觉得黛玉要比宝钗强。我们很清楚了,这是她们的象征之物所决定的。因为往宝钗身上读者有许多误会,被曹雪芹引入了误区。但是宝钗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冷酷无情,而且她不仅是对别人冷酷无情,她也对自己冷酷无情。有的人是被迫的,变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而宝钗是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作为一个牺牲品,放在了祭坛上。所以在道德评判上来说,钗不如黛。最后从生活评判,黛玉感性,宝钗理性。
林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
薛宝钗是智慧型,含而不露,游刃有余。褒也罢,贬也罢,却总是一时难以看清说透的。
薛宝钗对人八面玲珑,周到细致,让人如沐春风。
如果说林黛玉的爱情是心灵的爱, 那么宝钗的爱便是头脑的爱单纯的黛玉,要的只是宝玉的一句话,一颗心。 但聪明的宝钗,却知道宝玉本人并不是关键,决策的权利,本不在他手中。于是,当黛
9
玉的心一天天走进宝玉的心时,宝钗的身影, 却一天天走进老太太的心。
其实,从理性上说,宝玉并不是她理想中的完美男性,对他,她时不时,露出一缕嘲讽轻视。也或许,她对宝玉的爱中本来就有有些母性的成分。她相信时间会消磨宝玉的孩子气,相信自己可以将宝玉领上正途,就像古代的那些贤德的妻子。
林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宝玉既是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都不在她心头眼中。即使尊贵不凡的北静王,也不过是臭男人一个。宝玉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不能想象,黛玉是无法陪着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共度一生的,哪怕他在世人眼中是如何优秀。
但宝钗不同,即便不能嫁给宝玉,只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依然会是一个对丈夫忠贞不二,与夫君相敬如宾的贤妻。因为对她来说,理永远高过情。
<九>结题报告: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红楼梦》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于里面的人物印象颇深,特别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人公的印象尤为深刻。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自强果断深深的刻在了读者的眼中。
这次的活动使我们的组员受益匪浅,《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的争斗使我们更能明白古代的家族斗争。林黛玉和薛宝钗更是两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十>心得体会:
杜海灯:我对《红楼梦》很感兴趣,对里面的人物甚是喜欢。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为人处事颇有见解,所以这次的研究并不是很困难。在组员的讨论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感到集体力量的博大。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以微笑对待,因为我尽力了。
10
林湫樊:通过这次的研究,我进一步地了解了《红楼梦》中的两大美女,同时她俩也是典型的历史人物形象。研究的过程都可回忆的美好记忆,因为实在是太美好、太激动人心了。
吴坤袖:对于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的我,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从小就被我熟读,思绪游离在厚厚的书里,那是何等的一种过瘾。在这次活动中,更加了解和体会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活动中大家的集体协作,即快乐又难忘。
陈欢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学习,让我明白了《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是故事里的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把人世间应有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和谐的景象,她们更是《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
冯金兰: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让我对《红楼梦》里的人物特别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古典美女更加了解。在活动中也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不管怎样,我觉得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王瑜: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完成组长的安排的任务。经常与组员们共同出谋划策,为这次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我仍然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积极改正,尽我的能力做到最好。
吴挺技: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和组员们相处融洽,虽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但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使我受益非浅,让我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
陈丽梅: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认真的完成了组里分配给我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我组员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
蔡周全: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的
11
文采和意境也提升了我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爱好。
<十一>互评:
在我意识当中,林湫樊同学是一个不爱参与团体活动的人。起初,很难叫上他一起去活动,但经过我们全组的努力,他逐渐地融入整体,积极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杜海灯身为我们的组长,她很认真的工作,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正是由于她的精神,我才决定一起去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之中,我也看到了其他组员的努力与不泄,跟他们一组,我很幸运。
活动中的冯金兰,积极而又有主意,给大家出了不少主意,能积极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还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较难的工作,很好。
在此次活动中,蔡周全同学能积极、主动地为本组收集资料并完成自己的任务,她能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尽心尽责,但不足之处是不能扬长取短,望以后更加努力,从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为自己做到最好。
陈欢道同学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认真的去对待,并且很友好地和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在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陈丽梅主动收集资料,为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提供了许多的资料。她积极主动,不仅将分派给她的任务积极主动完成,还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喜欢乐于助人。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吴挺技同学起到了组织作用,他用积极的心态将我们组员共同组织在一起,使我们更加积极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手中的任务。唯一不足的就是,性格不够活泼,但他仍然是非常尽责的。
陈丽梅在这次活动中,乐于助人,工作细心、负责、不怕困难,积极完成组里安排的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瑜她在这次的活动中,自觉的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帮助同学,
12
尽心尽责,默默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热心地帮助他人完成。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吴坤袖的表现良好,她在小组中担任各项工作,这个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并没有抱怨且按时完成了小组安排的任务,并力求做到最好。此外,他的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优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吴挺技同学团结队友,乐于助人,按时完成队里所安排的任务,并且完成的很好。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王瑜同学工作认真,并很出色地完成了组里分配给她的任务。她乐于助人,在完成任务之余还热心地帮助组员完成任务。
指导老师评语:
能做为这个课题的指导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觉得理科生用这个课题非常大胆,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象吴坤袖同学从小就已经熟读了《红楼梦》。并且所有的成员都能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对名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觉得值了。而且整个过程中,每位组员都积极认真的思考、准备、制作调查问卷等等,虽然内容不能称得上全面,也不一定很精深。但是,他们经过认真“工作”之后完成出来的结论也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有他们独到的观点。而且大家经过团结合作,不仅是收获了一份对文学的新认识,也不仅仅是一次有利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宝贵的团队精神。
吴 银
13
本文发布于:2024-02-12 19:3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7377362652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评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