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2-12 15:12:1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山遥路远)

安全名词解释

安全名词解释

1、安全色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篮、黄、绿四种颜色。含义是: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

2、安全标志

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的、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记称为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作用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发生事故。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同样用四种颜色进行标识。

3、安全生产方针(共有三次变化)

第一阶段: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第二阶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三阶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人的基本安全素质

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

5、安全"三宝"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6、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被伤害。

7、五清

每天一小清、每周一大清、随干随清、谁干谁清、工完料净场地清。

8、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9、五查

查计划、查措施、查作业纪律、查三违、查精神状态。

10、三交

交安全、交技术、交任务。

11、四全

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全员。

12、三制

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保养制。

13、指挥性违章

各级领导、工作负责人、许可人、设计、监理、施工负责人,违反国家、行业、技术规程、条例和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规定及技术措施而进行的劳动组织与指挥的行为。

14、管理性违章

从事施工、物资、生产工作的各级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不按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公司有关规定和反事故措施,并

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的行为。

15、作业性违章

在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单位所制订的各项规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违反保证安全的各项规定、制度及措施的一切不安全行为。

16、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7、三级安全教育

站段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18、何为“不安全行为”

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19、什么叫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主要是对现场操作的工人讲的,如下行为都是违章作业的不良现象:

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等。总之,违反了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的作业行为都是违章作业表现。

20、什么是安全教育,它的基本内容

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端正态度,实现安全“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教育,增强职工法制观念,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规定,并认真惯彻执行,遵章手纪;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职工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安全生产不仅要树立“我要做”思想,而且要变成“我要做”;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学习典型先进经验既可使职工受到教育和启发,又可结合实际对照先进找出差距,使工作进一步提高,对事故“三不放过“接受教训、改进工作,预防发生重复事故。

21、什么是“五同时”原则

即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2、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

23、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

风险评价范围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风险评价

1、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

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信息更新

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3、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隐患治理

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

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安全名词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4-02-12 15:1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72193848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全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全名词解释.pdf

标签:风险   评价   生产   企业   教育   措施   作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