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我的世界变得奇妙更难以言喻)
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言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 adjust
and u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10 页
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经典名言(精选70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经典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
2、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王国维
3、有境界自成高格。——王国维
4、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5、人之有生,以欲望生也。欲望之将达也,有希望之快乐;不得达,则有失望之苦痛。然欲望之能达者一、而不能达者什佰,故人生之苦痛亦多矣。—王国维
6、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第 2 页
共 10 页
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王国维《读书的三重境界》
7、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8、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9、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王国维《人间词话》
10、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
11、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
12、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 3 页
共 10 页
13、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王国维《鹧鸪天》
14、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王国维
15、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16、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17、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18、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王国维
19、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拼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王国维《玉楼春》
20、两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
21、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第 4 页
共 10 页
22、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王国维
2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王国维
24、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王国维
2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26、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
27、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王国维
28、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29、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王国维《水龙吟·杨花》
第 5 页
共 10 页
30、教育不足造英雄与天才,而英雄与天才自不可无陶冶之教育。——王国维《观堂集》
31、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王国维《人间词》
32、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王国维
33、拼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王国维《清平乐》
34、本事新词定有无,这般绮语太葫芦。灯前肠断为谁书?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王国维《浣溪沙》
35、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王国维
36、海鸥应是未忘机,故人今有问归期。—王国维《浣溪沙》
37、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西沙·山寺微茫》
38、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
39、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王国维
40、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看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王国维《人间词》
第 6 页
共 10 页
41、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2、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王国维
43、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44、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
45、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
46、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47、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不可无内界后外界之知识,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应时地不同。……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溯其发达之次序,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理论之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上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而维持一生之生活;故知识之教育,实必不可缺者也。
48、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49、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第 7 页
共 10 页
科学上之知识。
50、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5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52、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53、重振短篇小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和合作,有赖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具体对策。同时更需要实力派作家的坚守阵地、甘于寂寞、勤奋写作,还需要更多的文学新秀的积极投身、淡泊名利、锐意创新。
54、在检视它的发展与走向、现状和问题的时候,人们强烈意识到:当下成果丰硕的乡村文学,原来只是在城里热闹着,农村的文学市场却几近成了一片沙漠,有报纸打出这样的题目:文学与农村要破冰!我们的作家怎样应对和改变这种局面,已成为当前文学界面临的时代使命。同时,鲁迅、沈从文、周立波、柳青特别是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以及文学思想,又一次成为人们重温和解读的对象。
55、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
56、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里,悲与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第 8 页
共 10 页
57、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58、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59、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60、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6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6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6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6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第 9 页
共 10 页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6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6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68、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69、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70、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第 10 页
共 10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13:3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629542140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