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改编剧再掀热潮

更新时间:2024-02-11 09:58: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白虎通义)

网络小说改编剧再掀热潮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再掀热潮 能否抚平十年之殇

现象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今年再升温

网络文学早已不再是新鲜名词,而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正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观众视线。自今年初以来,先是改编自《未央·沉浮》的《美人心计》在多个省市地方频道皆取得当地收视冠军,接着姚晨领衔的《和空姐一起的日子》(改编自《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央视开播取得不俗成绩。两部改编剧热度未退,同样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佳期如梦》与《泡沫之夏》则在内地与台湾两岸同时开播,尤其《佳期如梦》在世界杯以及《三国》等热门电视节目的夹击下取得了将近1点的亮眼收视成绩,可谓底气十足,进一步催热了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市场。与此同时,著名导演郑小龙明确表示将开拍后宫小说《后宫甄媛传》,张纪中则放出风声对网络小说《星辰变》有意向并打算邀林心如出演。种种这些都说明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热潮已经到来。

其实这已经是该领域的第二轮“试水”了。还记得10年前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吗?它的火热带动了我国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第一轮尝试。但由于对原著基调的把握不对,使得电视剧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成为观众口诛笔伐的对象。那次改编失败的经历,也使得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进入低谷。之后,几年内,网络小说成了很多人不敢碰的地雷,知名编剧宁可自创剧本也不愿意用改编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那么,一度沉寂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领域为什么在10年后的今天又再度掀起热潮呢?

原因

网络文学有优势,二轮试水不偶然

好的剧本是电视剧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那么,怎样的题材更合适则成为编剧们要思考的问题。而如今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晋江原创网的王赫男总编介绍,网络文学作为剧本的素材库有其自身的优势。第一,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可供编剧不同的选择。第二,能够及时根据观众的阅读心态做出自我更新完善。同时海量的作品可保证满足不同观众要求。这样编剧在选择时更能针对不同观众。第三,经典的网络小说不会褪色。目前比较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剧如《泡沫之夏》、《美人心计》等的原著都是前几年就已经为读者熟知的作品。

同时,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在去年出现拐点并引发第二轮试水也不是偶然。10年来网络小说始终在不断发展。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旗下一批专业的网络文学原创网站的成立壮大就是例子。更加开放、多元、娱乐化的网络文学文化提供了足够的原创文学素材。海量的读者既可作为潜在的收视率基础,更势必引起影视公司对网络小说改编的关注。

因此,当有了《双面胶》等成功的电视剧改编先例后,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观众市场被确立,对网络小说进行剧本改编也就逐渐被重视。于是随着2008年底拐点的出现并引发多部小说改编权的成功卖出,第二轮试水现象就此形成。“当然成功心理也在起作用。对网

络小说进行电视剧改编,只要有一个例子成功了,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尝试。”王赫男说。

局限

情节温和 节奏偏慢 改编难度大

虽然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不难发现,真正拍成电视剧的题材还是以都市言情剧为主。比如《和空姐一起的日子》、《佳期如梦》、《泡沫之夏》等。可见网络文学真正转变为影视作品还是有局限。

题材单一化还是问题。观众爱看的题材和影视公司感兴趣的题材,最终未必能拍出成片。比如近年来最受观众欢迎的惊悚玄幻小说《鬼吹灯》系列,虽然传出著名导演杜琪峰会投拍电影版,但始终没有下文。想其原因一是玄幻题材难以立项,再者想象中的宏大场面难以通过影视来展现。“若拍摄武侠、玄幻类题材的片子,投资、人力物力将会很大,而都市爱情题材则相对容易很多。”王赫男说。

另外,小说不等于剧本,改编有标准。据晋江文学城的影视编辑林林介绍,在一部网络小说改编前,会把描写心理、烘托氛围的语言全去掉,只保留主人公和情节主线,如果具有比较鲜明的故事和戏剧冲突才会推荐。否则情节温和、节奏偏慢的网络文学改编难度会很大。她介绍,瞬间倾城的网络小说《未央·沉浮》改编的电视剧《美人心计》能够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的戏剧冲突复杂而明显,这样编剧能更好把握。

前景

寻找平衡与加强沟通很重要

“这是一部诚意之作。制作团队非常忠实于原著,甚至在努力还原小说中的每一句对白、每一个细节、眼神和动作。可以感觉制片人在有些地方甚至比我更懂这个故事。”《泡沫之夏》小说的作者明晓溪对于改编后的电视剧有这样的感触。的确,对热门网络小说的改编是否忠于原著是永远的焦点。《佳期如梦》受到争议的最大原因就是电视剧改变了原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主线。然而获得作者赞同的《泡沫之夏》也没有躲开网友的批评。有人认为该剧为了宣传,在某些桥段生硬地搬用了原著的情节,忽视了对原著中的氛围、心理描写的表现,使得让不了解原著的人看不懂,甚至对主人公产生误解。看来想在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路上长久地走下去,寻找小说与电视剧在情节表现上的共通之处,并在观众的收视需求和影视行业的制作规则中找到平衡点,是双方都要完善的任务。

面对当下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二轮试水,王赫男在乐观中也表达了隐忧。“现在我们挺高兴。这种改编现象说明网络小说受到了重视,增强了互动性。但这毕竟是两个行业。在影视的专业需求上来讲,网络小说作者们并不具备对方专业的知识,比如在情节的处理上不是很符合影视行业标准。二者之间的沟通还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希望能够共同深入协作,把这方面的市场做活。”

李曦曦

观娱台:变通互融是桥梁

《美人心计》、《和空姐一起的日子》、《佳期如梦》、《泡沫之夏》……均是今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它们都是由网络小说所改编。在多部经典名著的翻拍剧和众多娱乐节目的夹击之下,这些电视剧却能异军突起,取得不俗的战绩,不得不让我们对网络文化的力量刮目相看。

还记得10年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记住了痞子蔡,记住了轻舞飞扬;而10年后的《美人心计》同样让我们记住了窦漪房,记住了刘恒。经过10年的沉寂,网络小说再次以强势形象出现在影视剧的市场上。强势回归的同时,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也在面临着“收视火,骂声高”的尴尬局面。怎样在网络小说和影视剧之间取得平衡仍将是个大问题,而变通互融终将成为连接网络小说和影视剧之间的桥梁。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人们阅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小说的海量素材和不乏佳作的特点,也让其成为了众多影视剧取材的源泉。但这座“富矿”要如何挖掘,却需要编剧和导演们多费一些心思。

改编网络小说并不代表一本万利,能否将剧情拍得符合读者想象是件技术活。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在阅读优秀的网络小说时,已经在作者营造的语言氛围之中进入角色,对书中塑造的角色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而在其观看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时,就会与自己心中的形象进行对比。此时的观众其实是在看过“剧本”之后再来观赏电视剧,这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影视剧观看,观众不是抱着观赏的态度,而是审视的心态,这就使得改编后的影视剧要赢得观众的满意是难上加难。如何找到和书中形象贴合,又能满足观众想象的演员成了改编的一大难点。

纵观当今的网络小说改编剧,都市言情剧占了大部分,而其中对于现代生活的表现也是一个敏感地带,恰如其分的表现会让观众大有亲切之感,可要是偏离了生活,现在的观众又岂是好忽悠的?优秀的网络小说在为影视剧提前进行了人气铺垫之外,也让影视剧的制作无形之中聚集了众多监督的目光。

在当今全民网络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写手,网络上也不乏穿越古代、表现现代的佳作。影视剧的创作与其在屈指可数的名著之中翻来覆去地翻拍,还不如在网络的世界之中开辟一片新天地,借鉴网络小说的新颖选材角度。同样,被选作影视剧改编的网络小说,也应该为了影视文化做一些变通,经过有针对性的再加工,通过另一种有效的途径再现小说中的成功之处,这样才能使网络小说和影视剧之间真正达到互通互融。(武林丽)

网络小说 改编剧的传播策略探析

——以《美人心计》为例

余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小说辐射面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机构开始向丰富的网络小说资源库寻求优秀的故事脚本和创作灵感。本文以2010年影响较大的一部网络小说改编剧《美人心计》为例,结合网络传播和电视剧传播理论,通过分析该剧在题材选择、剧本改编、营销宣传等一系列电视剧生产发行环节所采用的传播策略及其达到的传播效果,总结出适合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传播路径,为未来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网络小说 改编 电视剧 传播策略

早在十年前,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带动了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第一轮热潮。当时由于对网络小说的传播特点把握不明确,仅仅对小说情节和语言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缺乏适合影视剧传播的有效传播策略,使得改编剧既没能延续原小说的网络文化特质内核,又失掉了影视剧本身应有的戏剧张力,沦落为观众尤其是原著书迷口诛笔伐的对象。从2008年兴起的新一批网络小说改编剧,在从文字到影像、从网络到荧屏的转化过程中,无论是对网络小说和电视剧传播特点的认识,还是采取的传播策略,都显得更为精准和成熟。其中,改编自《未央·沉浮》的《美人心计》无论在收视份额还是引发的关注讨论上都表现得较为突出,是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得较为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该剧在上海地面频道首播第一天,高达6.1%的开播收视率即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大结局收视率更是接近10%,成为当周上海各频道收视冠军,随后在广州、武汉、杭州、长沙等地面频道以及港台地区的播出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此外,在网络同步直播平台上同时观看的观众超过了27万人,而日韩播放权的高价卖出,也足以见得该剧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其实单从艺术水准评判,该剧的质量并不算上上乘,之所以能够在还未上星播出时就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是因为该剧在整个制作发行过程中,无论是题材选择、剧本策划、演员选择、服装道具制作,还是前后期的营销宣传,每一环节都是在认真分析受众群特征、准确把握受众心理的基础之上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从而使其更广泛地为受众所接受,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剧本选择——熟悉题材陌生化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传统的文学类型在网络上得以无限细分和创新,衍生出大量新颖独特的故事题材,大大丰富了传统的文学样式和叙事视野。而如今的电视剧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已超过400部1.3万集,对剧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原创编剧市场的发展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种情况下,向丰富的网络文学资源库寻求源头的“活水”,与那些经历过市场检验、已拥有广泛受众基础的网络小说“联姻”,是影视剧制作机构解决原创剧本匮乏问题、规避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 《美人心计》选择的就是观众熟悉、已经形成一定“类型化”叙事结构、拥有稳定收视市场的古装宫廷斗争题材。该剧以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经历为主线,串起了后宫妃嫔间的尔虞我诈和大汉江山的权位之争。剧中权位争夺、姐妹反目、多情帝王等宫廷斗争剧中惯有的叙事元素均有所体现,符合受众对宫斗剧的特定认知和期待形成了一套“具有联想关系的公认套路”,在这样一个已提前被观众熟悉的定位下“观众可根据开始确认的类型而产生特定的预期,从而据以确定自己对它的反应”。[3]选择市场和观众熟悉的题材可以“向观众提供一系列所期待的快乐,调节并激活对类似文本的记忆以及对当前文本的期待”[4]通过满足预期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然而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传播学领域同样适用在这里效用是受众的心理感受观看某部电视剧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观众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的某种反应但这种满足程度和兴奋程度会随着同一种刺激的反复而逐渐减少反映到现实中就是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高。因此如果选择的题材和叙事套路是观众过于熟悉的必然会使观众失去观看的欲望和兴趣。《美人心计》在这一点上显

然比同期的其他网络小说改编剧略高一筹当其他改编剧均为减小成本降低风险而着眼现代都市题材时《美人心计》却选择了《未央·沉浮》这个故事时间设定在几千年前的汉朝的历史题材小说首先在时间上与现代生活拉开了距离。其次是人物的设定汉朝400多年的国祚中吕雉、卫子夫、赵飞燕等都为后人所熟悉也不乏文学影视作品的详尽刻画而《美人心计》却选择了窦太后这一史书里名讳不详的人物其实也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手法。窦太后历经三朝曾两握虎符对“文景之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史料以及过去的文学影视作品对窦太后的功过是非描述得并不多其生平经历、性格特征等都存在极大的戏剧发挥空间。选择《未央·沉浮》这个第一次从多性格侧面全景式描写窦氏一生的故事作为《美人心计》的蓝本突出窦太后的智慧谋略和大气隐忍突破了其干涉朝政、霸道专权的固有形象对观众来说有新鲜感更易勾起好奇心。另外在叙事套路上《美人心计》虽然借用了宫廷斗争戏的类型化外壳却没有局限于后宫女人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惯用戏码而是加入了当下流行的谍战、争天下、家庭伦理等新颖的故事桥段使得整部剧既在类型之内又出乎意料地生发出新的意义打破了观众的定势思维使得整部戏从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形成了新的收视期待。二、剧本改编——小众内容大众化由于网络小说与电视剧分属文字媒体和视觉媒体二者的传播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面向的受众群体也不尽相同。从接受方式上看网络小说是由个体单独阅读的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注重个人的内心体验而电视剧通常是在一个家庭或集体当中由集体成员小范围共同观看注重群体的情感渲染从受众数量讲一部网络小说的读者能超过千万就说明很有人气了而一部电视剧如果只有一千万观众则算不上成功之作从受众结构上看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16—3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为中坚力量其中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读者群年龄在12—35岁之间[5]且以学生为主而电视剧的受众群无论地理分布还是年龄层次都比网络小说宽泛很多。因此比之网络小说电视剧面向的是更加大众化的受众群和更为开放的收视方式需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场景营造等各方面更多地考虑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接受能力。比较《美人心计》和原著《未央·沉浮》不难看出影视剧改编为了迎合大众所做的努力。首先是增加人物丰富情节。原著由于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人物不多格局不大情节线较单一而电视剧为了增加可看性增加了猎户、嫖客、小市民舅母等多个人物使得情节线索大幅扩充人物和故事构架更加饱满。第二原著中对人物造型和场景并无过多描述电视剧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历史考据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制作了大量华丽精致的汉服和配饰又投资数千万打造了汉代宫殿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性也增加了一个值得观众品评的话题。第三小说为了增强人物内心的矛盾让窦漪房的感情波折于几代君王之间而电视剧则淡化了窦漪房感情中的犹豫强化了她与汉文帝之间的爱情主线又将汉惠帝与窦长君合二为一塑造了一个“为爱放弃江山”的痴情帝王形象迎合了广大女性受众的爱情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该剧还增加了多条其他人物的感情线以及吕后和窦漪房对其子女不被理解的母爱展现了一副皇权心计下的情感众生像演绎出“一切争斗都是为爱而起”跳出了以往宫斗剧“为了权力背叛爱情”的俗套。因此有网友评价“以前的宫斗剧跌宕起伏看下来至始至终的感觉都逃不脱‘荒凉’二字而整部《美人心计》看下来我记住的是温暖与感动。”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民众把电视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现实人生寄托在电视剧的人物身上而且用电视剧人物的人生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6]于是在这个情感浮躁的时代《美人心计》用一种专一隽永的爱情迎合了人们对真情实感的渴望满足了受众对理想爱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追求。而剧中衍生出的关于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的处理也成为了观众自身生活的现实指导这些古今共通的永恒话题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让观众不禁置身于剧中调动起心中共同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电视剧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三、营销宣传——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网络小

说改编剧取材于网络从其诞生之初就不可避免地携带着网络文化的基因仅仅借助小说在网络的名气、单纯寄希望于将小说读者转化为电视剧观众显然不够只有在电视剧制作发行前后期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同步性通过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的引导线上带动线下才能发挥其先天优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美人心计》从立项之初的网络票选演员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爆料”再到后期参与网络口碑宣传并带动线下宣传都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和网民的需求特征提高了传播效率实现了电视剧的有效传播。1、网络票选演员利用粉丝的群体传播《美人心计》在开拍前夕就借助新浪平台号召网民投票甄选女一号声明要“真正做到广纳群众的意见”候选名单上列出了 20位活跃在两岸三地甚至韩国影视圈的当红女星。 此次网络票选活动充分发挥了明星粉丝的群体传播作用粉丝们为了帮助自己喜爱的明星赢得票选利用论坛、贴吧以及QQ群等网络传播工具自发地进行群体内传播从而扩大了电视剧的宣传范围。而最终确定的演员名单也基本符合网络票选结果为网民带来了一种参与式快感提高了网民对电视剧的期待。2、博客论坛自我爆料巧妙设置议程《美人心计》总制片人兼编剧于正从2009年5月开始陆续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与该剧有关的信息先是贴出几张照片暗示演员挑选意向随后陆续在博客中透露剧本进度以及确定的演员名单而女一号人选更是在开机前两天才松口公布将网民们的好奇心提到了最高点保证了网民的持续关注。7月2日正式开拍后于正几乎每隔2—5天就发表一篇博文公布演员的定妆造型、讲述幕后花絮、赞扬演员的表演和剧组人员的工作使得《美人心计》还未播出就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在百度年度内地电视剧排名第六仅位列于《士兵突击》、《武林外传》、《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热播剧之后。2010年3月电视剧开播后于正更是随着播出进度在一个月之内连发十几篇博文评价演员、评价剧情、自曝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此外还常常在自己的“百度贴吧”看帖留言。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通常是通过标题大小、篇幅长短、版面位置、报道频数等手段突出某一事件从而强化某话题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然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分散化以及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网民的自由选择性传统议程设置的效果被淡化但同时网络信息的可保存、可搜索等特点又为话题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技术可能。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博客文章、论坛讨论表面上看来只是个人化的情绪和观点表露但如果通过增加相关文章和帖子的数量、透露网民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以增加点击率和回复量来进行成系统的议程设置借助群体的力量保持话题热度的持续性则可以起到比直接新闻宣传更好的议程设置效果。3、网络节点的扩散网民二次传播带动收视网民需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动性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信息的人也不仅仅是寻求并使用信息的人而是参与传播信息的人。由于前期宣传的铺垫《美人心计》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了网络上的搜索和评论热潮。在百度中搜索“美人心计评论”可得1,500,000个相关网页在百度贴吧网友为该剧建立了“美人心计吧”其中的帖子数量超过130万篇发帖最高已经超过20万条点击数量接近40万。而在豆瓣网、Mtime时光网以及各演员的粉丝论坛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剧评和“打卡帖”[7]除了剧情和剧中人物之外讨论的话题还涉及到剧中的音乐、汉服配饰、汉代历史等周边领域。此外网友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了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为剧中人物手绘的卡通肖像、截取电视剧素材重新剪辑配乐的自制MV、翻唱或改编剧中的歌曲、用现代人视角解读的“窦窦升职记”以及大量根据剧中故事或人物改编创作的“同人小说”。上述行为实际上形成了对《美人心计》的二次传播这些先接触到电视剧的网友成为了新的信源。而在二次传播过程中片方虽不一定直接参与传播却可以通过不断回应网友的评价、整理报道网友的反馈等方式巧妙地利用这些新产生的“网络节点”将信息进一步扩散从而引起更多人对电视剧的关注引发新的收视热潮形成一种“病毒式扩散”的高效信息传播。结 论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是影视圈内新近开始流行的做法要想延续甚至超越网络小说本身的影响力制片方就必须在充

分把握网络小说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受众群的成员结构和心理需求选择观众熟悉、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题材类型用“陌生”的影像表达“熟悉”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利用“熟悉”的认同感与“陌生”的好奇感来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而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小说读者群与电视剧观众群的差异性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对小说进行更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改编从而获得更多观众的接受和认同。由于改编自网络小说网络理应成为改编剧进行宣传营销的第一阵地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受角色易转化等特点制片方要在认清网络传播特点和网民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充分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培养一批对影视剧信息敏感的网络观众再以这批观众为“网络节点”通过在线口碑营销扩散电视剧的影响力从而带动线上线下更多的收视度与关注度。

注释[1] 本文中的网络小说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即网络写手创作的原创小说。[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12城市电视剧周排行榜”[3]

约翰·费斯克.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第117页[4] 约翰·费斯克. 电视文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第109页[5]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电视剧年度发展报告(2005—2006)[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37页[7] 所谓“打卡帖”是指BBS论坛中每天一开的帖子类似于每天上班“打卡”。此处“打卡帖”是指剧集播放期间每日发表的对当晚播出剧集进行集中讨论的帖子。相比于传统的观赏全剧之后撰写的剧评“打卡帖”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更符合网络时代的传播需求。参考文献[1] [美]约翰·费斯克.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2] [美]约翰·费斯克. 电视文化[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3]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电视剧年度发展报告(2005—2006)[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4] 陈晓健. Web2.0时代的虚拟群体传播[J]. 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7(4)[5] 赵志立.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使用与满足”——一种新的受众观[J]. 当代传媒. 2003(1)[6] 谢新洲.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 蒋述卓李凤亮. 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作者余力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2010级硕士研生

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热播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的数量和读者群都在急速膨胀中,它不断扩大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吸引着众多的影视制作机构,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不过网络小说在网络盛宴下也隐藏着危机,在把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这一创作过程中如何使改编作品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是真正满足观众内心深处崇尚英雄、追求理想、价值和感动的这种审美取向,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与影视创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传播学视角

近些年来,声势如虹的网络文学日渐引发了影视业的重视。在近段时间热播的影视剧中,随处可见网络小说改编的影子。从现代家庭情感剧《蜗居》、《裸婚时代》到古装宫廷剧《美人心计》、《倾世皇妃》,从现实题材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到古装穿越剧《宫》、《步步惊心》,从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到青春言情剧《泡沫之夏》、《千山暮雪》,网络小说犹如一座剧本的宝库让人眼前一亮。就连一些知名导演也开始钟情于网络文学,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以及陈凯歌导演的新作《搜索》也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这些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拉动着视频网站的人气和点击率,引发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缘何受到观众们的如此青睐,笔者拟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热播:传受双方心理的极大满足。

(一)从传者角度看,平民也可以成为“意见领袖”

网络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畅所欲言的平台,而网络小说的出现使得普通人也可以不用任何成本付出就可以成为“作家”,这些网络作家同样也能真实的体验到现实生活中著名作家“一人写书万人读”的感受。网络写作摆脱了水平与内容的限制,它所提供的隐秘空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无拘束地轻松开始自己的写作。每个网络写手都会体验到“被回应”的“存在感”,此时现实中寂寂无声的平凡人也有可能在网络上得到大家的赞美、肯定,受到无数忠实“粉丝”的追捧。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平民话语权在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施展。而在网络小说影像传播的过程中,最容易被导演、制片人、影视制作公司相中的一定是那些人气高、点击率大的作品。一个高人气的网络作家往往拥有一批追随自己的忠实“粉丝”,他的作品一经更新就会被网友或者粉丝们广泛阅读进而通过其作品来影响他们,可见,网络写手在网络小说的传播过程中由起初的平民身份逐渐成为了“意见领袖”。所谓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1]一般来说网友“粉丝”非常认同与信任他所追随的网络作家,并由此爱屋及乌的认同并期待该网络作品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见“意见领袖”在其网络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是起核心作用的,既提高了作品的传播速度,也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而许多影视制作公司正是瞄准了网络写手“意见领袖”在两级传播中的号召力,才会不惜天价购买这些网络小说的改编权投拍成影视剧。网络小说在网络上火爆之后被改编为影视剧,自然会引发众多网络小说迷的关注,这无疑相当于为改编影视剧做了前期宣传,有了网络小说作品的高知名度与写手本人的人格魅力作为基础,改编上映后的影视作品自然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关注,这更是影视作品高收视率的保证,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从受众角度看: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题材的多元丰富性、内容的高度生活化,完美地迎合了受众的审美需求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中定性地解释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个人,把它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给予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这个理论强调了受众的能动性,突出了受众的地位,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受众个人的需求和愿望。网络平台具有包容与开放的特性这使得传统的文学类型无限细分或者不断创新,进而衍生出多种多样新颖独特的故事题材,不但扩大了小说的叙事视野,也使得传统的文学类型变得丰富多样,海量的网络小说作品满足了不同读者的要求,不论是何种审美口味的读者都能在辽阔的网络小说海洋中淘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瓢饮”。过去,我们的影视作品往往承担着“文以载道”的使命,而如今在这个高呼娱乐的年代,网络围观渐成时尚,自娱娱人替代了沉重的社会承担。大多数的网络作品舍弃了传统作品中的厚重大气,沿袭了传统小说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的风格策略,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网络作品展现了现实中栩栩如生的普通生活故事,契合了影视剧这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对大众娱乐文化取向的呼应。当《蜗居》播出时,扣动了多少观众的心弦,很多“蜗居”在城市角落的打拼者惊呼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吗?《裸婚时代》中刘易阳和童佳倩身上又有着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这些来源于我们身边的故事通过小说的影像改编,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而像《美人心计》、《宫》、《步步惊心》等剧则是借用观众熟悉的、拥有稳定收视市场的古装宫廷斗争戏的类型化外壳,再融入当下比较盛行的谍战、争天下以及家庭伦理等新的故事桥段,让整部影视剧不出既定类型又融入新的情节,破除了观众既定的思维,形成了新的收视期待。这些成功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正是以多元丰富的内容题材,高度生活化的特征以及熟悉题材陌生化的处理手段成功的把握了受众心理,暗合了影视传播的规律,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

(三)从传受双方关系看:网络改编影视剧的参与式互动特征极大的调动了传受双方的

积极性,满足了大众个性化的需求

网络文学的盛行让“沉默的大多数”开始活跃起来,使人们成功地从以前既定的写作权力相对集中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迎合了他们抒发情感、表达自我观点的需求。互动性、参与性的阅读让很多读者有了“与小说血肉相连”的感觉。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上,读者可以随时留言,或是探讨文中的瑕疵、漏洞,或是讨论之后故事情节的展开,或是催促作者加快更新。他们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对小说、小说角色的看法,指出其优点与缺点,还可以猜测小说剧情或者参与写作,通过自发的接龙去完成一部作品,影响或者充实小说内容。网络作品的写作与阅读之间的自由、平等通过多数人的积极互动与参与得以实现,传统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关系得以改变,也就是说网络写手与受众、影视公司与改编的影像作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2004年10月28日中国第一部由影迷真正当家作主且集合了多数网民智慧的青春题材互动电影[3]诞生了,,名为《》,在全程的网络竞赛中,从网络小说的甄选到电影剧本的出台,从题材、导演与演员的选择到拍摄地点、背景音乐、宣传海报、互动首映式的选定,全部由网民投票参与,受众的自主权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饶雪漫在写作《左耳》的过程中,就注重与书迷“粉丝”的交流根据他们所反馈的自己心中最期待的结局来续写故事。有些读者架起了自己的摄像机,自编自演自导,展现出自我演绎的《左耳听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或者过一把导演瘾。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在宣传时,受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群体,以往传播中传受双方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在这里被打破传受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往往能汇集巨大的人气,这些成功的网络小说传受双方参与式互动的特征使得作品能够及时根据观众的阅读心态做出自我更新完善,这就使由这些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更能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和审美取向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二、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市场营销策略,巧妙的议程设置与网络二次传播由网络作品改编拍摄成的影视剧具有网络文化的基因,这是从其诞生就随身携带的,如果单靠作品具有的网络名气就期望把作品的读者转化为银幕前的观众,这种力量显然还不够强大。只有在电视剧制作发行的全部过程中都能极大地发挥网络互动性、开放性以及传播中的同步性,利用“意见领袖”与议程设置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线上带动线下独特优势,才能达到完美地传播效果。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将受众互动参与融入进来。网络小说《和美女同事的电梯一夜》具有超高的人气被阳阳传媒高价购买并改编成网络剧《赵赶驴电梯奇遇记》[4]播出。原小说众多的读者“粉丝”为影视剧群奠定了牢固的观众基础,影视剧的制作由传统方式转换为拍摄与网络播放同步进行,采取互动方式听取观众意见,修改剧本并迅速拍摄。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演员视频聊天,根据投票确定剧情的发展方向。这充分体现了网友对议程设置的参与性。还有一些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网友为此剧及剧中演员建立贴吧,在粉丝论坛中发表剧评,制作出许多“衍生品”,一些网友通过截取电视剧片花制作MV,还自己动手绘制剧中人物的卡通肖像或者翻唱剧中歌曲,这些实际上都形成了对改编影视剧的二次传播,这些先接触到影视剧的网友成了新的信源。改编剧也正是采取增加网民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或相关帖子数量的方式来获得较高回复与点击率,以此形成系统的议程设置,凭借群体的力量来保证话题的持续高温,网民的二次传播带动了更好的收视,起到比直接新闻宣传更好的议程设置效果。三、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中存在问题分析虽然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但主要还是以都市言情与宫廷戏等题材为主。如果将“可改编”作为定性要求,能够进行改编的选题范围就大大减少了,那些受观众与影视公司青睐的小说题材未必都能拍成影视剧,例如在近几年广受大众喜爱的惊悚玄幻网络小说《鬼吹灯》,曾有传言杜琪峰导演会将其投拍成电影,但最后还是无果而终。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玄幻小说题材项较难,此外,此类小说中天马行空的幻想场面是很难用镜头语言来完全表达的,再加上投拍玄幻、武侠类题材的影视剧对人力

物力与资金的要求都非常高。可见,网络文学真正转变为影视作品还是有局限。另外,对原著的改编和制作水准的不一也降低了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可视性,改编影视剧是否与原著有出入是网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譬如广受争议的《佳期如梦》造成诟病的主要原因是电视剧中展现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主线与原著不符。而改编得到原作者肯定的《泡沫之夏》同样也受到众多网友的指责。有网友指出此剧为了宣传造势,生搬硬套了原著中的情节,没有注重表现原著中有关心理活动与场面氛围的描写,使得不熟悉原著的人无法明白情节内容,甚至还出现曲解主人公的现象。可见,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要想在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长久,需要我们尽力去发现与寻找网络小说和影视剧在情节表现上的互通之处,努力在影视业的制作准则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网络小说给传统文学与影视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它与影视剧的联姻前景是光明的,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小说将被改编成影视剧。不过网络小说在网络盛宴下也隐藏着危机,它使一些网络作家们容易满足于表面的点击率高、受欢迎,却使文化慢慢地偏离经典与权威。在把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这一创作过程中该如何去规避作品改编的劣势,使改编作品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是真正满足观众内心深处崇尚英雄、追求理想、价值和感动的这种审美取向,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与影视创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鲁捷.王粤钦.论网络文学概念及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

作者简介朱怡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网络小说改编剧再掀热潮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09:5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616729264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网络小说改编剧再掀热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网络小说改编剧再掀热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