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去公园的英文)
期末知识总复习
一、易读错的字
荻港(dí)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g) 遗嘱(zào) 炽热.....(càn)
凋谢(diāo) 濒临(bīn) 俯瞰(kàn) 深渊(yuān) 遏.....制(è)
倦怠.(dài) 娑娑.(su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颀.(qí)
弧.形(àn)有惊人句(“谩”同“漫”,空,徒然。)
六、古今异义词
或古义:有时。例:或.王命急宣。今义: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者。
至于古义:动词“到”和介词“于”。例:至于..夏 水襄陵。
今义:常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虽古义:即使。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今义:虽然。
疾古义:快。例:不以疾.也。今义:疾病。
良古义:实在。例:良.多趣味。今义:好。
但古义:只是。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奔古义:飞奔的马。例:猛浪若奔.。今义:奔跑。
秀
人也。古义:这,这个。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是今义:判断动词。.古义:真正,确实。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诚 大丈夫哉?今义:真诚,诚恳,诚实。
于色。古义:征验,表现。例:征.征今义:出征;征收。。古义:明白,了解。例:而后喻.喻今义:比喻。然后错误!
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例:惩.惩今义:处罚。
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例:曾.曾今义:曾经。破山河在。古义:国都。例:国.国今义:国家。七、一词多义
词语 句
绝.多生怪柏
绝
哀转久绝
.天下独绝
.良多趣味
.良
家富良马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释义
极,副词
消失,动词
没有能赶上的,形容词
实在,副词
好,优秀,形容词
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与
动词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负势竞上
.上
和,连词
一起,副词
向上,方位名词作动词
在上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行拂乱其所为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征于色,发于声,而.显露,流露
后喻
年且九十
.且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违背
同“弼”,辅佐
起,被任用
横柯上蔽
.
八、词类活用
类型
动词作名奔
词
形容词作名清
词
在空旷的山谷里
虽乘奔御风
.指飞奔的马
词语 例句 释义
回清倒影
.清波
名词作状语 空谷
空谷传响
..
形容词作动颓
词
夕日欲颓
.坠落
相与步于中.步
庭
霜
晴初霜旦
.人恒过,然.过
后能改
名词作动词
面
面山而居
.面对着
穿着铠甲,戴着头盔
言
簪
苦
形容词的使乱
动用法
锐
移
动词的使动动
用法
聚
九、文言虚词
性
聚室而谋曰
.使……聚
为
锐兵刃
.贫贱不能移
.所以动心忍.使……惊动
乱
使……锋利
使……动摇
欲辨己忘言
.浑欲不胜簪
.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用语言表达
插簪子
使……痛苦
使……颠倒错犯错误
下霜结霜
散步
介胃
介胃之士
..
词语
自
例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念无与为乐者
.释义
介词,在
连词,如果
代词,……的人
代词,……的事物
副词,于是,就
副词,终于
代词,代指愚公
副词,表示诘问
代词,代指愚公
代词,自己的
用来
把
任命
用
者
逝者如斯夫
.遂至承天寺
.遂迷,不复得路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独行其道
.所以动心忍性
.以顺为正者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以军礼见
.遂
其
.以
.
十、文言句式
句式 例句 句式说明
句前省略主语“三两岸连山
峡”
省略句
念无与为乐者
语中的宾语
急湍甚箭
“甚”后省略介词省略主语和介宾短
“于”
“惩”后省略介词惩山北之塞
“于”
句前省略主语“皇已而之细柳军
帝”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表判断
疾也
盖竹柏影也
判断句 此之谓大丈夫
北山愚公者,年且“……者”表判断
九十
此真将军矣
朝发白帝
飞漱其间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舜发于畎亩之中
甚矣,汝之不惠
天子为动
被动句
百里奚举于士
受者做主语
如太行、王屋何
固定结构
其如土石何
种动词性的固定结构,相“如……何?”是一“此……矣”表判断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为”表被动
表示动作“举”的承“……也”表判断
“谓”表判断
当于“把……怎么样”“拿……怎么办”
十一、重点句子翻译
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绿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色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潭,回清倒影。
物的影子。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穷的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高处和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远处延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天下最宽广居天下之广居,立天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其心性迷乱,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所以上天要赋予重大使命给这个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深受贫困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的内心受到震撼(而变得警觉),使他的性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甚矣,汝之不惠!
十二、古诗文默写
1.(2016·湖南益阳中考)大漠孤烟直,长记忆型默写
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2.(2016·浙江舟山中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2016·甘肃武威中考)鸢飞戾天者,忘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2016·湖北黄冈中考)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2016·陕西中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6.(2016·湖南常德中考)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7.(2016·贵州贵阳中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8.(2016·广西桂林中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0.(2016·江西中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1.(2016·江苏南京中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1.(2016·甘肃武威中考)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孤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2016·山东济宁中考)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2016·四川广安中考)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理解型默写
4.(2016·辽宁大连中考)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2016·湖北荆门中考)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确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便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2016·吉林中考)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2016·吉林中考)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诗来表达心意。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 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08:3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611887140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期末巩固复习教案与反思_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期末巩固复习教案与反思_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