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幽默的英语)
摘要
摘要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时是一组近义词,意义相近用法却不同。本文将从”古”、“老”、“陈”、“旧”的本体研究出发,力求对这组词进行深入浅出的辨析。结合留学生对于这组词使用上的偏误,真正以解决实际教学为核心,创造性的运用图表来进行教学。希望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组意义相近的形容词。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选题缘起、意义、创新之处及其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分别分析了”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的区别特征以及留学生在使用这组词时会产生的偏误。结合实际语料分析偏误类型。
第三部分:分别从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并结合上述本体分析,提出”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形容词”古”、“老”、“陈”、“旧”;辨析;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II
Abstract
ABSTRACT
“gu”,“lao”,“chen”,“jiu”( 古、老、陈、旧),in Chine,the four adjectives
are synonyms, they have very similar meaning but quite different usages. Bad on
the rearch on ontology, this paper will try to give a deep analysis on the four
words. Combine with the errors which foreign students always have on the words,
center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reatively u the diagram to conduct teaching. I
hope this can help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four words.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mainly introduce the reason why I lected this topic, the meaning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nd also including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 analyze“gu”,“lao”,“chen”,“jiu”( 古、老、陈、旧)respectively,including their meaning, ntence construction and pragmatics. Then combine with
the corpus, analyze the type of errors.
Third: from two aspects of learning subject and teaching subject,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he errors appear, and combine with above-mentioned rearch on
ontology, try to give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of“gu”,“lao”,“chen”,“jiu”( 古、老、陈、旧).
Key words:Chine adjectives “gu,lao,chen,jiu” ; discrimination,;error analysis;teaching suggestion
III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缘起、意义及创新之处 .................................. 1
1.1.1 研究的缘起............................................. 1
1.1.2 研究的意义............................................. 2
1.1.3 创新之处............................................... 2
1.2 研究综述 .................................................... 3
1.2.1 现代汉语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3
1.2.2 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4
1.2.3 “古”、“老”、“陈”、“旧”的本体及教学研究............... 5
1.3 研究的理论背景及语料说明 .................................... 7
第二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8
2.1 “古”、“老”、“陈”、“旧”的语义特征分析及命名缘由 ............ 8
2.2 “古”、“老”、“陈”、“旧”的句法分析 .......................... 9
2.2.1 能否受“不”修饰....................................... 9
2.2.2 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 11
2.2.3 能否“AA”式重叠...................................... 13
2.3 “古”、“老”、“陈”、“旧”的语用分析 ......................... 14
2.3.1 “古”、“老”、“陈”、“旧”与名词N的搭配................ 14
2.3.2 情感因素对其语用的影响................................ 15
第三章“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17
3.1 两两辨析 ................................................... 17
3.1.1“古”与“老”......................................... 17
3.1.2“古”与“陈”......................................... 17
3.1.3“古”与“旧”......................................... 18
3.1.4“老”与“陈”......................................... 18
3.1.5“老”与“旧”......................................... 19
3.1.6“陈”与“旧”......................................... 19
3.2 “古”、“老”、“陈”、“旧”的区别特征分析 ..................... 20
3.2.1 变化性质差异.......................................... 20
IV
目录
3.2.2“古”、“老”、“陈”、“旧”区别特征综述及其图表........... 21
第四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24
4.1 偏误类型 ................................................... 24
4.1.1 搭配不当.............................................. 24
4.1.2 成分缺失.............................................. 25
4.1.3 误用.................................................. 25
4.1.4 错别字................................................ 26
4.2 偏误原因分析 ............................................... 27
4.2.1 学习主体所造成的偏误.................................. 27
4.2.2 教学主体所造成的偏误.................................. 29
第五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31
5.1 教材编写的建议 ............................................. 31
5.1.1 注重层次.............................................. 31
5.1.2 注重语料.............................................. 31
5.1.3 注重练习.............................................. 32
5.1.4 注重图表.............................................. 32
5.2 课堂教学的建议 ............................................. 33
5.2.1 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出现不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
5.2.2 利用好本文归纳出的图表进行对比教学.................... 34
5.2.3 精讲多练.............................................. 34
5.2.4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教学.................................. 35
第六章 结语........................................................ 36
6.1 研究的结论 ................................................. 36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 ............................................. 36
6.3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1
V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意义及创新之处
1.1.1 研究的缘起
曾经和一个美国的留学生朋友在安徽黄山老街游玩,我在介绍老街的时候说道:“There are many old building in this street。”这句话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可以说是在这条街上有很多老建筑,也可以说是古建筑。当时留学生朋友就很奇怪,不明白“古”和“老”的区别,在他看来意思差不多,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古”,什么时候该用“老”。确实,“古”和“老”做形容词时语义很接近,在平时口语的使用以及与其他词搭配的时候,意思也很相似。除了这两个字,与之有相同情况的字还有“旧”和“陈”。比如,“新老局长在一起吃饭”这里就不能说是“新旧局长”。即使是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有时候也不一定能说清楚这四个字的区别。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前人虽然对近义词本体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大都表现为近义词辨析的词典,针对近义词辨析的对外汉语教材或者工具书则非常稀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时间相对短暂,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什么样的近义词应当归为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研究中;应该采取何种分类形式划分近义词;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这一选题就是从众多的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其中一组易混淆的字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参照高建英关于“回、还、归、返”这四个易混淆的“返回”类位移动词的研究方法,尝试着进行一下归纳总结。①况且,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古”、“老”、“陈”、“旧”这个四个字属于常用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常用字,有助于学生认读汉字,达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所以根据“古”、“老”、“陈”、“旧”这四个字的常用性和对其使用方法和语境的掌握对学习汉语的帮助,我们将根据其语义和搭配上的分析,来浅谈“古”、“老”、“陈”、“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希望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① 高建英.现代汉语近义词“回、还、归、返”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
第1章 绪论
1.1.2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近义词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一大重点,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思考,但成果多为进行两两近义词的简单辨析,以词典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易混淆字与字之间的辨析成果不多。此选题以“古”、“老”、“陈”、“旧”这四个具有相近意义的一类近义形容词为分析点,对于今后易混淆近义字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点新的研究视角。类似的研究视角如,高建英(2011)写的《现代汉语近义词“回、还、归、返”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分析》。
其次,此前没有学者将此四个意义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但此四个字确有意义相近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容易混淆出错,往往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老”和“旧”都简单地解释为“old”。因此对此“过去”类时间形容词的辨析也是对现代汉语近义词本体研究的一个有效补充。
最后,很多留学生易犯错的易混淆的词语并不是现代汉语近义词本体研究中的“近义词”。例如,“看不起”和“欺负”、“赶忙—赶着—赶去”等等这些并不是现代汉语近义词研究归入的范畴,但确实又是留学生易混淆的易犯错的词语。“古”、“老”、“陈”、“旧”就没有被任何一本书收录为一组近义词,因此,此选题的研究也能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二)实践意义
首先,关于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多为局限于笼统的教学法的研究,具体的辨析教学研究很少。近义词两两辨析多为本体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参考此类近义词本体研究成果。但是这样的运用往往效果并不好,甚至越辨析越混淆。因此,这一选题能够对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的工具书教材编写提供一个新的探索空间。
其次,“古”、“老”、“陈”、“旧”四字意义相近,很多中国人都不能很好地分辨个中区别。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会有学生在此产生偏误,产生疑惑。那么,此选题的研究会提供一个相对简单地直观地教学处理办法。此研究力求深入浅出,对此四字的本体研究辨析尽可能的深入,对其对外汉语教学则尽可能的简单易懂,不做过多复杂地语义分析。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实际的帮助。
1.1.3 创新之处
(一)首次将“古”、“老”、“陈”、“旧”这一组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研究
之前不管是现代汉语近义词本体研究还是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都未曾讲此四个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这四个字确有意义相近之处,在实际的教 2
第1章 绪论
学中确会产生偏误。因此,本选题将其放在一起研究是对现代汉语近义词本体研究及其教学的一次补充和创新。这是研究题材创新。
(二)利用图表来直观地辨析
前人的研究大都是两两词语的语义辨析,分几点来阐述,这是由于近义词之间语义的复杂性决定的。本选题将试图突破性的利用图表来对这一组易混淆词进行辨析。力求辨析结果直观易匹配易于运用。这是研究成果创新。
(三)首次将“古”、“老”、“陈”、“旧”归纳为“过去”类时间形容词
这是参照高建英的论文产生的想法,他研究的“回、还、归、返”这四个易混淆的动词为“返回”类位移动词。能够更加清晰有效地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本选题就大胆地将“古”、“老”、“陈”、“旧”四字也进行了归纳,以便后续研究更加有针对性。这一想法仍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后续将认真研究努力求证做出最合适地考量。但这确实也是本选题关于研究对象的一次大胆创新。
(四)研究力求“深入浅出”,落脚于教学
本文将对这一组易混淆词进行详细认真地分析研究,真正全面的解析这一组词。但是本文最终的落脚点是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最后的研究成果上会争取简单化直观化。对其辨析的结果会用图表来反映,并且图表分详细版和简化版。简化版就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针对留学生汉语层次的不同分层次的教学,甚至可以刻意地避谈某些区别以及用法,一切为了实际的语言交流。这是教学研究方法创新。
1.2 研究综述
1.2.1 现代汉语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时是一组近义词,都含有“时间久、过去的”意义。近义词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但一直以来,近义词作为同义词的一个部分,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受到了“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一学说的影响。较早提出“近义词”这一专业术语并予以特别研究的是孙常叙先生,他在提出“近义词与同义词是不同的类”这一观点,但这一观点并未被汉语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①此后仅有周荐先生和葛本仪先生先后撰有《近义词说略》(1990)和《现代汉语词汇学》(2001)支持了近义词不同与同义词的观点。但是,大多数学者依然支持近义词是同义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静在其《词汇教学讲话》(1957)中将同义词分为等义同义词、
① 孙常叙.汉语词汇[M].长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57
3
第1章 绪论
交叉同义词、近义同义词,把近义词归为同义词的一种。此后,王勤、武占坤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1959)中也把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这类看法非常普遍,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不存在意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因此建议把同义词归入近义词。如高名凯先生说:“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①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于近义词的划分有着不小的分歧。但应该看到的是:近义词确实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胡裕树先生就认为,近义词虽然意义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有种种细微的差别,应用上也不能任意替换。因此,搞清楚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区别就尤为重要了。在此,我赞同周荐先生关于近义词的观点:“近义词从字面上看,是意义相接近的一些词,从本质上看,则是所指不同而又在意义上有某种相近关系的一个词群”。“古”、“老”、“陈”、“旧”就是这样一组词群。②
关于近义词本体的研究相对较多,集中体现为近义词两两辨析的词典。如马燕华、庄莹(2002)编写的《汉语近义词词典》;张雍德、和秀红(1993)编写的《学生汉语近义词四用手册》;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同义近义反义组词造句多音多义字易错易混字歇后语谚语惯用语例解大全》(2013)等工具书。这类工具书将两两易混淆的近义词进行简单对比举例,一定程度上为近义词的学习以及教学提供了帮助。但是真正研究近义字的书籍则非常少,仅有孙云鹤和高明芬编写的《近义字辨析》(1981),对易混淆的汉字进行了简单的辨析。但其中并没有收录“古”、“老”、“陈”、“旧”四字。
1.2.2 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把汉语本体研究生搬硬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效果不好,深刻体现了“懂汉语不一定能教汉语”这句话。张博先生(2007)就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辨析应当放弃‘同义’、‘近义’这类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的标尺,真正转换视角,基于中介语词语混用的现实进行词语辨析,所辨析的对象就是‘易混淆词’”。刘乃叔先生、敖桂华先生编著的《近义词使用区别》(2003)一书就是关于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优秀代表,此书通过“试着做”、“错误举例”、“辨析”、“搭配”、“练习”五个方面对每一组易混淆的近义词进行讲解练习,对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了很好地指导作用。
学术界对于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杨寄洲先
①② 高名凯.普通语言学(下册)[M].上海:东方书店,1955.
周荐.汉语词汇新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4
第1章 绪论
生(2004)比较全面地提出关于比较两个词意义方面的异同,可以从两者基本意义、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入手;对比两个词语用法方面的异同则可以从词性、搭配对象、造句、构词能力、构形变化、使用场合、使用频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周莉(2004)从聚义角度着重分析了近义词的内部对比,比如:词义的范围、轻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对象、句法功能等方面,从组合角度举例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关系。许晓华(2007)分析了同义词的替换问题。于菲菲(2009)提出了近义虚词分析框架和近义实词的分析框架,提出近义词分析对比的项目视近义词的虚实来选择,并举出汉语学习者的使用偏误来加以验证。很多学者在研究近义词辨析的同时,依据学习者的偏误分析来提出有效地方法。如陈静(2009)针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偏误原因,辨析语素意义、设置语境、精讲多练以及结合中国文化,采取“考察词典释义、简化词义模式、分析归结异同”的辨析步骤。这些都对我进行“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用法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3 “古”、“老”、“陈”、“旧”的本体及教学研究
这四个字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本书或者文献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只是在字典词典里分别作了解释。“古”的语义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词条也较少,在《新华辞典》①中列出了5项语义,包括如下几项:
(1)时代久远的,经历多年的,作定语、谓语:古人、古画。
(2)真挚、纯朴:古朴。
(3)守旧固执
(4)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
(5)姓。
其中,(4)(5)项是名词,不是讨论的范围。其作为形容词与其他词的搭配,主要形成的是名物词。如:古道、古方、古国等等。也有少数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如:古板、古腔古调。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老”是词根,是一个核心属性的词。“老”的语义系统较为复杂,语义繁多。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老”这个词的语义就包含了17项,我们将其作为形容词的主要语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年岁大、经历长,跟“少”、“幼”相对,作定语、补语、谓语:老人、老干部、老得快、老太太、老两口、我的父母都老了。
(2)很久以前就存在的,陈旧的、历时久远的,与“新”相对:老机器、老区、资格老、我们不能忘记老传统。
① 参见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第1章 绪论
(3)过了适当时期的:菜炒老了、豆子老了。
(4)颜色深:这件衣服颜色太老了。
(5)(某些高分子化合物)质变:老化
陈作为形容词时,语义较为简单的,只有一项。
(1)时间长的,旧的:陈醋、陈年、推陈出新。
陈不仅可以和表示事物的名称搭配,也可以形容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如:陈酒、陈货、陈词滥调、陈年陋习等等。表示历经长时间的事物,变好或变坏。
根据词典的释义和实际使用搭配的语义分析,我把“旧”的语义特征简单归纳为以下几项:
(1)过时的,与“新”相对,不能重叠:旧式、旧俗、旧社会、旧房子。
(2)交往时间长的,有交情的:旧友、故旧。“旧友”、“旧交”一般用于比较文雅的场合,在口语中一般说“老朋友”、“朋友”而不能用“旧”。
(3)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作定语或谓语。:旧衣服、旧书、衣服旧了~
(4)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旧居。
由此可以看出旧的核心语义是过去的,与“新”相对的,有了变化的事物。
这些是字典对其的释义,并未将其归为一组易混淆词进行辨析。也有一些学者对其中的一个字、两个字或者三个字进行了分析研究。颜力涛、柳英绿的《“老”的认知隐喻分析——汉语文化——隐喻语法体系建构的尝试》一文就在“老”的基本义——“年纪大”上,通过对汉语词、短语、句法平面的考察,挖掘出汉字“老”的附加义、情态义、文化义。也有学者从汉英词语不对称性的角度对“老”和“old”进行了对比研究。左双菊(2004)写的《“老+N”和“旧+N”》一文从“老”和“旧”与名词搭配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从语义上看,“老”主要具有时间变化和自变性的特征,“旧”则主要具有性状变化和他变性的特征;语用上“老”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它可表示尊称、表昵称、表贬称或者戏称,“旧”则一般只表示“鄙视,瞧不起,不满”的情感。张习东则把这三个字依次进行两两对比辨析,说明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与区别。①
以上这些学者对于此类或者与此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分析都对我起到了很好地指导作用,从中借鉴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我要进行的“古”、“老”、“陈”、“旧”做形容词的用法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① 张习东.比较“古、老、旧”[J].人文丛刊,2007.
6
第1章 绪论
1.3 研究的理论背景及语料说明
本文不是“纸上谈兵”的通过现代汉语近义词本体的研究来辨析这一组近义词,还会通过大量的语料库资源寻找到对此有用的语料资源。从中分析“古”、“老”、“陈”、“旧”的语用情况及其偏误分析,落脚于真正的语言运用之中,从实践中来、到理论中去,最终回归于实践。语料来源有: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北大语料库、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这些不但涵盖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利于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与此同时我们会运用“三个平面”分析语言事实的方法。对语法现象的分析,不仅仅满足于语法分析,还要引进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胡裕树、张斌在 80年代初就倡导把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分析手段结合起来。①随着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三个平面”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分析汉语语法实际问题中,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也逐渐显示出来了。我们的研究也必须结合“三个平面”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借鉴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搜集关于近义词本体以及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专著、报告、学术文章等。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夯实基础。
①
胡裕树.张斌.胡裕树张斌选集[M].东北师范大学.2002
7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二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2.1 “古”、“老”、“陈”、“旧”的语义特征分析及命名缘由
“古”作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三个义项:①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②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③真挚纯朴:人心不古。从语义特征上看,“古”的义项①含有“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一核心语义,义项②指以前的风格,也是“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的古代的风格,义项③则是指某种心理状态,用“古”来代指古代相对朴实真挚的民风。
“老” 作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中有十个义项:①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不显老。②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④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⑤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⑥(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油菜太老了。⑦(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的太老。⑧(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老化、防老剂。⑨(某些颜色)深:老绿、老红。⑩排行在末了的:老儿子、老闺女、老妹子。“老”的义项较多,但都与“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一核心语义有关联。义项①“年岁大”指年纪大,是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义项②“对某方面富有经验”也是经过了过去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后熟能生巧导致的。义项③和⑤也是含有这一核心语义。义项④、义项⑥、义项⑦、义项⑧以及义项⑨也是经历了过去的一段时间后,最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义项④“陈旧”经过了过去一段时间后相对于“新”、“正常”而言有了变化,如:老机器。相对于“新机器”有了某种变化。义项⑥和义项⑦指蔬菜或食物生长超过了适当的时间而导致蔬菜老了或者菜老了。这里经历的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超过了其本该合适的时间导致其发生了变化。义项⑧“变质”同样是经过了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义项⑨“颜色深”也是相对于原来的颜色有了变化。当然,任何变化都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两者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义项⑩的用法有些特殊,用“老”来指排行最后的人,从年龄上来说最末的不如之前的“老”,有人甚至会觉得用反了。我们也经常把“老”用在“老大”“老二”身上。但其实正是因为经历了之前几个后(经历了过去相 8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排名最末的才是最晚出现的,也就是过了一段时间的,最“老”的。
“陈” 作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只有一个义项:时间久的;旧的:陈酒、陈谷子烂芝麻、新陈代谢、推陈出新。“陈”唯一的义项“时间久的;旧的”同样含有“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一核心语义。
“旧” 作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只有三个义项:①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旧时代、旧经验、旧社会。②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旧书、旧衣服、窗纱旧了。③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旧察哈尔省省会。“旧”的义项①和义项③同样如此,义项②则是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的。
通过以上对这四个字作为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语义:“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在这一核心语义特征基础上其中一部分演化出“产生变化”这一语义特征。这是能够把这四个字归纳为“过去类”时间形容词的语义基础,我们的研究只有建立在这一核心语义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合理便捷地展开。因此,笔者将这组易混淆的形容词命名为“过去”类时间形容词。
2.2 “古”、“老”、“陈”、“旧”的句法分析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有着形容词的一些用法,我们用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对这四个字进行分析。
2.2.1 能否受“不”修饰
性质形容词能够受“不”修饰。我利用北大语料库对这四个字与“不”搭配的语料进行搜集分析,发现“古、老、旧”都有受“不”修饰的用法,“陈”没有。
⑴ 省长朱森林前不久来到这里,有感挥毫:“古镇不古,新貌益新”。
【1994年《人民日报》】
⑵ 有些东西既不新又不古,只因时代变迁,已被淘汰,且又稀奇,因而也登大雅之堂。 【1995年《人民日报》】
⑶ 从古风盎然的礼尚往来到人心不古的自费和公款送礼,礼品似乎成了感应社会的一根“神经”。
【1994年《报刊精选》】
9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⑷ 他爱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感到道德沦丧,世风不古,因此他又反【报刊】
⑸ 大将体察他们的用心,甚觉人情不古,厚薄不均,不禁感慨万千。
【《源氏物语》】
⑹ 我总在晚饭后,留一些饭菜在饭桌上,给那些鼠辈享用,很快的就发现"今鼠已非古鼠""世风日下,鼠心不古"
【《林清玄散文》】
⑺ 甲:“奋发有为,必能胜任,足以挽回我国文化不古,振奋精神,整顿风俗,辅助教育。办理哏政,提倡哏学,广见哏心,发扬哏志,务取哏效,大展哏图,真乃全国大哏,天下满哏也!”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⑻ 【不古不今】指事物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中国成语大辞典》】
例⑪⑫中为“不”单独修饰“古”的用法,表示东西“不古老”。例⑬⑭⑮⑰都是跟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人心不古”、“世风不古”、“人情不古”等都是“名词+不古”的形式,来表示“什么东西不如古代时候纯朴”。例⑯则是修辞手法的表现,用“鼠”代“人”。至于例⑱的“古”与“今”相对,是名词的用法,这里不做讨论。
⑼ 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终于百炼成金,已是偶像的偶像。他就是不老的神话——刘德华。 【电视访谈鲁豫有约】
⑽ 人不能长生不老,却可以延缓衰老;人不能死而复生,却可以死而不灭。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⑾ 在这苍凉古老的荒原上,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统帅人马来此安营扎寨。
【1993年《人民日报》】
这里“不”对“老”的修饰意义很简单明了,现实生活中运用也较多。
⑿ 二次消费浪潮到来时,许多勤俭的城市居民不得不忍痛处理掉那些并不陈旧的黑白电视、单筒洗衣机、收录机。
【1994年《人民日报》】
对旧民主主义革命。
10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现实语料中并没有关于“不”修饰“陈”的用法,只有作“陈旧”一词使用时才能加“不”,如例⑿。
⒀ 左童新帽,外衣也厚实,脚上靴子也不旧。 【报刊】
⒁ 像大新这样的中型厂,机器设备是最新的,厂房设备也不旧,并且还有盈余,你说,哪个人不想动大新的脑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不”修饰“旧”的用法也较为普遍,意义也简单明了。
2.2.2 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
性质形容词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最常见的程度副词有“很”、“太”、“十分”。笔者同样利用北大语料库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古、老、旧”能够受“很”修饰,而“陈”不行;“古、陈”作为形容词不能受“太”修饰,而“老、旧”可以;“旧”能受“十分”修饰,而“古、老、陈”都不行。因此从与程度副词搭配的程度来说,搭配能力从强到弱是:旧>老>古>陈。
⒂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
【引自北大语料库】
⒃ 很古的时候就有中国居民在此聚居。
【1996年《人民日报》】
虽然我们日常汉语使用中很少用到“很古”,但在“北大语料库”中真实存在,意义也较为简单,相当于“很久很久以前”。其他相关搭配多为“很古老”、“很古怪”、“很古典”、“很古板”、“很古朴”之类的。
⒄ 克莱第三年我开始做助教了,我开始教书了就留了,其实美国人长得很老,那我其实--我没有胡子的话,看起来比他们小很多,所以我开始留。
【杨澜访谈录】
⒅ “所以我才想把它送给你,虽然它已经很老,但它会为你带来好运的,我不是终于也看得见了吗?”
【张小娴《情人无泪》】
“很老”的用法比较普遍,意义也较为简单。其他相关搭配多为“很老实”、“很老练”、“很老道”之类的用法。
“陈”不能单独受“很”修饰,除非词语“陈旧”才可以,如:思想很陈旧。
⒆ 这只洋娃娃显然很旧了,一身原本鲜艳的衣服早已褪色,有的地方已经 11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脱线破损。
【2002年5月新华社新闻报道】
⒇ 这页纸本来是不应该撕掉的,因为这是一部很旧的诗集。
“很旧”的用法也比较普遍,意义也相对直白。
程度副词“太”不能修饰“古”,至于“太古”一词意为“最古的时代”(指人类还没有开化的时代),作名词用法,这里不做讨论。与“古”相关的形容词搭配有“太古典”、“太古怪”之类的用法。
(21)最初你并不出色。你二十岁。比起干你这行的女子们,你已太老;二十岁,该是去死的年龄。
【严歌苓《扶桑》】
(22) 这围墙要倒,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它太老了。
【陆文夫《围墙》】
“太”能够修饰“老”,形容非常老。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还是较为普遍。
“陈”不能单独被“太”修饰,也只有作形容词“陈旧”时能被“太”修饰。
(23)面对世界经济改革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我们的课本太陈旧了。
【1998年人民日报】
(24)我手里的这本是低年级的,太浅了,也太旧了,很遗憾,我没有书能借给你。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25)或许,真是自己的脑子太旧了?门“砰”地一声开了,女儿闯了进来,打断了他的思路。
【刘军作家文摘《张伯驹和陈毅的交往(2)》】
“太旧”一词在现代汉语日常中运用也比较广泛,意义也很明了。
程度副词“十分”不能够直接修饰“古”,较多的使用为“十分古板”、“十分古怪”、“十分古老”等等用法。“十分”也不能单独与“陈”搭配,与形容词“陈”相关的只有一个用法:“十分陈旧”。北大语料库中并没有“十分”与“老”单独搭配的语料,也只是有诸如“十分老实”、“十分老道”之类用法。但在笔者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12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的语感中觉得“十分”是能够与“老”单独搭配的,如:
(26)这只狗真的十分老了。
【自造】
另外,北大语料库中关于“十分旧”的语料也只有一条:
(27)我从中选了些书和杂志。有的十分旧了,但有的却是全新的,甚至还没有翻过。
【1994年《市场报》】
2.2.3 能否“AA”式重叠
这类形容词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的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通过对这四个字相关语料的收集,并没有“古古”、“老老”、“陈陈”单独这样的用法。与其相关的用法笔者将会举例分析。“旧”是唯一一个可以直接重叠为“旧旧”的。
(28)之外,更备有一册大方精美的《济南年鉴》,举凡这市的上上下下、古古今今、经经纬纬,应该录的,统统录了,岂不大妙!
【1995年《人民日报》】
例(28)虽然是有“古古”这一用法,但是是与“今今”相对,是名词用法,不是这篇论文讨论的范围。
(29)“只因我是哑巴,不会泄漏她的秘密。”当下点了点头,古古怪怪的一笑。
【金庸《倚天屠龙记》】
例子(29)其实是双音节形容词“古怪”的“AABB”式重叠的用法,表示程度的加强。
(30)有一点经费来源,他们没有收入,身上带着仅有的这一点点钱,一家老老小小流落到那偏远的西南,该如何是好呢?
【张清平《林徽因》】
(31)马云觉得遵守承诺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为了这个承诺,马云老老实实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了5年的英语老师。
【刘世英《谁认识马云》】
例(30)是作名词的用法,泛指家属或者从老人到小孩所有的人。例(30)其实是双音节形容词“老实”的“AABB”式重叠的用法,表示程度的加强。
形容词“陈”没有重叠的用法,与之相关的仅有一个词语“陈陈相因”, 意 13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为陈谷逐年增积。后比喻因袭陈旧,缺乏创新。如《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31)他既厌恶艺术没落、颓废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不满意于学院派的陈陈相因、守旧不前的实践与理论。
【1994年《人民日报》】
(32)卧室里一张木床,一组木柜,柜顶叠着旧旧的纸板箱。
【1996年《人民日报》】
(33)抿一下嘴唇,好使她的唇看起来有些血色——此时,韶华穿上了一件旧旧的皮大衣,短的。
【三毛《滚滚红尘》】
形容词“旧”则是这四个字中唯一能够单独“AA”式重叠的词,表达的程度没有单独一个“旧”字强。“旧大衣”旧的程度比“旧旧的大衣”要强一些。
2.3 “古”、“老”、“陈”、“旧”的语用分析
2.3.1 “古”、“老”、“陈”、“旧”与名词N的搭配
zkq 20151222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古”、“老”、“陈”、“旧”的语用分析,而应该结合其语义句法词语搭配等形成一个整体去分析。形容词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最为常见的用法。下面,笔者将罗列一些这四个字与名词搭配最常见的词语,此类词语收集来自于北大语料库、《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现代汉语八百词》。
“古+N”最常见的词语:古刹 古道 古典 古墓 古都 古方 古风 古国 古画 古话 古籍 古迹 古琴 古生物 古诗 古书 古玩 古桥 古文 古物 古谚 古音
古语 古筝 古装 古木 古树 古人。
从上面这一组常见词语可以分析出,“古”一般都与无生命的名词搭配。仅有的几个与有生命的名词搭配如:古树、古人。
“老+N”最常见的词语分为与有生命名词搭配和无生命名词搭配:
与有生命名词搭配的词语:老将 老林 老朋友 老家伙 老先生 老师傅 老部长 老兵 老伙计 老邻居 老熟人 老战士 老队员 老队长 老红军 老顽童 老马
老狗 老牛 老鸟 老鸡 老鸭 老树 老竹子 老树根 老梨树 老玉米 老姜。
与无生命名词搭配的词语:老病 老坟 老话 老黄历 老路 老账 老电视 老歌 老桥 老本行 老毛病 老地方 老字号 老资格 老腿 老骨头 老皮 老茧 老脸。
从上面这一组常见词语可以分析出,能够与“老”搭配的名词较多。其中与 14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有生命名词搭配的词语相对于与无生命名词搭配的词语要多。从上一节的分析可知,“老”的核心语义是“经历了过去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时间久”这一语义。在这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名词“N”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这之间是有着时间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有着“敬老爱老”的思想,因此“老”更多的会运用在有生命的名词上面,表达一定的情感。这一点在下文中会运用语用知识详细阐述。
“陈+N”最常见的词语:陈酒 陈米 陈谷子 陈账 陈醋 陈粮 陈皮 陈迹 陈酿 陈规 陈词滥调。
与“陈”搭配的名词无一例外都是无生命名词。并且词语较少,较容易掌握。
“旧+N”最常见的词语:旧病 旧地 旧都 旧街 旧工厂 旧居 旧书 旧车 旧船 旧碗 旧伞 旧牙刷 旧钱 旧沙发 旧菜刀 旧板凳 旧桌子 旧杂志 旧报纸 旧本子 旧吉他 旧毛笔 旧衣服 旧帽子 旧鞋 旧大衣 旧皮带 旧手套 旧被子 旧世界 旧制度 旧政策 旧思想 旧时代 旧社会 旧势力 旧中国 旧寺庙 旧同学
旧县长 旧人。
与“旧”搭配的名词同样比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无生命名词,较少的与有生命名词搭配。这些无生命名词语义上都是通过上文分析得出的由“经历了过去相对较长的一段时候”而引起的“产生变化”这一语义,相对于“新”来说。既zkq 20151222能与“旧”搭配又能跟“老”搭配的名词大都为无生命的名词。比如: “街”可以说“旧街”也可以说“老街”;“毛病”可以说“旧毛病”也可以说“老毛病”;“牌子”可以说“旧牌子”也可以说“老牌子” ;“家具”可以说是“旧家具”也可以说是“老家具”。只有少量的与人有关的有生命的名词能够同时与“老”和“旧”搭配。比如:“县长”可以说“旧县长”也可以说“老县长”;“同学”可以说“旧同学”也可以说“老同学”。当然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人”可以同时跟“古、老、旧”搭配成为“古人、老人、旧人”。
2.3.2 情感因素对其语用的影响
上文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人们通过语言文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情感倾向。不同的字搭配起来有着不同的情感因素。”古”、“老”、“陈”、“旧”也同样受情感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它们作为形容词与有生命名词搭配的时候。
“古”与有生命名词搭配如:古树、古人。其语义表达时间久远的树木或人,有一定的尊敬的情感在里面。也是中国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祖先的一种表现。其与无生命名词搭配如:古城、古书。其情感因素虽然相对较弱,但依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里面。试比较:“古城”与“很久以前的城”、“古书”与“很久 15
第2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以前的书”。
“老”的情感因素较多,与名词搭配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㈠表达尊敬、敬重的情感:老将、老先生、老师傅、老兵、老字号、老茧等。如“老将”释义为“年老的将领”,其中就含有尊敬的情感在里面。从“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句话中我们也能感受的到;“老师傅”的释义是“尊称擅长某种技能的年纪大的人”;比较特殊的是“老茧”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老趼”。其实只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等地方扁平角质增生,是一种很普通的生理现象。但是由于大多情况下是因为勤加劳动导致的,多为古代劳动者,特别是年长者身上,因此被称为“老茧”。其中就有表达尊敬老者尊敬劳动的情感在里面。表达这一类情感的词语多用在有生命名词中与人有关的词语上。
㈡表达无奈、不满、贬义、戏称的情感:老病、老家伙、老玉米、老狐狸、老毛病、老骨头等。如“老病”释义为“经久难治的病;没有完全治好、经常发作的病”,我们试着去体会这个句子:“唉„„他这个是老病了,没办法”,从中能够感受到那种无奈不满的情感;“老玉米”意为过了爽甜适口阶段的玉米,口感上比较差,其中含有不满的情感;“老狐狸”释义为“比喻非常狡猾的人”。狐狸本就有“狡猾”的含义,加上一个“老”字,这种情感就更加强烈了。这是一种贬义的戏称。
zkq 20151222㈢表达亲昵、喜爱的情感:老林、老路、老朋友、老马、老狗、老歌、老桥等。如“老朋友”就表达了一种亲昵、感情深厚的情感。“老马”、“老狗”同样表达了亲昵喜爱的情感。表达这一类情感的词语多用在低生命程度的有生命名词上(多为动植物)以及无生命名词上。
“陈”作形容词搭配名词的用法很少,情感倾向也不明显。但细分起来倒可以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轻微地情感倾向。如“陈酒”、“陈醋”是人们为了达到酒和醋某种特殊的口感状态,特意经一段时间的存放。因此,之后成为的“陈酒”、“陈醋”是符合人们的期待的,有轻微的肯定情感。如“陈规”、“陈账”之类的情况,表达的是一种“不满意、不认同”的否定的情感倾向。
“旧”主要与无生命名词搭配,更多的是表达性状的变化(从新到旧)。往往表现为事物“产生变化、变得过时、陈旧”等负面的变化。如“旧裤子”,表示这条裤子不新了,也许是变色了也许破损了,反正是不如新的裤子好看了。“旧思想”表示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旧病”意味为“历时较久、时犯时愈的病”。这几个例子都表明“旧”主要的情感倾向多为“不满意、过时”。有一种特殊情况:“旧交”、“旧好”指的是“老朋友”。含有感情深厚、怀念之意。 16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第三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本章节将对这四个字作为形容词进行简单的辨析,再从整体角度总结出它们的区别特征,并用图表对它们的区别特征及用法予以归纳简化。
3.1 两两辨析
3.1.1“古”与“老”
“古”和“老”作为形容词时,意义相近,用法有同有异。但表达的意(1)思依然不同,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换。就如同:“古人”与“老人”。用法上是相同的,都是作形容词搭配名词“人”,但搭配后意思不同。“古人”一般指古代的人,而“老人”一般指年纪大的人。试着比较这两句话:①古人曾经这样做过。②老人曾经这样做过。我们能够较为明显的感觉出:“古”从时间角度来说,要比“老”更久远。
zkq 20151222(2)在词的搭配上来说,“老”多与有生命名词(尤其是与人相关的名词)搭配,“古”几乎都是与无生命名词搭配(除个别“古人”、“古树”之类)。如:老伴、老年人、老伙计;古琴、古董、古建筑等。
(3)从语体色彩上来说,“古”更加书面化,“老”更加口语化。比如:“古话”、“古谚”更多用于书面语,“老话”、“老家伙”多用于口语。但是在这里“古”与“老”的含义是一致的,都是“很久以前的”。有时候这种情况下两者可以替换,“古话”与“老话”互换,只是语体色彩上有差异。
(4)从反义词来看,“古”相对的是“今”,而“老”相对的是“少、幼、嫩”。
3.1.2“古”与“陈”
(1)从时间久远程度上看,“古”明显更长。试着比较“古迹”与“陈迹”。
(2)“古”能够与少量有生命名词搭配,而“陈”不行。比如,我们能说“古树”、“古人”,不能说“陈树”、“陈人”。
(3)从语体色彩上看,“古”较多的有尊敬的情感因素,而“陈”更多的是 17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东西本身发生的变化。比如,“陈酒”、“陈醋”都有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更加醇厚的含义,而“古”显然没有。即使是“古代的酒”、“古代的醋”也没有“更加醇厚”的含义。
(4)“老”能受否定词语“不”以及程度副词“很、太”修饰,而“陈”不行。
“古”与“陈”都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我们都不能说“这个东西太古了”(5)或者“这个东西太陈了”。“古”只有在“人心不古”、“世风不古”这样的固定格式中才能充当谓语。
3.1.3“古”与“旧”
(1)“古”和“旧”都有表示时代久远的,经历多年的语义。然而从过去时间长短的角度来说,“古”依然是要比“旧”的语义要时间更长,更久远。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些都是古物啊!”与“这些都是我以前的旧物。”这两个句子,其中的“古物”要比“旧物”时间更久远。
(2)“旧”在形容事物时,暗含了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的意思。比如“旧衣服”,为什么旧了?就是因为衣服穿得多洗得多,破了或褪色了,所以旧了。但是古并没有这个含义,因此不会说“古裤子”。只有在叙说古代时候的衣服时才有“古代的衣服”这一说法,这里并没有衣服发生了变化的语义在。
“古”在使用其“具有古代风格”这一义项时,所蕴含的褒义的语体色(3)彩是“旧”所没有的。如“古朴”、“古色古香”等。“旧”相对来说就只包含贬义或者不包含特殊情感色彩。
zkq 201512223.1.4“老”与“陈”
(1)“老”较多的与有生命名词搭配,而“陈”只能与无生命名词搭配。比如,我们能说“老熟人”不能说“陈熟人”。
(2)有的时候能够互换使用,比如“老账”可以说“陈账”,也可以说“旧账”,这里都是表示以前还未还清的账或者比喻已经过了很久的事。①以前的老账就算了吧!②以前的陈账就算了吧!两个例句的意义完全一样。“陈米”也可以说成是“老米”,都是指积年的旧米。
(3)“老”的情感意义更丰富,而“陈”没有。
(4)“老”作形容词使用时能够单独充当谓语,如“我太老了”,而“陈”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18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3.1.5“老”与“旧”
(1)旧的反义词是“新”,在使用旧这个字的同时,往往蕴含了新旧的对比。试着比较:旧书、新书;旧思想、新思想。这里“旧书”、“旧思想”本来就含有与“新书”、“新思想”的对比,对比之后显得“旧”。而“老”的反义词是“少、幼、嫩”,多是人或者动植物成长的阶段以及烹饪的口感。试着去比较:老狗、幼崽;年老、年幼;菜有点老、菜很嫩。这里就不合适用“旧”,不能说“旧狗”、“菜有点旧”。
(2)如上所述,“老”常常用于人或动物,和别的词搭配用于称呼。而“旧”一般用于东西,如:旧衣服,旧房子。当然,“老”也有跟无生命名词搭配的情况,如①“这张老照片,还是当初我参军的时候拍的”。 ②这就是哺育了全村人的老井啊!这两个例子用了“老”,是运用了前文说到的“老”的褒义感情色彩,分别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照片、井的喜爱感激之情。
(3)“老”和“旧”在表示经历很长的时间发生了变化时,“老”的变化主要是自身的内部的原因,而“旧”的变化主要是来源于外部。①“时间都去哪了,突然发现母亲老了。”②“这件裙子穿了好多年,已经很旧了”。例句①中母亲老了是自然的生理过程,是自己老了。而例句②中裙子是穿久了被穿旧了,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
zkq 20151222(4)“老”相比于“旧”更显得口语化,“旧”更加书面化。
(5)两者在表达几乎相同的意义并且语体色彩一致时一般可以互换。如“老式”和“旧式”,意义都是“旧的过时的式样或形式”;“老脑筋”和“旧脑筋”,意义都是“思想守旧而顽固”。这里两者之间的语体色彩也一致。
3.1.6“陈”与“旧”
(1)“陈”多数时候的作动词,而在作形容词时,意思与旧相近,指以前的、经历的一段时间的。它们的反义词都是“新”。能够搭配组合的词很有限,常用的包括:陈皮、陈酒、陈醋、陈米、陈酿、陈迹、陈词滥调。多与食物搭配,表示放置了很久。这时的“陈”,往往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东西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酒越陈越香,米越陈越差。但是“陈酒”不能说成“旧酒”,“陈皮”也不能说成“旧皮”。“陈酒”指的是“存放多年的酒,酒味醇厚”,“陈醋”是指“存放较久的醋,醋味醇厚”,而“旧”都没有这个含义。
(2)“陈”与“旧”的反义词都是“新”,多用于搭配没有生命的名词。有的时候能够互换,比如“陈迹”可以说成“旧迹”,都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
(3)“陈”完全只能与无生命名词搭配,而“旧”还能跟少量有生命名词搭 19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配。如:旧人,我们不能说“陈人”,我们能说“旧同学”,不能说“陈同学”。
(4)句法搭配上,“旧”能受否定词“不”、程度副词“很、太、十分”修饰,能够AA式重叠,而“陈”都不行。
3.2 “古”、“老”、“陈”、“旧”的区别特征分析
3.2.1 变化性质差异
从哲学上说,任何事物经历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这些改变的主要因素有的是内部产生的,有的是外部产生的;有的是时间上的变化,有的是空间上的变化;有的只是量变,有的却是质变。”古”、“老”、“陈”、“旧”这四个形容词在使用上同样有这样的差异。“古”和“老”都更加强调时间变化,“古”在时间上最为久远。“陈”和“旧”都更加强调性状变化。
“古”更多的是相对于“今”,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变化。比如“古寺”,可能在空间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时间上却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其“寺”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并没有变成了“塔”或者别的什么新事物。导致其发生改变成为“古寺”是时间,主要是受到时间这种外力作用导致的,因此是一种不明显的他变。
“老”更多的是生命体成长阶段上的变化,这是一种自身成长导致的变化。因此“老”更多强调自变性。比如,“爸爸真的老了”这句话虽然也是时间导致“爸爸”变老了,但作为生命体更多的强调自身的变化。因此,“老”也更多的与有生命的名词搭配,强调自变性,这种自变往往导致了质变。“老人”和“小孩”的样貌身体都能一眼判断出来不同。当然,“老”也与少量无生命名词搭配。比如“老街”,这里情况跟“古寺”一样。当“老”与无生命名词搭配时往往导致的是“量变”,本身并没有性状上的质变。
“陈”完全是与无生命名词搭配,发生的改变也都是由于外力导致的“他变”。比如“陈米”、“陈醋”、“陈酒”都是由于外力的影响导致的变化,变得更醇厚。食物类名词与“陈”搭配后本身性状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陈米”和“新米”外观上口感上完全不一样了,“陈皮”与普通刚剥下来的“橘子皮”也完全不一样了。这是“陈”较特殊的情况。
“旧”绝大多数是跟无生命名词搭配,发生的改变几乎都是他变。比如:①这张桌子很旧了。②衣服旧了。例句中桌子旧了是因为被使用多了导致旧了,衣服是因为被穿多了洗多了导致颜色变了或者破损了,所以旧了。这都是较为明显的他变导致的。
20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可以总结出:“旧、陈、古”多是他变造成的。“老”多是自变造成的,与无生命名词搭配后多是他变造成的。
3.2.2“古”、“老”、“陈”、“旧”区别特征综述及其图表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在语义上有相近之处,都含有“经历了过去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一核心语义。但是我们也发现其各自在语义语用以及搭配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将对这四个字一一进行总结分析。
古:(1)常与无生命名词搭配,与有生命名词搭配很少,如“古树”、“古人”。
(2)反义词为“今”。
(3)能受“不”修饰。
(4)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能受程度副词“太、十分”修饰。
(5)没有“AA”式重叠的使用方法。
(6)作为形容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除了“人心不古”之类固定格式中。
(7)以他变为主。
(8)时间上最为久远。
老:(1)多与有生命名词搭配,与无生命名词搭配较少。
(2)反义词为“少、幼、小、嫩”。
(3)能受“不”修饰。
(4)能受程度副词“很、太”修饰,不能受程度副词“十分”修饰。
(5)没有“AA”式重叠的使用方法。
(6)作为形容词能单独充当谓语。
(7)以自变为主。
陈:(1)只与无生命名词搭配。
(2)反义词为“新”。
(3)不能受“不”修饰。
(4)不能受程度副词“很、太、十分”修饰。
(5)没有“AA”式重叠的使用方法。
(6)作为形容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7)具有他变性。
21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旧:(1)一般与无生命名词搭配,与有生命名词搭配很少。
(2)反义词为“新”。
(3)能受“不”修饰。
(4)能受程度副词“很、太、十分”修饰。
(5)有“AA”式重叠的使用方法。
(6)作为形容词能单独充当谓语。
(7)以他变为主。
另外,能与“老”和“旧”都搭配的名词,大多数是无生命名词,有生命名词也只能是与人相关的名词,而不能是与动植物相关的名词。如我们能说“老朋友”也能说“旧朋友”,能说“老狗”却不能说“旧狗”,能说“菜老了”却不能说“菜旧了”。对于“人”这一特殊名词,除了“陈”之外,能说“古人”、“老人”、“旧人”。只是三者之间意义不同,“古人”指“古代的人”,“老人”指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旧人”指的是“旧交;故人;原来的人员”。
根据以上“古”、“老”、“陈”、“旧”的语法特征,图表归纳如下:
形容词
区别
主要语法特征
与“N”搭配情况
反义词
能否受“不”修饰
能否受“很”修饰
能否受“太”修饰
能否受“十分”修饰
是否有“AA”或重叠形式
能否单独充当谓语
变化原因
变化类型
古
多与无生名词搭配,较少与有生名词搭配(古树、古人)。
今
能
能
不能
不能
否
不能(除“人心不古”之类固定格式中)
以他变为主
强调时间变化
(最为久远)
多为“尊敬”
老 陈 旧
多与无生名词搭配,较少与有生名词搭配。
新
能
能
能
能
是
能
以他变为主
强调性状变化
多与无生名词搭配,
与无生名词搭配
较少与有生名词搭配。
少、小、幼、嫩
能
能
能
不能
否
能
以自变为主
强调时间变化
新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否
不能
他变
强调性状变化
表达情感
①尊敬、敬重 ①肯定:符合期待 多为“不满意、过②无奈、不满、贬义戏称 ②否定:不满意、时”(特殊情况除③亲昵、喜爱 不认同 外 如“旧交”)
22
第3章 “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辨析
表3.1”古”、“老”、“陈”、“旧”做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表 23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第四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4.1 偏误类型
通过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中”古”、“老”、“陈”、“旧”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留学生主要偏误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将结合实际语料具体分析,至于句子中出现的其他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的偏误不予讨论。
4.1.1 搭配不当
(1)* 到金字塔还要走一段沙漠路,我一边走着,一边望着人类要古老的古迹。 【高级】【英国】
(2)* 我小时候只在电视上看到古老的家,今天我能亲眼看到这些情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 【华教本一B】【柬埔寨】
(3)* 但村里的人还留着,留给后代子孙能看到古老的家是怎样的,是用什么来做的,时间是金钱,我们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
【华教本一B】【柬埔寨】
【华教本二A】【马达加斯加】
(5)* 在首都有不少庙,漂亮的古老屋,有很大的塔它的名叫“塔龙”是老挝人崇拜的一个地方,也是老挝的记念塔。 【本三】【老挝】
(6)* 在首都里有很多古老庙大概100多个庙旅人来了首都没去看庙等于没来我们首都。 【本三】【老挝】
(7)* 虽然这座城市已经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建筑物并不十分老。 【华教本二A】【老挝】
例句(1)中“古迹”本身含义就是“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或者遗迹”,前面加了个“古老”成分重叠,略显多余。我们可以改为“古老的遗迹”,语言更为通畅。例句(2)(3)搭配也不当,电视上看到的“家”与“古”不搭,常用“老家”。例句(4)中“复”有“恢复、回到”的意义,“古”与“过去”意义重叠。现代汉语中也没有“复过去”的用法,“快乐”也无法“复古”。例句(5)(6)中“古屋”、“老屋”或者“古庙”、“老庙”都行,没有“古老屋”或“古老庙”的用法。例句(7)中“老”不能受程度副词“十分”修饰。
24
(4)* 如果现在可以复古过去的快乐,真多好啊!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4.1.2 成分缺失
(8)* 它是多包式的木构建筑物采用技术无比精妙细致,作为首尔市内最古的木构建筑物,定为“韩国的第一号国宝。 【中上】【韩国】
(9)* 这两个地方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观中国古色的地方不过都有很多中国人都去参观北京。 【中上】【巴拿马】
(10)* 我今年十二月刚刚去北京,北京在中国是六大古老之一,在北京我参观了名胜古迹,北京有很多东西有三千年的历史保留的很好,不官是故宫,长城等等。 【本科】【泰国】
(11)* 好像北京是古古老。 【口语】
例句(8)“古”能直接受程度副词“最”修饰,但语言习惯上用的很少。这里应该改为“最古老的建筑物”较为合适。例句(9)应该是“古色古香的地方”,这是一个固定搭配,不能只说“古色的地方”。例句(10)应该为“北京在中国是六大古老城市之一”,缺少了“城市”。例句(11)是口语,作者应该是想表达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样缺失了“城市”。至于“古古”同样不合“古”的用法,“古”没有“AA式”重叠的用法。但这里应该是口误。
4.1.3 误用
(12)* 一句古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
【华教本二B】【印度尼西亚】
(13)*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衣服发,是时髦还是古代的,是名牌还是怎样的,要价钱高还是价钱低的。 【华教本一B】【柬埔寨】
(14)* 在博物馆里面墙上写着“广州文物护十年”哪里有很多古迹比如花瓶,碗等等。 【初下】【泰国】
(15)* 二来还可以去看看老故乡。 【华教本一B】【柬埔寨】
(16)* 应该农村人,他家养一群牛,他天天都赶这群牛去山脚让牛吃草,其中有一头小牛,它没有吃到新鲜的草,只能吃其他的牛吃剩下的或者老老的草。 【华教本二C】【柬埔寨】
(17)* 古老电影,《孔子》。 【口语】
(18)* 柬埔寨是我的国家,即柬埔寨也是很老的国家。【初下】【柬埔寨】
(19)* 前天接到我的旧同学×××的来信,获悉贵厂长招聘生产管理员。【商贸】【哥伦比亚】
(20)* 我系于2006年11月15日将举办“迎新晚会”,举办此会的目的是为的是迎接新生的到来、促进新生与旧生的友谊、促进新生与旧生的团结 25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和给新生一个温暖的新家座。 【华教本二B】【柬埔寨】
例句(12)中的话不是“古话”,这里是误用。例句(13)中“时髦”与“古代”不构成对比关系。例句(14)中“古迹”意为“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或者遗迹”,显然与“花瓶”、“碗”不符。例句(15)中应该为“故乡”,“故乡”意为“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一般没有“老故乡”这种用法。例句(16)“老”没有“AA式”重叠的用法。例句(17)电影是现代化的产物,本身不能直接被“古老”修饰。只能说是电影的内容或者题材比较古老。例句(18)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应该用“古老”比“老”更为合适。例句(19)(20)中作者要表达的是“以前的同学和学生”,“旧”本身语体色彩就相对贬义,这里一般用“老同学”、“老生”,表达一种亲近的情感。
4.1.4 错别字
(21)* 陈了这个印象,那个城市还留下了很难忘的事,就是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中上】【印度尼西亚】
(22)* 还有参观长城(最好玩,这个地方最有名,照了很多照片)还有古宫。 【中上】【巴拿马】
(23)* 首选我们去古官。 【初下】【韩国】
(24)* 计划访问的机构和团体:中古驻蒙古国大使馆、旅蒙古国华侨协会、旅蒙华侨友谊学校蒙中友协、蒙古消息报社(中文版)、蒙古国留华学生联谊会、蒙古国立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系等及部分华侨企业和中资企业。
【华教本一B】【蒙古】
(25)* 我想gen你们进一个古事,正明这个人是不是有眼光?
【中上】【越南】
(26)* 有手机古然是好事,但是有时候它也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产生误会,比如说我们没有听见手机的铃声,那些人就认为你故意不接他们的电话,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不友好的感觉。 【本三】【泰国】
【华教本一B】【印度尼西亚】
(28)* 姐姐说得对,要呆旧一点就变成习惯,要离开家才会学董事。
【华教本二B】【印度尼西亚】
汉字一直也是留学生非常难以学习掌握的部分,同音字形近字等等留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写错。例句(21)中应该是“除了”。例句(22)(23)应该为“故宫”。例句(24)应该为“中国”。例句(25)应该为“故事”。例句(26)应该为“固然”。例句(27)应该为“桔子放在冰箱就不会坏的,放久更甜”。例句(28)应 26
(27)* 妈妈一边笑嘻嘻一边说:“桔子放在冰箱旧不会坏的放旧更甜。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该为“久”。
4.2 偏误原因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留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规律。
偏误可以分为三类:
(1)前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产生的偏误。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较多的偏误;
(2)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慢慢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尚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此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
(3)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产生的偏误。此时学习者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语言规则,一般能够相对正确地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
留学生对近义词“古”、“老”、“陈”、“旧”学习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主要是系统偏误以及后系统偏误。我们针对这一偏误类型应该运用目的语(汉语)的使用规则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在“古”、“老”、“陈”、“旧”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出偏误原因,对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如果学生没有偏误就不要就其本体方面过分地讲解其疑难所在,这样反而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偏误率较高,那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划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用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地方式进行教学。
偏误产生有着一定的原因。我们不仅仅需要找出他们的偏误类型,更重要的是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只有根据原因才能够提供相对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很多母语就是汉语的人,对“古”、“老”、“陈”、“旧”这一组“过去”类时间形容词尚且不能够很好地运用解释清楚,更何况对于其他留学生来说。因此,笔者利用所学知识以及上述研究成果对留学生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得出:偏误主要由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4.2.1 学习主体所造成的偏误
(一)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就是指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者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产生了消极阻碍的作用,也常被称为“干扰”。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使用规则的情况下,只能过多的依赖母语知识去判断,因此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比如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就很难区别“旧、陈、老”,这三个字作形容词时在汉语教材中往往都简单的翻译为“old”,学习者遇到这三 27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个字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字合适。这样简单的把“老、陈、旧”都翻译成“old”不仅不能减轻学习者学习的负担,反而会引起混淆。比如:“老街”和“旧街”不分、“老局长”和“旧局长”不分、“老树”说成“旧书”、“旧桌子”说成“老桌子”等等。至于“古”在英语中有不完全对应的词语“ancient”。“ancient”的最高级是“most ancient”,留学生往往会说成“最古”。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汉语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汉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恰当地套用在汉语其他相关知识上的语言现象,造成偏误,就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现象。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为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了解不是很清楚,从而运用起来导致偏误;二为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规则进行类推,从而导致偏误。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常常会犯第一种错误,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往往会犯第二种错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导致一般不会专门的把这四个近义词拿出来辨析讲解,分开学习就容易导致学习者错误的感觉这几个字都是一个意思,是完全可以无条件替换的,这样往往会闹出笑话。
我们应该注意到上述留学生偏误类型中,最后一种是错别字的情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古”、“老”、“陈”、“旧”作为形容词的用法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错别字”往往容易被研究者忽略,觉得是小问题。但本文把“错别字”偏误单独分成一类进行讨论,就是因为这种偏误出现的非常多,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了。虽然这涉及到汉字教学,但是如何有效地帮助留学生记住记牢并正确运用同样与本论文研究方向有关。这中偏误类型同样是属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比如上面偏误语料中,留学生把“故宫”写成了“古宫”,这两个词的意义完全不同,所要表达的句子意义就会不同。“我今天逛了故宫”和“我今天逛了古宫”意义完全不一样,所要表达的效果就不同。这里就是受到了已经掌握了的目的语的知识的影响导致的错用偏误。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不当
有的偏误产生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形式上或使用上的偏误。在这四个近义词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使用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等方面。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他们很难去理解“老朋友”中所包含的“尊敬喜欢珍惜”之情;很难理解为什么用“老”来形容蔬菜过了适当地时间;很难理解“古”、“老”、“陈”、“旧”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就如同上章节留学生偏误中“旧生”,我们就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这里不用“旧生”而用“老生”。
有的偏误产生则是学习策略不当造成的:或是孤立的看待问题;或是陷入复杂的本体辨析中;或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不加以灵活理解等等。这些原因可能是 28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单独出现,也可能是多种混合出现,对此我们都应该一一分析清楚。
4.2.2 教学主体所造成的偏误
(一)教学主体的教学策略不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那么怎样去“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专业的汉语老师缺口非常大,很多汉语老师其实就是语文老师。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却可能教不好对外汉语。这是因为学生不同、教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这些教师往往把教汉语当成教语文那样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比较差。这种师资的缺乏导致教学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策略不当。
即使是专业学习过的对外汉语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一样。很多时候还是受到汉语言本体的影响较多。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引用过多的本体知识,希望给留学生一次性讲个通透,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我们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结果。只有根据这个情况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方式。
近义词“古”、“老”、“陈”、“旧”的教学同样如此,如果过多的强调其本体的辨析,往往越辨越混,越辨越浑。更加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去解释。如果这样会增加学生负担,造成学习困扰,从而可能会产生偏误。有的教师可能无法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进行提前的预判,从而无法尽早讲解排除,有的教师对“古”、“老”、“陈”、“旧”的重难点辨识不够清晰,可能会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用法过分讲解,却对学生容易出错较难理解掌握的部分一笔带过,缺乏有效地讲解和练习。
(二)教学主体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层次。这种层次的划分不应该仅仅根据学习者汉语考试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细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掌握情况。本文这一组词中“古、老、旧”的使用频率较高,如果教师不加区别的一概而论或者讲到哪个算哪个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误解。
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这一组词产生了疑惑或者偏误情况较多。教师就有必要抽出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对这组词进行简单分析讲解。由于学习者水平不同,如果教师只顾把自己懂得讲出来,或者只顾个别同学理解情况,对所有同学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掌握难易要求,往往会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可能会难以跟上学习节奏,出现偏误。教师如果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背景、语言习惯,就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9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古”、“老”、“陈”、“旧”的常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当然,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布置一份所有同学都非常合适的教学练习,但这些并不是我们不去找原因想办法的理由,我们依然需要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尽可能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
(三)教材编排欠佳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书籍、材料的统称,它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练习书、讲义等等。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桥梁”。因此,教材编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能够使用较高水平的教材,往往会给教学过程带来极大的困难。
文章绪论部分已经讲到,目前关于汉语词语近义词的教材大都为汉语本体教学使用的教材。并没有专门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有关近义词辨析的教材或者工具书。在近义词辨析方面的工具书中,《近义词使用区别》一书是比较好的。该书通过“试着做”、“错误举例”、“辨析”、“搭配”、“练习”五个方面对每一组易混淆的近义词进行讲解练习,安排设计非常合理,通过先试着做来评估学生对于这组词语的掌握或者理解能力,再从实际的偏误出发,分析病句。再对改组词进行较为详细的辨析,最后给予一些常用的搭配让学生熟悉掌握,并有形式丰富的练习予以巩固知识,该书可以说对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了很好地指导作用。但其同样有一些问题。首先是近义词的选择上,该书选取的全是两个字的词语。对于像“古”、“老”、“陈”、“旧”这样的词语并没有录入。选择出来的近义词也相对较少,难以成为权威性的近义词使用工具书。其次该书“辨析”部分给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或者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使用较为合适,如果是一般的留学生往往是难以明了。这需要教师的讲解,而教师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解一本近义词的工具书。因此,该书的使用者可能更多的局限于汉语教师。
《近义字辨析》一书是关于近义字的工具书,它有一点非常好的地方就是不像一般近义词工具书都是两两对比,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几个类似的近义字分为一组进行辨析。但是可惜没有收入“古”、“老”、“陈”、“旧”这一组近义字,该书对于近义字解释的比较笼统简单,只对一组近义字进行词性用法搭配的简单辨析,举得例子也不是非常贴近话语实际。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近义词相关的教材依然非常匮乏,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掌握困难的一方面原因。
30
第5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五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5.1 教材编写的建议
5.1.1 注重层次
这里的说的“层次”包含很多不同的内容。首先是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各自相应需要掌握的知识难度。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这一点能够很好地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最适宜的学习教材。学生汉语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别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将会呈现越来越细分的教学,更多的教材会特别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问题或者针对某一层次学生使用;其次是注重教材内容上的层次划分。一个知识点理解起来有难有易,运用程度有多有少,出现偏误的情况有繁有简,教材的编写只有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分析划分,才能够做到有详有略,有的放矢。比如“陈”作形容词用法较少,语法特征也非常明了,不难掌握。教材在编写上就应该适当简略。而在运用较多且交易混淆的“古、老、旧”上则应该适当地多做辨析,运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加强对其的理解学习;再次是教材内容设计上应该分清知识掌握顺序层次的不同。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特别是应该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安排去设计不同的板块;最后在练习的设置上同样应该注重层次的不同,不同类型的练习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方面问题。比如用连线的方式把两个合适的词连接起来,这种练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对于该词语搭配的熟练程度。而修改病句怎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而避免了自己产生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
5.1.2 注重语料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语料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教材编写中同样会用到大量的语料,脱离语料的知识的讲解是非常枯燥并且脱离实际的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但语料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语料过多首先肯定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其次每个句子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如果语料过多往往容易导致学 31
第5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习者知识接收困难甚至混淆。适当的语料搭配知识的讲解将会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程度。
语料不能太过深奥,笔者提倡一个语料就解释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关于“老”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语料,就应该只包含这一个较难的语言点。“这只狗很老了”这句语料就非常简单化口语化生活化,没有其他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而如果一个语料中不仅仅含有需要讲解的语言点,还同时含有一个甚至多个别的较难掌握运用的语言点,往往会导致语料过于复杂,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该知识。
语料的收集在保证其规范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生活化,而不应该使用不常用的或者脱离了实际的语料。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最大的目的是会用能交际,那么就必须要求我们一切以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教材中的语料同样应该结合实际,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甚至富有趣味性的语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
5.1.3 注重练习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讲解的透彻清晰,更需要在练习的设置上多费心思。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主导部分,更多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了,同样需要合适的练习进行复习巩固。而如果在课堂上掌握不是很好地同学,更加能够通过有效合适的练习发现自己掌握薄弱的地方,加强练习。
教材中练习的编写同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设置什么样的练习类型,练习的量是多少等等都需要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具体到“古”、“老”、“陈”、“旧”的练习,我们要根据留学生易混淆的部分以及其容易产生偏误的知识点进行更多的设计。“陈”作形容词的搭配非常少,在掌握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机械地背诵的“笨方法”去学习,因为一共就十来个词。熟记其搭配,就已经能够很好地在实际中运用了。当然要配以简单的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组词各自较为常用的搭配,编写一个抄写朗读的练习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接着要针对这四个近义词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更多的练习,可以根据文章总结出来的各自主要的语法特征进行编写。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相对快速地掌握“古”、“老”、“陈”、“旧”的基本使用方法。只有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够很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
5.1.4 注重图表
近义词辨析方面的教材或者工具书,往往都是对其语法特征进行辨析。这样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可能稍显复杂,没有教师讲解的话,可能难以很好地掌握。 32
第5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我们应该更加合理科学的运用图表,图表往往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学习者一目了然,能够自己自主地学习匹配。
当然,对每组形容词都做出图表来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但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或者说期待能够做到的地方。在图表的制作编写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图表不能很好地或者完全的概括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就比如笔者做出的关于“古”、“老”、“陈”、“旧”语法特征辨析的表格“与‘N’搭配情况”一栏中“老”多与有生名词搭配,“旧”多与无生名词搭配。其实这个搭配的问题非常复杂,有很多种情况。但是对于汉语水平不是特别高的学生来说,进行过多的复杂的讲解其实没有太大必要。简单直观的搭配就已经能够帮助他们应付大多数情况了。比如“裤子”是无生命名词,他们根据表格直接匹配成“旧裤子”,“朋友”是有生命名词,他们根据表格直接匹配成“老朋友”。这样就已经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了,这就是图表直观性的作用。因此,教材的编写上应该更多的去考虑能不能用简单明了的图表去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
5.2 课堂教学的建议
5.2.1 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出现不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不提倡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自己会什么教什么,会多少教多,理解深的多讲理解不足的少讲。这样的教师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没有安排没有设定的把自己准备好的说出来完事,这是对教学极大的不负责任。教学应该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情况去教学。笔者提倡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出现不分析。只是在学习者产生影响交际的偏误时,对具体的错误进行分析矫正。比如在“老朋友”和“旧朋友”的使用中,留学生如果说“李明是我的旧朋友”,可能会导致李明不愉快,那么我们就只针对“老”和“旧”在情感方面的区别进行讲解,而不是一一赘述“老”与“旧”的各种区别。
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同,所犯偏误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高标准高要求。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没有出现问题的部分,教师应该少讲或者不讲,而不是非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古”、“老”、“陈”、“旧”之间的所有区别以及为什么。语言就是用来交际的,如果不影响交际我们就不要在其本体知识上做过多的讲解。笔者认识一个同学,他汉语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每次给留学生上课前都做足了功课,把所有可能会遇到的相关的问题都一一准备好,但是教学效果却非常不理想。就是因为他把留学生当成了自己,把留学生当成了以汉语为专业的中国学生去要求。他 33
第5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希望用其良好的专业知识去尽可能多地尽可能详细地为留学生讲解清楚知识点,但是他忽略了留学生对于汉语运用的实际。我们应该一切以能顺利无障碍的交际为核心。
5.2.2 利用好本文归纳出的图表进行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一种基础性教学方法。将一组近义词的不同之处直接展现给学生,目的就是让留学生清晰明了地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在遇到这类语法情况后能够在不同的句子或语境中正确的使用这些近义词,不因近义词意义相近而导致错误使用。那如何进行比较呢?一组近义词,首先要看这组词的词性。例如:“陈”作为形容词时,容易与古、老、旧混淆。但是作为动词时,如:陈列、慷慨陈词,这样的只需要区分它们的词性就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了。如果词性上一致,那么就要看看词的搭配对象。例如“老”和“旧”这组近义词,作为形容词时,都有历经久远的意思。外国学生困惑的地方主要还是两者跟什么词搭配。“老”的对象多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如:老人、老朋友。“旧”一般与无生命的器物搭配。如:旧屋,旧家具。这里可以利用上文总结出来的图表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利用好图表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掌握并运用该知识点。
5.2.3 精讲多练
汉语近义词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针对这些比较常用的且又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进行讲练就非常重要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近义词有区别地对待。重点的较为常用的多讲多练,用法比较简单、差异少的要看学生是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影响交际的偏误再决定讲不讲怎么讲;特别要注意收集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偏误。针对这些高偏误率的情况进行重点讲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于近义词的混淆误用。对于较为复杂、差异又大、又经常混淆的近义词,一次的练习不可能完全掌握,这就需要多次的练习才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反复讲练对于学习者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之后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短时记忆如果想要转变为长时记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频率和强度。一组易混淆的近义词至少要讲练2次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能间隔太长。结合准确有效地讲解和反复的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近义词。
那么怎么讲怎么练?笔者提倡“精讲多实练”。即老师不要过多的繁复地列举分析它们的各种区别用法,而是有重点有目的性的清晰地讲解,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辨析上可以适当忽略一些特殊的复杂的不太常用的情况,而去直观简单甚至 34
第5章 “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粗略的归纳。并且多举例多练习。练习应该以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常使用的情景话语进行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合理运用近义词。
5.2.4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功能性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的、接近真实的话语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性,增强实用性,吸引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使用进而思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较好地共鸣。同时生动、活泼的情境也可以为课堂营造出欢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会引发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构建起正确的语言使用规范和体系。并且老师可以根据学习者常出现的偏误,模拟生活中常遇到的场景进行情景教学,或者用对话的形式把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偏误拿出来,由大家共同纠正。
这种具体的情景式的学习方法同样能够运用在形容词“古”、“老”、“陈”、“旧”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图片,请学生试着说出这个词语。比如:放一个老房子的图片,放一双旧鞋子的图片。试着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也可以通过生活对话的方式,比如模拟逛超市的场景:这个菜有点老,那个菜很嫩。我的帽子旧了,我想买一顶新帽子。有没有陈醋卖?家里的陈醋用完了!古人赶集市,我们逛超市。通过这样一个场景的模拟,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深刻的掌握这一组词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更好地运用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
35
第6章 结语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结论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留学生关于“古”、“老”、“陈”、“旧”这一组“过去”类时间形容词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我们通过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层面对“古”、“老”、“陈”、“旧”的本体进行较为详细地辨析。“古”的反义词是“今”,以时间变化、他变为主,多表达“尊敬”的情感倾向,多与无生命名词搭配,能够受“不”修饰,能够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能受程度副词“太、十分”修饰,没有“AA”式重叠的用法,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老”的反义词是“少、小、幼、嫩”,以时间变化、自变为主,表达情感丰富,多与有生命名词搭配,能够受“不”修饰,能够受程度副词“很、太”修饰,不能受程度副词“十分”修饰,没有“AA”式重叠的用法,能够单独充当谓语。“陈”的反义词是“新”,以性状变化、他变为主,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情感倾向,与无生命名词搭配,不能受“不”修饰,不能受程度副词“很、太、十分”修饰,没有“AA”式重叠的用法,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旧”的反义词是“新”,以性状变化、他变为主,多表达“不满意、鄙视”的情感倾向,多与无生命名词搭配,能够受“不”修饰,能够受程度副词“很、太、十分”修饰,有“AA”式重叠的用法,能单独充当谓语。
本文结合教学的实际,从众多语料中找出留学生关于“古”、“老”、“陈”、“旧”易犯的偏误,分析其偏误类型,找出原因。创造性的总结出关于“古”、“老”、“陈”、“旧”语法特征辨析的图表,图表较为清晰明了的阐述了其各自的用法特征。希望这个图表能够帮助留学生在今后学习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更加简单相对直观地学习运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这一组近义词时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学者能够关注到这一类形容词的辨析及其教学,毕竟形容词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研究依然比较匮乏。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
首先,语料的收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国内有关留学生中介语使用偏误方面的资料较少。由于条件以及个人精力有限,本人也没有亲自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留学生进行关于“古”、“老”、“陈”、“旧”这四个字的调查分析,仅仅是收集各大语料库中留学生产生的偏误就已经破费周折。
其次,由于笔者原来并非语言类专业出身,自身的学术能力不够足备,因此 36
致谢
致谢
昌大很美,感谢有你。
38
冯俊竹
2015年5月1日深夜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00:1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81969139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老”、“陈”、“旧”的用法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老”、“陈”、“旧”的用法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