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更新时间:2024-02-10 18:22: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0日发(作者:有什么好项目创业)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课题:9 热气球上升的隐秘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2、了解热空气会上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自己的争论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得出结论。

2、通过简洁的器材进展试验并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测,养成认真细致、敬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 PPT 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大搜寻教学过程

课导入:

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

课讲解:

一、自主探究

1、猜测与假设。

谈话:你们认为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那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猜测?

2、设计试验,验证猜测。

谈话:猜测很重要,可是,科学争论不能只靠猜测,要通过试验来验证,你们打算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测?

各小组争论沟通并进展试验。哪个小组先来沟通你们的试验收获?

师生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热空气上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变轻 ---- 上升

现在你能解释热气球上升的隐秘了吗?

三、自由活动

谈话:热气球是利用了热空气的原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这一原理?〔厨房里的油 烟机安置在上方,就是为了将炒菜时产生的热空气快速排出室外;蒸包子的笼屉摞得很高, 包子也能蒸熟,这也是热空气能上升的功绩;冬天为了让洗后的衣服快速晾干,我们常常会 把湿衣服挂在炉子或暖气片的上方;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曾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 成了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用它传递作战信号。这就是孔明灯。……〕

小结:热空气为人类做很多事情,课后期望同学们进一步观看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活动

这节课,大家争论得很认真,通过观看,我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热空气,还知道了热气球上升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这一原理。上课一开头,同学们针对热气球提出了好多问题,我 们这节课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到两 个问题连续争论,信任会有更大收获。

教学目标

课题:10 风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一〕学问与技能

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缘由。

2、能理解风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试验现象动身,提出要争论的问题。

2、能推想螺旋圈转动的缘由。

3、能用比照试验、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观看、分析试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愿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教学预备

多媒体设备。

活动 1: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铁架台、火柴。活动 2:纸风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课

1、提问

大家都感受过风吗?说说你的感觉。

2、试验导入

①教师让学生翻开 P59,看书上的图,讲解试验方法。

②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

③教师实施试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测。

④解释消灭这种现象的缘由。

教师:我想通过这个现象大家对风有了肯定的生疏,下面我们就通过试验来争论风。

〔二〕课教学

活动 1:观看上升的空气

1、分组试验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提示卡及一套试验用具。提示卡内容: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看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看螺旋圈会怎样。

学生试验,教师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要留意观看试验现象,并把试验现象记录下来。〕

2、汇报与推想

①学生汇报试验观看到的现象。

②推想:让学生推想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阅读科学在线

指导学生阅读 P60 科学在线。

思考:

①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②人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

4、争论

依据科学在线解释:

①纸螺旋圈转动的缘由是什么?

②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缘由。板书:

10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课题:10 风的形成其次课时

〔一〕学问与技能

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缘由。

2、能理解风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试验现象动身,提出要争论的问题。

2、能推想螺旋圈转动的缘由。

3、能用比照试验、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观看、分析试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愿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教学预备

多媒体设备。

活动 1: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铁架台、火柴。活动 2:纸风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纸螺旋圈转动的缘由?

2、话题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从试验中观看了上升的空气,这节课我们来争论风的形成。

〔二〕课教学活动

2:风的形成1、教师演示试验

出示纸风箱,让学生观看其构造。

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试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

该试验为比照试验,在前后试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一样;

(2)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试验效果才明显;

(3)

纸风箱很简洁燃烧,试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试验中要留神操作。

2、学生分组试验,教师要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严格按试验方法操作,认真观看试验现象,准时订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留意

担忧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试验现象。

3、汇报试验结果。

组织学生依据“我们是怎样做的”、“观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白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试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

(1)

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展小组争论。

①试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淌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四周会有风呢?

③试验说明在什么?

(2)

在学生争论分析的根底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试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四周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5、依据教学状况,进展适当拓展。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生疏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6、利用对流的学问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1)

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2)

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的道理。

(3)

鼓舞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比一比谁的例子更好,解释更科学合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培育学以致用的态度和行动。

板书:

10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课题:11 一天的气温

1、 知道一天的气温是会变化的,能依据生活阅历,大胆地猜测一天中最高气温顺最低气温的时间段。

2、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连续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教学预备

1、 记录表“一天中的温度变化”,笔。

2、 温度计教学过程

1、 播报天气预报,问题导入:

师:一天中的温度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教师播报天气预报,提出问题:

每天都有一个最高气温,一个最低气温,你觉得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

学生争论。

2、引导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记录猜测结果。

介绍纪录表。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学生绘画记录自己的猜测: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

3、学生沟通自己的猜测,教师大表汇总学生的猜测结果。

4、观看温度计,正确读数,并记录温度。

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呢?

出示一周气温记录表,介绍连续观看、记录的方法。

看温度计,记录当时的温度。

引导孩子记住每天分时段观看温度计,并记录各个时间段的温度。板书:

11 一天的气温

教学目标

课题:12 风向和风力

1.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能够识别风向。

2.

知道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气的大小,能够依据户外简洁现象估测风力大小。

3.

能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并作记录。

4.

通过阅读资料,列举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5.

能在古怪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6.

能在已有的风向标设计制作学问根底上,改进风向标和风力计。教学预备

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电风扇、碎纸屑、吸管、硬纸板、剪刀、大头针等。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导入】

【展现】展现图片,聚焦问题。

【提问】观看这些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

【预设】是风引起的。

【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

【预设】观看各种事物。

【提问】你能描述今日的风吗?

【总结】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和风速。

【过渡】那么,今日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天气预报如何描述风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风向和风力的学习。

【知讲解】

学问点一:风力和风向

【表达】风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风有方向,也有风力。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风有 8 个方向,分别是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东北风 4~5 级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风的方向是东北风,风力是4~5 级。

【过渡】我们可以借助轻飘物体识别风向和风力。

【组织活动】现在请同学们 3 个人一组,分小组做下面这个玩耍。我们先来看下玩耍规章。

【展现】①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

②一位同学转变电风扇方向造风;

③一位同学手拿纱巾或纸屑;

④一位同学指出风向;

⑤轮番交换操作。

【提示】①指风向的同学,借助风向图确定方向;

②自备一些轻飘的物体来推断风向;

③在操作碎纸屑和纸巾等材料时要留意卫生。

【过渡】同学们刚刚都通过试验粗略感受到了风向和风力的大小,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具体的风向和风力的大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仪器。这个仪器就是风向风力计。

【表达】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风向风力计,测一测现在的风向和风力。

【展现】展现试验工具和仪器。

【展现】展现试验步骤。

①选一根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 厘米的缝隙。

②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③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④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 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⑤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全都,然后测定风向。

【组织活动】去室外空旷的地方测风力。

【提示】①借助风向图明确自己所在的方位;

②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量。

【表达】我们还可以分别制作风向标、风力计测分别测量风向和风力。请同学们把观看下面的两个视频。

【展现】播放视频【教学试验】制作风向标.mp4

插入【教学试验】风向标

格。

插入【学问解析】】制作风速仪

【表达】请同学们课后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然后利用风向标测量风向、风力。测完后填写表

月 日 时间点 月 日

学问点二:风级歌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风向,风既有方向,又有大小,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风力也就越大。

【表达】假设我们没有专业的设备来准确推断风级,可以借助《风级歌》粗略推断风力的等级,请阅读《风级歌》。

【展现】展现风级歌。

【实践】请同学们推断图片中的风级。

【提示】生活中,当我们觉察两种或几种风级现象同时存在时,应当“就高不就低”。学问点三: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展现】展现图片。

【提问】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和有什么关系?

【表达】风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很多好处,例如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风利于近地层污染物的集中,对净化空气,消退雾、霾起到作用;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等等。

【过渡】但是风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大风和龙卷风也会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风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总结】龙卷风是一种猛烈的风,其破坏性极强,会拔起大树、摧毁建筑、中断交通、毁坏庄稼等。而台风中心持续风速在 12 级至 13 级左右,它的危害有骤降暴雨、树木、房屋倒塌、摧毁庄稼、引起泥石流等。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风向和风力。能借助操作轻飘物体推断风向和风力,

能复述“风级歌”的内容。能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并做记录;知道了龙卷风、 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18 风向和风力

风向和风力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风的强度

测量工具:风向风力计

风的影响

课题:13 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深厚兴趣,培育认真认真的观看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预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导入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推断雨下得多大呢?

学生自由说:通过观看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依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2、学生依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展现自制简易雨量器。

争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小结: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看和测量

1、争论:雨量器使用的留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留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板书设计:13 降水量

教学目标

课题:14 天气和气候

1.

懂得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养成关注天气的习惯。

3.

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把握“天气”和“气候”的区分;

2.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洁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懂得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教学预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利用一些常见的与天气与气候相关的谚语导入:

谚语中的地理:蚂蚁搬家 天将雨;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然后让学生跟自己小组争论这周的天气状况,并共享自己宠爱的天气。

【课开放】

利用几幅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到认知:我们每天的天气状况总是在变化……然后有利用四季景观图,再引导学生得到认知:但每年一样时期,天气又是相像的……

从而提出两个概念:天气、气候,对于这两个概念和特点,课本67 页做了具体的介绍,因此可以设置活动,让学生自行概括。

活动 1:阅读课本 67 页,了解天气和气候在定义、特点和描述词方面的区分。

生 1:天气指的是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气候指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留意让学生圈划课本〕

生 2:天气的特点是多变的,并且是短时间的;而气候是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

生 3:天气一般有“晴、雨、气温凹凸、风力大小”等描述词;气候一般用“干旱、潮湿、严寒、炎热……”等描述词。

〔板书〕天气:短时间、多变气候:长时间、行对稳定

学生根本把握天气和气候的区分后,设置练习活动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1、供给天气图片,让学生答复其表达的天气类型,可以用抢答形式,提高趣味性。

2、活动2:推断下面的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将它们进展分类。〔提示学生依据时间和变化性来推断,请学生答复,并由其他人进展补充订正〕。

〔过渡〕天气和气候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方出行,比方野外生产等等,因此,能否预知天气,对我们安排打算格外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预知天气呢?

〔1〕天气预报途径

生:电视、手机、电脑、报纸……

学生答复后,播放一则天气预报。

〔过渡〕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气温、降水、风力等资料的分析,公布将要消灭的天气状况,在此过程中,对卫星云图的分析至关重要。

让学生观看卫星云图,结合课本答复:

(1)

蓝色代表什么?

(2)

白色代表什么?

(3)

黄色和绿色代表什么?

(4)

图示东北天气怎么样?

生 1:蓝色是海洋;白色是阴雨区;黄色和绿色是陆地。生 2:图中东北地区为晴天。

〔过渡〕学会看卫星云图后,我们还要懂得用天气符号去表达天气状况,请同学们记忆课本天气符号,并准时训练。

活动 4:2 分钟记忆课本 68 页的天气符号,并推断下面符号代表什么天气。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还常常听到主持人对风向和风力的报导,我们来学习一下风是怎么表示的。

通常,用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始终表示风的方向。风的符号是由风杆和风尾组成,其中风尾所在的方向即为风的来向。一条完整的风尾表示 2 级风,半条风尾表示 1 级风,而一个小旗子,则代表 8 级风。

学生把握风的符号后,即刻进展练习,以加强记忆和理解。活动 5:推断图中全部的风向和风力

〔过渡〕随着生活水平低额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很多国家在公布天气预报时,也公布每天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即公布“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污染越严峻。0~50 ☞ 优,51~100 ☞ 良,101~200 ☞ 轻度污染,201~300 ☞ 中度污染,300 以上 ☞ 重度污染。

请学生观看表格《我国局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23.6.24〕》推断,哪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哪个最差。

目前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在空气质量方面,你们知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有哪些吗?

生: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乱砍滥伐植被退化……

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但是你们都只答复到人类活动,但自然因素也是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要素,比方,沙尘暴、雾霾等天气,会导致空气污染指数上升。

最终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进展整合,组织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一开头可以选一个城市进展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选一个宠爱的城市进展模拟播报。

例如:俄罗斯,多云,最低高气温7℃,最低气温 2℃,出门记得多穿点衣服哦。板书 14 天气和气候

课题:15、水蒸气科学概念目标:

1.

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亮的气体。

2.

水渐渐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

3.

水蒸发时会使四周的温度降低。

4.

加热、加快外表空气的流通、增大蒸发面积等都能加快蒸发。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试验证明水蒸发时会使四周的温度下降,设计比照试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

能够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处理、沟通。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觉察象,培育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

2.

主动与他人合作,乐观参与沟通和争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敬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生疏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育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

【重 难 点】

生疏水蒸觉察象,知道水蒸发时会使四周的温度降低,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器材预备】

学生预备:小毛巾、小风扇、棉纱、瓷盘、水、火柴

教师预备:课件、记录单、水温计、吹风机、烧杯、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夹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

1.[PPT 2 出示]提问:在我们每组同学的桌面都有一杯水,你能观看到什么?

2.[PPT 3 出示]表达:水在不知不觉间渐渐变少。教师用两周时间观看了装满水的鱼缸,一起来看。

3.

谈话:水蒸发了。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类似的蒸觉察象?

4.[PPT 4 出示]了解生活中其它的蒸觉察象,如晾晒衣服、盐场晒盐、雨后路上水迹变干等。二、探究知

〔一〕生疏蒸觉察象及水蒸气形态

1.

生疏蒸觉察象

(1)

观看:往手背上抹少许水,细心观看蒸发过程。

(2)

谈话:描述一下观看到的现象。想一想水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学生沟通。

〔3〕[PPT 5 出示]讲解蒸发概念:水渐渐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

2.

了解水蒸气形态

〔1〕提问:水蒸气是什么样的?用肉眼能看得到它吗?

学生沟通。

〔2〕[PPT 5 出示]表达水蒸气的形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亮的气体。

〔3〕[PPT 6 出示]区分“白气”与水蒸气:它们是水蒸气吗?如云、揭开锅盖后消灭的“白气”、 冬天说话时嘴边的那一团“白气”,都是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

〔二〕探究水蒸发时会使四周的温度降低

1.

体验:再次把水抹到手背上,认真体会蒸发过程中手背的感觉。

2.

学生谈感觉,猜测缘由。

3.

分组设计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4.[PPT 7、8 出示]沟通试验方案及留意事项。

〔提示:试验前必需把包住棉纱的水温计放入水中,水必需是提前放置在室温下,不能用凉水或热水;实际试验中以室温 26℃为例,几分钟后,水温计读数可能会下降到22℃,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下降到 22℃后就根本不再下降,甚至有上升的现象,留意时间的把控。〕

5.[PPT 9 出示]分组试验,记录表格,汇报数据。

6.[PPT 9 出示]结论:水在蒸发时会吸取四周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7.[PPT 10、11、12、13 出示]联系生活,了解降温现象。

〔如游完泳会感到冷、洗完澡后不擦拭身体简洁感冒、人在出汗后会感到凉快、夏天往地面上洒些水可以降温、发高烧时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或手脚降温、植物会通过蒸腾作用降低身体的温度等现象。〕

〔三〕探究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

1.

提问: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

2.

分组争论。

3.

各小组利用预备的材料设计一个比照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4.[PPT 14 出示]分组试验,汇报现象。

5.[PPT 14 出示]小结:通过比照试验,我们觉察加热、加快外表空气流通、增大蒸发面积等这些方法都会加快水的蒸发。

三、科学与生活

[PPT 15 出示]联系生活,了解农民是怎样让粮食尽快晒干的。四、拓展活动

[PPT 16 出示]沟通:这些都是利用了蒸觉察象,可有时候蒸觉察象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热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连续探究了解。

【板书设计】

15.水蒸发

蒸发:水

会使四周的温度降低

水蒸气

课题:16、水沸腾教学目标

1.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看、试验、研讨等觉察事实,进展思维。

2.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试验现象,并对结果进展分析。

3.

通过探究活动进展观看力量、归纳力量和表达力量。

4.

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5.

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乐于沟通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观看和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的现象。

【难点】对沸腾的现象进展试验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做分析比较。教学预备

为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预备: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水等。教师预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那你认真观看过烧水的过程吗?水加热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争论,并派代表答复。

【过渡】没有认真观看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无望,今日教师就给大家一个时机,请你们在课堂上亲自烧一次水,同学们要认真观看,在烧水的过程中会觉察什么奇异的现象呢?今日就让我们来争论水的“沸腾”问题。

【知表达】

学问点一:怎么测量水温

【提问】同学们,谁能告知教师如何测量水的温度呢?

【引导】有的同学说用温度计,那么你们知道如何使用温度计吗?请同学们说一说,画一画。

【表达】由于水的温度很高,水会沸腾等等,所以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遵循肯定的规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具体来了解一下。

【展现】展现【教学试验】温度计的使用。

【总结】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遇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

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实战演练】以下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

【点拨】A.温度计下端遇到容器底部;B.温度计遇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正确。

学问点二:给水加热

(1)

试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2)

试验装置:依次依据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挨次安装好试验装置。

(3)

试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参加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看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看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看袋子的变化。

【强调】关于酒精灯使用的留意事项:

1.

肯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

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防范烫伤。

【点拨】此试验主要观看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当水温上升到 90℃时,每隔 1 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秒。

【表达】请同学们填写试验报告手册。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温度声音

【表达】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渐渐上升,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实战演练】

猜猜气泡消灭的时间

【表达】通过我们刚刚的试验,我们知道了水沸腾前的气泡是由大变小,而沸腾时的气泡是由小变大的。

【总结】通过试验我们得到了下面的两个结论。

(1)

沸腾是在肯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进展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2)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把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试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育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板书设计

21 沸腾

课题:17、水蒸气的分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分散。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阅历, 争论水的蒸发。

2、观看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状况下水的蒸觉察象的异同。

3、观看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消灭什么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看能获得更多的觉察。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依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预备】

小组: 浅碟子 1 只、半碟清水、记号笔 1 支,大的透亮玻璃杯 1 只、小杯子 1 只、1 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

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想。〔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或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假设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削减等类似的方法。〕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留意些什么呢?

〔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头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观看水面的变化。〕

3、学生试验观看

师:有什么觉察吗?

〔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削减一局部;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削减了呢?

〔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 P54 看漫画和文字。

板书: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和课题:水和水蒸气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现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沟通。〕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状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推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枯燥,水越简洁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师:我们今日先来争论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四周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争论呢? 小组争论一下〔可适当参考 P55〕。

学生争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一样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参加2/3 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师:试验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肯定要留意用火安全,还要留意避开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试验,教师巡察指导。师:观看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削减的不多。〕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觉察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取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状况下蒸发会加快。三、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耀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始终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假设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天上常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争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参加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师投影演示。

师:有什么觉察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师:你能解释吗?

〔预设:学生答复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分散。〕板书:分散

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玻璃杯四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书设计:17、水蒸气的分散

课题:18、水的三种状态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受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缘由是温度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

回忆或观看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争论它们之间变化的缘由和条件。

2.

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看试验活动。

3.

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

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生疏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争论的意义和价值。

2.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

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生疏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预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争论记录表,玻璃杯1 只,冰块 1 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

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始终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沟通

师:刚刚的沟通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现〕

2.

师:刚刚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依据生活阅历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争论一下,试着把P57 的表格填好。

3.

学生争论沟通。〔根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霜 水蒸气〔气体〕

雪 水蒸气〔气体〕

冰 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露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云 水蒸气〔气体〕

雾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这些条件或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答复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

小结:我们刚刚通过的争论和前面几课的试验和观看,觉察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 固态的冰会溶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分散成液 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假设前面学生没有争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相互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

条件下形成的?假设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试验:在一只枯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 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参加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消灭。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 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假设刚刚争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始终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 P58 的图,争论一下。

3.

沟通。

板书设计:18 水的三种状态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本文发布于:2024-02-10 18:2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605642645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pdf

标签:试验   学生   观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