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0日发(作者:物资供应)
形容古时炼丹术师炼丹的文段
一、玉皇大帝知道后,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击败二郎神、哪吒二将。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悟空。悟空被抓。玉帝用刀砍、用火烧,不能损伤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将悟空炼丹炉里炼丹,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依然无伤,在天宫大批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如来因南赡部州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取经人,去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徒弟,又度白龙给取经人做脚力。
二、闻说晋葛洪,炼丹曾此占。庭前废井今,不见长松见短松。——出自唐《炼丹井》六一合和相须成,黄金鲜光入华池。
三、名曰金液生羽衣,千变万化无不宜。——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经》蓬莱起扬祖龙帆,炼丹声响汉金鸾。
古代炼丹的过程的步骤:
1、调药
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则真种不生。
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就”之语。
和合者,合神气二者为一也。
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故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故初坐时须放下心身,大静一场,即先以两目视鼻端,如木匠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然后返照两眉中间,俟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再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气穴。
此穴在脐下一寸三分。
目照于斯,神凝于斯,心目不离这个,行住莫忘此间,一念不起,万虑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而后入得大定,自有真动,以正所谓“冬至子之半,时”也。此机虽动,我仍主静,仍凝神于气穴,呼吸也移到此处。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我愈静,动气为神吸收,自与神混合,久而阳气充足,自有真种发现,产药景至。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须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始发生;一有间断,即不可得矣。
2、采药
药产景至,如光透帘帷,火球上驰,耳后生风,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肾勃然而举,此即采药归炉时也。当以神宰之,使不外驰;以息摄之,使归炉内。宰是以神探其动处,坐镇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动气自转而相依。
摄是用呼气之法(〔注〕按采药当用吸机摄之归炉。此言“摄是
用呼气之法”,疑属排印错误。因为,呼气时内气是下降的,而吸气时内气却是上升的。真种产出时,真气下冲阳关,外肾勃起,理当用吸气之法使其“逆归玉炉”。说:“先天真一之气以动,且不可出静,速凝神气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万虑俱宁,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腭,用撮字紧撮谷道,用闭字闭住三关,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后随之而已”,可供参考。),即稍用意于呼,吸则仅随之而已。
当此之时,呼吸绵绵,因用意于呼,元气亦随呼气转入穴内,此即摄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炉
如觉气已归炉,即当停止武火,正当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护,以息吹嘘,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养之,亦曰封炉。达摩谓二候采牟尼者是也。封固少时,又有动机,一股阳火从中发出,方是周天机到,行阳火之时也。真意仍坐镇丹田,分意于阳火,使到尾闾,自然冲关荡窍,妙转矣。运一周天后,归根复命,牢牢封固;静则朗照,动则如是,神行则气行,气住则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
此万古不传之秘,吾今露之矣。
4、炼药(小周夭)
真种摄归炉内,以目寂照,以意守护,封固少时,忽然一动,一股阳火从中发出,即所谓“鼓巽风,运坤火”之时也。当阳气动时,以神煦照,即以火炼药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风助火也。火
借风势,风助火威,风火同用,精自化气;气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升之机来则顺其机以升之,降之机至则顺其机以降之。
总要明合辟之机,机动则随其机而行,机止则随其机而止,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自然而然,虽有神引而不着,虽以息吹而不滞。当升机发动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过着意于吸机,呼则听其自然。
吸机虽向下,而气受真息吹逼,反转而上升也。用升用息,不过如是,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矣。吾道法天,故以神为日,以精为海水。以炼精,即能化精为气,上升绝顶也。气从尾闾上通脑海,非由夹脊上升,别无径路。此即之周天,佛家之转也。不知行几许周天,精始尽化为气。到此火足丹成,正宜温养。若再行火,必有伤丹之虞。倘若见几次机动,便谓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肾不缩,便妄自止火,则内丹未结。
总之,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能于二六时中“行住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则真种自见。
此中有二候:气动一候,积气产真种一候。
又有六候:药产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
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
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归根温养,余无事矣。
至于小周天纳甲、卦象之喻,子时起火,自尾闾向上,即是丑时,
再上为寅时,再上为卯时,神气不行,沐浴也。
如自鸣钟,内针转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
药升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足备。
此是借子丑二时明一阳,二阳之数,以喻药嫩之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之义,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也。
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阳备足,始可采取。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当为“过望”或“望远”)。
一阴生于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日只纯阴,不可采矣。
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皆是借卦爻以明药嫩之不可采;曰一阴,曰二阴,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之不可用耳。丹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
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数。譬如自鸣钟指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词,并非令学者遇阳升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
气至尾闾上升绝顶。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
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可言哉
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阎,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卦属临;再升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为四阳,
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气已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为五阳,在时为辰,在卦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巳,在卦属乾,六阳足备,故有变也。由乾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
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属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譬如太阳在北为子时,到又为午时,在太阳乃莫明其妙,不过世人借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
老子曰:“知止不殆”,盖言丹成当应时止火也。
向之所以用火者,为耳。精尽化气,可炼,则火亦无所施矣。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过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时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则是丹已成熟,复加烹炼,未有不伤丹者。
古仙云:“还丹未炼急宜炼,炼了还须知止足。”盖精尽化气,阳关已闭,即当停止呼吸,以待天机。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运行周天而已。止火有时,不到其时而先止之,则漏尽未证;至时而不止,则火燥丹老。不前不后,适当其时,即阳光三现,乃止火景也。从阳光二现止,至阳光三现,正其时也。若到四现,则丹老矣。止火之至,自应自应寂然定静,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
古仙云:“定里见丹成”,至言也。
因不加温养,则大药不生。
本文发布于:2024-02-10 16:1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52716248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形容古时炼丹术师炼丹的文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形容古时炼丹术师炼丹的文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