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0日发(作者:三防措施)
齐白石人物册《也应歇歇图》真伪考辨
《也应歇歇图》估价25万~35万元,28万元成交。北京某拍卖公司2008秋拍?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 款识:“白石山翁戏”“此图依样临自造本,故有雷同也。白石又记。”钤印:“木人”“齐大”。
拍卖方对此图有如下说明:
此幅题跋中称:“此图依样临自造本,故有雷同也。”在白石的一件“也应歇歇”人物册页中,有题曰:“此册二十四开,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白石又记。”(《白石画语录》之二),另一件《且歇歇》题曰:“白石聊用八大山人本。”(纽约庞耐女士旧藏)。这几件作品的构图均与本幅类同,可推知出于同一个母本,而这个母本则来源于八大山人。本幅虽无年款,但其风格与
白石作于50年代的《人骂我我也骂人》、《老当益壮》等作品非常近似,同样的拙朴连型、简笔衣纹、皮肤略施赭色,由此,是圈亦当作于30年代。
画面是一个躬身蜷作一团的老者,头埋进衣袖里一半,眼睛眯起来,似乎正在小憩。这个瞬间的状态十分诙谐,几笔挥就,人物神态便跃然纸上,既体现了老人闪烁着智慧灵光的幽默感,亦为老人精神世界的自我写照。白石老人的勤奋是有名的,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述,在老人70岁那年,他的得意弟子、55岁的瑞光和尚圆寂,老人到莲花寺哭奠了一场,回家后仍然很难过,引出思绪万千:“人是早晚要死的,我已是70岁的人了,还有多少日于可活!这几年,卖画教书,刻印写字,进款却也不少,风烛残年,很可以不必再为衣食劳累了。”他认为自己“也该歇歇”了,但他终未息肩,依旧马不停蹄,好像身不由己,欲歇
不能。为此他还刻了两方印章自嘲:一曰“苦手”,一日“有衣饭之苦人”。此画便是包含着白石老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表层喜剧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层的生命感悟。
《歇歇》(有时题作《也应敬歇》)自记“用朱雪个本”,但完全是白石风格。累了要歇歇,是人的自然欲求。这最平常的情景一经白石老人描绘,就有了新鲜的含义:勤奋、辛劳者的自我劝慰。――录自郎绍君《齐白石全集第三卷》。
以上文字说明,无非是用两幅作品的相互印证来证明该拍卖公司推出的《也应歇歇图》是齐白石先生的真迹,继而也在“暗示”“白石的一件‘也应歇歇’人物册页”同是齐白石先生的真迹。然,在我看来,该公司上拍的《也应歇歇图》以及《齐白石全集第三卷》中举证的《也应歇歇》(选自《荣宝斋画谱》)皆非真迹。
此考辨如下:
自相矛盾的两图款识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先来解读一下《也应歇歇图》的两个版本的题跋,北京某拍卖公司《也应歇歇图》题跋内容为“此图依样临自造本,故有雷同也。”另一幅《也应歇歇》题跋内容为“此册二十四开,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白石又记。”
此二图的款识在文义上都是经不起比较推敲的。现辨析如下:
因为两图的人物造型皆是一个本子,如果北京某拍卖公司《也应歇歇图》的人物造型是齐白石先生的“自造本”,那么另一幅的“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
个本;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因为这样一来,该图的人物造型就是两家本了:一是齐白石先生的“自造本”,二是“朱雪个本”。在此,我们难以判断这两图谁先谁后,如果该拍卖公司的《也应歇歇图》创作在先,那么另外一幅的“此图……用朱雪个本”就说不过去;如果后者创作在先,亦即人物造型是“用朱雪个本”,那么该公司的《也应歇歇图》“此图依样临自造本”就有点欺世盗名之嫌。此其一。
再,如果系齐白石先生的“自造本”,按照齐白石先生的习性,如果确有“依样临自造本”的需要,他会在款识中予以说明原委,如《鼠子啮书图》款识“此鼠子啮书图为家人依样各画一幅。自厌雷同,故记及之。”该图作于1935年,其与《也应歇歇图》皆属“30年代”作品,以齐白石先生“自厌雷同”的性格,岂有“依样临
自造本”不作说明而特别强调“故有雷同也”?从行文来看,“依样临自造本”已经说明了问题,赘以“故有雷同也”五个字岂不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这是一幅伪作?此其二。
《也应歇歇》的“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既是显得荒唐之极的行文,亦是不打自招的供词。如果说该图是齐白石先生的自况写照,其人物造型应该是自家稿本,断不会假“朱雪个本”来自况;再言之,其“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也是缺乏任何依据的想当然。齐白石先生的《老当益壮图》纯系自家之本,这是有齐白石先生亲笔为证的,即“老当益壮白石老人八十六岁自留自本。丙戌(1946年)元旦。”此前即1937年齐白石先生就有两幅《老当益壮图》其中一幅的款识云:“寄萍堂上老人齐璜三复依样一挥而成。”如此,“此《也
应歇歇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信是瞒天过海之说,且也充分暴露出作伪者的无识。而“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实在是了无意义的画蛇添足。既是题跋《也应歇歇图》,何以牵扯到“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齐白石先生会有如此莫名其妙的题跋?
既然《也应歇歇》提到了《苦瓜和尚作画图》,在此也就有必要介绍一下齐白石先生参考其门人释雪厂本子创作《大涤子作画图》的史实。
癸亥(1923年)齐白石先生作《大涤子作画图》,题跋中提及用释雪厂本子一事:“释瑞先(雪厂)画太涤子作画图,乞题词。余喜之,临其大意。”又,己巳(1929年)两度创作《大涤子作画图》,我们从1929年的《大涤子作画图》“余门人释雪厂画大涤子作画图呈于余,余喜之,遂存其藁,略为更改……”到图式有变化,其
人物造型也完全不一样了,这一点,齐白石先生也是有字为证的,即:“石涛作画图第二。白石山翁造藁。”
在1935年,齐白石先生创作《石涛作画图》系自造稿。其创作《歇歇图》也是依据自造稿,如《歇歇图》,其题跋云:“歇歇。白石山翁存草。”此处的“存草”即存自家草稿的意思,而非“存其(雪厂)藁”。如果我们审慎一下齐白石先生1935年创作的《石涛作画图》和《歇歇图》的笔墨习性,一如该公司的说明“但其风格与白石作于30年代的《人骂我我也骂人》、《老当益壮》等作品非常近似,同样的拙朴造型、简笔衣纹、皮肤略施赭色,……”而比之之前提到的两幅《也应歇歇图》,技艺之悬殊非常明显。此其三。
呆滞乏神的两图笔墨
传统中国画讲究的是文化内涵,作者的文化底蕴有多厚,其作品的文化意蕴也就有多深。就中国画的学习而言,我一再强调首先要文化的修养,因为中国画体现的要义不应局限于“技法”, “技法”是形而下的,它不是绘画的创作旨归;而是要在图式和笔墨里凸显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理念,也就是说笔墨技法它必须以负载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为前提,这就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思想的笔墨味同嚼蜡。
本文所考辨的两幅《也应歇歇图》,其用笔之无方和款识书法之拙劣,其正是作伪者文辞的缺乏严谨和文理的缺乏逻辑之必然。该拍卖公司的《也应歇歇图》的人物线条极不顺畅,行笔战战兢兢,因而线条的墨相缺乏结构造型所必须的轻重缓急、枯湿浓淡、虚实自然的变化;非但线条的组合不合衣褶的结构,且其线条的特征给人以刻意造作的感觉,没有简练的写意
笔意。
尤其是人物的头部,线条软弱,有油滑之弊;眼睛、耳朵、鼻子的勾勒,用笔拘谨生硬,眉毛、头发的勾勒过于草率,缺乏结构和虚实关系,因而不见质感,此外,人物面部的敷色,更是不得齐白石先生的方法,笔触极其紊乱。齐白石先生的敷色方法很单纯,所调之色没有太大的浓淡区别,几乎是一个色调,色相饱和,敷色时,笔毫蓄色很饱满。复以大笔触渲染,用笔很肯定,故而色块很厚重、很整洁,不可能有收笔处出现浓淡变化。该拍卖公司的《也应歇歇图》的敷色因不解此法,以致敷色无方,复因用笔琐碎从而导致人物面部的色块厚薄不匀,显得花而薄。
《也应歇歇》较之《也应歇歇图》,虽说是一对孪生赝品,但其笔墨更是恶俗,不仅具备了《也应歇歇图》的所有“劣迹”,且可堪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硬
是把齐白石先生笔下的慈眉善眼的老者给糟践成一副贼眉鼠眼的贼态。而该图的勾勒之无理、线质之疲沓、复线之杂乱、敷色之燥烈,可能舍一无是处,信是找不到其他最为恰当的评语了。
最后拟就这两幅《也应歇歇图》的款识约略说几句。
齐白石先生在书画篆刻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相比较而言,齐白石先生的篆刻最具张扬性,凶悍劲猛。他的书法也很有个性,底子是李北海,也曾揣摩过金农,且又好长时间浸淫号称“乱石铺街”的郑板桥体,故其书法的形态很宽博,笔势开张,但由于他喜用长锋羊毫,在运笔书写时其行笔速度不是很快,极类拖泥带水,虽说是笔随心转,然也不排除有时腕随毫锋因势利导的现象,故其字形太小多有悬殊的变化,细条的长短粗细也变化莫测。加之长锋羊毫蓄墨饱,
涨墨处不漫溢,枯笔处不燥烈。这些特征虽很明显,但极不易模仿。历来造假者仿造齐白石先生的书法,形似而神荒,不是油滑,便是滞涩。
以此衡这两幅《也应歇歇图》的款识,我们就会发现:《也应歇歇图》的款识在形似上仅得齐白石先生风格之一二,然行笔僵硬,线条单薄,故气象死寂;《也应歇歇》的款识结体不稳、行笔油腔滑调,殊不足论。
本文发布于:2024-02-10 15:3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50691139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齐白石人物册《也应歇歇图》真伪考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齐白石人物册《也应歇歇图》真伪考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